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5900000002

第2章 少年游

少男儿郎,志在四方。于浊世中翩翩而来,点亮所有人的眼眸。他注定是要流转千年,成为拥有很多故事的男人。

小儿郎,入学堂

冬天出生的孩子,便叫作冬郎。

对女真人的后代,这样的名字听起来是那么地理直气壮。比之现代讲求寓意风水星座血型的繁复起名,那个年代的父母在起名的问题上无疑是逍遥的。女真人,以及其他很多游牧民族的孩子出世后,父亲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就取作孩子的名字。比如,世人皆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义为野猪皮,他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名字则意为三岁野猪皮。

可是纳兰起名作冬郎,意义却远不止如此。他的父亲明珠时任銮仪卫云麾使,正四品的武职京官,在现代就是负责安保工作的厅级干部了。世人只道纳兰是冬天的小儿郎,可明珠却知生于长安的大诗人韩偓小名也唤作冬郎。如果说韩偓的声名还不足以贯耳,那么李商隐那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则应该增加我们对这位晚唐冬郎的印象。作为韩偓的姨夫,李商隐并没有自夸。“连宵待坐徘徊久”,你能想到这般老成的口吻出自于一个十岁的小毛头?如若不是触怒了权臣,韩偓想必也能凭借一手文章青云直上。

同天下许多父母一样,自学成才的明珠极尽所能地给了小冬郎最好的教育。当年没有幸福的九年义务教育,但纳兰也没有错过教育的黄金时段。《百家姓》、《千字文》、《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由浅入深地走进了他的童年。从此,纳兰有了自己的名字——成德。

成德,看字面意思就知乃父期望。明珠应该是称职的父亲和启蒙老师,他对汉文化的热爱从骨子里遗传给了纳兰。当纳兰稍稍懂事后,有了自己的西席——丁腹松。丁老先生博学能文,又不善变通,老大不小的年纪仍只是个举人,诸般都符合私塾老师的条件。博学能文,可授业解惑;不善变通,可不顾纳兰贵公子的身份而严格要求他。

丁腹松对纳兰的影响远不仅仅在学业上。试想,一个屡试不第的汉人才子该如何发泄一腔愤青思想呢?赋诗讽刺他不敢。康熙五年的黄培诗案十四人问斩,三百人入狱,茶还没来得及冷的事这么快就没了记性?纵观古代史,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士子们选择的道路却相似得惊人。当李太白遇上了高力士,苏东坡赶上了李定,求佛问道几乎成了他们下意识的反应。李太白折佛坛圣物青莲一朵,笑称青莲居士;苏子瞻斜倚黄州山野之外,自号东坡居士。

丁腹松也难例外。

多年求仕途未果,前半生看尽人世间青目白眼。惟愿后半生得浓夜明月一揽,花田菜地半亩,管它云雾与风雨,守得几卷闲书终老而已。这样的想法或许丁先生从未在纳兰面前透出过一星半点——他不必言语,只看着纳兰温习完了儒家典籍后又钻研道经佛理,任他杂学旁收也不加阻拦。明明灭灭又明明,丁先生心中那盏孤寂的佛灯隐于尘世,留星星点点余烬闪在少年纳兰的心间。

何以见得?字号可见端倪。

成年后的纳兰自取表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行冠礼,唤表字,在古代是成年的开始。于古人而言,表字的意义甚至比父母赐予的名还要深远。纳兰取字容若,寓意他于正义外容认旁义,于正统的儒家思想外还有其他智慧的信仰。

如果说名与字更多地受到宗室礼法的限制,那么一个人的号则更像是个人理想的标签。比如欧阳修,初谪滁山时便存了退隐的心思。安于一书、一石、一琴、一棋与一酒间,外加既老而衰且病老翁一名,自号六一居士,留连于醉翁亭不知今夕何夕。多年后,纳兰自号楞伽山人。一句楞伽山人,贵公子的印象弥散,移步换景般地将朝堂上捉刀的纳兰定格到楞伽山,听佛在此讲经,感悟物我两界的交融,而后超然于红尘俗世。

然而超凡脱俗的多半是人的灵魂,肉身在世谁能不食人间烟火?

