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7300000019

第19章 微观卷 大革命缘起之社会民情风尚诱因(1)

第一节 至18世纪中期,文人变为国家首要政治家的原因及其后果

过去发生的那些古老的事件,都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很好的铺垫,我暂且不去深究它们。我要论述的是最终确定这场革命的地位、发端和性质的事件,它们需要从最近发生的一些特殊的事件中来探寻。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法兰西民族的文学成就都独树一帜,欧洲的所有民族都难以与之相比。在18世纪中期前后,法国文人展现了他们从未展现过的精神,占据了他们在历史上从未占据过的地位。我想,这种情况不仅在法国史无前例,甚至在其他国家也从未发生过。

和英国文人不同的是,法国的这些文人从不涉足政治领域。而且恰恰相反,在一个官员很多的社会里,他们不担任任何公职,没有任何权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生活从未比这个时期更加超脱过。

但是,他们不同于大多数的德国同行们,完全地不关心政治,只一味地将自己深埋于纯哲学或美文学之中。毫不夸张地说,法国的作家真正关心的反而正是同政府有关的各种问题,甚至终日谈论它们:社会的起源及其原始形式问题、公民和政府的原始权利问题、人与人之间自然和人为的相互关系问题、习俗的谬误和合法性问题、法律的各种原则本身的问题等。

为此,他们每天都在深刻地探索着,一直深入到他们那个时代政治体制的基础,并严格地考察其结构,尖锐地批判其设计。

事实上,关于这些重大的问题,虽然并不是所有文人都将其作为需要深刻研究的对象,大多数作家只是略微涉及,自娱自乐,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作家都遇到了这些问题。在那个时代所有的著作中,无论是大著作,还是诗歌作品,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这些抽象的文学政治因素。

只是这些作家的政治体系分歧很大,虽然有一些人想将这种分歧进行调和,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被公认的政府理论,但是这项工作从来没有人完成。

即便如此,如果我们忽略细枝末节,从根源去看,也不难发现,尽管这些作家的体系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至少在最基本的观念上能够达成共识。这个最基本的观念是他们不同思想的共同来源,仿佛在他们的头脑中最先存在,是他们每个人都设想到的。

也就是说,不管他们在前行中选择了怎样的道路,他们的起跑点都是一致的:他们都觉得,统治当代社会的、复杂的传统习惯,应该用那些简单而基本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提取的法则取而代之。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所谓18世纪的政治哲学,就被包含在这个最基本的观念之中,只要人们仔细思量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

3000年来,这样的思想一直在人类的想象中,不断地闪现,只是从来没有被统一地固定下来。因此,尽管这一思想并不新鲜,却带给我们一连串的疑问:

这一次它如何让所有的作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呢?为什么它不像以前那样,只是闪现于为数不多的哲学家的头脑中,而是不可遏制地延伸到大众中去,使人们的政治热情如同火山一样爆发,经久不衰呢?为什么关于社会性质的抽象理论,竟然成了人们日常闲聊的话题,甚至连妇女和农民的想象力都被极大地激发呢?为什么没有地位、荣誉、财富,也没有职务和权力的作家,竟能摇身一变成为首要的政治家,并且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呢?难道是因为其他人在行使政权,而唯有这些作家在执掌权威吗?

这些似乎仅属于文学史的事件,对于大革命,甚至对于我们今天,都产生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影响。我想用一些话来说明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知道这是何种非同小可的影响。

在18世纪,有这样一种现象:哲学家们普遍的观念与他们所处时代作为社会基础的观念,这两者之间如同水火一样格格不入。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存在的。

当时的社会向哲学家们提供了这样的景象:荒谬而可笑的特权极度泛滥,使人们的内心感到越来越沉重,也越来越让人们认为,这种特权无须存在。哲学家们的思想正是被眼前所看到的社会景象同时推动,或者说是这种景象将哲学家们的头脑同时抛向“人类社会应当人人天生平等”的思想。

那些从旧社会沿袭下来的凌乱古怪的制度,虽然早已丧失它们应有的作用,但是从来没有人想要将它们进行改造,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且仿佛还要一直沿用于后世。这些景象哲学家们都看在眼里,因此,他们对旧事物以及传统深感厌恶,也就不约而同地趋向于以理性为唯一的依据,描绘出一幅崭新的未来图景,以重建一个全新的当代社会。

这些作家对于政府问题的抽象理论的兴趣,与他们的处境有关。他们的生活与实际是远远脱离的:没有任何生活经历减少他们天性中的热情;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预先提醒他们,现实会为改革带来什么样的障碍;他们也没想过,那些必然伴随革命而来的危险。他们甚至对这一切都毫无预感!

