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9700000013

第13章 张岱年

【大师素描】

他出身于最纯正的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的进士,兄长亦是大思想、大哲学家。他青年时便搏得大名,27岁时一部洋洋50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横空出世,在哲学的天空里光芒四射;他老年时仍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用来形容他再形象不过。他仰观宇宙之大,提出“天人合一”的和谐之道;他俯察品类之盛,提出“综合创新论”的发展之道,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但是他更是一位平易近人、敢说真话、待人谦和的大学教师。

他就是“哲学泰斗”,张岱年先生。这里,他将国学中最精华、最光芒四射的两颗明珠送给我们,并和孔老夫子展开激烈的辩论,向我们指出了学习的三捷径,然后为我们的人生道路点亮了两盏明灯,指引我们一路前行。

第一章 国学中最精华的两颗明珠

几千年的时间沉淀,国学闪烁的智慧光芒烁古耀今,指引无数中华儿女奋斗前行;几千年的洗练升华,国学蕴含的智慧琼浆愈陈愈香,滋养万千华夏儿女聪灵风华。在这浩瀚的国学智慧海洋里,有两颗最光芒四射的明珠,它是国学的最精华。现在,让我们乘着张岱年先生摆的渡船,一同去感受这两颗明珠的光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是我国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典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拥有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儒家的六经之首,甚至有人称之为万经之首。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就曾说,《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是国学中最精华的部分,是国学最闪耀的明珠。在这里,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颗明珠的光芒和风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易经》的第一卦:乾卦的开篇之语。它的字面意思是:天道是强健的,所以君子应当(顺应天道)自强不息。张岱年先生用其精深的国学鉴赏功底,给这句话予以了升华的释义。他说: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易经》讲自强不息,就是表示人要有坚强的意志,这种坚强的意志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是一种健康正确的思想。

的确如同张岱年先生所说,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才得以延续至今。众所周知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其他三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原因就在于有着亿万自强不息精神的中华儿女,永不停息地奋斗着、拼搏着、进取着、开拓着。

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赵国、秦国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匈奴的入侵;到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猛击匈奴;从唐太宗派兵远征匈奴俘获颉利可汗,到明朝戚继光荡平倭寇入侵;从康熙大帝痛击沙俄入侵的雅克萨战争,到中华民族的八年抗战,这种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流淌。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在历史上,当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时,一定是反抗而绝不是屈服,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融合到我们的民族中。

一个民族如果要长盛不衰,永远站立在世界的舞台上,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样,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要想功成名遂就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保证。这就是说,当我们确定自己的理想和要达到的目的时,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即使遇到任何困难、挫折以至失败,也要百折不挠,其志不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帆风顺的成就丰功伟业的几乎没有。他们大都是在患难中磨练出来的。他们正是在困难、挫折和失败中增长了才智和经验,并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因而取得了成功。儒家二圣“孟子”就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少名垂千古的大人物正是因为有着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成就了后人所仰慕的英名。

大禹治洪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苦身焦思,历尽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治平泛滥九州的洪灾。没有坚强的意志,他建立不了这万世不朽的功勋。周文王被囚,忍痛饮暴君纣王赐其长子肉煮的汤,忍辱负重以伺机除暴,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其子周武王终于为民灭纣。没有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创建周朝八百年的天下。汉高祖刘邦虽然屡次战败,仍然冒死屡战,正因为他有坚忍不拔之志,才最终打败楚霸王项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孙膑被诬陷,割去了双脚的膝盖骨后被人救出,逃离了魏国到齐国,虽然身体残疾了,然而他身残志坚,意志坚强,最终大破魏军于桂陵和马陵,除去了陷害自己的庞涓而名扬天下。

青少年朋友们,历史上的名人们用他们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绘就了一幅幅丰功伟绩的绚丽图画。历史总是给人以明智的选择和智慧的指引。而今,我们青春年少,正是为人生打下坚实基础的最佳时期。这里,张岱年先生告诉你所要做的是:牢记古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养成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唯有如此,我们的一生才有辉煌灿烂的可能。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的第二卦坤卦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被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认为是国学精华的另一颗明珠。而今这句话被广为推崇,它的字面意思是:大地是宽广、包容万物的,君子就应当像大地一样,有厚重的道德能容忍他物。张岱年先生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同意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中国的思想、学术、文化、社会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正确的思想。

