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8600000014

第14章 水殿风来暗香满(1)

【13】 纵有风情何人说

据思成与徽因在美国的同学们说,他们对于中国学生的印象似乎都是这样的:非常刻板和死硬。这其中却有例外,只有“菲莉斯”——也就是林徽因和本杰明·陈——陈植是例外。在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眼中,林徽因是异乎寻常的美丽、活泼和聪明,她是那样的优秀,既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懂得不时的幽默一下,又不失端庄大方,而且天生又善于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而陈植则常在大学里的合唱俱乐部里唱歌,是学生当中最西方化的一个,也是最受欢迎的男生。他总是满脸笑容,非常幽默,老爱开玩笑。

对于乐观的人儿,上天似乎是更愿意去眷顾的,否则,为什么这些活泼的孩子会比常人更快乐呢?即便是伤心难过,她们也似乎可以难过得那样自然,那样让人怜惜。像白落梅所说的那样,她觉得徽因与《红楼梦》里的黛玉相像——那个美丽绝伦、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女子。她是仙,是天下掉下来的林妹妹,她来凡尘是为了还债。所以她一直以孤绝的姿态生存于世,纵是在钩心斗角的贾府,始终不改她初时性情。所以无论她多么的爱贾宝玉,终究要与他错过,世人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扼腕叹息。她是浪漫的,她的浪漫敢于冲破世俗藩篱;她是痴情的,她的痴情敢于为爱奉献青春和生命。她不惧怕失败,怕的是这世间无情道场,其实她没有输,她赢得了贾宝玉一生的爱情。她的死,只是因为孽债了却,不如归去。林徽因与林黛玉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林徽因虽洁净出尘,喜爱浪漫,可她不清高遗世,她向往烟火、惧怕孤独。如果说爱情是一场赌注,林黛玉压下去的筹码是所有的青春,而林徽因压的筹码,则是一小段青涩寂寞的时光。因为林徽因输不起,她希望自己可以活到白发苍苍,可以到老的时候有漫长的值得一生回忆的时光。她活得太清醒,所以她住不进大观园,也做不了那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林徽因的天性,以及此前有过的一年多的英国生活使她便很快融入了异国的校园,她成为中国留学生学生会里社会委员会的委员。在这里,她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一段与异国朋友的友谊。当时,宾大的美术系三年级共有四名学生,林徽因与苏特罗友谊最深,她在闲暇的时候,经常到苏特罗父母家里作客。苏特罗晚年依然清晰地记得,林徽因“是一位高雅的、可爱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而且她具有一种优雅的幽默感。”

这位气质出众的姑娘,似乎注定走在哪里都会吸引人们的眼球的。这不仅是因为她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她身上那一种高贵的气质,那集美丽于知性于一身的谈吐。后来,我在纪录片中,还看到过她另外一位美国同学比斯林在当时的地方报纸上对林徽因有过生动报道,那是刊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七日《蒙塔那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姑娘将自己献身于拯救她的祖国的艺术》:

“她坐在靠近窗户能够俯视校园中一条小径的椅子上,俯身向一张绘图桌。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筑习题上,当它同其他三十到四十张习题一起挂在巨大的判分室的墙上时,将会获得很高的奖赏。这样说并非捕风捉影,因为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的分数或偶尔得第二。她不苟言笑,幽默而谦逊,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

“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然后我就在英国上了中学。英国女孩子并不像美国女孩子那样一上来就这么友好。她们的传统似乎使得她们变得那么不自然地矜持。”

“对于美国女孩子——那些小野鸭子们你怎么看?”

