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500000012

第12章 神秘远古起源考古大搜集(12)

1935年,两位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的调查情况。生活在墨西哥西北部的印第安人,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来猎鹿。他们不用枪也不用箭,没有任何武器,只是不停地追赶鹿群,凭着地上的脚印,猎人紧随其后,终于,疲于奔命的鹿群中,有几只倒下,它们的蹄子全磨掉了,再也不能奔跑,只能坐以待毙。此时。印第安人等于探囊取物。就这样,他们既安全又省力地获得了一大堆食物。非洲的土著人也是用类似的方法来追捕猎物。直立人很可能就是采用了这种持续追踪狩猎法。此法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固定的追猎者。他们一直跟踪动物,中途可以休息、进食,直到对方筋疲力尽倒下,才大获全胜返回。另一种则是车轮战。狩猎者像是参加接力跑,轮番上阵,使猎物没有喘息的机会,最后倒地认输。当然,这是在比较固定的范围内采取的办法。持续追踪法不需要动用武力,因而危险系数较小,且命中率较高,是直立人补充食物的一条捷径。

当然,这种狩猎方式对狩猎者也有要求。虽然人不可能跑得跟动物一样快,但起码应该具有很强的步行能力。否则,又谈何追踪呢?这对原始人下肢的发展很有益处。另外,在捕猎过程中,猎手还要随机应变,用脑子来判断动物的去向。经常用脑,使其得到锻炼,才导致大脑发达,脑量增加。

狩猎活动使人类食物的质量提高,更有利于大脑和身体的发展。同时,狩猎使原始人之间有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捕猎时,大家一起有计划地进行合作,这不仅促使集体产生,更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协助的关系。而不同群体的人在合作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这是社会形成的基础。有了狩猎,男女间的分工渐渐明显。男性进行狩猎活动,而女性则负责采集果实。这对后来两性的社会地位影响很大。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约20万年至200万年以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而考古期则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不单是站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用脑,懂得如何去改造大自然,如何达到目的。至此,人类不再是受环境支配的奴隶,而成了自己的主人。

“北京人”——千呼万唤始出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但是,就像当年西方的地质学家一口咬定中国没有石油一样,外国的人类学家也曾断言在这块大地上没有远古人类。雅克·德·摩根在《史前人类》一书中称:“中国文明始于公元前七八世纪,我们完全不必理会它的史前史。”此说不仅人为地缩短了中国文明的历史,还表现出对我国史前文化的不屑一顾。然而,事实胜于雄辩,1920年对于中国的科学家来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这年,法国神父桑志华到甘肃去作地质考察,在庆阳地区的黄土地里,不期而遇地发现了三件经人工磨制而成的石器。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要知道,这是在中国最早发现的石制品,它已经透露出一线光明。可以想见,远古时候它被一双手反复打磨的情形。然而,这个事实还是没有打动那些顽固的心。1922~1923年,同样是法国神父兼古生物学家的德日进和桑志华,又在宁夏的水沟洞及内蒙古的萨拉乌苏河(蒙语,意为“黄水”),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后来在研究的时候,从羚羊的牙齿和驼鸟蛋片中偶然发现了一颗人牙,属于一个七八岁的儿童。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称之为“鄂尔多斯人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河套人”,与欧洲莫斯特文化同期。证据确凿,倘若再等闲视之,则显得过于蠢笨。那些颇为自负的西方学者们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而多年后当大庆油田的石油汩汩流出时,“夜郎自大”的西方人也是这种心情。“不信有中国的石器时代,尤不信有中华民族之石器时代”,这句话被尘封了,并渐渐遗忘。即使想起来,也只是使人留下一个微笑而已。中国有句成语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在北京人的发掘上最贴切不过了。

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受聘来华担任矿政顾问。此人爱好广泛,尤其擅长化石采集和考古方面的工作。他到北京后,一心牵挂的不是矿产,而是中国的“龙骨”。1918年春,外籍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为安特生提供了一条信息:在北京市周口店附近的鸡骨山上有动物化石。安特生当即前往考察。

