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5300000023

第23章 一点芳心,冷落成灰(1)

思君令人老,时光莫错付

爱朦胧的记忆很多人都想珍惜,但最后能收藏下来的却寥寥无几,细数岁月流离,颠沛了多少记忆,在生命的河道沟堑出一个个小小的洞穴,埋葬着无数的殇绻。想守住一个人,却冷落成一场空。生活让人从一场痛哭开始明白它玫瑰面纱背后的真相。即使是遭到冷落又能如何,与其整日哀叹,倒不如让自己好过,因为思君令人老,时光莫错付。这样的智慧正是从《冉冉孤生竹》中的女子身上得来的。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你看那在大山之中孑然孤立生长的竹子,这就好比无依无靠,柔弱可欺的我啊,但是,纵使再柔弱,只要你做我的港湾,给我依靠,为我遮风挡雨,我定会像那结根于大山中的竹子一样,奋力生长,与大山不离不弃。

她的誓言不是“青藤缠树”,也不是“夫贵妻荣”,而是以竹和山为喻,山让竹结根,竹为山增色,山与竹共生共长,俱荣俱损。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他们将要成婚,从今而后,他们的生命就如同菟丝和女萝这两种蔓生植物一样,茎蔓互相牵缠,永不分开。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只是这菟丝并不是年年常青,日日常绿的,它也有枯萎死去的那天。我们相会成婚也要及时抓住眼前的吉时,不可拖沓得过久,错过了彼此的好时光。

她先后用了多种比喻向对方剖白自己的内心,看似婉转,却又真切地流露出她内心的急切和煎熬。这样女子的心是珍贵的,若得良人耐心剥去她的含蓄的武装,定会得到一颗毫无保留的真心。到此时,忽想起那首叫《洋葱》的歌:“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你会讶异,你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只要你能听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从这两句看来,男子所在甚远,所以他们的结婚并非易事,须得跨越重重的距离。所以她一直在企盼着、等待着,不知何时他的车子才能到来,所以她接下来说:“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我日日思念你,你使我一生的年日窄如手掌,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只是你来接我的车子为什么这么晚还不来呢?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采花最好的时机应当是在花朵初开半妍之时,那时摘下你将会看到花朵容光焕发的模样。过了这个好时机,蕙兰就要随着秋草而凋萎了,白白辜负了一朵花开上枝头的愿望。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我想做一个对生活、对爱情、对你能够有所担待的女子,不说谎,不怀疑,不盼望,不强求。而你也一定与我一样,对我们的爱情有着不渝的坚贞,所以我就不必疑惑哀伤,我敢去任何未知的命运,只因为我爱你。也正因为爱着你,我相信你一定会来的。

她将自己的疑虑抒写毕尽,遂改为自我安慰,让自己相信自己的爱人有着高尚的节操和忠贞,那么自己就不必怨,不必哀伤。

可见《冉冉孤生竹》中的女子深谙自我安慰的智慧。是啊,活得糊涂点,乐观点,于女子,是再好不过的事。太过精细的女子只能悲观自苦,因为她们精细得无法从这个恶俗的世界中得到更多,只有日渐沉默,枯死,无法再得着生命更大的福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物种;以天体学的眼光来看,人类只是一粒微尘;在历史学的范畴里,我们都是一个个马上就被遗忘的名字;而在化学的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无非是几十种元素合成的混合物。

人就是这样的平凡普通、不值一提,而我们所经历的每个故事,它背后的真相未必都是大义凛然沉痛悲切,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宏大叙事,更不必强行将自己投诸更广阔的框架之下。生活有生活本来的样子,是你的总是你的。转角后希望自己可以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如果一直看不到,那么就去选择忘记,因为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两个相爱的人本来就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于彼岸此岸相望,如果没有那条风雨中于江湖中漂泊的那一翩舟,如果没有那一张曾经不需要却舍不得丢掉的旧船票,如果没有那次偶然而又似注定的相遇,也许就要永生相望于江湖,于江湖中相忘,也就没有今天如此伤恸的别离之苦。留一段时间给自己,看青涩的恋人品苦涩的咖啡,露出幸福的青涩快乐,藉以麻木自己,不再药救,忘却一切,除去疼痛,好好生着。因为大好的时光,经不起错付。

