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300000029

第29章 李白(2)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诗人对历史的伤怀中回到眼前的现实中,高耸入云的三山好似坐落于青天之外,远处的秦淮河白鹭洲一分为二,西入长江。“落”字,描绘了三山险峻、高耸的气势,同时也表现一种云雾缭绕的姿态。“分”字,形容水中之洲,描绘了水流激荡的样子,将二水的力量和气势刻画出来。这两句诗勾画了一幅山水相交美丽画面,意境悠远,气势磅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诗人情感的抒发,也是登台的总结。从金陵不可能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这里并非实写。

“浮云蔽日”的浮云并不是真正的浮云,它既指笼罩在诗人心头的愁闷,也指代那些迷惑君王的奸佞小臣。“愁”字,包含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对政治时局的担忧,充满了诗人对当时境遇的愤懑和不满。

本诗将用典和写景、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语言简明,读来如行云流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大师导读】

其开口雄伟,脱落雄伟,俱不论。若无后两句,亦不必作,出于崔颢而时胜之,以此云。

——刘辰翁《唐诗品江》

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

——瞿佑《归田诗话·卷上》

末联以“不见长安”暗点“登”字,意寓言外,一片爱君之忱,不觉流露,即成为一种有意义耐咀嚼的好诗。

——喻守真

·渡荆门①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②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③。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①荆门:荆门山,今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形势险要,战国时期为楚国门户。

②楚国:今湖南,湖北一带,古代属于楚国。

③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美景。

【赏析】

唐开元十四年,年轻的李白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理想离开了四川,他顺水而下,经过巴渝,渡过三峡,驶向了荆门山外的湖北、湖南地区,途中写下了这首《渡荆门送别》。

本诗虽题为送别,但与诗人作别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距离他越来越远的家乡。诗人将可爱的家乡拟人化,想象它送别乘舟远去的诗人,其中包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开头两句总起,统领全篇。诗人胸怀雄心壮志离开家乡,坐在船上欣赏着两岸美丽的景色,感慨万千。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眼中的景色发生了变化。诗人从荆门向远处遥望,辽阔的江面让他想到了苍莽的平原,广阔景色更显得境界高远。“江入大荒流”,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展现出来。“入”字,具有十分强烈的穿透力,表现了的青春朝气和开朗自在,赋予静止的画面以动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在船行水中看到的夜景,天空中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像明镜一样,空中缭绕的云雾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这两句虚实相结合,形象鲜明,似真似幻,极具美感。诗人通过月的圆润来表现水面的平缓,用云彩的辽阔来衬托两岸平原的辽阔壮丽。这种对比的表现手法,使得诗句形象生动,极具艺术效果。

本诗只有短短四句话四十个字,但时间、空间跨度很大。空间上,诗中写到了高山、平川、地面、天上;时间上从白昼写到黑夜,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层次清晰。诗人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勾画出了一幅天高云淡、雄伟壮空的山川美景图,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构思巧妙,新颖奇特。

【大师导读】

太白之情多景中生出,此作其尤者也。

——应时《李杜诗纬》

明丽杲如初日。结二语得象外于圜中。飘然思不穷,唯此当之。泛滥钻研者,正由思穷于本分耳。

——王夫之《唐诗评选》

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惟收句见送别本意,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

——俞陛云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赏析】

被玄宗赐金放还,仕途失意的李白离开了长安,之后十年间他到处游历,饱尝世态炎凉、人间冷暖。敬亭山在宣城,传说谢朓曾在这里赋诗,李白来到了敬亭山观景,心中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描写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众鸟”和“孤云”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自己的孤单,营造出了一种寂静无人的意境。在诗人的眼中那些辗转鸣叫的群鸟都远远地飞离了他,在他的身边只有清风。“尽”将表现了诗人的孤单。“闲”字表现了云彩的悠闲自在。天空中仅有这样一朵和诗人一样无依无靠的云,但是就连这个被同伴舍弃的云也慢慢地远离诗人了,诗人的身边一片寂静。

