登陆注册
5104600000013

第13章

夫群生万端识根不一。智鉴有浅深。德行有厚薄。初句总指次句。识谓识心。即乐欲不同。谓乐大乐小。根谓根性。即种性不一。即大机小机。次句大乘双照二空名深。小乘独见人空名浅。德行下自利之行名薄。二行双行名厚。亦可谛缘之行名薄。六度万行名厚

所以俱之(往)彼岸。而升降不同。彼岸岂异。异自我耳。由识根差别故。所以俱往彼岸而高下不齐。喻以生死为此岸。烦恼为中流。涅槃为彼岸。彼岸唯一为力。不同故成异也

然则众经殊辨其致不乖(差)。由前云众经异说何以取中。今引法华。明三乘一起。三虽差别。至道唯一。三位例然

责异第十。九折之五也。所证之理既一。如何能证之人三殊耶。此亦蹑前而问。下文自具

有名曰。俱出火宅则无患一也。同出生死则无为一也。而云彼岸无异异自我耳。彼岸则无为岸也。我则体(证)无为者也。初喻次法免患既同。无为定一。而云下举前违文。彼岸下约法约人。先定其理而后难云

请问我与无为为一为异。若我即无为。无为亦即我。不得言无为。无异异自我也。若我异无为。我则非无为。无为自无为。我自常有为。冥会之致又滞而不通。初二句双审。若我下出第一过。明人法相。即既人法相即人三法三。何云法一也。又若我下出第二过。明人法两异。无为有为两分。有为三乘应(不)冥会于无为之理。何言三乘冥会耶

然则我与无为。一亦无三异亦无三。三乘之名何由而生。以人从法法。一人一也。异则不证于何有三耶

会异第十一。十演之六也。会谓会通。下文自显

无名曰。夫止此而此适彼而彼。所以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此目此岸。彼目彼岸。犹言居生死之岸。则同生死之患。无为例之。所以下承前已明。文拟老氏。同于得下释前适彼而彼。得谓证得然通能所。能得之人同所得之理时。理亦同于能得之人。如下云。我即无为无为即我。同于失下释前。止此而此。能所不相得也。反前可知

我适无为我即无为。无为虽一何乖不一耶。人证法时人法必即也。所以亦三者。理虽一味。证有浅深故。于法略示。下喻及合中具显

譬犹三鸟出网同适无患之域。无患虽同而鸟鸟各异。不可以鸟鸟各异。谓无患亦异。又不可以无患既一而一于众鸟。然则鸟即无患。无患即鸟。无患岂异异自鸟耳。初四句举喻体。三鸟随举大中小者。在网为患。出网之时远近虽殊。皆为无患之域。以喻三乘断惑出界。不可下鸟患相望反责一异。然则下释成相即。又不防鸟异。美哉斯喻何疑不遣

如是三乘众生俱越妄想之樊。同适无为之境无为虽同而乘乘各异。不可以乘乘各异。谓无为亦异。又不可以无为既一而一于三乘也。然则我即无为无为即我无为。岂异异自我耳。三乘名众生者。诸蕴未转二死犹存。相续之心犹生。和合之识未破。等觉已降皆有此名。亦前四句明人证法。不可下四句以人会理。会许浅深。人可云异。理何异耶。亦不可云由理一故。不许证有浅深之殊。何云一亦无三耶。然则下结成相即。理则元一证则有三也。句句合前不烦重指

所以无患虽同。而升虚有远近。无为虽一而幽(妙)鉴有浅深。承前法喻。以答异亦无三也。初二句喻明。后二句法说。前举三鸟虽异免患是同。免则相即。不妨人异。以明一亦有三。此举逃患虽同远近有异。以明异亦有三。但异在远近不在于法。幽鉴三乘之智也

无为即乘也。乘即无为也。此非我异无为。以未尽无为故有三耳。初二句明相即无异。此非下以相即故非异。非异故冥会。谁云其异而乖于冥会耶。以未尽故有三。谁云异亦无三。血脉隐微。可细推绎