犹怜不如桃杏,可嫁东风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今夕可爱是那月下杨柳依依,你摇衣轻摆。不再是花前你侬我侬,我艳之韵之,一场烟火,一次邂逅,是谁念上了谁?是谁的誓言撩动了我的心弦。而今夕,君心在谁心?那烟火绚烂的夜,繁华下,君心玉言,妾情愫生。可是今夜,我那苍白无力的涩笑,一切早已是过往烟云,被时间风吹过的身心,留下阵阵心痛。张先以一首《一丛花令》把一个少女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我登上高高阁楼,不住地眺望远方,怀念那多日不见的情郎,却又不知无限的愁思何时才能了结?我想,世间万物,没有什么能比爱情更加浓烈。

而相离的愁苦正像那纷纷乱乱的柳丝,和在东街上胡乱飘飞的白絮,令人心焦意躁。你骑着马儿渐渐远去,一路上尘土飞扬,我如何在这永不落定的尘土中去辨识你的行迹。

池塘中春水溶溶,并头交颈的鸳鸯在其中纵情嬉戏;而池南池北,不时地有小舟悠然往返。我止不住地回想起当初,你登上楼梯,来到我的画楼中,我们在夕阳的余晖中相偎相依。看如今景物依旧,还是那弯斜月,还是旧日的帘栊,只是你又在何处?

如今,我细细品味这沉甸甸压在心上的离愁别恨。不由得愤愤,我的命运竟不如那桃花杏花,它们还懂得及时嫁给东风,在东风的抚慰下开花结子,安然落去。而我却只能任自己如花的容颜独自凋零,在这荒庵中,伴着青灯古佛,带着思念的痛,憔悴终老。

将手探进时间的沙流里,我们会触摸到一颗颗的沙粒,饱满得如同我们的生活,而在这颗粒饱满的生活里,有人在活泼泼地向四面八方生长,日复一日。所以,除了人,我们一无可爱。

那些在文学史上熠熠如星辰的文人们也是人,他们的诗作不朽,精神不朽,但他们的肉身早已化灰化烟消失不见,让我们触摸无从。我们唯有从诗外,从那些笔记小品中寻得他们真实生活过的证据,这其中兴味尤为让人着迷。

张思岩在《词林纪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逸事:宋朝时,一日,时任工部尚书的宋祁因事去拜见张先,一到张府,宋祁就让门人给张先传话:“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肯乎?”

谁知,此时张先在屋内听到宋祁所说的话,颇觉有趣,马上走出来,边走边高呼道:“哈哈,莫非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到了?”说完,两人一起抚掌大笑,一时间只觉相见恨晚,忙摆酒尽欢。

当时,张先任尚书都官郎中,而他所作之词《天仙子》在当时为人广知,其中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尤为精彩,于是宋祁就为他添了个“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绰号。而宋祁曾作一首《木兰花》,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名动一时,所以人们常称他为“红杏尚书”。

文人交往时的小趣事尤其值得让人回味。不过这位张先身上的故事尤其多,他在文坛上的绰号也尤其多。他曾作一首《行香子》,其中一句“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被人传诵一时,于是人们就称他为“张三中”。

张先为人疏放,听到此绰号,不但不恼,反而自我打趣道:“何不叫我‘张三影’?”众人不解,他便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这‘三影’,才是我平生最得意的诗句啊。”众人听后顿悟,纷纷唤他为“张三影”。与张先交好的苏轼,每次提到这位高龄长辈时,都会戏称:“能为乐府,号张三影者。”

同为小辈的欧阳修,在听人传唱张先那首《一丛花令》后,对那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尤为赞叹,并想结识张先,奈何苦无机会。后来,张先因事主动去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在屋内听到门人通报,一时间惊喜过望,匆匆忙忙地顾不上整装,倒穿着拖鞋就奔出去迎接他,边奔边笑道:“‘桃杏嫁东风’郎中到了,快请进!快请进!”这次相逢,不仅给文坛留下一段“倒履迎客”的佳话,也给张先添了一个“桃杏嫁东风朗中”的绰号。

让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倒履相迎,足见张先的《一丛花令》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坊间传言,这首词记叙了张先和一位小尼姑之间浪漫凄楚的爱情。

张先在年轻时爱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尼姑,他们郎有情妾有意,恩爱缠绵,日日厮守。谁知,庵中的老尼姑管教甚严,知道他们二人之事,便把小尼姑关在一座小岛的阁楼之上,不准他们再相见。

可是,聪明机警的张先并不怕老尼姑的阻碍。他先让小尼姑在墙头放上一座梯子,等到夜深人静时,他就偷偷划船上岛,悄悄登梯子上楼,而天亮前再悄悄离开,丝毫不耽误他们相会。

可是,这样偷偷摸摸的日子纵使缱绻甜蜜,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张先怕日久事情暴露,便不再来岛上赴约,谁知,小尼姑用情日深,他一再爽约害得小尼姑相思成疾。

