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8000000093

第93章 鲁迅——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英雄档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爱国作家、民主战士。

籍贯:浙江绍兴。

英雄历程:

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

1902年2月,赴日本留学;

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

1909年,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校长等;

1911年,第一篇小说《怀旧》发表;

1912年,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讲师;

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4年,与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语丝》周刊;

1926年8月,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1927年,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去世。

【英雄荣誉】

毛主席评价“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人民称其为“民族魂”;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弃医从文,从救人到救国

鲁迅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因祖父入狱和父亲长期生病,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早年的人生体验,使鲁迅从少年时就亲近底层人民。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阔了视野。鲁迅开始认识到: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主、自强的精神。

由于成绩优异,鲁迅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他的这种想法很快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在日本,鲁迅经常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还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他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这个时期,社会的动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他感到苦闷、压抑,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五四运动”之后,使鲁迅感到振奋,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他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做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经历,同时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从“五四运动”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

在鲁迅的15部杂文集中,他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

【英雄无悔】

鲁迅先生所表达出来的精神是民族的脊梁骨。他不屈服于外来、反动势力的高压和前面明枪背后暗箭的攻击而“横眉冷对”的无畏,他不甘受命运的摆布,不愿任凭强者的欺凌而“俯首甘为孺子牛”怜悯。正如毛泽东所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97.蔡和森——一盏传播真理的“明灯”

【英雄档案】

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又名和仙、泽膺、林彬,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之一。

籍贯:湖南省双峰。

英雄历程:

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

1919年春,偕母亲、妹妹蔡畅与女友向警予前往法国;

1921年,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历任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要职;

1925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1931年8月,被杀害。

【英雄荣誉】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指点江山的恰同学少年

近代湖南,地灵人杰。在此环境下成长的蔡和森等一代学子,虽身无分文,却有胸怀天下之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崇拜康有为,跟随孙中山,后又选择马克思主义。蔡和森的求学和思想探索过程,是追求革命思想以救国救民的典范。

蔡和森出生在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的一个小官员家里。因其父退职,全家从上海迁至湖南老家,蔡和森从小主要受母亲影响。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出身名门,仰慕女革命家秋瑾,并以此为榜样教育子女。蔡和森在母亲的教育下,接受进步思想,学习刻苦用功。1913年秋天,蔡和森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来,毛泽东由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由于共同的志向,他们结成了志同道合的学友,开始了“恰同学少年”的生活。

学校有个君子亭,蔡和森毛泽东经常来到这里讨论治学、做人等问题。两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就这样走到一起了。当时,湖南学界名流、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十年的杨昌济教授的弟子满三湘认为,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蔡和森二人,并说过:“二子海内人才,前途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1915年4月,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了专科文学部,杨怀中、徐特立等老师转到了文学部任教。蔡和森历来爱好文史。他在一师读了二年后,于1915年秋天跳级考进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科。

这时,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在北京出版了。这是一种宣扬新思想,提倡新文化的刊物。它一开始就鲜明地指出“民主”和“科学”两个口号,大力批判封建主义的传统观念,主张实现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代的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蔡和森很快就成了这个刊物的热心读者,从而使他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

在高等师范毕业后,蔡和森就与毛泽东寄居在半学斋杨怀中先生寓所,继续共同探求救国的道路,准备建立革命团体。

中共早期重要理论家

蔡和森同志是中共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他在青年时代就热烈追求革命的真理,立志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

在法国期间,蔡和森“日惟手字典一册”,“以蛮看报章杂志为事”。在短期间内,就收集了上百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择重要急需者“猛看猛译”。他从法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著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因而很快地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蔡和森还致信毛泽、陈独秀等,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要发展中国革命,先要组织党——共产党。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这个党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的主张“深切赞同”,回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共党的二大,他参与起草二大宣言,为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作出了贡献。

在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期间,组织发表并亲自撰写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纲领、主张等,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维护、推动国共合作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大量工作。

这期间,他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正确观点。

在大革命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蔡和森对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并多次提出应对危局的建议。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主张土地革命和独立开展武装斗争,为党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起了重要作用。

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上,蔡和森认真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指出中国社会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阐明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开辟割据局面的可能性,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六大后,他回国参与中央领导工作。