的确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宽容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中华文明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民族精神里,闪耀着宽容大度的光辉。从汉朝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宽容匈奴的入侵以使双方的稳定,到文成公主千里入西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宽容藏族王公贵族对边疆的侵袭;从唐太宗对俘获的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宽容以待,成就万国来朝的盛世气象,到而今我国宽容日本侵华的累累恶举,呈现中国和善的国际形象……中华民族的历史无不闪耀这宽容的光芒。宽容大度的态度,一直是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另一股血液。正是这股血液,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神,成就了华夏古国的永远年轻。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中国文化的又一特点是宽容、博大,像基督教、伊斯兰教进入中国都被中国文化所接纳。历史上犹太人在世界上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到处受排斥,可是它到了中国就融合进了中国文化,融合到了我们的民族之中。

事实却是如此,世界发展到今天,很多国家、民族在地球上已经消失得不见踪影了。而我们的祖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依然年轻而有活力,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宽容的,我们的民族是宽容的,我们的思想是宽容的。可见,宽容有着多大的作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宽容能使国家强盛、民族强大。对于个人来说,宽容能使一个人得到他人的信服和帮助,宽容能成就一个人伟大的理想。

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一个有着宽容、博大心胸的人。有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要大家不分君臣,尽兴饮酒作乐。正当大家玩得高兴时,一阵风吹来,灯火熄灭,全场一片漆黑。这时,有人乘机调戏楚庄王的爱姬,爱姬十分机智,扯下了这个人的冠缨,并告诉楚庄王:“请大王把灯火点燃,只要看清谁的冠缨断了,就可以查证出谁是调戏我的人。”群臣乱成一片,以为定会有人丧命。可是,楚庄王却宣布:“请大家在点燃灯火之前都扯下自己的冠缨,谁不扯断冠缨,谁就要受罚。”

当灯火再燃起来的时候,群臣都已经拔去了冠缨,那个调戏爱姬的人自然无法查出。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又高兴地娱乐起来。

两年以后,晋军进攻楚国。这时,一名将军勇往直前,杀敌无数,立了大功。楚庄王召见他,赞扬他说:“这次打仗,多亏了你奋勇杀敌,才能打败晋军。”这个将领泪流满面地说:“臣就是两年前在酒宴中调戏大王爱姬的人,当时大王能够重视臣的名誉,宽容臣的过错,不处罚臣,还给臣解围,使臣感激不尽。从那以后,臣就决心效忠大王,等待机会为大王效命。”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你待人宽宏,你就能得到别人的感激和回报。如果你待人刻薄,不懂宽大为怀、宽能容人的道理,那么在生活中你就会变得孤立无援。

青少年朋友们,如《易经》所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因为宽广,才容得下山川草木、森林河流,一个君子就应该从大自然的启发中,培养自己宽容的胸襟,牢记“厚德载物”这一国学精华的古训。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践行“君子厚德载物”的人生信条。

第二章 国学大师的学习三捷径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古人们要经历十年寒窗苦读,方能有金榜题名之时。“苦读”的精神一直被提倡着,虽然不倡导“头悬梁,锥刺股”的做法,但提倡其精神。似乎真的唯有苦学方能成才,难道真的没有学习的捷径吗?在这里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给你指出了三条学习的捷径。

思学统一,孔子观点最智慧

张岱年先生在上高二的时候,曾写了一篇《评韩》,当时这篇文章就受到他的国文老师极大的赞赏,被认为:“已经够大学三年级的水平了”。27岁时张岱年先生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这在当时被人称之为奇迹。因为这本约50万字的哲学史大纲,弥补了当时以问题为纲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空白,而书的作者竟然只有27岁。后来,当人问及张岱年先生学习的捷径时,张岱年先生说了三条。其中的一条就是我们这里要说的:思与学的统一。

在《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这篇文章中,张岱年先生说: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学是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只知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则将迷惘而无所得。

这些话详细地阐释了“思学统一”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学习中,必须培养起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一味机械地学习知识,只知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而不主动地思考,那么在求学的道路上我们就会陷入迷茫之中而得不到真正的知识。我们的古人是非常提倡“学思并重”的教育方法的。如:“不学无以入,不思无以出,则以学为先,终则以思贯通”这句话,就形象地讲述了思与学合一的重要性。不学习就不能进入知识的殿堂,而不思考就不能从知识中走出来,学习以学为开始,而思考则是必须贯穿学习的始终的。掌握“学思合一”的人,往往能获取渊博的知识,南宋名人陆九渊就是其中之一。

