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6600000021

第21章 羡林俯仰:真善明德,惠己及人(5)

季老虽然相信缘分,但他还是认为:命运大体还是应由人自己来决定,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天上绝对不会掉馅饼。一个人心中若有理想,有抱负,首先必须为之付出努力,而不能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上天的安排。

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复杂,自然的力量不可忽视,因此,一旦人事已尽而终不能如愿,只能听天命,顺应历史和自然的规律了。

生活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坎坷与坦途总是相伴的。所以一个人不能总是期待好的缘分降临在自己身上,所有人都既有走运的时候,也有倒霉的刹那。季老将自己安插在“吾辈小民”当中,“终日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每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候难免走点小运,或是主动争取,或是时来运转,天外来运。高兴之余,喝上二两二锅头,飘飘然一阵了事。但有时又难免倒点小霉,“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倒霉以后,心里郁闷两天,发点小脾气,转瞬即逝。

走运与倒霉只是缘分的不同形式而已。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的“福”就是走运,他的“祸”就是倒霉,二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季老也极为赞同这点:简直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不过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中国有一句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重。”运气越好,与之相伴生的倒霉恐怕也越惨,二者是一种对比上升的关系。

所以,即便是对待缘分,也要保持一种冷静而理智的态度。如果想寻求生活中的某些改变,便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勇敢的行动,而一旦遇到确定不可逆转的局势,也不要硬着头皮往前走,听天命知祸福也未尝不可。谨记季老的教诲,缘分天定,事在人为,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越来越美好。

富者有礼高贵,贫者有礼免辱

中国有句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而在季老的眼里,此话稍作变动也说得通:“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礼”自古是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美德,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自然成为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行为规范。《论语·季氏》有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然而,当幼儿园的孩子都懂得礼貌待人,要学会说“谢谢”、“对不起”时,成年人反而不知“礼”为何物,甚至要在国家的提倡下重新学习这些最基本的日常礼貌用语。这不能不让季老心生感慨。

季老曾经在一篇名为《谈礼貌》的文章中贬斥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无礼之举”。季老说,前几年他腿脚还灵便时,是公共汽车的常客。他经常会在车上看见吵架甚至打架之人,而理由无非是谁不小心碰了谁一下,或谁踩了谁一脚,面对在公共场合争得面红耳赤的人,季老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公共汽车上的乘客本来就多,大家你推我挤,难免会踩一下碰一下,一句诚挚的歉意,一个真诚的微笑便应相安无事,但偏偏就为这一“下”,有的人便语出不驯、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一时间拳脚你来我往,时有殃及无辜者,忿忿而语,好不热闹。但正是这带着几分滑稽的场面,却时而发生在我们身边。

孔圣人亦说:“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果一个人不懂礼,必会给社会带来不协调的后果,行走于世也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反观之,倘若人人都讲礼貌,你给予他人足够的尊敬,他人也会始终尊敬你,行走于天下便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人际摩擦,诸多干戈也能化为玉帛,社会因此祥和不已。

自古以来,我国的先贤都非常注重礼仪,认为只有懂得礼仪的人,才能受人尊敬,游刃有余地存于世间。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荀子也曾经说过:“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唐代贤相张九龄也称:“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然而,当社会向着更加文明、更加开化的方向发展时,礼节却逐渐被所谓的“新新人类”抛之脑后。

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要学会遵守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公德,否则,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形象,严重者会影响到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绝非耸人听闻。

季老曾经看过一个由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介绍北京城市风貌的电视片,当镜头扫过北京那富有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时,季老突然眼前一亮,只见镜头前竟然有“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对于这种行为,季老气愤之极,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外国人欣赏这部电视片时,看到这个镜头会有怎样的想法,季老不敢深想。

当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汇聚在中国时,也有很多人迈出国门去开阔自己的视野,然而令季老深为忧虑的是,很多人不仅未能将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带出去,反而丢人丢在了国门之外。季老曾转载了香港《亚洲周刊》的一篇文章,将不顾国格,不讲公德的现象总结为7项,分别是:

第一宗:脏。不讲公德,乱扔垃圾。

第二宗:吵。在飞机上,在火车上,在餐厅中,在饭店里,大声喧哗。

第三宗:抢。不守规则,不讲秩序,干什么都要抢先。

第四宗:粗。不懂起码的礼貌,不会说:“谢谢!”、“对不起。”

第五宗:俗。在大饭店吃饭时,把鞋脱掉,赤脚坐在椅子上,或盘腿而坐。

第六宗:窘。穿戴不齐,令人尴尬。穿着睡衣,在大饭店里东奔西逛。

第七宗:泼。遇到不顺心的事,不但动口骂人,而且动手打人。

这“七宗罪”可谓是对部分素质低下的国人的形象概括,初次看到难免会觉得脸红羞愧,但若细究,恐怕还有很多令人汗颜之处,比如被季老称为“国吐”的随地吐痰的现象,类似的事情其实不胜枚举。当我们自称“礼仪之邦”,并为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沾沾自喜时,是否也该为这些不讲礼节,不够文明的现象而反省己身?