诘渐第十二。九折之六也。诘难也。由前未尽有三。以是渐义故今诘之

有名曰。万累滋彰本于妄想。妄想既祛则万累都息。二乘得尽智菩萨得无生智。是时妄想都尽。结缚永除。枝末粗惑众多名万滋益也。彰着也。妄想即根本无明细惑。意云。枝末虽众本惑唯一。但剪本惑末惑顿息。理可顿证。尽智下大品说。三乘之人共十一智。第九名尽智。谓苦已尽见等。第十名无生智。谓苦已见而不更见等。则前之十智声闻皆有。尽智在已辨地得之。今云。菩萨得无生智者。二地已上第九菩萨地阿鞞跋致。如实知诸法本自不生今亦无灭。名无生智。不共二乘也。意谓智起惑亡理即显现。如大品放光及智论二十三广说

结缚既除则心无为。心既无为理无余翳。初一句蹑前。次句明证。后二句惑尽。理如明镜惑如尘翳。妄惑既尽理即明净

经曰。是诸圣智不相违背。不出不在其实俱空。又曰。无为大道平等无二。放光第二略云。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世尊。是诸圣智不相违背。乃至云。不出不在其实空者无有差殊。与大品大同。今谓在字宜是生字。传之误也。智论四十三解云。因边不起名为不出。缘边不起。名为不生。又曰下亦义引大品等。如三慧品。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为法中可得差别不。佛言。不也等

既曰无二。则不容心异。不体(证)则已。体应穷微而曰体而未尽。是所未悟也。初句蹑前理智无二。次句会前不相违背。不体下意云。三乘之智无殊。是唯不证证则顿尽。如何分小大之殊。谈渐尽之理

明渐第十三。十演之七也。谓结习不可顿尽。无为不可顿见。譬如磨镜尘亦渐除。明亦渐现

无名曰。无为无二则已然矣。结使重惑而谓可顿尽。亦所未喻(晓)也。初二句许前。结使下正明其渐。此明方便净也。三乘之人皆以见前伏惑。登见道已始尽分别。思惟位中渐断俱生。如是已历干慧乃至已办及辟支佛菩萨等地。方得无漏尽无生智

经曰。三箭中的。三兽渡河。中渡无异而有浅深之殊者。为力不同故也。初二喻皆古译毗婆沙论之义。故彼论二十二云。犹如一的若木若铁。众箭所中如是一。无为体为三想所行等。五十五云。于甚深十二因缘河。能尽其底。是名为佛。二乘不尔。如三兽渡河。谓兔马象。兔则腾掷乃渡。马或尽底或不尽底。香象于一切时。无不尽底等

如是三乘众生俱济缘起之津。同鉴四谛之的。绝伪即真同升无为。然其所乘不一者。亦以智力不同故也。缘起谓十二因缘。津谓渡处。渡已名济。四谛可知。若缘若谛。随一法门三人同禀。通教意也。所禀法门无殊。随其机宜但成自乘菩提。亦婆沙之意。涅槃略云。十二缘生下智观者得声闻道等。见谛之理名曰中的。行相皆多。如婆沙说。绝伪者。断惑也。即真者。证理也。同升无为者。明所趣非异。然其下明能趣有殊。后句即论语云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以法对喻。昭然可知

夫群有虽众。然其量有涯。正(直)使(令)智犹身子辨若满愿。穷才极虑莫窥其畔。群有即万物也。量谓边量缘起事法。虽广多无际。然有名有相皆属分限。故云有涯。身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故。满愿即富楼那。辨才第一故。意云。有限俗谛直令穷满愿之辨才。不能尽谈其名极。身子之智虑不能遍知其状。故涅槃三十五云。我往一时在耆阇崛山。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舍利弗等五百声闻。于是事中都不识知。何况出世第一义谛

况夫虚无之数(妙)重玄之域。其道无涯。欲之顿尽耶。虚无重玄拟老书为文。谓涅槃也。有涯之数令智辨之人尚不窥其畔。无涯之真使三乘众生欲令顿尽。岂能尔耶。譬乎九层之台不可躐等。万里青冥顿欲阶升。于道未许故

书不云乎。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为道者。为于无为者也。为于无为而日日损。此岂顿得之谓。要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损耳。例引老书。论主于中间而释之。以喻渐断之理。如见前见后之节级。性宗相宗之位次寄位断惑。皆此理也

经喻萤日智用。可知矣。放光第二云。舍利弗譬如萤火虫不作是念言。我光明照阎浮提。普令大明。如是舍利弗诸声闻辟支佛亦无是念言。我当行六波罗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度脱众生。舍利弗譬如日出遍照阎浮提。莫不蒙明者。如是菩萨行六波罗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度不可计一切众生