凡间的纳兰还有明珠的期望和少年的意气在心上,尽管他对八股文也没有特殊的好感,却不免在科举仕途的路上继续奋斗下去。

“补诸生,贡太学”,纳兰的十七岁,三百六十五个日夜,风雨声,读书声,就这样被轻轻巧巧的六个字一带而过,带到人生的另一页。

这一年,纳兰通过了繁复而严苛的考试进入了顺天府学,与汉生学员同堂学习。短短几个月时间,纳兰又告别了顺天府学,被推荐到封建帝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静心研习。

在旗人尚武的年代,纳兰得到这潜心从文的机会是无比幸运的。从顺治八年到康熙十五年,清廷对旗人子弟科举的态度反反复复,时而鼓励旗下英才学文,时而又强调不可因文废武。康熙十年,清廷议准满、蒙、汉军旗均可从旧生员内推荐两名到国子监。机缘巧合,纳兰享受到了新制的优惠,才得以顺利进入国子监。

如果评选校史最悠久的学府,始于隋朝的国子监当获第一。如果再加上国子监的前身——太学,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教育史便被一马平川地扫过来。“科甲之道,方为正途”,独尊孔孟的观念自汉武帝时便深入人心。江山易主,王权交替,国子监历尽风雨飘摇,却如一尊守护神般岿然不动,坚定地守着儒生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千年名校的美誉自然不是靠吹嘘得到的。国子监的学生要面对的作业和考试丝毫不少于现代,几乎每三四日便会有一次巧立名目的考试。囊萤映雪、穿壁引光在这里不算神话,不过是众生每日生活常态的一小节。在这里,纳兰结识了张见阳、日后的状元韩菼、徐倬等同窗好友,还有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徐元文。

徐元文出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后不仅对人才选拔要求更为苛刻,还大刀阔斧地整饬条规,史上称其“崇雅黜浮,足为海内矜式”。然而,即便是如此严格的徐元文也对纳兰赞不绝口,“司马公贤子,非常人也”。彼时,明珠已出任兵部尚书,也即徐元文口中的司马。

十八岁,纳兰走进了乡试的考场。精骑射,善文艺,出身贵胄,世人皆谓举人头衔于他不过囊中之物,却无人得见纳兰悬梁刺股时紧锁的眉头。

“贡明经,举孝廉,成进士”,纳兰的政治生命由此开端。

得师徐乾学

“同举之士百二十有六人”,这是纳兰参加顺天府乡试的真实记录。

5%的录取率无疑是残酷的。只是纳兰的轻松中举让我们多少忽略了不第的失意和范进式的疯狂。

依着当时的习俗,新科举子们要参加鹿鸣宴以拜考官、会同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着绿袍,踏青靴,自唐代流传下来的鹿鸣宴是多少白头童生梦寐以求的聚会。可是对于十八岁的纳兰而言,鹿鸣宴的紧要之处在于可以亲自拜会乡试的副主考——徐乾学。

不过,年轻的纳兰已不愿等到鹿鸣宴了。顺天府放榜的第三天,他便迫不及待地奔赴徐乾学的府邸,登门拜谢师恩。尽管徐乾学没有教过纳兰一书一字,但是作为顺天府乡试的副主考,他确是对纳兰有知遇之恩的“受知师”。因此,这样的造访也并不唐突。

去往徐乾学府邸的路上,纳兰的心像漂浮在海上的一叶扁舟,起浮不定。他依着别人的描述揣测着徐乾学的容貌与脾气,在心里几遍推敲不知练习了多少遍的开场白,却依旧理不出头绪。

让纳兰紧张如此的徐乾学究竟何许人也?

“二十余年朝宁上,九洲谁不仰龙门?”当时的京师,书卷气最浓的就属这徐乾学的府邸了。徐乾学与他的两位幼弟并称“昆山三徐”,名满天下的江南才子。他以一人之力领众人于书局,我们所熟识的查慎行、徐善、姜宸英等文士都是他的座上宾,或者甘愿充其麾下卒,可见其学问卓著。

除了文章斐然,徐乾学还是慧眼识人的伯乐。如若不是徐乾学将那份已经不予录取的落卷重新评定,与纳兰同年的韩菼不知要躲在哪个无名处独饮愁闷,何来日后风光一时的状元郎呢。

文人间的交会向来充满了戏剧性,一见如故的可把酒言欢,志同道合的则引为知己,从此传一段高山流水话知音的美谈。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比如王安石与司马光,纵是少年挚友也终成陌路。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儒门生三千,会不会接受一个不起眼的新科举子呢?