周口店实际上是西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处在山区和平原交界地带。它的西面、北面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东南面则是宽阔平展的华北大平原。一条小河由北往南,沿村西蜿蜒曲折地流淌着。夏季的暴雨会使河水骤涨,而冬季却只剩下干涸的河床和几个带有河流痕迹的小水潭。周口店附近的山上以出产石灰岩和煤闻名,还有大理石、花岗岩等上等石料。烧石灰和采煤就成了这一带农民的支柱产业,种植倒还在其次。开采石灰岩时,人们经常从岩缝中找到一些“龙骨”,由于药材集市在河北,农民出售不方便,因此大都收藏起来备用。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带的化石才不至于流失太多。话说回来,安特生在鸡骨山进行小规模发掘,虽有所发现,但收获不太大,他只找到一些小动物骨头(当地人以为是鸡骨,故称“鸡骨山”)。后来,安特生的视线被拉往别处,便把鸡骨山淡忘了。1921年的夏天,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博士来华,他和安特生连同美国亚洲考察团的古生物学家葛兰阶,一起到周口店作调查。事前他们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出乎意料的事却发生了。在本地老乡的指引下,三人又到周口店火车站西边的小山上进行挖掘,这次,他们找到了几块白色的石英石碎片。其形态表明它们并非天然。安特生预感到在此地将会大有作为。他说:“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这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周口店第一地点。

1928年夏天,师丹斯基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周口店化石时,确定有一颗人牙。在这之前,他已经发现了一颗可疑的牙齿,只不过当时认为是属于类人猿的。他对此做了仔细研究,虽认定是原始人类的牙齿,但还是小心谨慎地称之为“真人?”,打了一个问号,为自己留下余地。这是鉴于以前一些学者的遭遇,不得已而做出的抉择。诸如达特、杜步哇等人,都因提出新观点而受人攻击。这一年的10月17日,瑞典皇太子夫妇访华。皇太子叫古斯塔夫·阿尔道夫,即后来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他还是国际知名的考古学家。22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所等几个机构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大礼堂举行欢迎会。会上,梁启超、安特生和桑志华等人都做了考古方面的报告。安特生把在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这一消息公之于众,立刻引起大家的兴趣。由于实物不在中国,仅凭几张幻灯片和照片,很难使所有人信服。一时之间,议论纷纷,人们对于这两颗牙齿究竟是属于人类、类人猿还是食肉动物感到迷惑。甚至一些著名学者也表示怀疑。但是,无可否认,这个发现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使科学家们对周口店的信心更足了。次年4月,在周口店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这次又找到了一颗保存很好的牙齿。步达生认为应该创立一个新的种属,根据北京大学的美籍古生物学家葛利普的提议,定名为“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如今,这个名字早已家喻户晓:1929年,中国地质调杏昕建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发掘研究周口店遗址的机构——新生代研究室。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周口店的工作完全交由中国科技工作者负责。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周口店的北京人才肯一露真颜。同年12月,由留法归来的生物学家裴文中带领的考古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头盖骨使那些反对者也打消了疑虑,科学界普遍接受了北京人。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史密斯在《寻找人类的祖先》一书中说:这是在古人类学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显而易见,人为的阻挠会妨碍科学的进程。爪哇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科学的道路总是不平坦的,要经过很多次从否定到肯定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对于北京人的文化及地位问题,学术界也进行了一系列是是非非的论争。在发现第一个头盖骨后,步达生肯定了它的价值,却做出北京人不会制造工具和用火的结论。而这两个条件正是判断是否真正具有人类文化的标准。连史密斯也持此论调。裴文中偏偏不信邪,对权威的结论并不是言听计从。他继续在周口店进行发掘。1931年,裴文中在“鸽子堂”(周口店的一个洞穴名称)的土层中找到两千多件石器、几块骨器和一些烧过的骨头。可是,很多人都不理会他。直到被研究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专家步日耶确定后,北京人文化才得到众人承认。

接下来,该为北京人寻找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位置了。英国解剖学家纪斯,在北京人牙齿问世时,认为它与直立猿人不相同;有了头盖骨以后,他立即转变了态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纪斯就是参与了制造“辟尔唐人”的那个纪斯。有人认为北京人不属于“猿人”阶段,而是早期智人中的尼安德特人类型。还有人认为,在周口店生活着两种同时代的人。一种是具有智慧的人;而另一种“落后”的北京人不过是他们的猎物罢了。这个推断显得更加虚妄,因为在周口店遗址根本就没有第二种人的化石。美籍德国犹太人类学家魏敦瑞,在进行了全面而仔细的研究后,肯定了“北京直立猿人”及其文化的存在。从发现第一颗牙齿起,在科学家多年的努力下,虽然经历了一番不平凡的波折,但是,北京人终于名正言顺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命运多舛(chuǎn,形容命运很坏)的北京人化石从此下落不明。由于发掘周口店遗址的经费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的,所以当时有过协定:化石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代为保管,美方研究人员可随时取用,但是不得离开中国本土。战争爆发后,为了保证化石的安全,有关负责人准备将其运往美国,让中国驻美大使馆妥善保存,等战争结束后再运回中国。岂料“黄鹤一去不复返”,究竟花落谁家,是美国?还是日本?不得而知。第一批北京人化石就这样神秘失踪了。

