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4000000015

第15章 真正的行善不留痕迹——处世之术(1)

真正的行善不留痕迹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论语·先进》

子张问怎样算是一个好人,怎样做才叫行善。孔子的答复是“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讲就是这样的:不踏一丝痕迹,也不进入房门,走进屋内。如果照字面这样解释,那做个好人太不容易了。什么叫“不践迹”呢?南怀瑾先生认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道家中庄子所说的“灭迹易,无行地难”来加以理解。古人的文字非常简练,但是解释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大概这也是后来的人常常有不同理解的缘故。南怀瑾先生对此的理解是这样的:好比一个小人干坏事,我们在电影中也时常看到那些坏人的做法。他们一般在作案的时候要戴上手套,做了之后还要搞个毁尸灭迹之类的,这就是“灭迹易”。但是他们在躲避警方追捕的时候却心生恐惧、不安,虽然他们在外表上让你一点也看不出来他们内心的脆弱,没准儿嘴巴还很硬气,这也是孔子说的“小人,色厉内荏”。不管在外在上显得如何天衣无缝,但是内心总是有负罪感,只有自己才清楚那种惶恐不安的感觉,这就是“无形地难”。解释了庄子的这一句话,也就懂得了孔子所说的“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的深意。孔子是说一个真正行善的人是不会让人感觉到他的痕迹的,换句话说孔子是针对有的人做好事是希望别人对他感恩戴德,或者总是希望别人能看见他做了好事,那么这样的人其实并不算是真的好人。孔子对于行善的标准还是很高,有点像今天我们所说的“做好事不留名”的味道,但是比这个的标准又要强一点,孔子还强调了做好事应注意方法,比如你伤害了别人的自尊,那你的行善就不能算是行善,起码在孔子那里是通不过的。

有一家卖布丁的商店,每年到圣诞节的时候就将许多美味布丁摆放成一排。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你口味的布丁,他们甚至还允许你先品尝,然后再做决定。

海特常常想,会不会有些根本不打算买布丁的人利用这个优惠的机会白吃呢?有一天,他向女店员提出了这个问题,才得知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有这样一位老先生,”她说,“他几乎每星期都来这儿尝一尝每一种布丁,尽管他从来不买什么,而且,我怀疑他永远也不会买。我从去年,甚至前年就记住他了。唉,如果他想来就让他来吧,我们也欢迎。而且,我希望有更多商店可让他去品尝布丁。他看上去好像确实需要这样,我想大家都不会在乎的。”

就在她跟海特说着话的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一瘸一拐地来到柜台前,开始兴致勃勃地仔细打量起那一排布丁。

“哎,那就是我刚刚跟你说的那位先生,”女店员轻轻地对海特说,“现在你就看着他好了。”说完,又转身对老先生说:“您想尝尝这些布丁吗,先生?您就用这把调羹好了!”

这位老先生衣着破旧,但很整洁。他接过调羹,开始急切地一个接一个地品尝布丁,只是偶尔停下来,用一块大大的手绢擦擦他发红的眼睛。

海特看到他的手绢已经完全破了。

“这种不错。”

“这种也很好,但稍稍油腻了一点。”

海特想:看起来,他真诚地相信自己最终会买下一个布丁。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在欺骗商店。可怜的老头!也许他过去有钱来挑选自己最爱吃的布丁,如今他已家境破落,所能做到的也只是这样品尝品尝了。

海特突然动了同情心,走到老人跟前说:“对不起,先生,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只布丁吧。这会让我深感欣慰的。”

听完海特的话,老先生好像被刺了一下似的往后一跳,热血冲上他那布满皱纹的脸。

“对不起,”他说,他的神态比海特根据其外表想像出的要高傲得多,“我想我跟您并不相识。您肯定是认错人了。”

说完,老先生转身对女店员大声说道:“劳驾,把这只布丁替我包好,我要带走。”他指了指最大的也是最贵的一只布丁。

女店员从架子上取下布丁,开始打包。这时,他掏出一只破旧的黑色小皮夹子,开始数起他那些零散而少得可怜的钱来,然后将它们放到柜台上。

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一个真正会助人的人,在帮助他人时绝不会表现得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施予者,这是对他人人格的一种尊重。由此可见,做一个好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关于行善积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故事很值得我们今人一读。

一次,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八十的老翁未必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正因为做一次善事容易,但终生行善很难,所以真正算得上是善人的寥若晨星。套用刘晓庆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从未做过坏事的好人难上加难,做一辈子的好人最难!