走进徐府的时候,纳兰才发觉手心里沁出了细细的凉汗。

其实纳兰与徐乾学并不遥远,对纳兰欣赏不已的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恰是徐乾学的三弟。因此纳兰的聪颖勤奋徐乾学早已有所耳闻,当然也知道他是尚书明珠最得意的儿子。

简单几句寒暄后,徐先生便谈及“经史原委及文体正变”,似有意要考考这个眼前这个举止闲雅的翩翩少年。这个问题带有太浓烈的主观色彩,有关文体变化的研究在当时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自古英雄出少年,多少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在徐先生这样的饱学之士面前,纳兰侃侃而谈。他以多年来博闻强识的积累,将往日所思所悟条分缕析,将经史发展的本末和文章变革的历史娓娓道来,言谈间流露出一派从容气度。一席话终了,连徐乾学也不得不赞叹,“老朽宿儒,有所不及。”

有师如此,夫复何求?恐怕连纳兰自己也没有想到,与徐先生的这一面之交竟定下了他们今后十四年的师生之缘。

纳兰的这位恩师在历史上向来争议颇多。他初与明相联手将索额图排挤出内阁,一时间成了明珠府上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在纳兰去逝后仅三年,徐先生一转身又与郭琇以“背公营私”弹劾明珠。结党营私与排除异己的戏码再度倾情上演。这一热一冷的落差,一捧一杀的比对,于无声中极尽讽刺。即使到现在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纳兰在世,他将如何剥离开君臣、父子、师生间这旁杂的关系,对徐先生的进退自如作出回应。

好在,纳兰只活在当下。

当下,纳兰盛赞徐先生,将他比之为历史上令人景仰的名士。“文学不逊于昌黎,学术、道德必本于洛闽”。昌黎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而洛闽则是指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颖、程颐及朱熹三位先贤。

如果将文章与道德分开来讲,徐先生的确称得上是贤师。他引领纳兰走进他的精神圣地,将徐氏一门几代收集的经典与这个挚爱汉文化的少年共享,“承示宋元诸家经解,俱时师所未见。”徐乾学展示给纳兰的不仅仅是充栋的书籍,更是汉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千年来先贤们思想的精妙所在。

如果说纳兰是一弯游鱼,那么徐先生将指给他一条通往浩瀚海洋的通途。

初次会面,徐先生便给纳兰上了第一课,“为臣贵有勿欺之忠”。

彼时纳兰还未真正得到一官半职,一时间难以理解徐先生的用意。退而读史,看良臣将相生平事,其中有两件事让纳兰顿悟先生的良苦用心。

史书上记载,北宋寇准年十九进士及第。殿试前有人告诫寇准,太宗不喜少年,以为年少轻狂,劝他虚报几岁,寇准对此一笑置之。他说:“吾初新进,何敢欺君!”五十年后,还是童生的晏殊因神童之名参加殿试时,发现考试题目正是自己平日练习真过的,于是老老实实地向皇帝禀报,“臣曾有作,乞别命题。虽易构文,不敢欺君。”那年,晏殊只有十四岁。

读到这里,纳兰深受震撼。以前他只知道北宋名相寇准和晏殊俱是年少及第,极受皇帝信任和倚重,位极人臣。仔细思量,他们仕途的顺利,除却自身的才华横溢,多少也源于这一份“不敢欺君”的坦荡和忠义。

原来,“勿欺随时可以自尽”,无关乎年龄、职位和学识。君臣有义,父子有亲,朋友有信,是那个时代的最高准则。然而现实与理想终是天壤之别,比如纳兰所处的时代。当时的清王朝西有三蕃各自为政,饷清廷之禄而思反清复明之事,此为不忠;北有罗刹国假意投诚,却眈眈虎视肥美之地,伺机卷土重来,此为不信;还有三年前被生擒的鳌拜,身受先帝托孤之命却善始难终,以赫赫军功换得终生监禁,此为不义。

尚不安定的天下太需要寇准晏殊那样的“勿欺之臣”了。

纳兰深夜掩卷而思,“勿欺”二字在纳兰心中种下了因果,侍君、亲父、待友,纳兰都保持着一颗明澈之心。

纳兰此生只欺过一人。骗他,他的职责是保护天子,是家族和他本人的荣耀;骗他,他的爱人依旧在人间,只是暂时不知所踪;骗他,他心向往之的桃化源不过残酒后的冷梦一场,建功立业方是好男儿人生正道。