陆九渊,字子静,号存斋,又称象山先生,南宋江西人。陆九渊从小就聪颖好学。三四岁时,经常陪在父亲身边,而极喜欢问问题。一天,他忽然问父亲:“天和地的边际在哪里啊?”其父笑而不答,他则"深思至忘寝食",后来他父呵骂他,他才暂且放置一边不去想了。他五岁开始读书,六岁学《礼》,八岁读《论语》、《孟子》,尤善察辨。闻人诵程颐语录,便说:"伊川之言,为何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从此对程颐的理学发生怀疑。

十一岁时,常于夜间起来秉烛读书,他读书从来不简单记忆,盲从古人,而是勤于思考。十三岁时,与哥哥复斋共读《论语》,忽发议论说:"孔子的话言简意赅且逻辑严密,有子的话则显得有些松散而没有结构。"一日,复斋在房间内读《伊川易传》,读到《艮》卦,对程颐的解释反复诵读,恰好陆九渊来找他,复斋便问:"你看程颐正疏的这段怎么样?"陆九渊答道:"我看这种解释还不直接明了。'艮其背,不获其身',无我。'行其,不见其人',无物。"如此透辟的解说,在他却似信口道来。又一日,读书至古人对"宇宙"二字的注解--"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时,陆九渊恍然大悟道:“原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中者也。”终于解开了十年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五十三岁时,陆九渊奉旨守荆门军,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今征战的战场。这个宋金的边界重地,一直没有城墙。以前有人想要修筑,但是害怕耗费钱财太多,便没有人来做这个工程。陆九渊仔细研究后,只用三万即告完成。平日他常常检阅士卒习射,中者受赏,普通群众也可以参与。一年之后,整个军队的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周丞相称赞说:“荆门之政,可以验躬行之效。"这充分肯定了陆九渊过去所学所思的成果。

陆九渊在小时候便会问"天和地的边际在哪里啊",表明他懂得思索,但是他并不限于思索,他精心读古人的著作,用思索的功夫与古人对话而不崇拜古人,不迷信先儒。正是因为这种善于在学习中思考的习惯,成就了陆九渊渊博的学识。

青少年朋友们,陆九渊的故事,鲜明地讲述了在学习中“思学合一”的重要性。一个懂得在学习中不断思考的人,才能快速地掌握知识,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知识的更新已经达到日新月异的地步,故而知道这一点至关重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能成为首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也是一个懂得“思学统一”的人。

比尔·盖茨从小学开始就是一个在学习中不停思考的学生。放学后,他总是把自己独自关在卧室,思考着一天的所学。他的母亲叫他出来吃饭时,他总是置若罔闻。当母亲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比尔·盖茨回答到:“我正在思考!”有时他还责问家人:“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正是这种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的习惯,后来比尔·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后来,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为世界首富后,他也一直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直到现在,微软公司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和大多数人谈话就像从喷泉中饮水,而和盖茨谈话却像从救火的水龙头中饮水,让人根本应付不过来,他会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

同比尔·盖茨一样,张岱年先生也是一个十分喜欢思考的人。他曾说:我的一生就只喜读书和思考,别无它好,只觉唯有读书思考是最快乐的事情。在他的文章中多次提倡并强调要学会思考,将学与思相统一。他曾说: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这样才能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

青少年朋友们:有一句谚语说“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同样如此,学习也是有方法和“捷径”的。只要你懂得在学习时将“思学统一”的道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那么踏上这条捷径的你,也能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述作统一,孔子也有错误时

孔子在几千年前主张学习要“述而不作”,而张岱年先生给我们学习三捷径中的第三条却是:述与作要统一。面对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们应当相信谁好呢?这里我们先不着急评定谁对谁错。当下不是十分流行“创新”这个时髦又老套的话题吗?那么,我们先来品读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求求你让我进去,我只想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而已。”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进来后,这位穷人看到里面有个厨娘在洗盘子,于是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说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到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给这个穷人一个小锅。穷人呢?他真的跑到外面捡了一块石头,洗干净后放到锅里点起火开始煮起来。