回答是轻轻一笑。她的面颊上显现出一对色彩美妙的、浅浅的酒窝。细细的眉毛抬向她那严格按照女大学生式样梳成的云鬓。

“开始我的姑姑阿姨们不肯让我到美国来。她们怕那些小野鸭子,也怕我受她们的影响,也变成像她们一样。我得承认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她们很傻。但是后来当你已看透了表面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她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伴侣。在中国一个女孩子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她的家庭。而在这里,有一种我所喜欢的民主精神。”

但是在这些美国同学的眼中,思成却似乎并不像徽因那样开朗,那样的幽默,那样的可以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打成一片。他们的朋友在日后回忆起来,都觉得思成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严肃用功的学生,他一辈子都是这样的。这是他的天性。徽因不同,她正在充分欣赏美国的自由,而她在朋友们当中受到的欢迎真是令人陶醉,这在她后来的日子里也是如此。但是,思成有的时候似乎觉得这样有些不妥,所以他也会偶尔对徽因的活动加以干涉。但是每每都被徽因所制伏……

或迟或早他们就学会了在不牺牲自己的个性和极不相同的脾气的条件下相互容忍,就像金庸笔下的郭靖与黄蓉,一个憨厚老实,勤勤恳恳学习武功;一个古灵精怪,总是有那么多新鲜创意,层出不穷。在大学生时代,思成与徽因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就已经初露端倪。比如,满脑子创造性的徽因常常先画出一张草图或建筑图样。随着工作的进展,就会提出并采纳各种修正或改进的建议,它们自己又由于更好的意见的提出而被丢弃。当交图的最后限期快到的时候,就是在画图板前加班加点拼命赶工也交不上所要求的齐齐整整的设计图定稿了。这时候思成就参加进来,以他那准确和漂亮的绘图功夫,把那乱七八糟的草图变成一张清楚整齐能够交卷的成品。

或许爱情就是这样的奇妙吧,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总会在这不经意中走到一起。他有的,正是她所缺失的;而她擅长的,又是他的短处。两相弥合,恰恰是最完美的展现。人们说,多情人总是要比无情苦。多情人的心思往往是那么的敏捷,他们善于对生活有所观察,有所感悟。这观察和感悟之中,有观乐,也有痛苦,若是总的说来,似乎痛苦还要更多一些,只因他们是多情之人。天空被雷雨划破,他们眼中看到的是黑夜有了火;流星冲破了银河,他们看到的是愿望有了寄托。而对于思成这样的,却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了。他算不上一位多情的男子,与志摩相比,他更多的是“理工男”的单纯,可是他拥有的,却是一片真诚。或许,这就是最终徽因选择他的理由。

这一对年轻人,并不是整日沉浸在爱情中过生活的,如果那样的话,又怎能有后来中国建筑史上一对伉俪情深的夫妇出现呢?当时正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对于学业,思成与徽因都并不马虎,因为热爱这门专业,所以他们也的的确确在这一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这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

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的年代里的某个时候,他的父亲寄给他一本新近发现的书的重印本——《营造法式》。这要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建筑奇书了,它是北宋京城宫殿建筑的营造手册。在二十年代的中国刚刚被人们发掘出版,爱子心切的父亲便关注起它来。梁启超在把它寄给他儿子以前,曾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他在所附的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思成立即读了这本书,他后来承认,没有完全读懂,然而他已看到,他父亲已给他打开了一扇研究中国建筑史的重要的大门。对于他和徽因来说,这本书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便是他们的结婚日期。他们于1928年3月21日在总领事馆结婚。3月21日是宋代为李诫——《营造法式》的作者——立的碑刻上的唯一日期,他们选择这个日子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辈的建筑师。

思成恨不能一口气吞掉这所校园中所有关于建筑的知识。他想通过哈佛图书馆的藏书来熟悉用东西方文字写成的其他有关文献。他把1927~1928学年的第一学期用来精读。哈佛的东方艺术讲师,兰登·华尔纳帮助他找到了主要的参考书,使他懂得了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思成也在哈佛图书馆里搜求有关建筑的中文书籍。藏书很少,才刚开始。他报告说他除了找到一些散页以外几乎一无所获。那些散页有的见于《古今图书集成》,有关于寺庙的详细记载。在日本学者的著作中,有常盘大定和关野贞的几卷关于中国佛教碑刻的书,当时拓片已经印行,而文字尚未出版。