为证礼仪、礼貌之重要,季老抄录了香港《公正报》上的一段话:“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德国谚语说:“脱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有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若不讲礼节,你永远得不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马老未必识途,人老未必明鉴

1995年,季老已经是84岁高龄,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期,他心中满怀着创作的激情,以至不知老之将至。那时候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

一天清晨,季老照例四点半起床,准备去东边的一单元书房写作,这一提起笔来季老便忘记了时间,知道肚子向他提出抗议,季老才反应过来已经该吃早饭了。于是他便搁下笔准备会西方吃早点,可是推门时才发现不知是谁从外面把书房的门锁上了,从里面没有办法打开。季老大吃一惊,环顾四周发现封了顶的阳台上有一扇玻璃窗可以打开。于是,84岁的老人不假思索,立即开窗跳出。季老形容自己“一堕地就跌了一个大马趴”,脚后重重落地后也震得生疼,这时候他再去看跳下的窗台,离地约有一米八高,这时候他才有些后怕,如果落地后脑袋碰在地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后忆及此事,季老总是笑着说:“我这样的不服老,是昏聩糊涂的不服老,是绝对要不得的。”

在这段往事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这位可敬而又可爱的老人,“不假思索”地从阳台上跳下的情景,季老回忆时说的话虽然带着几分玩笑,然而他却在认真地告诫其他人:人上了年纪,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要本着唯物主义的态度承认它,要服老;不仅要服老,而且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调整对自我的认识,不要总是依据个人以往的经验做事。

对于一些老年人不肯承认“老之将至”的现象,季老是反对的;而对另外一些凭借几十年人生阅历而倚老卖老的老年人,季老也是持批评态度的。在他看来,人的衰老是一个自然而然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应该平和地对待这件事,就像一日三餐、起卧坐行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既不需要刻意回避,也不要把它当成特别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能够像季老所言那样:“战略上要不服老,在战术上要服老,二者结合,庶几近之。”

其实,倚老卖老之人往往是由于对自己人生经验的盲目执迷,中国有个成语叫“老马识途”,意思是年老的人,经验多的人,往往更有知识和水平,能将不易解得问题解答,办事更有把握。关于这则成语,还有个典故。

在尘土萧萧的战国时期,齐桓公和丞相管仲曾讨伐孤竹国,却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雾霭沉沉千重雾,风凄凄状似鬼哭,悲风飒飒几多愁。管仲见天色可怕,对齐桓公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就是此地,不可前行。”遂叫传令军下令收兵,所带火种遇风即灭,复燃不成。随行的将士各各敲金击鼓,以其屏阴气,并使各队闻声集合。

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见山路盘盘曲曲延向远方,不见出路。管仲思索片刻,说:“老马多从漠北而来,识得出路,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叫人策马先行,几经周折,果然走出谷口。

对这则典故,后人曾作诗云:“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当世人皆赞叹老马识途的本领时,季老的观点却与之不尽相同,在他看来,老马未必识途。原因何在呢?季老说,古代的老马之所以能够屡屡识途,是因为过去道路少而且它们老走同一条路,所以记得牢固。但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狭窄小道过不了多久就可能变成宽敞大道,老马凭借记忆很可能迷失在高楼大厦之间,老经验在现代社会往往难以实行。

季老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有一次去黄庄邮局,他本来料想这是相当容易之事,因为季老在那一带已经住了半个世纪,蒙住眼都能走个来回。但那次他却走了一条新路,结果就迷失了方向,最后还是坐公交车回去的。由此,季老感慨道,人不应该迷信经验,不应争做老马,老马并非全是光荣,要学会向新人和“新马”学习。

想要做到像季老说的那样,面对老经验时,便不能盲从和迷信,而要打破常规,在创新和改进中寻求新的出路。如果在创新面前仍固守传统经验,自己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自身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请记住季老的话:老马也有迷途时。所以,年老之人不仅不要倚老卖老,还应该向“小马”学习,因为年轻人无所蔽,无所惧,新鲜的事物在他们的眼中也属平常。《围炉夜话》中曾有这样的话:“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不应该总是执迷于已有的经验,而要常常学习新鲜的知识,敢于突破常规,不要总是重复同样的故事,跳一样的舞蹈。

学之鉴:学诚可至圣,人智可至贤

一勤天下无难事

晚年在医院治疗休养期间,季老依然每天早早早起床读书或者写作,以至于北大的王岳川教授对他说:“你老每天都是闻鸡起舞啊!”季老哈哈一笑,回答说:“是鸡闻我起舞。”

《颜氏家训》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懒惰的人往往虚度时光,穷尽一生依旧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事情从没做过多少,美好的年华便在这无休无止的拖拉中消耗殆尽了。