这一欺,便是今生今世。

这一人,便是纳兰自己。

少年的归去来兮

纳兰生命中第一次郑重的别离,便是送别蔡启僔、徐乾学二位先生。

康熙九年,蔡启僔和徐乾学主持顺天府乡试时,因为副卷遗漏了汉军旗的考生,被降级调用。对徐乾学的离去,纳兰多半是惋惜的。彼时,纳兰已在徐乾学的指导下访史解经,继承了徐先生精神世界的优势血脉。而徐先生的突然离去,无疑是中断了这条宝贵知识的补给线。

送徐先生离去时,是个北雁南飞的日子。文人雅士的送别更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寄情于杯盏间,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斜倚着杯光盏影,或邀明月一握,或凭天外轻歌一缕,把酒言笑间那些潮湿的诗句便呼之欲出。

江枫千里送浮飔,玉佩朝天此暂辞。黄菊承杯频自覆,青林系马试教骑。

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闻道至尊还侧席,柏梁高宴待题诗。

惆怅离筵拂面飔,几人鸾禁有宏辞。鱼因尺素殷勤剖,马为障泥郑重骑。

定省暂应纾远望,行藏端不负清时。春风好待鸣驺入,不用凄凉录别诗。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

有异于以往的送别诗,纳兰赠给徐先生的这四首七言诗毫无颓靡之色,反而处处战鼓雷动。他的诗里有秋色却无秋心,有送别之意却无永别之忧。

别离不过是另一场相逢的前奏,纳兰说,“不用凄凉录别诗”。

纳兰劝徐先生莫畏穿林打叶声,莫愁前路无知己——凭着“昆山三徐”的名号,凭着桃李天下的善缘,寂寥二字与徐先生分明是不相关的。

或许,这就是少年意气。

少年心中的离别是短暂的——纵使漫长,也还有一生的时间可以去等待,用一辈子的变化执著地等一个命中注定的结果。少年的纳兰啊,你暂且未唱那一别两地秋的歌,未赋那强说愁的词,只因你还没有舔尝人生的爱恨情愁。

除却徐乾学,调任外省的还有蔡启僔。

同为座主,纳兰与蔡夫子留下的故事却寥寥无几,只有顺天府乡试一线将二人相牵连。或许他们也有觥筹交错的唱和,只是那些本就微弱的声在百年来的战火硝烟中都沙哑了嗓子,再也发不出绵长醇厚的音,更让人无从寻起。所幸,还有纳兰留下的短短百余字,似晕开的一抹靓蓝,出挑于那死板板的正史之外。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着莼丝碧。无端酸鼻。向歧路销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番恶梦,泪点霜华织。

——摸鱼儿 送别德清蔡夫子

蔡夫子与徐先生是同年进士,不过蔡夫子四十多岁才拔得头筹。不同于往年的状元郎,少了做翰林院教习的过度,蔡夫子直接被任命为日讲官,常伴帝王左右。恢宏的太和殿前,他享尽了在众人或嫉妒或羡慕又略略带些提防的眼光。只是,谁能预言命运的恣意与无常?

三年后,蔡夫子被贬官,带着五车书,两鬓霜,离开了阴晴难定的京城。此时的蔡夫子尽管入宦不过三年,却看尽今古事不过浮沉随缘四字。

纳兰写给蔡夫子的词迥然于送给徐先生的诗。与高昂的音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份自在轻飞的释然。

或许徐蔡二人本就是不同的。熄了争名逐利之心,荒野舟,绿蓑衣,寒江雪,对一心向南的蔡夫子,足矣。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纳兰的有意,他用了摸鱼儿的词牌。当年辛弃疾迁任湖南转运副使也曾以作《摸鱼儿》一首,在暮春时节徒劳地发着牢骚,“天涯芳草无归路”。然而,归去的蔡夫子连这样的牢骚都没有。

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大抵如此。

蔡夫子历经风霜的额上没有写着沮丧和不愤之色,他的胸中亦没有匿着抱怨和叹息。纳兰凝望着这位老人,一不小心触到了淌在蔡先生心底的温情。

蔡启僔的故乡,在风景如画的江南。纳兰用南朝张季鹰的典故劝慰老师。据说张季鹰见秋风渐起北雁南归,思恋起家乡莼菜羹碧绿爽滑,鲈鱼鲜嫩美味,便说道:“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官印一挂,潇洒还家。老师的故乡,有清溪、扁舟,鲈鱼、莼丝。当世界无法满足我们的期望,为什么不寄情于山水,做心灵的逸者?远比在愁苦又抑郁的困境中摸爬滚打要好得多。

