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300000022

第22章 王昌龄(2)

【赏析】

《从军行》原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曲辞,内容多反映军队战斗和艰苦生活的。到了唐代《从军行》的古曲已经遗失了,唐诗人只是用古乐府曲调为题目,内容上不再囿于从军战斗生活的规范,但也基本都属于边塞诗的范畴。诗人常通过描写边塞风物,抒发士子从戎、戍边思乡的心情,表达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情。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这是第一首,诗中刻画了一位戍边士兵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深切的思念,笔法简洁,含义隽永。

首句交代了诗中的地点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百尺楼”,指戍边兵营的瞭望台。苍茫的原野上,寂静无人,只有戍边的城楼,高高地耸立在那里。

“黄昏独坐海风秋”点名时令是在秋季,时间为黄昏时分。残阳斜照,落木萧瑟,百里无人迹的荒野为全诗的情感定下悲凄的基调。戍边多年的征人独自一人坐在孤零零的城楼上,阵阵凉风袭来,心中凄凉落寞可以想象。一二两句写景,为后面的抒情蓄势、张本。

“更吹羌笛关山月”写正在征人独坐戍楼,遥想亲人的时候,从远方不知谁吹奏的一曲《关山月》袅袅飘至,高亢、悲凉的羌笛声仿佛亲人的喃喃絮语,像爱人梨花带雨般的呜咽,又像游子深夜里的阵阵叹息。这一曲凄切的《关山月》使前两句渲染的苍凉孤寂氛围有了声音,画面充满了立体感。同时,前两句中积蓄的情感至及此再蓄一分。

结句“无那金闺万里愁”是戍边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前文情感积累的宣泄。戍边人遥想远在天边的妻子,想到她孤独地在深闺中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归去。无奈他无法回到家乡,只能空留妻子孤独地等待。结句用笔曲折,用思妇的“万里愁”衬戍边人的思归之情,同时也将思妇与戍边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首诗在处理写景与抒情上的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诗人前三句通过写景为抒情积蓄情势,句句含情,一步步完成由景入情的转换,待到羌笛声一出,便不着痕迹地将写景自然地转入抒情中,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大师导读】

起句壮逸,断句伤神。

——桂天祥《唐诗绝句类选》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①长云暗雪山②,孤城遥望玉门关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①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②雪山:祁连山。

③玉门关:为汉武帝时期设置,当时西域从此处取道输入玉石,因而得名玉门关,其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北的边塞关口。

【赏析】

这首《从军行》没有抒发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而是通过描写战士们屡战杀敌的忠勇,表达了他们精忠报国的决心。

诗的前两句写边疆的自然环境和孤城所在的地理位置。“暗”字给全诗奠定了沉重压抑、苍凉悲壮的基调。青海湖的上空,密布着浓浓的乌云,连绵的祁连雪山被遮挡得黯然无光。从这座边塞的孤城回头遥望,朦胧中看到的就是玉门关了。

从地理位置看来,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相距甚远。因此本诗并非是写实之作。而是诗人对西北边陲普遍的景象的总述,是对整个征戍军人生活环境和战斗环境的概括。这三个相距甚远的地名共同入诗,又进一步塑造了一个地域宽广的画面,营造了一个开阔辽远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张本。

三四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度地概括了将士们与敌人战斗的紧张激烈,抒发了战士们誓死杀敌的决心。

在黄沙遍地的古战场上,将士们一次次战斗着,身上的铁甲都已经磨破了。“金甲”是用金属做的铠甲战衣。“穿”字,进一步渲染战事的激烈和频繁。如果一战便胜,班师回朝,铠甲不会磨破,也就没有后面的“不还”一说。而连年的激烈战斗虽然磨破了金甲,但却没有消磨将士们的意志,他们立誓不败楼兰决不回家。

这里的“楼兰”是西域古国。西汉时期,这里战事频繁。当时的楼兰是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在王昌龄生活的唐朝,楼兰古国早就消失,因此诗中所说的战事应该也是虚写,其目的是为表现战士的杀敌的决心。

本诗在前三句中,诗人极力写出了边陲战斗环境的艰苦、战事的激烈,但却没用低沉、哀伤之感,最后一句掷地有声地替战士们表达了响彻云霄的誓言,表现将士的豪情壮志。这也正是盛唐气象的表现。

【大师导读】

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

——孙文荪《唐贤清雅集》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任江宁(今南京市)丞之时。诗题所指芙蓉楼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他这次北上洛阳时取道润州,王昌龄陪他由江宁(今南京)出发到此,并在此处分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意为:昨天夜里绵绵的秋雨造访长江。首句从昨夜的秋雨写起,为诗人送别时刻所见的实景。“连”、“入”二字摹状秋雨连绵之势,展现了水天相连、烟波浩渺之势。这一幅烟雨蒙蒙的长江秋雨图在开篇即为全诗奠定的凄清基调