一旁的厨娘看着很好奇,看了很久后终于忍不住说话了,“你煮汤喝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于是她给穷人拿来一些盐,后来厨娘又觉得缺少很多东西,于是又给穷人拿来豌豆、薄荷、香菜。

最后,又把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猜到,这个穷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后丢掉,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那么他的下场肯定是被轰走。如果他不说:煮点石头汤这句奇特的话,他也不可能在最后有肉汤喝。

其实,这就是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创新。创新并不是天才的特权,创新在于找出新的方法把事情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功。现在让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在学习的方法中,我们是应该相信孔子的“述而不作”好,还是应该相信张岱年先生的:述和作要统一。

先来看看张岱年先生的“辩词”,在《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这篇文章中,张岱年先生说:文化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学亦称为学问,这个“问”字有重要意义,治学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称为真学问。如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有所创新。创新即是提出新的观点,具有新的发现。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则是认为:古人知识,应当保持原貌流传下去,如果加入了自己的所作,那么将破坏原有知识的风貌,所以是不应当有什么创新的。对于孔子“述而不做”的观点,张岱年先生驳斥说:这是一个落后的传统。我们必须要改变它。不但要“述”,更要去“作”;“述”是发展,“作”是创新,我们在思想、文化、学术等方面必须经常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发掘新技术,走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相信看到这里,青少年朋友们在心中已经知道该信服谁的观点了。在如今的社会里,知识更新得非常之快,如果我们依旧只是接受原有的知识,而不知道创新的话,那么肯定我们就会落后于人。

张岱年先生是反对孔子的“述而不作”的,他主张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怀疑原有知识的真伪,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陪养创新的精神。这其实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在我们的学习中,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我们的知识就将仅限于老师传授给我们的那么一些东西;如果大家都不创新,只“述”而不“作”,那么现在只有四大古典名著,我们将不可能看到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不可能欣赏到韩寒的《三重门》,由此可见,没有创新的结果多么可怕。

我们的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呆板和教条,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道路上,陷入了只知道接受知识,而不加以思考创新知识的话,那么,他在学习中将时刻感觉自己被束缚,他所学的知识将成为毫无意义的死知识。只有敢于挑战传统、打破常规,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能快速地掌握知识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拥抱成功。

火箭本来是以“往上发射”的方式起作用,前苏联工程师米哈伊尔却倒过来想,终于在1968年设计、研制成功了“往下发射”的钻井火箭。后来他在此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又研制出了寒冰层火箭、穿岩石火箭等。人们把这些向下发射的火箭统称为钻地火箭。这些钻地火箭的重量,只有一般起同样作用的钻地机械重量的1/17,能耗可减少2/3,效率能提高5倍~8倍。科技界把钻地火箭的发明视为引起了一场“穿地手段”的革命。

原来的破冰船起作用的方式都是由上向下压,后来科学家们倒过来想,研制出了潜水破冰船,这种破冰船将“由上向下压”改为“从下往上顶”,既提高了破冰效率,又减少了动力消耗。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研究,证实了细菌可以在高温下杀死,食物可以煮沸以后保存。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倒过来思考,推想细菌也可能在低温下杀死或使其停止活动,食物也可以通过冷却过程加以保存。深入研究后,他终于发明了冷藏新工艺。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一个小小的创新之举,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更新和进步,而且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方便和舒适,但最为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了我们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张岱年先生曾说:宇宙万象复杂繁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无穷的,因而常有新的现象涌现出来。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是学术创新之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关键。

青少年朋友们,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就应该努力创新,去做一个时代的新人,不要害怕自己成为“创始人”。任何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都是抱着成为“创始人”的创新精神,才取得巨大的成功的。所以,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去思考去创新吧!当我们回过头来观看自己思考的人生时,你将发现:你一生的思考,仿佛一个美丽的花园,而你的创新是这个花园中最美丽的花朵。

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方能获得真知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傻瓜,进城去卖竹竿,可是在他要进城门之时却发觉竹竿横竖均不能进入城门,他非常气恼。

这时走过来了一位读书人,这位读书人为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把竹竿从中间折断,就可进城了。傻瓜觉得读书人说的非常有道理,十分的感谢这位读书人。直夸他聪明。