面对蔡启僔,纳兰是矛盾的。身处是非地,纳兰已习惯了人情冷暖交替的节令,以及忽高忽低的人生海拔。旧人哭,新人笑,这两种声音从来不绝耳,它们就像是一支歌的主旋律和副歌部,缠缠绵绵交织在空气中。此时的蔡夫子若还有怨,纳兰还可以诗文慰之——就像赠与徐先生那样,“柏梁高宴待题诗”。

可悲的是,空惹一身尘埃后,英雄虽无悔,亦无泪。

世上事,几多期望,几多怅惘。得时便得,舍时便舍,人生洒脱,况味非常。江南的一枝杏花,未必比不上朝堂上一块笏板;天子的几句赞美,未必比得上乡野牧童的一段短萧。

“事业东西南北”,眼前的蔡启僔只有向南的一条路,南望,南归,见南山。无论蔡夫子曾有多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行至这里也都幻化成虚,凝成一束微弱的光,斑驳地投影到了纳兰的心上。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古道边的纳兰无声地注视着那个渐行渐远的影,也把蔡夫子的印象从此定格,定格为一个两袖清风的背影。断雁西风中,蔡夫子手中那支终日游走于公文案牍的笔终行止于此。下一刻起,它将伴着那颗流浪的心一起漂泊于山水之间,亦或短暂地逗留于泉水浣衣衫的竹林篱下。

假设,假设纳兰与蔡夫子朝夕相对,他们应该也会惺惺相惜地呼喝着山风豪饮千杯,分享瘦落的青苔路,绝望的落日,以及荒郊的残月。在聚散别离的空隙中,他们觅片刻交点,忘路之远近,不受世态炎凉,相视对饮菊花,惟愿此刻静好。

在送别的路口,纳兰一松手,半生就此别过。

到这里,他们的一场际会落幕,画上了泪滴般的一粒句号。

同类推荐
  • 不敢回头:边廷逸散文集

    不敢回头:边廷逸散文集

    夜,已经很深了,静静地坐在床前,倾听着从窗外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爆竹声,渐渐的,眼前模糊起来,耳畔萦绕起家乡熟悉的石磨声,听起来是那么遥远又遥远。
  •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讲述辩论艺术的传世原著,简体中文版全球首次出版。叔本华认为,无论主张是对还是错,所谓辩论,就是在彼此思考的激战中,大力维护自己的主张。因之,必须让争论成为一种艺术。诚如击剑者在决斗时关心的并非谁是谁非,而是如何出招与接招,辩证法也一样,它是一种思想的剑术,在针锋相对之际磨亮智慧,让论点听来言之有理,早一步看穿对手策略,识破并化解言语的诡诈。为此,叔本华以西方先哲的辩证与逻辑为出发点,归纳出38种辩论招式,涵盖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等学科领域,以绝妙的方式引领读者理解辩论的艺术。全书妙语如珠、睿见迭出,读来饶富兴味。本书位列德国、法国排行榜哲学长销书,高中指定阅读参考书。从每一种辩论技巧的解析,到具体的应用分析,全书结构清晰、篇幅精当、睿见迭出。无论你想学习逻辑严密的滔滔辩才,抑或想在思想的砥砺中找寻真理,本书都极为适用。
  • 石黑一雄中英双语作品系列(套装共8册)

    石黑一雄中英双语作品系列(套装共8册)

    《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收录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八部作品的中英双语版。2017年石黑一雄因“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中《长日将尽》是石黑一雄获得布克奖的代表作,《浮世画家》《我辈孤雏》和《莫失莫忘》均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双语版作品能令读者原汁原味领略石黑一雄的文本魅力,带来双重的美学体验。本套装包括《远山淡影》《浮世画家》《长日将尽》《无可慰藉》《我辈孤雏》《莫失莫忘》《小夜曲》和《被掩埋的巨人》共八册。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一抹蓝

    一抹蓝

    《一抹蓝》是一部以内蒙古高原为背景,抒写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的长篇诗集。作者以细腻而大气的笔触描摹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生态关系,并加以哲学的思考,以彰显其崇尚自然崇尚文明的人文情怀。强烈的抒情意味,鲜明的主题,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深挚的爱,娴熟的表达构成了这部诗集的特点,《一抹蓝》是作者对家乡的深情礼赞。
热门推荐
  • 穿越!美男怀里来!

