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0700000003

第3章 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30—公元前645),名夷吾,字仲或敬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是姬姓的后人,但苗裔疏远,已失掉贵族的身份,年少时家境贫寒,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过小本生意,当过养马者,服过兵役,在这期间,管仲游历了许多地方,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很了解,这对他后来的治国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管仲踏入政界,最初事奉的是齐公子纠。后来纠在继位斗争中失败被杀,齐桓公立,管仲沦为阶下囚。这时鲍叔牙出来对齐桓公说:“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宽惠柔民、巩固政权、制定礼义、鼓舞士气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有他在,国家才能强大,应该立他为相。”桓公听从这一建议,拜管仲为上卿,并尊称他为“仲父”。管仲相齐40年,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其业绩备受后人推崇,连孔子都说“微(非)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管仲担任国相以后,专心从事改革。他实行的改革,立足于“富民”。他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为了发展生产,使民富裕,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的新税制,其中心内容是废除集体无偿耕种“公田”的劳役税制,代之以“相壤定籍”之法,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质肥瘠、面积大小,分等定级分配给农业劳动者,然后按不同等级征收实物税。这种税制使生产收成与农民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大大调动了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大批荒地被开垦,为私人占有,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国家实物税稳定增长。

管仲主张以农立国,以富致治,甚至说:“民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这主要强调必须重视农业(“本”),要把它尊为根本。农业与工商业(“末”)相比较,应有主次轻重之分,但工商业同样要发展。他肯定士农工商同属“国之硕民”,并提出“立本肇末”的主张,即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商业。他利用齐国靠海、渔盐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渔业和盐业,“通货积财”,鼓励渔盐产品出口。又专门设置盐铁官,实行垄断专卖,寓税于物价之中,通过调节物价来增加国家的收入。

在行政管理方面,管仲实行“叁其国而五其鄙”的制度。

“国”指国都及其城郊,“鄙”指广大农村。“叁其国”是将国都的士、工、商三大部分居民分类组织起来,置工乡3、商乡3、士乡15,共21乡,居民不得随意迁徙。“五其鄙”则是分农村为五属:30家为一邑,10邑为一卒,10卒为一乡,3乡为一县,10县为一属,每属9万家。属以下各级设行政长官,属设大夫管理。他又实行“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军政合一制度,确定居住城市的人5家为轨,10轨为里,10里为连,10连为乡,5乡为帅,即成一军约1万人。春秋两季狩猎和练武,造就一支“莫之能御”的军队。由于实行这种严密的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强化了国君的统治,也造就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管仲在改革中重视选拔人才,专门创设了“三选制”。本乡把有才德、有武功之人推选给国家,这是第一选;国家对所选人才实行考核和试用,择其优秀者推荐给国君,这是第二选;国君对推荐的人才亲自审核、考问,把合格者任命为上卿的助手,这是第三选。“三选制”的实行,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世卿世禄制度,国家能“因能授禄”,大批人才得到提拔。

管仲本人受鲍叔牙推荐得为国相,后来齐桓公的五个著名的大臣,都是通过管仲的推荐得到重用的。管仲死后,齐国遵行其教数百年。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自己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的智慧和改革精神为后人所推崇。

同类推荐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李小龙之死

    李小龙之死

    李小龙,一代功夫片巨星,在美国、香港乃至全世界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和崇拜者。特别是后期一部《龙争虎斗》在好莱坞一举夺魁,摘取了奥斯卡金奖。这使他成为世界电影界最高奖项获得者中惟一的华人演员。1973年7月21日凌晨,香港。一向以高效率著称的各大报纸的排印车间从午夜开始,都异乎寻常地忙碌起来,这是由于昨晚一个住在某医院急症室的记者打来电话所引起的。预定今晨刊登的新闻被撤换下来,又安排了新的版面。一些杂志娱乐版的记者也纷纷被夜班编辑从被窝里唤醒,派给他们一项紧急采访任务。
  • 参军

    参军

    莫言军队服役21年,这是他从成长到成熟,文学创作从起步到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时期。过去的莫言研究,实际上是他的创作研究,关于他小说世界之外的人生故事基本没有涉及。对一个经典作家来说,不把他的人生故事与其文学创作相互参照,加以对读,这种研究其实很难真正展开也无法深入下去。或者说过去的莫言研究就其思想和文学创作而言,除创作技巧和方法外,基本属于宏观史观范围,并没有重视到微观史观的问题,而我所说的微观史观,就经典作家研究而言,就是他的家世研究。直白地说,就是弄清楚他是怎么一个人的问题。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本书分为圣马丁、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等部分。
热门推荐
  • 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你终成殇

    爱你终成殇

    爱之深才恨之切,可当领悟这一句的时候,她和他早已恩断义绝。他们还能回到曾经吗?还能破镜重圆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识在最初

    相识在最初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你是否愿意与我一起回到最初。回到我们相遇的地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遇见了你

    遇见了你

    如果遇见你是出于意外,爱上你却不再是意外。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我的人生没有遗憾了……世界上有没有永不不失恋的方法?答案或者是永不恋爱。但是谁又愿意用这种方法来换取永不失恋呢?在没有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她们可以独自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苦。从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起,就丧失了一个人生存的所有本能。
  • 星际预言家

    星际预言家

    人类在空间站投放了太多的垃圾,作为外星多变类物种,他离开太阳附属星,本来打算利用太阳毁灭这一传说来复仇,可是却爱上了地球上的女孩子。没料到自己竟然获得了一个地球的球籍,终于获得女孩子的爱变成了地球的男孩子,忽然感觉光宗耀祖了!(本书提醒人们热爱环境,热爱地球)
  • 豪门盛婚:洛总放肆宠

    豪门盛婚:洛总放肆宠

    “你疯了吗,神经病啊,我有男朋友而且那个人你也知道呀,况且我不爱你,你就放了我吧!我不可能爱你的”
  • 鬼鬼祟祟的人(短篇小说)

    鬼鬼祟祟的人(短篇小说)

    先生,你愿意听我说一说我的故事么?先生,请你相信,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鬼。而且,先生,请你相信,我是一个正常的人,我不是一个疯子——我是一个神经正常的人,尽管我的心灵可能有病。先生,那么你是否愿意听听我来说说我的故事?我是一个外地人。是的,此地人说话有严重的口音,我说话也有口音,听口音就知道我是一个外地人。我不告诉你我是从哪儿来的,因为这没有必要。这和我要讲的故事毫无关系。我来自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在哪儿?——你别问了,我不会告诉你的。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知道这一点就已经够了。我的职业?啊,我没有职业。我说的是现在,现在我没有职业。
  • 枕上豪门:老公太爱撩

    枕上豪门:老公太爱撩

    落难时的相濡以沫、曾经的醉人缠绵,在他们的爱情里,她注定是输家,只不过她自己输得心甘情愿。她委屈求全的交付了身与心,甚至为他怀上不受期待的生命,然抛弃尊严换来的,却是更加无情的践踏!明知不该高攀,不该等待,卻还是不住回首;越接近他、触摸他的內心,她越是无所适从,明明应该是要恨着他的!然而,还是渐渐渗入了信任、依赖。
  • 同时:随笔与演说(2018年版)

    同时:随笔与演说(2018年版)

    《同时》是桑坦格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她的“最后一本书”。书名取自苏珊·桑坦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夹叙夹论的方式详细介绍现代欧洲文学种几部被忽略的杰作。第二部分是时事评论。第三部分是演说稿,这些讲稿是桑塔格一生写作与行动的融通。可以说,她的一生在理论上赞扬的、在实践中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