这位读书人听到了傻瓜的表扬之后,非常谦逊地说:“吾非智者,无非见者多矣。”意思就是说:我并不聪明,只是我见的事情比较多罢了。

后来,傻瓜按照这位读书人的方法,把竹竿都折断了,结果折断了的竹竿一根也没有卖出去,只能拿回家当柴火烧了。

故事中的读书人,自己认为自己见多识广,其实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同样,我们也是读书人,那么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可能会是一个书呆子呢?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很多青少年朋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依赖的习惯,使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非常的欠缺,叫他们洗碗,碗就给摔了,叫他们打壶开水,开水壶就给弄爆了,还烫伤了自己的手,但是叫他们背诵英语单词或者文言文或诗歌,他们却能够背得滚瓜烂熟。然而叫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却怎么也行不通。这些迹象其实就是书呆子的表现,这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必须改变自己这种死读书的习惯,而要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检验,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真知识,长到真见解。

张岱年先生学习捷径的第二条就是:知与行的统一。在《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中他这么写到: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讲“知行合一”,知是认识,行是实践。知行合一即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唯心论是错误的,但“知行合一”还是正确的。的确如此,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如果有知识不知道如何运用道实际的生活中,那么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但没有一点益处,有时还可能有害。

要想正确地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就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我国医学的宝典《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就是因为将自己的知识不断地通过实践的检验,才写出这一举世闻名的医学名著的。

李时珍是生长在我国的明朝时期,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大夫,那时的山里人因劳动特别辛苦,腰肌劳损是种常见病,所以,父亲常常给这类病人泡制用白花蛇做主料的药酒。

李时珍当时特别好奇:为什么白花蛇会有这么大的功效呢?李时珍很虚心地向很多医生请教了这个问题,但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他决定到深山里去,亲自了解一下生活在野外的白花蛇。但是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说:“白花蛇生活在深山里面,而且剧毒无比,万一有个闪失,就会把性命丢掉!”但李时珍并没有被困难给吓住,他一心想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在医学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

李时珍终于向深山进发了。经打听,李时珍来到了龙峰山,这里是白花蛇的理想栖息地,他在山路上足足等了两天,才等到一个捕蛇人路过。

捕蛇人告诉李时珍说:“我家世代都是捕蛇为生,但是没有一个能得善终,都是给蛇咬死的,特别是白花蛇,毒性特别大!”

听了捕蛇人的说法之后,李时珍并不感到害怕,而是告诉那位捕蛇人,为了减少天下人的病痛折磨,就是死于毒蛇之口,他也在所不惜。捕蛇人被李时珍这种不畏艰险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终于点头同意带他去找白花蛇了。

路上,李时珍向捕蛇人请教了许多关于白花蛇的问题,例如生活习性、特征和毒性等。捕蛇人见李时珍确实好学,就倾囊而授,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非常详细地讲给他听。虽然如此,但李时珍并不满足,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亲眼看看白花蛇。

两人在山里耐心地寻找着,一连好几天,他们连白花蛇的影子都没看到。捕蛇人泄气了,但李时珍毫不气馁,他有个坚定的念头,不亲眼看见白花蛇,决不出这座山。这一天,李时珍和捕蛇人又在龙峰山山腰间搜寻白花蛇。眼看着山顶云层聚拢,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于是捕蛇人便催促李时珍,赶紧往回走。

捕蛇人走在前面,李时珍在后面跟着,两人正匆匆忙忙地赶路,突然李时珍“哎哟”叫了一声。捕蛇人回头一看,不由地大吃了一惊。原来有一条白花蛇缠住了李时珍的左腿,蛇头正被踩在脚底下!

捕蛇人赶紧来到李时珍身旁,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这条白花蛇给抓进蛇笼里。捕蛇人对李时珍说:“如果不是你碰巧踩在蛇头上,今天你就没命了!”

