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4000000022

第22章 抱怨不如争气——强者生存法则(4)

公元前279年,齐国田单所率军队被燕军围于即墨。田单首先派间谍向外宣传说:“我最怕燕军俘虏齐军士兵后,把他们的鼻子割掉,再把他们放到攻击部队的前头,那样即墨就要被击破了!”燕军听说后,果真这样去做,令人将俘虏的鼻子全割掉,推到阵前恐吓齐军。城中军民看到被俘的士兵被割去鼻子,异常愤怒,死守不屈。

田单又派出间谍四处散布言论说:“我最怕燕军挖即墨城外的坟墓,那会使城中军民人人寒心,失去斗志。”燕军将领听说后,不仅下令挖掉齐人的坟墓,还焚烧掉骸骨,威逼齐人投降。城中齐国军民见此情景,悲痛涕零,义愤填膺,决心同燕军决一死战。田单看到高昂的士气上来了,便率领军民大举反攻。燕军溃败,齐军很快收复了所有失地。

就像历史上著名的“四面楚歌”,项羽这个人有勇少谋,听到楚歌声就认为自己大势已去,拒绝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信心再东山再起,还高声叫着“天亡我也”!他认为这是老天爷要他灭亡,他一个主帅都抱着这样的信念又如何能不败呢?所以项羽可谓是一个英雄,一代枭雄,但是终究不是做皇帝的料。“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从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孔子认为比三军主帅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心里的信念,这个中心思想给丢失了,那么就是玉皇大帝来了也拯救不了这个人。

求人更要求己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里仁篇中多半是孔子和弟子阐述心中的“仁”的境界和修养,但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仁”又谈何容易?也许我们追寻了许久那“仁”还在灯火阑珊处。孔子在这里说“德不孤,必有邻”是什么意思呢?古人对这一段的解释多半是要我们找寻到一个“仁爱”的地方居住,像孟母三迁的道理一样。如果是照这样的解释,那么我们的圣人修养恐怕就要被打折扣了。因为真正修养高的人不会去要求外界的环境适应他,更不会去要求别人,而是反躬自己!也不是说圣人就不喜欢住在一个不仁义的地方,而是指他能够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就是南怀瑾先生对此的理解,他认为孔子是要我们做人处世有很高的修养和德行,这样,周围的事物和人就会被你所感化。这样的解读符合孔子常常内省而求诸己身的性格特征以及道德修养。

孔子告诉我们,如果真为道德而活,绝对不会孤苦伶仃,一定有与你同行的人,有你的朋友。有时候我们责怪我们的朋友,抱怨没有人喜欢自己,难道这仅仅是我们友人的过错吗?恐怕未必吧。

马戏团团长克莱特,一连好几天都在为一群猴子烦恼不已。原因是:因为这些猴子是刚从山上捕获的,由于野性难改,不好驯服,已有好几个驯兽师被这些猴子气坏了。驯兽师纷纷抱怨,那些野猴子实在太难对付了,不如放弃对它们的驯服吧。驯兽师还举实例来说明,他们说的都是实话。

他们曾经用了许多方法来驯服这些野猴子。比如,给它们东西吃,可是它们光吃不干活。如果要它们学骑自行车,或者做些简单的倒立爬竹竿等动作,再或者就是对着观众们乐一乐也行啊,可是它们一见驯兽师的面便躲得远远的。后来驯兽师只得将它们和家猴关在一起,希望家猴能够和它们沟通,引导它们学习表演。可是,那些野猴子竟然将家猴打得遍体鳞伤,家猴们也不敢跟它们待在一起。

就在克莱特决定听从驯兽师们的建议,放弃对这些野猴的驯服工作时,他突然觉得还是亲自去看一看再下决定的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克莱特竟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为了测试出这个发现是否正确,他召集了所有驯兽师来到现场见证。克莱特首先让人将所有驯兽师的仿真照拿出来,仿真照跟真人差不多高,每人都有两张照片,一张面带怒色,一张笑容满面。这些仿真照一拿出来,便在驯兽师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但是为了看清团长克莱特的真正意图,他们没有吭声,而是静静地站在一边观望。

克莱特首先将驯兽师们那些面带怒色的照片,一张张地拿去跟猴子们见面。结果猴子们一个个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有的还试图用爪子去撕碎那张照片。然后,克莱特将驯兽师们那些笑容满面的照片一张张地拿去跟猴子们见面。结果奇迹出现了,只见那些平时野性难改的猴子,竟然安静了下来,并且还冲那张照片笑了笑,尽管猴子们笑得很难看,但那滑稽的样子还是将在场的所有人都逗乐了。

最后,克莱特团长转向满腹狐疑的驯兽师们,慢慢地说:“你们现在都看到了吧,猴子们需要的是你们真诚的笑脸,而不是你们的满脸怒色。也许你们不明白,我是怎样弄到这些照片的。这些照片是我暗中让人拍下来的,那些满脸怒色的照片是你们在驯猴子时的模样,而那些满面笑容的照片,则是你们从我这里领取薪水时的模样。现在的问题已经十分明确了,如果你怀着领薪水时的心情去工作的话,工作起来就没那么困难了。”

生活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两张照片,当获益时,就满面笑容;当需要自己付出时,便满脸怒色。如果我们以获益时的笑脸去对周围人报以微笑,那么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笑容。这就是要我们先反省自己本身的德行,再去要求他人的回报。如果一个人自己对别人根本毫无爱心,就像那群驯兽师一样,连动物们都讨厌这样的人,更何况我们人类自身呢?