由于没有最起码的政治自由,作家们对政界的情况所知甚少,而且也并不关心。他们不仅与政界毫无关系,甚至也无法看到他人在政界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如果一个人见过自由社会,或者听过关于它的争论,即使他不关心国家事务,也能得到一些关于它的教育,但是这些作家们连这种浅显的教育也无从得知。

这样,作家们的想象力仿佛插上了翅膀,他们毫无胆怯地创新,更加热衷于那些最普遍的思想和体系,更蔑视所谓的旧社会的哲理,并且更加狂热地相信他们个人的理性。而这些无法抑制的激情,在那些专门研究政治学的作家中几乎很难看到。

因为同样的愚昧,民众极端相信作家们的言论,并衷心拥护他们。然而,如果法国人和以前一样,通过三级会议参与政治,每天能够在省议会中致力地方行政,他们就会维持一定的规章制度,以防止统一理论的产生。那么,也就可以断定,法国人绝对不会被作家的思想轻易煽动。

如果能同英国人一样,拥有可以通过实践逐渐改变旧体制的精神,法国人也就不必废除旧的体制,这样,他们可能就不必心甘情愿地去想象那些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但是,在财产、人身、福利或自尊方面,每一个法国人,每天都在承受着一些旧法律、旧政治惯例、旧权力的限制。这几乎是一种特殊的顽疾,他们找不到任何一味能够医治这一疾病的药方。似乎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全盘忍受,要么全盘摧毁旧的国家体制。

然而,当其他的种种自由只能掩埋于废墟中,我们至少还保留了一种自由,即几乎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哲学思辨,不受限制地讨论社会的起源、政府的本质以及人类所应该拥有的原始权利。

这样,所有被现有的立法所限制的人们,很快便热衷于这种文学政治。我们不难想到:那些由于天性或者社会地位而远离抽象思辨的人,对于文学政治的爱好,更是深入内心;那些被不平等的军役税摊派压迫的纳税人,均因人人平等的思想而感到异常振奋;那些一直饱受贵族邻居祸害的小所有者,无不因一切特权都应受理性谴责而欢欣鼓舞。

这样,民众的种种激情都披上了哲学的外衣,政治生活被一只强大的手臂推入文学的行列。作家也因此掌控了舆论的航向,并占据了在自由国家里,通常由最高政党领袖所能占有的地位。

在当时的法国,没有任何人有能力与作家争夺这个地位。

以前,贵族阶级在其鼎盛时期既管理国家事务,又领导舆论,并限制作家,控制其思想。但是,18世纪的法国贵族随着其信誉和权利的消失,已经完全失去了那些统治权。由于贵族在精神领域已经失去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作家也就能够在这一片领域中尽情驰骋,独自占据着这个至高的位置。

除此之外,虽然作家们夺去了原本属于贵族的地位,但是贵族选择支持作家的伟大事业。贵族们甚至完全忘记了,如果这种普遍的理论受到民众的认可,就会不可抑制地转化为政治激情和具体的行动。

因此,贵族竟然把威胁到他们的特权,甚至与他们的生存都格格不入的新学说,简单地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娱乐,他们甚至愿意置身其中,一味地消磨时光,一边安稳地享受着豁免权与特权,一边又平静地驳斥着那些旧习俗的荒谬。

当看到旧制度的上层阶级,竟然如此盲目地促进着自己走向灭亡的深渊,令人们感到格外惊异。但是,他们从哪里看到希望的光芒呢?要使主要公民们得知自己所面临怎样的危险,正如要使小民们知道如何保卫自己的权利一样,自由的体制总是必不可少。

由于公共生活最后所留下的痕迹,已经远离我们一个多世纪,从那时以来,最直接关心维持旧政体的人们,丝毫未注意过这座古老建筑的腐朽,他们总是和他们的先辈们认为的一样,由于这座建筑表面上没发生任何变化,他们从未听见这座朽屋发出任何撞击声和噪音,便以为一切都原封未动。