不迁怒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鲁哀公问,你学生中,哪一个能真正继承你的学问?最好学的是谁?孔子说,只有颜回。南老解释说孔子认为继承学问道统的是颜回,不一定有帝王之才,却有师道的风范;而冉雍则有君道之才。颜回足为人师的学问德业在哪里呢?“不迁怒,不贰过”,但是“不幸短命死矣”。可惜已经死了。“今也则亡”,现在就没有了。“未闻好学者也”,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好学的人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不迁怒”,这个很难做到,需要极高的修养。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迁怒”的现象,明明是自己在外边受了气,根本不关亲人的事,但是这口恶气不出心里就不会痛快,于是对着家里人乱发火。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踢猫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A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主管,一日,A在上班时因为堵车心情不好,而且还被警察罚款,来到公司后他一脸阴沉。这时,A的下属B因为工作来找A汇报,B理所当然成了A的情绪宣泄对象。B莫名其妙地被上司批评了一顿,本来很好的心情一下子也变坏了,而且一整天都闷闷不乐。晚上下班回家,B的儿子小C看到父亲回来,很得意地将自己在幼儿园画的画拿给父亲看,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B本来就很烦躁,不仅没有表扬儿子,反而骂了他一顿,说他瞎胡闹。小C莫名其妙被父亲骂了一顿,心里十分委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这时,他家的小猫经过他面前,小C狠狠地踢了猫咪一脚……

情绪失控的后果很可怕,有时候能让一个人失去理性的判断,做事不够冷静,甚至会酿成灾祸。

1936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主球上,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起身驱赶苍蝇。这只讨厌的苍蝇破坏了他的情绪。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飞回到主球上来,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

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他终于失去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球杆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愈战愈勇,终于赶上并超过了他,最后拿走了桂冠。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处于情绪低潮当中的人们,容易迁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这是自然而然的。情绪的控制,有待智慧的提升,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待不如意,只需要很简单的3个字:“不迁怒!”

情绪会传染,当人们不开心的时候,身边的人很容易就成了宣泄的对象,很多时候我们会找比我们弱的人进行发泄,以此平衡自己的情绪。同样的,被发泄者也会继续将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别人,以此类推……

据说,科学家已经通过研究发现,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强,越容易感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如果一个情绪并不低落的学生,和另一个情绪低落的学生同住一间宿舍,这个学生的情绪往往也会低落起来。在家庭中,某人若情绪低落,他(她)的配偶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科学家们甚至证明,只需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

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总想让别人的喜怒哀乐与自己“同步”。当他们心情愉快时,希望周围的人也跟着自己高兴;当他们心情不好时,别人也不能流露出一点欢乐。否则,轻者耿耿于怀,重者便寻衅以“制伏”对方。这种情绪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是极其不好的,因为它会严重破坏和谐的社会及家庭环境并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有的人自己心情不好时,也不允许单位里其他同事说笑或进行正常的娱乐活动。他会不时地干涉别人、扰乱别人,破坏周围欢乐的气氛。时间久了,他会因不受欢迎而成为孤家寡人,陷入孤立的状态之中。其实,当你高兴时,别人不一定都有高兴的事;而当你心情很坏时,别人兴许心境极佳呢!所以,总想让别人的情绪围着自己转,是不现实的。若是一个人高兴,全天下的人都眉开眼笑;而一个人悲伤,所有人心情都低沉,这岂不是太滑稽了吗?