讥动第十四。九折之七也。讥讽也。亦诘难之谓。前断惑证理损益等皆动。故论文虽别引经以辩。然意中含有前旨。如下云。既以取舍为心。损益为体。岂非尽惑证理之动也。所以讥动者。欲明动而常寂。寂而恒动。无住之行。事理双修。不尔奚证无住涅槃之果

有名曰。经称法身已上入无为境。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象测。体绝阴入心智寂灭。而复云。进修三位积德弥广。方广分中共示菩萨入地。心证真如离分别故智不知。以法为身故象弗测。至七地中身心无相。如何复进后之三地。焉非其动乎

夫进修本(因)于好(去)尚。积德生(起)于涉求。好尚则取舍情见。涉求则损益交陈。初二句推因。谓心有好尚于后位。所以进修其胜分。身有涉求于众德。所以复出于自分。次二句显其过患。取后舍前损障益德。皆分别之动

既以取舍为心。损益为体。而曰体绝阴入心智寂灭。此文乖致(旨)殊。而会之一人。以此四者身心两现。如何乃云体绝(云云)文义既殊动静互戾。会属于儒童一人如何

无异指南为北。以晓迷夫也。南喻动北喻寂。经中云寂云动。令人服行。既二理相违。如何准的。譬之欲北而反指南。若今谓寂而反示动。何以令迷夫行人晓解耶。南北喻动静者。南为朱明故喻动。北为玄冥故喻寂

动寂第十五。十演之八也。法身已上行行合真即相无相。焉有动而不寂。寂而不动耶。今标动静不云寂动者。以问中但讥其动。意谓动则违寂。不知动时全寂。故云动寂。然禀实教之行者悟理起行。不拣凡夫。况七地乎。演此显无住之因。方契无住之果矣

无名曰。经称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放光二十四云。佛言。适无所为故。行般若波罗蜜等。无为寂也。无所不为动也。寂不妨动故

无为故。虽动而常寂。无所不为故。虽寂而常动。虽寂而常动故。物莫能一。虽动而常寂故。物莫能二。物莫能二故。逾动逾寂。物莫能一故。逾寂逾动。初四句相蹑显动寂无违。次四句显二法非一非异。后四句蹑前。释成二行双流

所以为即无为无为即为。动寂虽殊。而莫之可异也。承前三对之文。一致已明。此但结成前所引经。通答进修之动。既为即无为。如何进修三位。一句属动

道行云。心亦不有亦不无。即彼经初卷中文。据前问中。身心各说。以进修是取舍之心。积德是涉求之身。今答中初答进修。引为不为之文。意复属身以运行由身故。今答积德。而却引心亦不有之文。意以涉求岂非是心。大底行由身运身由心策。身心相应互举皆可。况法身菩萨证心成身。未尝宛异不惟动寂无殊。亦乃身心一致

不有者。不若(似)有心之有。不无者。不若无心之无。义如下释

何者。(征)有心则众庶是也。无心则太虚是也。众庶止于妄想。太虚绝于灵照。岂可止于妄想绝于灵照。标其神道而语圣心者哉。众庶谓凡夫。初二句指体。次二句彰过。岂可下正拣

是以圣心不有。不可谓之无。圣心不无。不可谓之有。为斥二见故。言非有非无。岂可闻说非有。却计是无等。谓者计谓之谓

不有故。心想都灭。不无故。理无不契。理无不契故。万德斯弘。心想都灭故。功成非我。初二句离过。次二句证理。次二句初由契理。恒沙佛法一一随理周遍法界。后二句由心想灭故功皆无相。无容我证我为。如何乃至积德起于涉求哉

所以应化无方未尝有为。寂然不动未尝不为。经曰。心无所行无所不行。信矣。答问至此大理已明。前结后证文皆可了。所引之经亦义引大品等。如无作品云。菩萨行般若不行色。为行般若。不行受想等为行般若等。自此已下广会教理。旨不异前