在1789年的陈情书里,贵族们曾经对王权的侵越行为表示担心,他们在15世纪的陈情书里也曾这样担心过。

在国王方面,伯克曾深刻地指出,不幸的路易十六在即将被民主洪流淹没的那一刻,仍然认为贵族是王权的首要敌人,仿佛人们还生活在投石党运动的时代,他对贵族毫无信任。相反,就如同他在先王眼中一样,资产阶级和人民在他的眼中,是王室最坚实的依靠。

但是,我们已经目睹过太多场革命所留下的残迹,这就让我们更加奇怪:在先辈的头脑中竟然不存在暴力革命这个概念,他们既从未讨论过、也从未设想过暴力革命。

而公共自由也只是不断地给安稳如山的社会,一次又一次轻微的震动,时时提醒着社会可能走向覆灭,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然而,在18世纪法国社会就要陷入深渊的时候,却没有听到任何社会即将倾覆的警告。

1789年三级会议召开前,贵族等级、教士等级和第三等级所起草的陈情书,我都细心阅读过。我看到有的人要求改革法律,有的人要求改革惯例,我都一一做下了笔记。当我把这一项繁杂的工作做完,并且将所有不同的要求集中到一起看时,我的发现让我惊恐万分,人们的要求实际上是同时并系统地将所有现行的法律和惯例全部废除掉。这也让我立即感觉到,这一场革命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危险的革命。

而那些很可能在明天就要成为牺牲品的人,竟然对这种危险毫不知情。他们甚至认为,对于如此复杂、陈旧的社会,只要借助理性的效力,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一场全面而突然的改革。

这些可怜的人啊,400年前先辈们那些朴实有力的话语,竟被他们在一味的盲目中遗忘:那些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的人,也必然是在寻求过大的奴役。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一直都不能参与公共生活,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缺乏经验,并不怎么让我们惊奇。而那些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大臣、行政官、总督,他们所表现出的缺乏预见、愚昧无知,才真正应该让我们感到惊奇。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处理本职工作时都格外在行,而且对于当时政府的细枝末节也无所不知。

但是,一旦涉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理解社会的普遍运动、如何判断并预见民众的精神动向及其后果的科学时,这些人就如同普通的民众一样,对此一无所知。而事实上,只有在自由的政治制度下,才能把治国安邦的权利完全交给政治家。

这一点,杜尔阁在1775年写给国王的呈文中说得十分清楚,他主张进行自由的全民选举,国王每年应召开为期6周的代议制议会,但是议会只谈行政,绝不涉及政府;只提供咨询,不表达意志;只有权讨论法律,无权制定法律。

杜尔阁道:“通过这种方式,王权就能不受阻碍,又能得到一定的启发,而且公众舆论也能满意,不会隐含任何危险。因为这些议会并没有权利反对国王的必要行动,即便是它们不听话(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国王永远是国家主宰。”

一项措施的意义以及杜尔阁所在时代的精神,是不会被低估的。的确如此,通常的情况也总是这样,只有当每一次革命即将接近尾声时,人们才会想起并且能够不受指责地实行杜尔阁提出的政策,即并不给予真正的自由,只让人们略微看到一些自由的身影。

奥古斯都的尝试曾获得了成功。当一国的国民已经厌倦了冗长而又无止境的争辩时,只要能获得安定,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任人欺骗。历史也能向我们呈现出很多鲜活的例子,如果要使国民满意,不需要大费周折,只需要在全国找到一些无名的或者无独立性的人,发给他们一定的酬劳,让他们装扮成政治议会的角色,演给国民看。

但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一场革命的开始阶段,因为这样不仅难以让民众满意,反而会激怒他们。在自由国家,连最普通的公民都会明白这一点,而杜尔阁作为行政官员却对此毫不知晓。

法兰西民族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对自身的事务并不熟悉,而且缺乏必要的经验,对国家制度深感不满却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其改善;同时,在整个世界上,法兰西民族又是最具文学修养、最热爱聪明才智的民族。了解了这些,人们就能够理解,作家为什么能够成为法国的一种政治力量,并且最终成为首要政治家。

在英国,研究怎么治理国家的作家,与国家官员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些人用新思想指导实践,另一些人通过具体事实来进一步修正理论。然而在法国全然不是这样。政界有两个不相往来、被分离开来的区域,仿佛是一直被划分好的:

同类推荐
  • 建国后毛泽东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建国后毛泽东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为了能够完整呈现毛泽东在新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具体形象,本书选取建国后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就毛泽东为新中国法治建设所作出的显著的、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作一简明扼要的梳理和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

