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谪儋州。惠州太守方子容奉敕书谓子瞻曰。室人奉淮泗大圣僧伽甚谨。前夕来别于梦中曰。送苏子瞻过海南。今果此行数分已定。夫复何忧(宋僧史)。元符三年庚辰岁六月。轼归自海外居常州。遨游宜兴。初黄州谪所筑室东坡。因号东坡居士。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王局观苏轼卒于常州。
戊寅 元符元年 六月改元 大辽 寿昌四年 西夏 永安元年
己卯 元符二年 大辽 寿昌五年 西夏
钱塘高僧名道潜。以诗见知于苏文忠公轼。公号其为参寥子。凡诗词迭唱更和。形于翰墨。必曰参寥。及吕丞相公著为奏妙总师名之。后与简牍。则曰妙总老师。江浙石刻具存者多矣。今略记。公离钱塘。以长短句别之曰。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仲温莹禅师赞曰。噫今世之小生。于有道宗师必名呼而示其忽慢。亦安知文忠于一诗僧尚尔敬重。况道德崇重者耶。莹嗣大慧杲禅师(普灯)。
台州赤城崇善寺法师。名有严。退庵于栌木之下。号曰樝庵。怀安养故乡。有诗四首。凄婉感人。其一章曰。西方真净本吾家。今忆归程十万赊。客路竛竮都已困。风尘孤苦最堪嗟。七重树耸千般乐。八德池开四色华。莫怪近来归梦切。奈何荣辱事无涯。时争传诵。严生平笃于净业。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夏四月将终。见宝池大莲华天乐四列而归寂。师著大部备检四卷笺难四卷助览四卷或对四卷流通(释统)。
庚辰 元符三年 正月帝崩 大辽 寿昌六年 西夏
辽帝秋七月大渐。戒孙延禧曰。南朝通好岁久。汝性刚切勿生事。又戒大臣曰。嗣君若妄动。卿等当力谏止之。帝崩在位四十六年。庙号道宗。谥天福皇帝(辽志)。
宋冬治泰陵知。登封县楼并请因余力治嵩山少林道场。达磨初祖之居也。自监司郡县百执事下逮士庶工贾不挽而同。一朝而具名曰面壁庵。林出芝十二本。华各异色。甘露雨于池。夜有光四起属天合为大陈。东西数十里。后山居士陈师道记曰。子孔氏之门颜闵冉皆无传。仲弓之后有荀卿。曾舆之后有孟轲。端本赐之后有庄休。而荀孟庄之后无闻焉。李氏之传关尹。尹之传复无闻焉。释自能仁二十八世而为达磨。又六世而为曹溪。至于今又十有五世矣。而儒老子之徒欲校其源委误矣(后山文集)。
隆兴黄龙山晦堂宝觉禅师。名祖心。冬十一月十六日入寂。师生南雄邬氏。嗣黄龙南禅师。得宝觉法道者。曰草堂惟清死心悟新太史黄山谷吴中立等(普灯)。
徽宗
讳佶。神宗第十子。初封端王。年十九即帝位。在位二十五年。六月十日为天宁节。时当承平日久。苏杭置造作局。朱勉父子致花石纲。营良岳万岁山。民间一花一石。亦以供御为名。而胁之受赂满所欲方免。蔡京为太师。内侍童贯领枢密。受辽国燕人李嗣良而同归。言辽可取。适女真来聘。约夹攻辽。金既灭辽复侵宋。帝乃禅位太子。尊帝曰太上皇。为金师拥之北去。降封天水郡王。终于五国城(续宋通鉴) 建中靖国(一)崇宁(五)大观(四)政和(七)重和(一)宣和(七)。
辛巳 建中靖国元年 大辽乾统元年 天祚立 西夏
辽天祚立。讳延禧。道宗之孙。秦主元吉之子。自称天祚皇帝。淫纵失道。卒至于亡国(辽志)。
女真
杨割太师是岁死子阿骨打嗣。
续灯录 秋八月十五日汴京法云寺佛国禅师。名惟白。集禅派宗师机缘。为续灯录三十卷进呈。帝亲为制序以赐之。其文曰。昔释迦如来之出世也受然灯佛记。生净梵王家。分手指乎天地。而其机也已露。游门观于老死。而幻缘也顿寂。及乎唱道鸡园腾芳鹫岭。无边刹境遂现于一毫之端。大千经卷毕出于微尘之表。西被竺土。东流震旦。编叶而书。则一时圣教。虽传于庆喜。拈花而笑。则正法眼藏。独付于饮光。自达磨西来实为初祖。其传四七二三而至于曹溪。于是双林之道逾光。一滴之流愈广。自南岳青原而下分为五宗。各擅门风。应机酬对虽建立不同。而会归则一莫不箭锋相拄鞭影齐施。接物利生启悟多矣。源派广迤。枝叶扶疏。而临济云门二宗遂独盛于天下。朕膺天宝命。绍国大统。