理解了这个朴素的道理,也就明白了不迁怒的重要,更会在实践中用行动来支撑它。从另一方面来讲,爱迁怒的人多半脾气暴躁。如果我们能慢慢修炼自己不迁怒于人,久而久之自己的性格也会发生转变,个人修养也会得到提高。当然这是不迁怒的质变过程了。

总有一点强过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述而》

唐朝大散文家韩愈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名字叫《师说》,里面有一段著名的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没有人是全能全知,所以才会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这句话大家最熟悉了,连三岁小儿也能脱口而出,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我就做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专长,总有一点会强过你:农民能教会我们种庄稼,告诉我们关于农业的知识;工人能够告诉我们一件产品具体生产的细节与功用,等等。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果你把自己放得太高,你的眼睛看到的必然不会全面,你的眼界也不会宽广。南怀瑾先生在其大作《论语别裁》中亦有此表述,他认为这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年轻时曾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在一起工作,住在一个房间里。

阿普顿总觉得自己有学问,从不把卖报出身的爱迪生看在眼里。爱迪生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从不炫耀自己,对阿普顿的自负和处处卖弄学问,从心里感到厌烦。为了让阿普顿把态度放谦虚一些,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梨形的玻璃灯泡交给阿普顿,请他算算容积是多少。

阿普顿拿着那个玻璃灯泡,轻蔑地一笑,心想:“想用这个难住我,未免太天真了!”

他拿出尺子上下量了又量,还依照灯泡的样式列出一道道算式,数字、符号写了一大堆。他算得非常认真,画了一张张草图,脸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过了一个多钟头,爱迪生见阿普顿还在那儿算个不停,便忍不住笑着说:“不用那么费事,还是换个别的方法算吧!”

阿普顿仍固执地说:“不用换,等一会儿我就能得到答案了。”

又过了半个钟头,阿普顿对自己的计算似乎还不放心,还在那里低头核算。爱迪生有些不耐烦了,拿过玻璃灯泡,倒满了水交给阿普顿说:“去把这些水倒进量杯……”

不等爱迪生说完,阿普顿明白了什么是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他那冒着汗的脸,“刷”地红了。他知道了,爱迪生确实不愧为伟大的发明家。

阿普顿是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计算是他的内行。当碰到“计算玻璃灯泡容积”的问题时,由于他受固有的思维方式影响,自然而然地拿出尺子对灯泡量了又量,算了又算,他根本不会想到打破定式,采用其他简便的方法。爱迪生则不同,他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采用快捷的方法,立即精确地求得了灯泡的容积。

每个人在做事之前都必须明确一个事实:你并不是万能的。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情来就会谦恭得多,也就会避免因盲目自大带来的错误。知道每个人对于我们自身来讲“总有一点强过你”,我们才能真正学会谦恭。

打人莫打脸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孔子说:“出门好像去会见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举行大祭典。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朝廷做官时不让人怨恨,在城邑做官时也不让人怨恨。”仲弓说:“我虽然迟钝,但也一定要按照这样的话去做。”这当然是仲弓的谦虚之辞。事实上仲弓在孔子的弟子中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孔子曾说他“可以使南面”,依据南老的意思,就是孔子说他是一个有帝王之才的人。

同类推荐
  •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之所以活得那样逍遥、自在,是因为他把利益看得很轻,把功名看得很利淡,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做到“乘物以游心”,并达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如果我们也像庄子一样,凡事也想开一些,那么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在喧嚣中拥有一份宁静,在忙碌中拥有一份悠闲。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个庄子。有人仰慕“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有人秉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处世态度,也有人心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洒脱性情。
  • 老子之道

    老子之道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被称为“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
  • 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

    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

    本书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研究”的结项成果(11BKS012)。 书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规律、价值、意义、表现形态、实践路径等问题。
  •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对于尼采,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停留在“形而上学家”的认识上。当然,这个“形而上学家”是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有别的“新形而上学家”,或者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就尼采早期提出“审美形而上学”命题以及中晚期提出的“权力意志”等学说而言,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会忽略尼采思想、特别是其晚期思想的高度复杂性,忽视尼采在其写作生涯最后两年中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异质性。谱系学,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的体现。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热门推荐
  • 男人的弱点女人的弱点大全集(超值金版)