    如何推动中国政治发展,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大难题,能否解决好这一课题关乎改革成败。实践中的不断推进始终伴随着认识上的不断突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发展上的思想创新独树一帜,对这一思想的总结和阐释既是理论建构的需要,亦是未来政治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作者姜志强不揣浅陋,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从形成背景、发展轨迹、内容架构和地位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从整体上展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理论的发展没有止境,对理论的思考也未有穷尽,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的持续探索必将推动人们不懈的深入思考。
  •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 党的优秀儿女

    党的优秀儿女

    林祥谦(1892—1923年),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1923年2月7日,林祥谦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1岁。
  • 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

    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

    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包含价值性要素即执政党确立的价值取向、目的性要素即执政党建立的目标体系、策略性要素即执政党选择的实施路径和主体性要素即执政党。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通过多个方面深入展开对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研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逻辑与党的意识形态建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热门推荐
  • 斗罗之杀戮永恒

    斗罗之杀戮永恒

    杀戮与时间,两个强大的代名词,纵身于斗罗大陆,身具混沌之体,快意恩仇。祖龙相助,且看龙皓如何化身为龙傲视九天之下!
  • 末世之诸神的黄昏

    末世之诸神的黄昏

    这是一部砍丧尸的小说,没了。(众演员:放屁!)咳咳,正解:这是一部砍丧尸的小说。推荐配合核桃仁、豆腐脑、酱牛肉等零食使用。害怕的推荐午夜一个人关灯悄咪咪食用(滑稽)(注:85章以前完全胡写,不要在意!85章以后才是真实水平。)
  •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乘戒经

    佛说大乘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只有男科医生知道

    只有男科医生知道

    本文作者网络大V、著名的段子手、逗逼、资深网红医生@成都下水道 二十多年的从医临床经验,使得他比男人更了解男人,被誉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男科医生”,他用手术刀治疗的是男人肉体的疾病,用文字之刀剔除的男人灵魂的瑕疵!这次他在嬉笑怒骂,以幽默风趣的文笔解剖男人遇到的各种“敏感”问题,如:阳痿早泄、包皮、手瘾、提高性高潮、前列腺等等。本来严肃、枯燥的医疗问题,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通俗易懂,有趣好玩,可读性更强。使得男士必想拥有,女士想窥视其内容的经典作品。
  • 有一种爱谁敢言说

    有一种爱谁敢言说

    青春言情界“治愈系天后”无处可逃暖心之作,埋藏在青春年华里的青涩爱情!年轻的时候,她不知该怎样去崇拜他,于是选择背叛。得到名利、梦想以及她所憧憬的一切,可是心底隐痛从不曾终止,直到再相见……隔了一段被背叛的旧爱,所有遗忘、阴谋、报复、伤害都发生得理所当然。只是,在那一刹,已是情动。我们总在分手时心动,在岁月中铭记。我们总是宁可拥抱伤痕,也要拒绝遗忘。我的旧爱,你将永远不会知道,你便是我终生缄默,不敢言说,唯一的爱。
  • 沙漏3

    沙漏3

    《沙漏》讲述女生莫醒醒,患有交替性暴食厌食症。母亲在醒醒幼年时为救一个男孩而牺牲,这个破碎的家庭从此再难有欢笑声。自幼顶着 “英雄的女儿”称号长大的醒醒,拥有着女生敏感脆弱的天性,每当精神受刺激就会发病,在众人背后吃下惊人数量的食物。这个秘密被同学米砂意外知晓后,两个少女的友情迅猛发展,醒醒在米砂身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友谊和安慰…… 而后,她又认识了米砂心仪的男孩路理。当醒醒决定重新开始时,却又发现了关于母亲的惊天大秘密。母亲、路理、米砂,她身边的人似乎都有着极其微妙的联系。
  •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北斗京华

    北斗京华

    周汝昌先生在行文当中,在透露出对于旧京风物的低回恋眷之情。举凡旧京岁时风物、风景胜迹、市廛风俗、饮食风尚、师友杂忆,毫不因历史尘封而褪色,鲜活历历如在目前。作者所记均是亲所见闻,故记地如临其境,记人如闻声咳。捧读此书,便犹似置身于老北京的文化氛围当中。
  • 会驯兽的召唤师

    会驯兽的召唤师

    都市青年被车撞死因祸得福,受父母遗物的吊坠上的传承重生在异界贵族获得同万物交谈的能力和强化魔兽的能力。看龙岚如何以召唤师,驯兽师的双身份成为君主,成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