这两句诗以动表静,通过“尽”和“闲”这两个字突出寂静无声的环境,这种静正是诗人内心寂寞孤独的体现。诗人将现实和想象融合在一起,表明了自己已经独自在敬亭山坐了很长时间,为下文做了铺垫。

三四句中,诗人写到:“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两句表明,在这个没有知音的地方,诗人将敬亭山拟人化。飞鸟离他而去,孤云渐渐飘远,但只有敬亭山没有离他而去,一直与他对坐,两相对望,两不相厌。“相看”二字表明诗人和山的动作是相互的,他们相偎相依,相对凝视,亲密无间。“唯有”两个字从字面上来看,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同时这两字还有更深刻的意义,诗人通过敬亭山的情意,以此来反衬世人的无情,以及诗人所遭受的冷落和白眼,突出寂寞凄凉的心境。

全诗通过众鸟、孤云、敬亭山等意象,创造了一个孤独僻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孤傲气节。本诗语言凝练,即景抒情,以“静”贯穿全诗,突出了诗人心中的空寂之感。

【大师导读】

传独坐之神。

——沈德潜《唐诗别裁》

不仅诗人看山,山也在看诗人,这是何等的天真!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原世界,一切都有了生命,一切都富于灵性。

——林庚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①月半轮秋②,影入平羌③江水流。

夜发清溪④向三峡⑤,思君⑥不见下渝州⑦。

【注释】

①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峨眉县西南。

②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③平羌: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东南流经峨眉山,至乐山汇入岷江。

④清溪:清溪驿,今在四川犍为县境,峨眉山附近。

⑤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李白去程所在,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⑥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⑦渝州:今重庆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刚刚离开四川时写下的,为李白早期之作。本诗按照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的顺序展示了诗人出游的旅程。这时的李白年轻气盛,胸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远大政治理想,但毕竟第一次离家,心中难免犹豫、踌躇以及对家乡的依恋。

诗人将与他相依相随的峨眉山月作为贯穿全诗的中心形象,通过对可爱山月的描写,以“思君”二字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和留恋之情,感叹山月常相见但却可望而不可即,永远都触摸不到,就像故乡在心中却难以到达一样。全诗语言简练,感情深厚,意境悠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写天空中的明月。诗人举目仰望,见半轮明月高悬于峨眉山上。月影倒映在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前句是对静态的景物描写,后句写江中月影流动的动态景象,一动一静,交相呼应,境界优美。这一句中“秋”字之所以放在句尾一方面是因为要合辙押韵,另一方面是为了要烘托月色之美。“半轮”两个字将一幅天高云淡,青山吐月的美景刻画了出来,可以想象夜空上明月高悬之景。

“影入”句中的“影”指的是山月的影子。只一个字就把江面上幽深辽远、碧波荡漾的景致展现出来。“入”、“流”两个动词形成了连动式谓语,描绘了月影随着江水流动的状态。人动月动,月影的流动也暗示诗人坐船行于江中。这两句诗表面写景,实际表人,意境空灵优美,令人陶醉。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直接点出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和所要去的方向。诗人的轻舟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途径三峡,直奔渝州。看着平羌江和泯江合流汇入长江,离家越来越远,他心中纵有仗剑游天下的豪情壮志也不免留恋故土。这时就连一直陪伴着他的峨眉山月也看不见了,更加深了诗人心中的惜别之情。这两句诗中为直接表情,但是却蕴含了极其深厚的感情,确实是语短而情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本诗重在写“峨眉山月”,因此“思君不见”中的“君”当指明月,明月对于李白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它代表了李白远大的理想和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四句,却句句有地名,共计五处。它们在句中位置都错落有致,这在唐人七绝诗中极为少见。这五个地名有实写有虚写,“峨眉山月”、“平羌江水”为即景抒情,是虚写,“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说明具体的动向,是实写。

这首短小的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却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即景抒情,感情色彩浓厚,诗句跳跃灵动,毫无雕琢的痕迹,具有飘逸洒脱的神韵。

【大师导读】

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

——王世懋《艺圃拮馀》

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锤炉之妙。

——王世贞《艺苑卮言》

“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沈德潜《唐诗笺注》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