这次深山之行,李时珍不但亲自考察了白花蛇的栖息环境,而且还亲手抓住了野生的白花蛇,他又接连走访了好几位捕蛇人,掌握了大量有关白花蛇的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就是这样,凭着勇于实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可见,任何伟大的知识都是从实践当中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则很可能会是错误的知识而贻害我们的一生。张岱年先生就曾说:研究学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最后更要以实践加以检验。自然科学以实验室的实验为依据,社会科学的实验则复杂得多。

青少年朋友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想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就不应当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为满足,而应当走向社会,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生活中验证我们在书本上所学得的知识,一边读书一边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

    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

    这是一部为当代人心灵解压的原创美文集,教你知福、惜福、为自己造福,从容应对生活艰辛、日子琐碎、世事无常、人情疏离、社会浮躁的重重重压,重新收获来自心灵的力量和资本。上官阿雅从工作的角度、从情感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从亲情的角度、从友情的角度、从日常俗务、从人情世故等一个个细腻的窗口。向我们诉说一个个平常而又非同寻常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你幡然觉悟,你洞开壅塞的心……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试着放下疲惫,卸下包袱,洗去心灵上的灰尘。你不需要那么匆忙,那么煎熬,做淡定而从容的自己,细心感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 新思路,新出路

    新思路,新出路

    超级畅销书《思路决定出路》作者宿春礼先生,倾心打造成功智慧升级版,让智慧的暖流润泽人生“寒冬”。最麻辣鲜活的励志读本,让你捧腹大笑之余,重燃激情斗志。危机亦是良机,全新思路营造寒夜避风港。冬日也有温暖,重新武装开辟思维新领地。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4)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在本书中,我们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说理,采用故事与互动结合的方式,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养成做事的好习惯。当你认同我们的观点时,你心里可能就会想要有一些改变,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按照书中说的方式做,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 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

    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

    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工作?我们是在为老板打工,还是在为自己工作?你为什么要工作,你的工作和公司有什么关系?公司为你做得多,还是你对公司的贡献大?为什么要做一个忠诚于公司的人?为什么优秀的员工不会找借口?如何理解“任务之中包含机遇”这句话?为什么工作之中要学会感恩?阅读《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这些萦绕于你心头的困惑都将一一解开,同时,也会让你对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工作境界。
热门推荐
  • 宠妻上天:老婆,你要乖

    宠妻上天:老婆,你要乖

    自从嫁给他,她就得了一种看见家具就腿软的病。什么洁癖,什么不碰女人都是骗人的。她饿他喂饭,她累他捶背,她洗澡他搓背,她被人欺负他灭人全家。然而某天她发现宠她上天的男人竟然和她有仇。对她好疑似报复。于是她带球跑了。小包子,“粑粑,为什么你要跪着吃榴莲不站着吃?”某男泪流:粑粑心里苦,但粑粑不说。
  • 52赫兹的回声

    52赫兹的回声

    了解女生的作家饶雪漫通过举办女生夏令营对话真实的成长“问题女生”,撰写她们真实的故事,还原与她们对话的过程,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触,与读者深情分享那些成长中的疼痛与挣扎。《52赫兹的回声》为“我不是坏女生”系列第七本。
  • 宫锁春深

    宫锁春深

    朝廷选秀,避无可避,为保年府平安,她不得已入宫为妃,一朝恩宠,从此风光无限,却惹得各路妃嫔明争暗害,她小心应付,却失去了腹中的皇嗣,又被自己的好姐妹一脚踹入冷宫,那个对她深情宠爱的帝王,为了保护别的女人,更是将她踩在了脚下,而年府上下,也都在火海中化为了灰烬,生死边缘,家仇子恨情觞,终是让她浴火重生,惩夫君,虐渣姐,设得局中局,谈笑于众妃之间,可是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时,却又是如此的让人心痛!
  • 火花升空

    火花升空

    不管是谁,只此一次的青春,总该留下点什么。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网游帝国之崛起

    网游帝国之崛起

    十多年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在貌似平静的世界格局之下波涛暗涌,新的世界变局即将到来,而华夏帝国的游戏行业,就是这场暴风雨的前奏也只有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将被时代所裹挟,终将谱写出专属自己的战歌
  • 风仓

    风仓

    风仓天生阴阳脉神脉,更得造化天地系统,天衍四十九,吾就是去的其一!
  • 这个小子有点衰

    这个小子有点衰

    由于作者笔力不咋地,原本是一本幽默悬疑,硬生生的写成了玄幻仙侠,慎入~多人鉴定剧毒...
  • 诸天最强天师

    诸天最强天师

    【新书《我突然变这么厉害》已发布】 行走诸天,与人斗、与妖斗、与神斗,其乐无穷。影视、神话、二次元……诸天万界,谱写传奇!
  • 穿越异界开直播

    穿越异界开直播

    这是一个蓝星人在异界吃吃喝喝,游山玩水的直播故事...(狗头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