    男人的弱点女人的弱点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男人就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一个女人就是一座瑰丽的花园。打本书,读懂自己,读懂异性,让我们一起发现男人、女人内心深处的阳光和阴影,深刻理解男人、女人真实的情感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蓦然回首只为卿

    蓦然回首只为卿

    她无意在这异世停留,所以无论在多少是非之中,依旧将心缩在一方天地中,潇洒肆意,以看剧人自居,以为可以保持这样,找到回家之路……可是是谁在她耳边低喃:“你休想在将我的心搅的一团乱是离开,我不许,你便不能,永远不能离开……”又是谁,在她经看不清自己的时候,固执地守在她身边,一遍一遍的呢喃:“小傻子,无论你变成什么,在我眼中,你永远都是那个和我相依相偎的小傻子”,冷陌如他,却偏偏逼她入戏,纯真如他,是她无法触及之温暖,她是否还能坚守初心呢?
  • 重生为虚拟歌姬的那些事

    重生为虚拟歌姬的那些事

    我会悄悄来到你的手机电脑里,为你带来快乐。我叫楚歌,我是一个虚拟歌姬。因你而存在。
  • 风控

    风控

    陈向东出事了。接到闺蜜张虹电话报告这消息的时候,李梅正走在每天上下班经过的彩虹桥中心地段,她感觉车流震动桥身的摇晃突然加剧,如地震落到了江底。她浑身发冷,半天没喘过气来。过了半分钟,那边的“喂、喂、喂”声才灌进耳膜,她才发现自己身子靠着栏杆,一动没动。“啥事情?他死了?”李梅的手下意识地抓住栏杆,声音虚弱得像刚溺水上岸。“也不是。不过差不多了。”“到底啥事情嘛!”李梅毫无耐心听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像被蜂子蛰了一下,有些控制不住的歇斯底里。
  • 重生之戏精的退化

    重生之戏精的退化

    每一次在那个时刻醒来,祝浅瓷与安诺的生命轨迹就会相交每一次死后的相守都是那样的悲哀安诺,我一次次回到原点,都是为你而来浅瓷,我一次次守着你的尸骨,你可听见我的心声回到相同的时间节点,收集零碎的线索,如何应对,能够让两人逃出生天风起云涌的转折点上,寻找一线生机
  • 御天女盗

    御天女盗

    万火儿莫名其妙的重生了,而且从堂堂的金丹修士,直接坠落尘埃,变成天赋极差的炼气期小透明。小透明无父无母小可怜,柔弱无骨真小白花。万火儿仰天长叹。天道你大爷!不过这一次不仅附赠随身空间,还另有极重承诺的天之骄子美貌未婚夫一枚。万火儿抚胸感叹:还好,还好。但是,除此之外,还附赠另一枚重生女!重生女杂灵根,蓦然醒转变为天之骄女,自此之后,丹药在她手,神兽就她有。人生处处是机缘,所到处处有福缘,更有无数美男前仆后继,后宫日益壮大。万火儿哀叹。不同命啊~什么?重生女抢她名额,找未婚夫揍她。什么?重生女抢她好友?让好友接着揍她。什么?重生女要将她未婚夫收后宫?抱歉,绝对不行!自此之后,柔弱小白花,踏上漫漫极品女盗之路。信奉宗旨,只要是重生女的机缘,那就抢抢抢。只要是重生女的桃花,那就破破破。什么?机缘本是她的?桃花也是她的?桃花就算了,机缘绝对不放过。敬请收看:妖孽无双女盗贼是如何装作可怜无助小白花,一路扮猪吃老虎,踏上漫漫修仙路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不羁老公傲娇妻

    不羁老公傲娇妻

    新简介,嘻嘻。巫人,吸血鬼,狼人。蓝倩语(蓝可欣)觉得自己遇到厉星泽以后生活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生活,自己也不是原来的自己。一个是上古四大家族厉氏的继承人,一个有着神秘身份自己却不知晓的普通女孩儿。面对家族荣誉,利益纷争,他们该何去何从。
  •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