“平明送客楚山孤”写早晨诗人在此面对孤独的楚山,送朋友远行。诗人远望长江水天相接,看不到尽头,不知友人前方行程如何。朋友乘坐的小舟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长江天际的尽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抬头远望,江北的楚山孤独地伫立在平旷的江水之上。“孤”虽置于“楚山”后,但事实上是诗人因离别愁绪萦怀,因而入目之景皆愁情,因此真正孤独的是诗人自己。诗人想到,朋友即将回到洛阳与亲朋好友相聚,自己却还要独身一人回到南京。这一“孤”字同时也是全诗的情感线索。在这种心绪下,诗人便嘱托友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诗人以冰心玉壶来表明自己为人光明磊落、胸怀澄清。

“冰心玉壶”源自开元初年期间,时任宰相的姚崇所做的《冰壶赋》。姚崇在其中告诫官吏为官要廉洁奉公、内情外润,一时间成为做官的指导性文件,被官吏和士大夫广为传阅,甚至曾作为考题出现。王维、李白、崔颢等诗人都写过以此为题材的诗歌,而王昌龄此诗所表达的也是廉洁为官、心胸澄明的意思。

据说,王昌龄为人坦荡不羁,不拘小节,也因此得罪了朝中不少人。在众口交恶的情况下,他先后几次被贬。清者自清,王昌龄的心胸显然没有改变。因此在这首诗的结尾,他并没有向家人道自己安好,而是托付友人转告洛阳亲友,自己的心在污浊的尘世间依然玉洁冰清。

诗中平旷的江天、孤伫的楚山实是诗人胸怀的写照。全诗结尾在“冰心玉壶”意象的又照应了江天楚山的苍茫孤傲,于是伫立在苍茫浩渺的秋雨江岸边,胸怀坦荡、耿介孤傲的诗人形象便呈现于读者眼前。全诗意境隽永写景、抒怀浑然天成,为唐诗中的佳品。

【大师导读】

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

——宋顾乐《唐人万卷绝句选评》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盛唐时代国力强盛,社会上流行尚武风气,许多人幻想着马上取功名,万里觅封侯。在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很可能就是其中一员。为了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他离开家乡和妻子远戍边关。而他的妻子,也就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心中很可能也怀抱着同样的理想。

这首诗题为《闺怨》却开头便言少妇不曾愁。在接下来的三句中,诗人展现了少妇从“不曾愁”到“悔”之间细微的心理变化。

本诗将开头的场景设置在一个春日。“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这位空守闺阁的少妇心中尚未感到哀愁,大好春光使人心情疏朗,她精心梳洗打扮后登上翠楼欣赏春光。这两句中暗含着女主人公惬意闲适的心情,第二句正迎合了首句中的不曾愁。这位少妇在大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希望丈夫能在战争中建功立业。所以在丈夫离开后,她并没有陷入日日难捱的愁怨中,仍旧乘兴欣赏春景。

“忽见陌头杨柳色”写的是她在登楼后忽然见到杨柳时,愁情顿生。这一句是诗情起伏的关键,也是女主人公心情发生变化的时刻。“忽见”二字也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因见杨柳而产生的心灵触动。

在古代,分别的人往往折柳相赠,因“柳”与“留”读音相近,意谓愿君停留,以表不舍之意。诗中的女主人公看到清新的柳色或许会想起当年与丈夫分别时,她也曾经轻轻折下一条柳枝送给他。那时候她也有不舍也有悲伤,但想到丈夫将来立功而归,拜官封侯,心中尚存些许安慰。可是现在,同样在翠楼上登临远望,看到的只是和那时一样的柳色,却连丈夫的身影也望不见了。再想到,几年时间转瞬即逝,丈夫远征仍然未归,春色满园却无人共赏,不免寂寞神伤。于是,女主人公的心情与开头相比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生出了“悔教夫胥觅封侯”的心绪。

全诗从开头的“不曾愁”到结尾的“悔”,短短四句之内写出了女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其中第三句诗人以景色的描写作为女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引线,堪称绝妙。诗人汇集万千感想于一瞬,刻画细腻、精准。

【大师导读】

“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伤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知愁,则不复能“凝妆”矣;“凝妆”上楼,明其“不知愁”也。然一见“柳色”而生悔心,功名之望遥、离索之情亟也。虫鸣思觏,南国之正音;萱草痗心,东迁之变调。闺中之作,近体之《二南》欤?