    穿越!美男怀里来!

    在梦里梦到了竟然和我一模一样的女子!“以沫,希望你代替我好好的活下去!”尹以沫,在二十一世纪里是个著名的医士,懂医术,可是却不曾想居然穿越了!纳尼!?在我面前的这位男子不是不是我的男神,儒相影吗?谁想到,他居然是我穿越世界里的大哥!尹相濡。尹以沫第一次邂遇男主,居然是女扮男装的身份?!“以后我就叫你小三啦!”“随你。”男人轻轻的回答。这个世界里居然不知道小三是什么意思,真有趣。朝夕相处,他们定心了,可是穿越之光又出现了!他们将何去何从呢?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镀金之王

    镀金之王

    【地产冰点时期,地产的三国杀,北楚南赵二大金融财团的倾轧更替。】昔日地王,与金融资本的纠葛,能否绝地重生?房地产上市公司,遭到野蛮人阻击,命运几何?背负原罪的海东地产,能否杀出一条血路?为争夺有限的资本、人才和客户,几大房开公司明争暗斗,优胜劣汰。谁是大赢家?地产界三朵金花,天壤之别的人生追求......。转动命运罗盘的有天意,更多是自己。百万存稿,故事从头说。值得你收藏,仔细一读的好书!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 我的温柔因你而在

    我的温柔因你而在

    她抿了抿唇,尽量控制着自己因为紧张而颤抖的手,缓缓开口道:“我们玩个游戏吧,你重复我一句话的最后两个字好不好呀?”“嗯。”“今天天气真好。”“真好。”“月亮也很圆呀。”“圆呀。”“记得跟喜欢的人说晚安。”三秒后,一道低低的嗓音传到她的耳朵:“晚安。”——这是一个我本来是个校霸,却因为你一句我喜欢学习好且温柔的男孩子改掉了所有坏习惯,从此温柔都是因你而在。——太喜欢你了,于是所有的戾气都悄悄溜走,剩下的都是温柔。【1v1√轻松向√甜宠文√日更√免费√】
  • 炽痛

    炽痛

    炽痛原意为火烧的疼痛,形容沉痛的感情。*“如果可以,我真的好想陪着你走到最后。阿景,我不想你是孤单一个人的。”她不想这个用他自己的阳光给她带来了彩色的人难过。他应该不只是她的光,更应该是世界的。纪宋阮×秦景延绝症少女×天才少年ps:女主的病纯属虚构,部分设定参考癌症。专业知识完全不了解,全靠百度和乱写,有问题很正常,有了解的大家可以纠正一下,十分感谢。
  • 完美校草的甜蜜恋人

    完美校草的甜蜜恋人

    第一次酒吧的相遇,第二天她醒后,看到陌生男子,而且还那么帅。忽说:“帅哥,我该对你负责的,所以我以身相许吧!”。帅哥:“……”从没见过那么厚颜无耻之人。第二次Y大艺校,他和她一个班级,她看到他时,兴冲冲地跑过去。说:“hi,帅哥,没想到我们那么快就见面了,之前的那个提议你想好了吗?没有我就追你吧,直到你接受为止。”帅哥:“……”【女追男√】【不定更新√】
  • 九功舞之太和舞

    九功舞之太和舞

    最具人气的大型网络小说。热血江湖,悬念宫廷,歌未停,舞不休。紧继由华人世界武侠宗师。温瑞安,新生代武侠大师小椴,热情推荐的《香初上舞》之后,新生代武侠人气天后藤萍再掀高潮,大型系列经典“九功舞”华丽出击!她是谁?她是百桃堂第一人,一个把孤傲化为倦色的女人。从来就没有想过会有人真正懂她,但是他——聿修,施施然地来,不自觉地知晓了她的心。他的默然,他的傻气,这样的让人心怜,让人心痛。原本以为一切都已过去了,但是为什么他会这样做,难道所有的都是她的一厢情愿?
  • 三界修真录

    三界修真录

    【起点新作盟作品】综观全书,有师徒之亲、儿女之情、同门之谊、兄弟之义。主人公李天心的爱恨交织,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各种洞天福地、玉宫贝阙、奇珍异物、天材地宝、神器邪法、妖魔鬼怪等等层出不穷,打造一个奇瑰绚丽的神话世界。
  • 医原

    医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