中国科学家在叹息之余,又在期待着重新找到北京人,当然指的是在周口店。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在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就已被迫停止。后来,日本军队也到过此地,想把珍贵的化石据为己有,而北京人却深藏不露。在此进行了一轮烧杀掳掠后,这些强盗失望而返。直到解放后,中国科技工作者才恢复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人们满怀希望地呼唤着北京人的名字,在时代的召唤下,北京人这才一一走出来。从1949~1960年的11年间,周口店共有代表男女老少40多个猿人的化石、100多种动物化石、一些植物化石和几万件石器出土,还发现大量用火的遗迹:木炭、灰烬、燃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周口店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猿人之家”。

从现有资料来看,北京猿人的脑子比南方古猿大得多。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88毫升,而南方古猿为502毫升。他的肢骨虽还带有原始的痕迹,但已很接近现代人了。北京人与爪哇人一样,能很好地直立行走。而且,研究证明北京人四肢的发展先于脑的扩大。一方面,四肢的分工使猿人产生了劳动,从而推动了脑的进化;另一方面,北京人的石器文化很发达,说明他们还不是最早的人类。对北京人“情有独钟”的史密斯回到英国后,极力宣扬北京人是猿与人之间的缺环,即最原始的人类。而事实表明,南方古猿才是这个缺环,也就是真正的猿人。北京人的学名应该是“北京直立人”。

在四五十万年前,周口店一带的气候很温暖,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周围是青山绿水,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湖泊,不远处还有草原。因此,这里俨然是动物的天堂。水里有水獭、河狸、水龟,水边有水牛;树林中生活着众多的猕猴、虎、豹和斑鹿等;草原上有奔跑的马和羚羊。就在周口店附近的山上,洞穴中住着北京人。他们的腰间系着用兽皮或树皮做的围裙,白天在野外辛勤的劳动,晚上则围坐在火塘边,享受天伦之乐。团结友爱是维系北京人这个集体的纽带。

经过多少挫折,北京人终于真真正正地站起来了,不仅向中国人,也向世界人民诉说着人类祖先的故事,他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同类推荐
  • 世子的崛起

    世子的崛起

    万人敬仰的萧王故去,留下名满京都的纨绔世子,人人咬牙切齿。却在某一天世子变了,在平静中奋发,在误解中进取,在困苦中挣扎,直到一天,蓦然回首,世子已经崛起了
  • 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

    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

    我以为只是一个简单平常的穿越,不曾想竟是被人设计好的穿魂。而且还是个带着四个守影,修着仙道,有着读心术,装疯的腹黑王爷。啥?揪出15年前的一桩悬案,完成任务才能回去?你咋不早说呢,在这鬼地方呆了五年,早说我不就早配合你完成了吗?(所以开章便是繁琐的种田生活,请大家耐心看完,后边爽点不断哦!)啊?你也不知道需要这么久?那你知道啥子?tui,你一问三不知,那找我来做甚?噗,你说你时日无多?所以我俩得加快节奏?行啊,你来布局,我合局,钓他入局,OK?OK!开始吧,我来了。祝:起初写时有些把握不好力度,繁琐种田,但请君坚持,坚持下去,节奏加快,爽点尽在其中。
  • 刘家有男初长成

    刘家有男初长成

    一觉醒来,穿越到东晋义熙十四年,成了太尉刘裕的次子。匈奴赫连勃勃趁火打劫,磨刀霍霍正准备南下。鲜卑拓跋氏雄踞北方,虎视眈眈黄雀再后。其他诸如氐、羌等异族也各怀鬼胎。刘裕僭位在即,看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收复华夏旧地,不必再等三百年!!!
  • 汉末理想家