张先闻知,内心充满愧疚,一时有感而发,就以小尼姑的口吻,写下了这首《一丛花令》。

要说世情残,任是翠色欲滴的青葱年华,也经不起岁月的轻轻一抹,唯有衷心企盼一个惜春的真心人悉数将生命的春色一一记取,一一保存。

张先正是那世俗认定的薄情之人,他一生虽未至高位,却也从未遭贬,可谓风顺雨顺安享富贵,诗酒终年。七十四岁的张先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于杭州、湖州悠游往来。而到他八十岁时仍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女子为妾。在婚宴之上,苏轼还曾赋诗调侃他说:“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诗中的“梨花”指“白头老人”张先,而“海棠”则指十八岁少女,以此来戏谑张先老牛吃嫩草。

但是疏放为人的张先并未觉得小他四十六岁的苏轼失礼,他一生顺遂,又活到如此高龄,心界眼界之宽广洒脱自是旁人难企及的。据说他八十五岁时又纳一妾,着实让人佩服。张先的人生观就是要及时行乐,正是李白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而在他的诗作中也从不见那些困顿文人的凄苦自哀。

最后,张先以八十九岁高龄逝世,是中国最长寿的词人。

一首《一丛花令》,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张先的风流文采,还有一个少女闹人的青丝,甚至可以说是怨恨,是一点芳心,被冷落成灰。秋月飞花迫散流年,相思最是伤人间。曾经许下的一生厮守的紫色诺言,搁浅在时光里,风吹雪写,已然沧桑。庭轩阁里,青灯照壁,孑然孤坐。静候你的姗姗来迟,饮断离恨。今夕,没有邂逅那一夜的烟雪繁华,夜色依然阑珊,又是一宿的黯然垂伤。

江头眺望,我成了风景

今生注定要擦肩而过,那就把过去放在心里最美的角落,永远怀念。未来只能是两条不能相交的平行线,爱情只是一部美丽而忧伤的童话,如果今生注定有缘无分,那就让我成为你今生路过的一道不是最美,但却难忘的一道风景吧。有一种爱叫放手,如果相守会让你失去所有,就让我痛苦的放弃。即使你看不见我相思的泪水,你也应该看到我站在江头眺望,把自己站成了一道风景。鱼玄机临江感慨,写下了《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楚辞·招魂》中有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首句正是化用《招魂》中此句。江陵已是一片秋色,红枫生于江上,西风过时,满林萧萧之声,轻易就能惹起人的愁怀。在江边极目远眺,只见江上的桥被枫林掩映,看不到桥上是否有我思念的人经过;眼看这日已西陲,也不见那人的船归来。化用他们的媒人温庭筠的词正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她状似洒脱地送走了他。在他转身离去的刹那,她面上的一抹苦笑,和着泪,在心底泛开。他走了这么久,她以为对他的思念已经到了极致,再不能多一点,也不容许少一点。但是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江上,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傍晚,什么也没发生,世界都是原来的样子,她却因为想他而对着不知哪里的虚空哭泣。这一次,他成功地让她知道,她还是可以更想他一点的,正如永不停止流动的江水,她的相思也永难休歇。

只是,在最后的最后,她多想告诉他一句:我的经年由你而始,我的相思为你而不绝。请你记得回来,就好。

这首诗写得无奈,写得凄美,而诗歌背后的故事更是凄美动人。

同类推荐
  • 荣毅仁的前半生

    荣毅仁的前半生

    全书分《荣毅仁的前半生》和《荣毅仁的后半生》两册。本书为《荣毅仁的前半生》,主要叙述荣毅仁从圣约翰大学毕业,正式进入家族企业任职后,道路曲折、险情重重的经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荣毅仁经受了深重的磨难,然而他和荣氏家族矢志不渝,出生入死,艰难图存,坚守民族气节。在历史转折时期,荣毅仁做出正确抉择,顺乎历史大势,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工业化的启动出谋献策,竭尽全力。在公私合营中,荣毅仁率先交出荣氏二十余家企业,以振兴民族实业,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被誉为“红色资本家”。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我读:温一壶月光下酒

    我读:温一壶月光下酒

    《我读:温一壶月光下酒》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开卷八分钟》自2007年1月1日开播,2014年12月31日停播,正如梁文道先生所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坚持期数最多的读书电视节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一个没有广告、没有赞助商、没有黄金时间的节目。它在商业化、娱乐化的浪潮中清苦地坚守,为大众传媒保留了一丝书卷气。《我读:温一壶月光下酒》即是凤凰书品与博集天卷合作,将节目精华汇编的结果。在这本安静的小书中,梁文道以一个诚实而恳切的引导者的形象出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客观地将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一本书都经过了他的消化吸收,形成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
  • 迷死人的故事