李白善于描绘月亮,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一意象。如《峨眉山月歌》表达了对峨眉山和月的眷恋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月下独酌》表现诗人的豁达洒脱,而《关山月》也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关山月》是古乐府的曲名。其内容多为通过描写月色以抒发相思离别之苦。李白的这首诗在继承古乐府诗旨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关山月》新的含义。诗人运用意象位移、视点互换的方法,通过描绘边地的自然景物,创造了苍凉辽阔的意境,抒发了戍边战士对故土亲人的思念,蕴藉隽永,含义深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中,诗人从驻守边塞的征人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他们在天山的西面守夜之时所见到的景象:抬头北望,山峰连绵起伏,茫茫的云海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雄浑宏伟,气势磅礴。“明月寄相思”,此情此景勾起了戍边征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长风”也平添了他们的相思之情。诗人开篇即描绘了一幅由关、山、月三种景物构成的边塞画卷,扣紧诗题。在表达思乡之情上,诗人并没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深远辽阔的意境烘托相思的哀戚、苦闷之感。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描写征战边境时的场景,突出战争的惨烈。自古以来,被派往边塞抗击侵略的军队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征战士兵更是有去无归。汉高祖刘邦,当年带领大军北上抗击匈奴南侵,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士兵战死无数;李唐王朝也在青海湖地区和吐蕃连年征战。“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两句指明,在这样的永无止境的边境战乱中,最受伤的就是那些驻守边境的将士们,他们中的很多人永远都不能够回到家乡。

这四句表达了将士们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于和平的渴望。在章法上看,这四句承上启下,实现了诗歌由写景到抒情的转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写征人们眺望着远方的故乡,想象着在家中盼归的妻子趁着月色站在小楼之上凭栏而望,思念着在远方的丈夫。征人甚至可以看到妻子脸上愁苦的表情,听到她的声声叹息。想到此处,征人感到更加的悲痛。这四句中征人的“苦颜”和他妻子的“叹息”相互呼应,衬托出了战争的残酷。“望边色”展现了让征人绝望的辽远壮阔的景色,使全诗的意境更加的深远。

诗人以开阔的视角和胸襟描绘了边地广阔辽远的景色,烘托出远征将士的离别之情、思乡之苦,反映了战争给将士及其家庭带来的不幸和苦难,表现诗人对于边境战事的深刻思考。全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感人至深。

【大师导读】

雄浑之中,多少闲雅。

——胡应麟《诗薮》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情感。……用的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作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

——余恕诚

·静夜思

床①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床:一般有五种说法。一说指井台;二说指井栏;或说“床”为“窗”的通假字;或取本义,指坐卧的器具;或说为胡床,即古时候一种轻的便坐具,可以折叠,类似现在的小板凳。

同类推荐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开心学国学(典籍卷)

    开心学国学(典籍卷)

    本册将国学典籍分成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个部分,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方便查阅,可谓是一册在手,国学典籍尽收眼底,是中外人士研习中国文化的之作。
热门推荐
  • 荒原情歌

    荒原情歌

    凌五斗虽然是饲养班班长,但整个班就他一个人。他由士兵升任班长的第二天,就带着一把五六式冲锋枪、二十发子弹、一顶单兵帐篷、一条睡袋、一口小铝锅和一堆罐头、压缩干粮和米面,骑着那匹枣红马,赶着二十五匹各色军马,到离连队四十多公里外的一条无名河谷去寻找有水草的地方。他要在大雪覆盖住整个高原之前,把这些军马喂肥,以使它们熬过漫长的冬天。凌五斗离开连队,觉得自己一下变得脆弱了。高山反应很快就袭击了他,让他差点没有支撑住。他觉得自己有些发烧,像是感冒了一样。
  • 魂穿吹剑录

    魂穿吹剑录

    这是一个现代人魂穿异世成为侠客的故事。。。当一个普通人,在没有外挂的情况下来到一个武侠的世界,会发生什么?道义和性命该如何选择,前世的情与现在的恨应该何如?侠客的江湖才是江湖!
  • 人死魂还在