    汉末理想家

    汉末天下,硝烟弥漫,群雄四起;或为保全性命,或为成就功名和霸业,人们彼此争斗不休;也皆因此陷入并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追求理想化的世界以及自我坚持的理念的苦战之中。这里没有系统,没有超强外挂,只有一个空怀大志,但自身行动能力与志向相差甚远的热血青年,无凌驾天下的武艺,也没有无出其右的诡计;却误入了这汉末群雄四起,纷乱的天下,如何保全性命?闯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完善自我,披荆斩棘的道路中艰苦奋战,实现理想?……
  • 帝冬

    帝冬

    东汉末年,一名剑眉星目身着黑色全身甲的青年骑在霸王龙上看着冲过来的吕布,笑出了声权游里一名剑眉星目身着黑色全身甲的青年骑在霸王龙上看着身后的三角龙骑兵满意的点了点头吾之所到,帝者之冬!
热门推荐
  • 昆山钟灵传

    昆山钟灵传

    一个被遗弃在乡野的少女,却是世间最强军团的军团长。十年学艺出山,神兽相随,十万精锐拥戴,找寻亲情与爱情的路上,她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 一帘蓝天

    一帘蓝天

    爱情到底要经历多久才能生根、发芽、结果?然而事实两个人在一起要经历很多很多的喜怒哀乐。大家可能会说于晓蓝太弱了。但是也正是她的弱,让人知道人最后的无限潜力。我是本书的作者:澄澈如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和女主人公一样,也是一个比较懦弱胆小的人,可能在塑造于晓蓝形象的时候或多或少有点自己的影子。但是我相信后面于晓蓝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我也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 我们的莎士比亚

    我们的莎士比亚

    本书为著名作家许辉、苏北、许若齐、莫幼群、刘政屏等关于莎士比亚及世界读书日的和皖籍作家在安徽省第一个作家休闲创作基地“天柱山作家村”撰写的散文合集,如《那一天》《我的书单》《莎士比亚的生日》《我的读书生涯》等,特色精彩。
  • 炫舞飞扬00

    炫舞飞扬00

    曾经的天之骄女陈炫,因为一场变故,被打落地狱。漂泊在外的她,被迫与同病相怜的医学博士纪涯结婚。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怎能长久,在彼此找到对的人后,分道扬镳。然而,世事弄人,一心渴望摆脱过去重新开始的陈炫,能成功吗?阳光真的能长久驱散阴霾吗?
  • 记忆里的温柔

    记忆里的温柔

    我怕你流够了泪水离开,你就不怕我攒够了失望转身吗?
  • 百万赘婿

    百万赘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江夏的血能治百病,他决定卖血赚大钱,立志缩小全国人民的贫富差距。有人笑骂他,自不量力。江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卒。死于失血过多。--------------------满满正能量,情节较慢,请君鉴赏。
  • 若思千夙

    若思千夙

    公子的眼睛甚好看,没有风亦没有月,没有星星,也没有我!韩若思:“心悦君兮君不知!”独孤千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昔年后。韩若思:“要是有一天我死了,你怎么办?”独孤千夙:“若谁敢杀你,我让整个南越给你陪葬,我会把南越烧成平地,再在灰烬里建起一座宫殿,在里面独自生活,直到永远……”韩若思:“那真美好!不过,我跟你说过我说爱你吗?”独孤千夙:“说过,不过,你想说就说!”韩若思:“我爱你!”一句君无戏言,一句妾等千年……
  • 回忆是场孤独的重逢

    回忆是场孤独的重逢

    1947年,英国康沃尔止行村,一个临海的村庄。带着战争创伤的年轻士兵德雷克,为了完成亡故战友的遗愿,将一封信带给战友的父亲。途中,他来到了这座村庄,遇见了阅尽世间人事变迁的美妙女士。这是一场冥冥中注定的相遇。这是一个励志人心的故事,它充满了爱、温暖与希望,同时又伴随着遗憾、恐惧与伤痛。它教会了我们去面对生活中的悲伤,即便爱人离开,我们又要如何继续勇敢地走下去。
  • 吉安民俗

    吉安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具体反映。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俗是人类各级社会集团的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 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是王小波杂文的精编,同时收录了他与爱人李银河恋爱时期的部分情书。作家祝勇先生说:王小波的杂文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自然少不了尴尬与苦涩,所以读王小波杂文,是不能笑笑就了事的。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是浅尝辄止还是深入其中,就全看我们个人的兴趣了。王小波的幽默,点到为止,却是一枚余味无穷的橄榄,常嚼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