【英雄无悔】

蔡和森以较高的政治素养多次起草中共中央重要文件;他用流畅的文笔向广大民众预告政治生活中的“寒暑表”; 他以远见的卓识提出革命运动的策略主张;他积极宣传革命纲领,促进国共两党合作;他如一盏传播真理的指明灯,为中国革命探索明确了方向。

98.戴安澜—— “马革而还” 域外死忠第一人

【英雄档案】

戴安澜(1904~1942),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

籍贯:安徽无为。

英雄历程:

1925年,参加北伐战争;

1932年冬,任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任第七十三旅旅长;

1938年,任第八十九师副师长;

1939年1月,任第五军二○○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

1941年,赴缅甸作战;

1942年,在缅甸殉国。

【英雄荣誉】

1942年10月29日,美国政府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功勋来自严于律己

戴安澜出生的时代正好是社会变革之际,民族危难之时,他立志投军杀敌。1925年,戴安澜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 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全国抗战开始后,任国民党军第十三军第七十三旅旅长。先后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长沙战役等。他屡立战功,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1939年1月,戴安澜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戴安澜他对亲朋好友说,我们生逢此时,只有历任艰难,舍生救国。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说这场战争的胜负,民族的存亡,都要由我们这一代来承担。正是这样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戴安澜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在抗日战争时期,戴安澜曾撰写了《自讼》一文,他在文中毫不掩饰地暴露自己思想深处的缺点,并交领导阅读,以鞭挞自己改正这些错误的思想。戴安澜还抓住一切时间学习,即使处在战斗的军旅生涯中,他在炮火连天中也不忘求得丰富的知识。

在他遗存的日记中,其中大量的内容是涉及学习的。他给自己立下规矩:一事不知,不更二事;一书不解,不更二书。戴安澜还要求自己的部属要做到四个字:忠、勇、勤、廉。

将军殒身缅北丛林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请求,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1942年年初,戴安澜奉命率二○○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戴安澜率部赶到同古。同古是一座距缅甸首都仰光260公里的小城,它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当然也日军北侵的重镇。

1942年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同古发起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马上召集全师军官开会。他说:“此次远征,意在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为表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他于带头立下了 “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

经过十多天的激战,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千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同古一战,第二○○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军队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连日寇也不得为之敬佩。”

1942年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24日,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中国军队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戴安澜率领与他出生入死的二○○师官兵,进入缅北野人山,开始向祖国方向艰苦突围。

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二○○师官兵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安澜也身负重伤,血流不止,士兵们用砍下的树枝做成担架,抬着他返国。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26日,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遗恨而逝。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英雄无悔】

戴安澜一生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爱护士兵;在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到昆仑关战役的大小数百次的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为扬国威、伸正义,他马革裹尸,含恨殒命域外。他是一位名震海内外的抗日将领,他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英雄。将军已逝,逝水流年,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回忆和缅怀那段历史,记着这位为人民被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先烈。

同类推荐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

    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

    在经过大量的采访、阅读有关韩培信在任期间的文件、资料,广泛听取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工作人员、家人、乡亲、朋友,本着尊重历史、信守真实的原则,以真实可贵的史料和率真流畅的文笔,以及大量的历史图片,竭力如实再现韩培信童年的苦难,少年的追求和成长,青年义无返顾的投生革命,以及解放后走上地、省级领导干部岗位的精彩故事,努力还原一个从孤儿到省委书记,传奇人物的每个历史阶段的真实画面,同时展现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
  •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对于韩国民众来说,2013年3月2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韩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新总统——朴槿惠,韩国也将迈进崭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一天,全球媒体的焦点都凝聚在这位花甲之年的亚洲女性身上。朴槿惠,韩国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第二代的总统(父亲也是总统),第一位至今未婚的总统,第一位得票率超过半数的总统,第一位主修工程学出身的总统。她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韩国的“三无女人”。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2016年希拉里再度竞选美国总统。对于这位毁誉之间的女人,本书无意将希拉里推上神坛,尽量还原一个真实、多元的希拉里,还原一个政治生命遭遇大选滑铁卢之后,她的痛苦、隐忍、奋进、不满和幸福。
热门推荐
  • 新三国神域

    新三国神域

    刘浅最近心情不好,因为刚到五月二十,他就和自己的女朋友分手了,在别人愉快的过着炮火连天的日子的时候,这家伙只能默默地刷着自己的游戏,不过,大概率因为太难的原因,这货还开了挂,唔,据说开挂是要遭雷劈的,咱也不清楚,咱也不敢问,于是乎,他穿越了…
  • 追捕天下