    迷死人的故事

    细腻体察人物心灵,在历史的侧面,看到古今名人的真性情。作者阅读古书,除了体味历史的孤寂,也经常能得到有用的知识。读书而有感想,就在书上写批语,感想太多或有所辩驳,就需要写札记,由此而衍发成文章。作者写读书札记,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因不想只做一个书房里的读书人,不怎么信任士大夫阶级的学术霸权观点,书里的文章,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哪怕是研究一个小问题,作者还是结合了自己的经历,以狮子搏兔的精神,全力以赴,从黄帝大战蚩尤说到陈寅恪有个间谍弟弟,话题汗漫无际,故事都十分迷人,在这些历史的侧面,也能稍稍窥出古今人物的真性情。
  • 北平

    北平

    郑振铎一生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对中国文化学术事业的很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所选作品,其内容几乎覆盖了郑振铎多姿多彩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旅行、交游、考古、收藏,写来都生动自然,回味长久。从中可以看出一颗热情的心灵。
热门推荐
  •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本书是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的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文集,详细解读了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起,至宋代苏轼止,共25位田园诗人的55首诗歌。
  • 端午

    端午

    我的童年,在我七岁的夏天就彻底结束了,那是母亲结束两年的师范进修回来后不久。尽管后来外婆一直想用各种方式来冲淡我关于那天的记忆,但我还是清楚地记得那天是端午。之所以一个七岁的孩子对节令印象会那么深,是因为那天是我们那里一年一度的药市。我的家就在西南边陲的一个叫靖圩的小镇上,是那种一杯茶工夫可以从街头走到街尾的那种小镇,我家在街西边上。
  • 刀戏

    刀戏

    梦起时江湖问酒,醒梦时提刀江南。江湖之大,有天下第一的书生杜若、有单剑登榜的苏运剑、有肩扛六枪的霸王项羽、有为寻丢失的佩剑而行走江湖的侠客…有百舟湖上画江南、有千客文府论天下、有万侠问酒岛问酒…还有自号小人物的江南世子秀儿,下江湖想为榜上人,上马鞍想成天下事。余末——全天下都知道秀儿要演刀戏,那又如何?仍一手刀戏了半个江湖。?????????????????????????????????????????????????我这文章口碑挺好,你就慢慢跟着读,读不好你自己找原因。——范德·姝婛·彪
  • 偷你永远比不上我

    偷你永远比不上我

    在这个2090年的世纪,虚拟网游已经完全成型。而我们的主角,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宅男,父母因为工作搭乘飞机时不幸生亡,主角在把父母的积蓄花得只剩下1万元时,为了能让自己继续的宅在家中,他进入了这个游戏,但是早已玩过千千万万种游戏的他已经懒得再肝了,所以走上了这条不寻常的偷盗之路。
  • 3D打印:知道这些就够了

    3D打印:知道这些就够了

    本书适合对3D打印有兴趣,却不太了解的读者,同时本书也涉及一些比较深入的话题,即使是3D打印方面的专家也能有所收获。若你想快速了解3D打印,那么短小精悍的本书绝对能满足你的要求,直接阅读吧!
  • 雪原狼犬

    雪原狼犬

    哈士奇奇里出生不久就目睹母亲连同两个兄弟被嗜血的“魔鬼黑狼”杀害,只有它凭着勇气和智慧逃过此劫,顽强地活了下来,并迅速成长。一个偶然的机会,它被母亲生前的主人——猎人林克·史蒂文斯捕获,并与他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在林克被群狼围攻的危急关头,奇里及时赶到,打败了“魔鬼黑狼”,救了林克,也为母亲报了仇。
  • 别让爱迷失了自己

    别让爱迷失了自己

    一个男人因没有及时认清自己的心而错过自己心爱女人的故事
  • 再世机关巧匠为女皇

    再世机关巧匠为女皇

    拥有着万万人之上的权利,等不来相守一生的承诺一朝穿越成女皇,凭借着仅有的政治知识,靠着她的奇思妙想,竟获得了举国上下所有人的崇拜,唯有一人除外!魔法与骑士,这个奇幻的是世界还有科学的存在!种族的纷争,只为解除真神的诅咒!
  • 我的师弟是杨戬

    我的师弟是杨戬

    他来到了这神话大地,见证了杨戬救母,经历了封神之战,看过了大闹天宫的闹剧。他在其中会有怎样的选择?他会走向何方呢?(请不要将古代人民生活习惯代入本书,时间线请以本书为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