    人死魂还在

    年幼时,因为一次偶遇,搞的终身处于濒临死亡的状态,只要摘下那块神秘的玉佩便可以灵魂出窍。一次旅行却遇到恶鬼,让我灵魂穿越到抗日时期变成一只无用的黄鼬精,期间遇旱魃,学茅山术。回到现代因为自己茅山传人的身份,恐怖灵异的事情不断发生......只要有人就会有怨气,有怨气就会有复仇恶鬼。
  • 爷爷一定要离婚

    爷爷一定要离婚

    我的爷爷拿破仑今年85岁,刚和奶奶离了婚,要开始新人生了。可是,没人会在85岁离婚。这个年纪,也没人会想弄一个健身房,并且翻新屋内外装潢。还是亲自动手。还有更离谱的呢。他处处惹祸,先在保龄球馆把一群年轻人打趴下了,又偷偷计划绑架节目主持人,理由是——把他从他的问题里解放出来。他任命我为将军,领养了一只像狗的狗。他厚实花白头发后面的蓝眼睛总是闪着光芒。他说:“不能陷入悲观,我们可不是软蛋。”生活自有其秘密,但我的爷爷知晓一切。我爱他的自由自在,我爱他细密皱纹之中那年轻的目光,以及,他那隐藏了一生的秘密。我想,一切祖父可以给孙子的东西,他都给我了。
  • 朝秦不暮楚

    朝秦不暮楚

    五年前,楚暮不告而别离开北京,只身南下。而在她离开后的第三个月,昔日男友秦朝则一飞冲天,迅速跻身国内一线男星之列。大约是楚暮命中克他吧。否则怎么会四年时间秦朝都默默无闻,而她一离开,秦朝便峰回路转走上人生巅峰?五年后,两人再次重逢。既然退无可退,那就迎男而上咯。一个小甜饼,夹杂一点碎玻璃渣的短篇小故事。
  • 双世荣华:妖娆王爷值万两

    双世荣华:妖娆王爷值万两

    她第一世虽荣为太子妃,却为渣男半身戎马,最终满门抄斩,尸骨无存。这一世她重新逆袭,翻云覆雨,再次征战沙场,却对他笑语嫣然。“爱夫,江山是我的,我拿这三万里疆土作为嫁妆可还满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焰神王

    龙焰神王

    秦凡,一个普通的下等凿棺少年。一个罪“姓”家族的天才后裔。当他从凿棺处,带回一颗龙焰战魂,天道轮回。属于他的时代,刚刚来临。一代神王,正式崛起!
  • 我家沐少超凶的

    我家沐少超凶的

    前世,她被至亲利用,被朋友算计,穷困潦倒,却在临死前得知,那个她避之如蛇蝎的男人为了她,倾尽所有。重生后第一件事,就是致力于跟这个男人修复关系,本以为长路漫漫,却没料到,前世清冷禁欲的男人却一反常态。至亲和朋友一如既往把她当傻瓜,她一边与他秀恩爱一边虐渣。厉小姐活得潇洒恣意,就连记者,都忍无可忍跑到沐少跟前告状……沐大总裁微微一笑,“我妻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可爱,最温柔的女子,请大家小心呵护她,平时呢,不要惹她,不要气她,不要伤她,不然……”沐大总裁瞬间翻脸,众人瑟瑟发抖……
  • 王国保卫战精灵战纪之时空魔法书

    王国保卫战精灵战纪之时空魔法书

    为了寻找生命的真谛,也是为了打发漫长的生命所带来的无趣,身穿的黑巫师维兹南.夜枭在这个原始而又奇幻的异世大陆生活,但是生活不会这么一直平静下去……(二次元风格略带搞笑,不完全照抄剧情,不洗勿喷)
  • 火影世界开始了拯救

    火影世界开始了拯救

    被迫降临火影世界这个虚幻的世界,佐助只能想尽办法穿越虚空到达其它世界,扰乱世界,夺取命运之力,拼尽全力帮助这个世界化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