恭惟艺祖辟度门于绵寓。太宗阐秘义于敷天。章圣传灯于景德。永昭广灯于天圣。皆宏畅真风协助神化。以成无为之治者也。于皇神考尤向空宗。元丰三年。诏于大相国寺创二大禅刹。辟慧林于东序。建智海于西庑。壬戌之岁。以越国大长公主及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附马都尉张敦礼之请复建法云禅寺于国之南。于是祖席光辉。丛林鼎盛。天下袭方袍慕禅悦者云集于上都矣。今敦礼。以其寺住持僧佛国禅师惟白探最上乘了第一义。屡入中禁三登高座。宣扬妙旨良惬至怀。昔能仁说法华经。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而弥勒发问。文殊决疑。以谓日月灯明佛本光瑞如此。持是经者妙光法师。得其证者普明如来。今续灯之名。盖灯灯相续光光相入义有在于是矣。噫圆证觉海本含裹于十方。生灭空沤遂沉沦于三有。因明立所由尘发智。识妄相仍转入诸趣。良可悲也。若回光内照发真归元则是录也。直指性宗。单传心印。可得于眉睫。可荐于言前。举手而擎妙喜世界。弹指而现庄严楼阁神。通妙用真不可思议者也。嘉于有众。缔此胜缘。俱离迷津。偕之觉路。斯朕之志也。
汴京法云禅寺佛国禅师。名惟白。生静江府冉氏。嗣圆通秀禅师。秀嗣天衣怀。怀嗣雪窦显禅师(普灯)。
壬午 崇宁元年 大辽天祚皇帝乾统二年 女真 阿骨打初年 西夏
宋赦书一件应天下。旧来有名德僧为众师法未曾谥名者。仰所属勘会闻奏。谥给师号。诏天下军州创崇宁寺。又改额曰天宁寺。至高宗改报恩寺光孝。追崇严荐(南渡中兴小历)。
癸未 崇宁二年 大辽 乾统三年 女真 二年 西夏
宋夏四月。敕谥杭州天竺寺慈云大师遵式号法宝大师。南屏法师梵臻谥实相法师。未兴军终南山澄照律师谥法慧大师(南屏谥碑)。
甲申 崇宁三年 大辽 乾统四年 女真 阿骨打三年 西夏
漏泽园 宋春二月。诏天下州县置漏泽园。殡客死无归之士(东都帝纪)。
御赞佛牙 宋夏五月五日。帝迎三朝(太宗真宗仁宗)御赞释迦佛牙于大相国寺。入禁中供养。帝展敬。次舍利隔水晶匣出如雨点。帝赞以偈曰。大士释迦文。虚空等一尘。有求皆赴感。无刹不分身。玉莹千轮在。金刚百炼新。我今恭敬礼。普愿济群伦(翻译名义五十二篇)。
蕲州五祖山禅师。名法演。夏六月二十五日升堂辞众入寂。师生绵州邓氏。嗣白云端和尚。端嗣杨岐会。会嗣慈明圆禅师。临济下九世也。嗣师之法者。佛果勤(圜悟也)佛鉴勤佛眼远。世呼曰三佛。远之嗣曰黄龙牧庵忠等。忠之嗣普庵菩萨印肃等(普灯录)。
龙门三自省 佛眼远禅师居龙门日作之也。一曰是身寿命如驹过隙。何暇闲情妄为杂事。既隆释种。须绍门风谛审先宗。是何标格。二曰。道业未办去圣时遥。善友师教诚不可舍。自生勉励念报佛恩。惟已自知大心莫退。三曰。报缘虚幻岂可强为。人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缁林宝训)。
乙酉 崇宁四年 大辽 乾统五年 女真 阿骨打四年 西夏
宋秋八月铸九鼎成作乐名曰大晟(东都事略帝纪)。
丙戌 崇宁五年 大辽 乾统六年 女真五年 西夏
丁亥 大观元年 大辽 乾统七年 女真六年 西夏
宋诏左街十方净因禅院禅师道楷住天宁寺。开封尹李孝寿奏赐紫衣号定照禅师。楷谢恩罢。上表辞谢。不敢窃冒宠荣。帝再遣孝寿赍玺书谕意。楷确然不回。帝怒收楷付岳。有司问。长老有疾乎有疾免罪。楷曰。生平不曾妄语。岂敢侥幸称疾。遂受罚著缝掖编管淄州。次年放逐。便庵于芙蓉湖上。学者益亲。帝赐所居额曰华严禅寺。师生沂州崔氏。初游京师籍名术台寺。试华严经。得度得法投子山青禅师嗣之。重和元年五月十四日入寂。邓州丹霞子淳等嗣之。淳有二弟子。曰清了(即真歇也)曰正觉(即天童宏智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九月二十日。宏智出辞明越郡侯。十月十日还寺。十一日手书请育主大慧杲禅师主后事。掷笔而逝。齿发道具舍利流缀。葬全身于东谷(师隰州人碑记)。
戊子 大观二年 大辽 乾统八年 女真七年 西夏