    追捕天下

    这是个崇尚武力的世界,伴随着就会出现以武犯禁的罪恶出现。为了国家安定,从而成立了一个追击高武凶徒的部门神捕府。
  • 超体元素

    超体元素

    一场承载着地球文明的使者,在这片大地挣扎生存的序幕……承载诡异的元素,毁灭与创造。触及异样的文明,诡异又平凡。越过星海而来,建造时代文明……这是超凡的战争。
  • 清浅时光遇见你

    清浅时光遇见你

    (季清辰,你说你的青春里所有的记忆都是关于我我也突然想到,我的青春记忆里,朝思暮想都是你。--唐浅)
  • 拿来就用的88个心理学小技巧

    拿来就用的88个心理学小技巧

    你是否时常会感到烦恼:做事总是拖延,反复看菜单却迟迟做不出选择,一时兴起买了不需要的东西,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不会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本书将带你探寻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对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学知识和规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辅以大量的心理学个案与实验案例,将日常生活、学习、教育、职场、人际交往及个人成功、投资理财、婚恋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小技巧娓娓道来,帮你消除各种烦恼,让你轻松、快速地提高对自我和生活的认识水平,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用心理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 穿书之我只是小透明

    穿书之我只是小透明

    系统:想改变命运吗?想变体验一辈子钱花也花不完的神豪吗?想成为白富美,成为别人可谓不可及的人吗?离夏:不想!系统:那好,签订契约,逆袭你的糟糕的人生,逆风翻盘吧!唉,等等,你你说什么,麻烦从新说一遍,我没听清?离夏:…后来离夏:系统爸爸求放过!
  • 神秘王爷

    神秘王爷

    她看着那个恶魔一般的王爷,面容惨白,什么?一场大火让他面容全毁?好吧,她忍,反正长得好不能当饭吃。他身坐轮椅,什么?他不仅面容全毁,而且身患残疾……好吧,她依旧忍……五年之后,她带着一个可爱的小奶包回到京城。小奶包看着英姿勃发的四爷,挥舞着小手,“他一定是我爹爹,他长的跟我好像……”某女一脸黑线,“他不是,他是宫的主管!”四爷冷笑,折扇轻摇,“你确定?”三爷双目望天,“我确定!”某女顿时风中凌乱,为什么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五年前和她成亲的,究竟是谁?
  • 异界生存之我的世界

    异界生存之我的世界

    新书《带着超级电脑去穿越》已经发布在起点,偏种田向的文,可以去看看。————————玩着我的世界,突然就穿越了????方块,稿子,工作台,甚至还有转化桌!末影龙也成了我的宠物!拔刀剑,村雨伴随着你的成长!多重模组,花样生存!各种世界,花样冒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在这个世界里面做不到的!来吧!加入我们,我们一起,征战这个世界!
  • 余下一座城

    余下一座城

    “算命的说我会活得很久。”“多久?”温柔缱绻的声音,配合着女生跳跃的口吻。“很久很久!”“我喜欢你。”记忆力的少年这样说。“阿城,我要全冰的抹茶拿铁,要加很多很多糖。”苏苏这么回他。他终于是懂了,浅浅笑出声。苏苏阖上眼的那一刻,心里想的不是众生皆苦她更苦的过往,而是突然想对着万里长空大骂一声。“果然算命的都是骗人的!!!她没有活很久很久……”
  • 且听长安风雨

    且听长安风雨

    沈卫渊依旧一身红衣,她伤的太重了,只能扶着墙,一步步往宫外走。这一次没有人再拦着她。不知道走了多久,左脚已经踏出宫门,正要踏上右脚时,倒在地上,可她还是拼命地挣扎着,她想把自己挪出宫门。“沈卫渊,你这辈子也别想走。”一直在暗处待着的苏安九将沈卫渊一脚踹回了宫门内。沈卫渊抬头看他一眼,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不!”苏安九抱起身体逐渐发凉的沈卫渊,眼泪就那么流了下来,脑袋胀痛,很想吐。他抠着嗓子眼,吐出来的全是血。他不相信沈卫渊会死,也不敢松手,他怕一松手,沈卫渊又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