一个人如果想战胜懒惰,唯一的方法便是勤奋。纵观季老的一生,若没有勤奋二字,他也便难以取得今日的成就。季老常常身着一身中山装,几十年朴素如一名老农,连他自己都笑称自己为“土包子”。然而,这是这位从田间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却成为了闻名遐迩、世人敬仰的学术宗师,是什么力量,使他能得此成就?又是什么力量,使一位旅居德国近十载的学者始终保持着朴素之气?有人称岁月将季老塑造成了北京大学的“元老”和“活字典”,然而,并不是每个经历了时光锤炼的人都能够获此成就,他得到的一切,都是一生勤奋的结果。

农民一样质朴的季羡林,也像老农一样遵守着时间规律,只为了能在收获季节多有所得。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不违农时,这是每个农民都清楚的,也是季老一直遵守的。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曾经提到:“几十年来,季老每天凌晨4时工作,直到晚10点,认真得让人无法置信。”每天清晨四点,季老便准时开始工作,不论刮风、下雨、天晴、天阴,他从来都是如此,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评价老人就像是“标准的北京时间的时钟一样准确无误,几十年没有变化,几十年没有一次例外,这是不到一定造化之境的人万万做不到的”。

同类推荐
  • 无声的课外老师: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无声的课外老师: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大肉”、“胡吃海喝”、只挑喜欢的食物吃、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青少年在日常饮食上陷人误区,如“大鱼方便面当早餐、喝浓茶提神、大吃甜食等,如不及时纠正必定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 老板重用的8种员工

    老板重用的8种员工

    没有人天生就比别人幸运,可以扶摇直上,轻松得到领导的器重。任何一个员工被老板重用都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推销自己,如何把握时机尽显所长,如何做自己该做的事,他们有自我生存的本领,不断力争上游。这些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才脱颖而出,成为老板眼中的精英从而获得重用的。本书是新晋员工和职场老将的生存秘籍,是尽职、尽责、敬业的最佳员工培训读本,介绍的是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胜劣汰法则。
  • 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造就优秀员工素质的箴言,体现完美职业态度的经典!本书的主旨是在于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使其以自身的投入和忘我,将自己的奋斗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并最终成为一个团队乃至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 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奋起直追,更要在精神文化上焕发出自己的精气神。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世情民意,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用24个字提炼出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不生气的智慧

    不生气的智慧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宽大,智慧丰饶。一个人胸襟开阔,则事事如意,不论到哪里都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白雪编著的《不生气的智慧(典藏美绘本)(精)》是启迪大众的人生课堂,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为人处事的方法和道理,对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
热门推荐
  • 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集团

    集团

    离57岁还有半年,安玉森就已经做好了全身而退的准备。安玉森是云河铁道经营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安玉森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将近七年。七年前,他是云河铁路分局分管多元经营的副分局长,铁路分局建制撤销以后,他改任现职。由分管改为主管,也算专业对口。按照北方铁路局的干部管理办法,像他这种副局级别的干部,没有特殊情况,57岁也就船到码头了。有人撺掇他找找人活动活动,换个位置再思考思考。这不是没有先例。有位铁路局局长,按规定60岁就该退下来的,他一直干到65岁。
  • 楚门骄探

    楚门骄探

    直到那个小皇帝说要娶她为后,龙小凤才发现身处的世界有点不对劲。原来……自己一直都在一个故事里。可醒悟过来的龙小凤并没有回到现实里。因为所谓的“现实”,好像也是个梦。她该怎么办?她也很无奈啊!那么……只能破梦了!破开楚门的世界,瞧一瞧真实的人间世!(友情提示:本文架得很空,一切全是胡扯。谢绝各种考据,反正作者君绝对不听!)
  • 老舍和他的作品

    老舍和他的作品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 新世纪,纪元

    新世纪,纪元

    “喂,爸,是我。”“哼”“爸,我有事想拜托你!”“不是用不到家里了吗,现在出事了就想起家里来了?”“...爸,....这次不一样。”
  • 逆世轩尊

    逆世轩尊

    秦轩,从东域永安小城走出的少年,从此踏上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获神秘至宝,伴远古神兽,修逆天功法,得上古传承,神女魔女为伴,自此一飞冲天。修行不为永存长生,亦不为睥睨纵横,只为守护那心中的执念。大道如青天,而秦轩便要做那青天之上,最璀璨之星芒。
  • 服尔德短篇小说选

    服尔德短篇小说选

    《服尔德短篇小说选》包括《如此世界》《梅农》《两个得到安慰的人》《一个善良的婆罗门僧的故事》《白与黑》《耶诺与高兰》等服尔德的短篇小说,服尔德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他希望做个诗人,为捍卫真理而"面临一切,对抗一切",这些思想也反映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傅雷先生的译文优美流畅,为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
  • 他是我的欢喜冤家

    他是我的欢喜冤家

    “班长,人家家里到学校路途遥远,就放过我这一次吧!”“班长,我保证下次不逃课了!”“班长,你放心,我觉得不会拉低我们班的平均成绩。”……“林翩翩,你可以迟到,有我帮你掩护,你的早饭,我统统承包,我们各取所需,做我的女朋友,什么都好商量!直到毕业,毕业之后,各奔东西。”林翩翩睁着大眼睛点头。“好啊好啊!”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毕业了这个人依旧是阴魂不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