宋蔡京进太师。童贯加武康熙河等路宣抚。内侍建节始此。五月加贯检校司空易镇泰宁。贯由此恃功选置将吏。不复关朝廷矣(宋鉴)浙西湖州有邵宗益者。剖蚌中有珠现阿罗汉像。偏袒右肩矫首左顾衣纹毕具。僧俗惊喜奉之以归城南慈感天台教寺。寺临苕溪。建炎间宪使杨应诚与客传玩。不觉越槛跃入溪中。后溪涸沙明索而获之。建阁藏焉(韵语阳秋)。
饭僧嚫金练塘居士洪庆善持江东使节。夜宿池州梅山。愚丘宗禅师迎之相与夜话。洪问。以饭僧见于何经其旨安在。宗曰。四十二章经有云。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乃至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住无作无证之者。其无修证则是正念独脱。能饭斯人则功超诸佛。然前辈知此旨者多矣。洪曰。其为谁乎。宗曰。且以近说如秦少游藤州贬所自作挽章。有谁为饭黄缁之句。东坡既闻秦讣。以书送银五两。嘱范元长为秦饭僧。及东坡北归至毗陵以疾不起。太学生裒钱。于东京慧林饭僧。苏黄门撰东坡墓志首载之。洪曰。嚫金有据乎。宗曰。公岂不见毛诗小雅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盖饮食不足以尽敬。而加赠遗以致殷勤也。于是为诵丁晋公斋僧疏曰。佛垂遍智。道育群生。凡欲救于倾危。必预形于景贶。谓白衣干禄叨家宰之重权。丹陛宣恩忝先皇之优渥。补仲山之衮曲尽巧心。和傅说之羹难调众口。尝于安寝忽梦清容。妙训泠泠俾尘心而早悟。贡仪隐隐恨凡目以那知。盖智永周身事乖远害。至祸临而莫测成灾。及以非常黜向西京。感圣恩而宽宥。窜于南裔当忠宪以甘心。咎实自贻。孽非他作。念一家之散地望万里以何归。既为负国之臣。永绝经邦之术。程由湘土。道假灵山。正当烦恼之身。忽接清凉之众。方知富贵难保始终。直饶鼎食之荣。岂若盂羹之美。特形归命恭发精诚。虔施白金充修净供。饭苾刍之高德。答懒瓒之深慈。冀保此行乞无他恙。伏愿天回南眷。泽赐下临。免置边夷。白日便同于鬼趣。赐归中夏黄泉再感于天恩。虔罄丹诚永紧法力。洪曰。向读名臣传。只见补仲山衮知傅说羹一联而已。今获全闻。其精祷若此(感山云卧纪谈) 衡岳寺高僧名明瓒。性懒而食残。时曰懒残李泌异而往谒之。拨火出芋。以其半啖必曰。领取十年宰相。
己丑 大观三年 大辽 乾统九年 女真八年 西夏
宋十二月二十七日。四明法智下二世杭州慈辩法师从谏自元丰元祐至大观住上竺二十四年。退居处州寿圣入寂。嗣法弟子十人。西浙择卿齐璧其传最盛(教行录)。
庚寅 大观四年 大辽 乾统十年 女真九年 西夏
宋六月。以张商英入相。时久旱。是夕大雨。御书商霖二大字赐商英。次年四月罢。宣和四年薨。号无尽居士。寓荆南日。道学自居。少见推许。圜悟舣舟谒之。剧谈华严旨要。圜悟曰。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无尽于是不觉促拓。圜悟遂问曰。到此与祖师西来意为同为别。公曰同矣。圜悟曰。且得没交涉。公色为之愠。圜悟曰。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岂非全提乎。公乃首肯。翌旦复举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无碍法界。圜悟又问。此可说禅乎公曰正好说禅也。圜悟笑曰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干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净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无尽公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罗湖赞曰。夫圜悟融通宗教若此。故使达者心悦而诚服。非宗说俱通安能尔耶(莹仲温罗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