——唐汝询《唐诗解》

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系关键全在“忽见”二字。虽然在春天,她原先并没有什么感伤,照样打扮齐整,高高兴兴地上楼去望远景。这是她“忽见”以前的情况。“忽见”以后,情况大变。从“不知愁”剧变而为悔恨了。四句诗刻划了一个出征军人妻子的心理过程。用散文写,二十八字肯定不够。这就是王昌龄所作七绝的凝练的特色。

——施蛰存

同类推荐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庄子

    庄子

    《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馀万字,这种五十二篇本到魏晋时期仍然可以见到。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多达数十家,但这些注《庄子》者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庄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其中崔谟、向秀本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删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后的结果。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无论从篇章还是字句方面,都更为精纯。由于他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白话聊斋(上下卷)

    白话聊斋(上下卷)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百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 庄子

    庄子

    《庄子》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范畴的著作,它将哲学思想以一种艺术的表达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蕴含的不仅仅是人生大道理,更有着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入则孔孟,出则老庄”,现代人的自处和处世准则,很大一部分有赖于老祖宗的智慧教导,而儒家道家的思想则在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中坚地位。当我们遇到庄子,便深深折服于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聪敏,他的激情,他的快乐,他的独行于世。他尖锐而激烈地面对这个世界,他淡然却又悲悯地跨过俗世红尘。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的与众不同偏又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王爷缺挂件吗

    王爷缺挂件吗

    [已完结]穿越成小姑娘,身有怪病,父母双亡,各房欺压,肿么办?抱棵大树好乘凉。“世子,抱了,要负责。”“被抱的是本世子。”“那我给你负责。”“你确定?”成亲后,月简兮才知道负责两个字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妈蛋,这棵大树她要退货。
  • 镇天命

    镇天命

    那晚,爷爷跟两个老头醉酒,逼死了一个女生……
  • 天曜变

    天曜变

    大世王朝146年,鸿运三十二年,鸿运乃是当今大世皇帝世德宗年号,世德宗前大世分别经历了开国皇祖世太祖、世合宗、世德宗三代政朝。世合宗第十年,大世发生了震动皇朝根基的三王叛乱,叛乱持续六年,三王最终被剿灭,但同时也损害到了大世国运及国力,自此外忧内患不断。世德宗即位后,大力推行仁政,大世显现出复苏之态,国民渐渐安业守家,世德宗十六年,大病,病后身体孱弱,随即准立皇二子周迢为储君。
  • 下过海的女人(南瓜屋故事)

    下过海的女人(南瓜屋故事)

    《下过海的女人》是作者的第二部长篇连载,它们像一段边城雪后印下的一道足迹,一步一步融化成一个社会底层女人的过往。故事中的碎碎念很多,并非都一无所用,它告诉我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大背景下,这个世界的凶残与苛刻。而能疲惫不堪走过去的人,都是带着勇气的,都是该被尊重的,即使他们是最下贱的人群。一个悲剧式的故事并不讨喜,但不讨喜并不代表它无阅读的价值,因为这些文字是发自心底对现实的描述,总有那么一段也会是你的一个记忆。
  • 江湖位面小人物

    江湖位面小人物

    江湖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大人物。沈浪、叶开、陆小凤、李寻欢、楚留香、花满楼、燕南天、西门吹雪、青龙老大......他们的名字早已印刻在了千古的江湖之中。当少年穿梭位面,一个一个地认识了他们之后,少年才渐渐真正明白江湖的道理。这些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绝不是仅仅因为他们高深的武功,过人的智慧而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吃货书生恋厨娘

    吃货书生恋厨娘

    一朝魂穿,白领阮玉变身村姑阮玉。幸好工作之余爱厨艺,还算有个一技之长傍身。阮家爹宠娘爱弟弟萌,一生所求不过如此?尽管会时不时出现几个奇葩,但大部分人仍朴实可爱啊。老天怎么忍心好人备受贫苦蹉跎,来来来,大家一起吃饱穿暖啊!还有门口那个小伙子,鼻子怎么这么灵,每次有吃的就出现了?怕不是狗?“汪汪!啃你!”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一场游戏一场梦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一场游戏一场梦

    人生是一场游戏也好,一场梦也好,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爱恋过、恨别过、欢笑过、悲泣过……长长的生命中,我们可能遇到的,猝不及防的伤害,原来并不是一个传说。年少的时光无论当时多么难堪,回首时却都是如此美好,正如一场情浓意深的戏,一场似虚似幻的梦。
  • 千金女医

    千金女医

    某男:“投湖或是投靠本王!”于是,她笑望他向身后的湖面倒去!……某男:“既然被四皇子发现了,不如我们就坦白吧!”某女:“四皇子殿下,救我。”……新坑已开,坑品保证。作品名:医品魔妃太轻狂。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