众人皆醉我独醒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论语·颜渊》

子张问怎样做人算是“明智”?孔子就答复他上面的两句话,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南老更进一步称尤其是年轻朋友们前途无量,更要注意“浸润之谮,肤受之诉”这八个字。将来领导别人,乃至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是很难避免的。

“浸润”就是“渗透”手段。“谮”是讲人家的坏话。“肤受”就是皮肤表面上的一点点伤害。“诉”是心理上的埋怨、攻击。“远”,就是远离错失。

我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看,就会发现有的人攻击、排挤他人的手段相当高明。他们表面上是在说一件毫不相关的事情,可是其实让人听了以后就要产生联想无数,最后把“眼中钉”给除去了。被打击的人当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就像是在皮肤上被轻轻地抓了一下,用形象的话来讲就像是被蚊子叮了一口。但是他的形象在众人眼里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比如有的人想排挤掉一个竞争对手,假定叫王二吧,他会在其他同事面前说:“某某领导很器重王二哦,王二的能力很强,我真的很佩服。”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夸赞王二,但是那些同事听了以后心里就不会这样想,因为人类的心理很复杂,嫉妒心是很多人都有的。像上面的这个人就是利用了其他人的嫉妒心,无形中散布了“王二威胁论”,这样也就等于孤立了王二。这一点很像有几个国家总是在散布我们中国威胁论一样,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就是要孤立对方,让对方没有发展的机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肤受之诉”的感觉。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一定要“兼听则明”,不要轻易听了别人的小话。当然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要注意不能随意相信他人的“坏话”,这样就做到了孔子口中的“明”,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词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一个人能做到广泛听取众人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我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同类推荐
  •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是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德里达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的第三卷,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本书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本书是一本切入角度较为独特的哲学通俗读物。它从世界哲学史上的思想家们的著作中抽取出350句名言,对说这句话的哲学家以及这句话的含义作简单的介绍。这些话都富含哲理,很多就是这个哲学家的主要观点,比如苏格拉底的“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奥卡姆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道德的基础”,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因此读者阅读本书,在欣赏这些名言的同时,能对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家们的主要思想有所了解。语言简单,每句话用一页的篇幅,很容易读。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色之瞳

    白色之瞳

    人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有人问到这个问题他们都会回答黑色的,棕色的,或者说蓝色的等等。但是他从出生的时候,眼睛就是白色的,惨白的一片看着格外的渗人。他从小自卑,不愿意接触这个世界。当某一天他的父母离奇消失,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他才发现原本以为的世界并不是想象的样子。如果这是真实世界的样子,那么还挺适合我的!那么你们想要知道隐藏在原本这个世界之后他真实的样子吗?如果想,那就跟我一起用我与众不同的眼睛带你看这与众不同的世界!
  • 超文明梦境仪

    超文明梦境仪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外星当过一回小白鼠,这事是N多年后我带领蓝云星征战星系时才发现的虽说被人研究了,但是好在我也获得了人生中最大的至宝,从利益角度我完全不亏这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许许多多的黑科技被我研发了出来,我加速了蓝云星文明发展的进程因此总有人问我,那些黑科技怎么来的啊?你的灵感为何这么无边际?我跟他们说“我做梦的时候,梦里研究的啊,灵感也是来源于梦里啊。”然后他们这么回我的,天上好多牛在飞,问我牛为什么能在天上飞我仔细想想了这个问题,跟他们说......
  • 理之律者在斗罗

    理之律者在斗罗

    我本来是一个睿智的甲板清洁工,由于三个十连后之后终于抽出了理鸭和车钥匙,激动万分的我准备大半夜骑上我的电动车出去飙车,然后就莫名其妙的GG了,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某个崩坏里的三无涡轮双马尾发型的妹纸......布洛妮娅:我们的口号是什么?在斗罗里搞事!搞事!搞事!ヾ(??▽?)ノ重装小兔:我没有这么睿智的主人(捂脸)
  • 知了知了瑾风来到

    知了知了瑾风来到

    回国后的林知了面对苏瑾风的穷追不舍,才幡然醒悟,青春时脑子一热撩的人,犯的错,得用一辈子还。(男主不算高岭之花那一挂,偶尔能跟女主一起逗比那种)
  • 一点就通

    一点就通

    父母双亡的叶尘意外获得了来自外星的超能力,得知在福安市里大部分人,动物,植物都有超能力。为了保护妹妹叶夏,不断提升能力,也认识了一些友好的人。并且踏上了帮助外星王子拯救外星的旅途……
  • 福布斯箴言录

    福布斯箴言录

    本书是伯蒂查尔斯福布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写成的一部关于财富、管理与幸福的忠告,全书分为“财富之章”“管理之章”“幸福之章”三个篇章。“财富之章”主要告诉读者如何成功和积累财富;“管理之章”告诉老板、主管和员工怎样管理企业和自我管理;“幸福之章”则告诉读者在拥有财富后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本书再版达118次,有29种语言版本,被誉为“福布斯式”商业富豪幸福观的经典代表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