儒童曰。昔我于无数劫。以国财身命施人无数。以妄想心则非为施也。今以无生心五华施佛。始名施尔。又空行菩萨入空解脱门。方言。今是行时非谓证时。智论第十六云。我于无量劫中。头目髓脑以施众生。合其愿满。乃至殷勤精进求此功德。欲具足五波罗蜜。我是时未有所得。见然灯佛。以五华施佛。布发泥中得无生法忍。即时六波罗蜜满等。释曰。七地已前智相未尽故。三轮未或全空。住相行施非真施也。以不顺真故。施既如此戒等皆然。举一例诸也。至无相地。智相已亡。无生又证施无所住。冥然契真。施虽五花之鲜。胜前身命之多。蹄涔海量何敢相望。施华之缘如本行经。又空行下放光二十略云。菩萨行空无相无愿三昧等。今正是行五波罗蜜时。非是证时。皆显动寂无妨

同类推荐
  • 华严宗章疏并因明录

    华严宗章疏并因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决定义经

    佛说决定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迳庭宗禅师语录

    迳庭宗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秦观词选

    秦观词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坏蛋是怎样成仙的

    坏蛋是怎样成仙的

    人族繁荣昌盛视妖族为土鸡瓦狗,扬言要屠杀奴役妖族,风雨飘摇之际孤厉到来,带领妖族强势崛起,让人族瑟瑟发抖。他是妖族之帝,也是妖族先知。他教会妖族战斗,也给予妖族文明。他仅仅是一颗坏蛋,却也是终极无上妖帝!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大漠谣(终结篇)

    大漠谣(终结篇)

    重返大漠的玉瑾路在何方?一副更大的画卷即将展开:从大汉到匈奴,从匈奴到西域,战场上的变幻莫测,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让霍去病、孟九与玉瑾三人又会出现怎样的交集?在经历种种变局之后,玉瑾将面对怎样一个悲喜结局,且看《大漠终结篇》,待桐华娓娓到来!
  • 诸天天武系统

    诸天天武系统

    我有一拳:分割阴阳!我有一枪:枪出寂灭!我有一剑:剑分天地!我苏杰无论活成什么模样,我都相信我前途无量!
  • 武王的绝世宠妃

    武王的绝世宠妃

    战国时期,龙云国向来以和平著称。姚氏一族已守卫皇家为己任,后因叛国之罪,一夜之间被胡适屠杀殆尽。只为获得长生不老之花,自幼东伏瑶就是特殊的体质。多年以来长生花早已与东伏瑶的身体融为一体,龙云国皇帝龙筝昏庸无道四处找寻当年活下来的小女孩。武亦澜是朝中大臣长子,生性冷淡多变。后于东伏瑶相恋但……
  • 道苍闲话

    道苍闲话

    简介:世间不平,大爱不灭。挥剑相向,只为存于乱世争取一线生机。逆天背理,只为在无尽天罚中某得一线长生!而长生,只为在无尽岁月中等你轮回。巅峰的璀璨后,谁看到了四界追杀之下,那道狼狈的身影?又是谁持君袖紧紧相随,浪迹天涯?无数的背叛中,又讽刺了谁的欲望与善变?繁华落尽,谁又见证了执子散尽一世功垂换来的两世折磨?为了情,还是为了道?若是为了情,那为何总是孤独?若是为了道,那么道又是什么?道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道是世间酸甜苦辣咸,道是人情是非冷暖爱,不是吗?如果有一天,你站在四界顶峰,回过头来再问一次,道是什么?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 卡尔·威特教育箴言

    卡尔·威特教育箴言

    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8、9岁时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然而,谁会相信,这样一个禀赋极高的孩子出生后并未表现出怎样聪明,相反却被认为是痴呆儿。奇迹的发生全在他父亲的教子有方。主要理俩念:1.教育儿子先从母亲开始。2.催逼会毁灭天才。
  • 凌龙御世

    凌龙御世

    【热血幽默,不一样的传统玄幻】天天这个穿越那个穿越,现在终于轮到我了!容我看看我的人物设定!名字:轩辕剑飞。可以,够中二!地位:家族废柴。哦,小白文是吧?我阅文无数自带读者视角!会怕你?金手指:无系统,无老爷爷,开局只有一条龙。嗯,等等……这不妥啊,啥一条龙?难道是……----------------------【本文文风轻松搞笑,有明确的主线与感情线,且看主角如何玩转小白文世界】
  • 似锦

    似锦

    (已出版)人都说姜家四姑娘是一等一的美人儿,可惜被安国公府摘走了这朵鲜花。然而姜似出嫁前夕,未婚夫与别的女人跳湖殉情了。。。。
  • 未来,我们会怎样

    未来,我们会怎样

    未来新纪元,人类的未来,是如何的发展,体系太大,我们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