这些看似琐碎而基础的工作,为他们这一对伉俪在后来的日子里开创中国的建筑学界打下了扎实的一步。

求学的日子并不容易,在生活最艰难困苦的时刻,如果可以坚挺地走过去,往往会发现前方阳光一片灿烂,风景一片大好,正如诗人笔下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枝上的柳絮吹得四处飘零,似乎越来越少了,春意渐消,然而天下是那样的广大,哪里又寻不到那么一方鱼肥水美的芳草地呢?对于知识的渴求,在思成眼中正如那前方灿烂的眼光,虽然眼前有艰难,有“疑无路”时的困惑,但他仍不改初衷,在哈佛读书的那几个月里,做了一大堆卡片,上面写满了将来可能用得着的注解。但是他也发现,就中国建筑史来说,他学到的东西很少。

到1928年2月,思成已经学完了他原来到哈佛来想学的东西。在此同时,徽因则以她惯有的活力,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有抱负的舞台设计者们当中赢得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她的建筑设计和绘图方面的高超训练,使她远不只是一个一般的同学,她是一个应急的朋友,甚至是一个神话中的教母,在交卷期临近时对她的同学来说肯定是如此。斯第华特·切尼,当时才十几岁而后来在舞台设计上崭露头角,是一个特别的宠物。八年之后,,她写道,在一本戏剧美术月报上她发现“我的斯第华特·切尼真的成了百老汇一名有名的设计师!想想看,那个同谁都合不来、老是需要我的母亲般的保护的小淘气鬼,现在成了百老汇有名的设计师,一次就有四部剧目同时上演。”

在思成的大学时代,也是辉煌耀眼的,他的才能可由设计方面的两枚金奖及其他奖励得到证实。尽管如此,有时候他还是感到不满足,他的这种感觉是很难得的——他说,每日在学校里学习的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使得自己很担心是否有一天变成一个只会画图的画匠,并且写信告诉了他父亲。

思成真是很幸运,他的人生中能够有这样一位慈爱而睿智的父亲,在他求学与做人的每一个关键的阶段,给以悉心的指导。对于儿子的这一困惑,梁启超给他的格言式的忠告是:“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现。……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这一番话说得实在是精彩极了,以致我几乎想将它背下来。对于学业,思成与徽因都已经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现在,思成觉得时候到了,可以提议结婚了。

【14】 芳心事几番相忆

安妮说:“每个男人的最初,都会有一个樱花般的女子,飘落在生命里,却注定颓败。”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无法回避与她的相遇。志摩虽然后来娶了陆小曼,可是对于徽因——这个他生命中曾经绽放的樱花般的女子,却在一生心心念念,无法彻底忘怀。

可是,终究这一朵樱花是别人掌中的。于他,只是希望还有来生,有来生,他一定不会放弃这一段姻缘。

从徽因与思成一起漂洋过海到美国求学到现在,也已经有了近四年的时光。四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周期?它不似千年,让人感觉像个神话,也不似百年,让人感觉遥不可及,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四年,比如大学时代,让我们印象深刻而又刻骨铭心。

四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一些人,一些事来说,仿佛弹指一挥间。而对于另一些人,短暂的四年却漫长得如唐朝诗人元稹的那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自从北平的离别之后,林徽因对于徐志摩来说,恐怕就是这种情愫吧。佳人如梦,醒来后除了眼泪只有思念之情。原本以为经过时间的洗礼可以选择忘记,谁知只有记得更深。满腔的柔情,满腔的思绪。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越来越浓。怀想至切,却无法相见。

往事成空,一切都不可能重新再来。不属于自己的,强力争取也得不到,人们不是常说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这种达观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十年前,他和她青梅竹马,一段父辈的秦晋之言成就了一段动人佳话,她聪慧、机敏;他潇洒,博识。他是她生命中的一盏温暖的明灯,她是他温柔婉约的一朵莲花,两个人秉烛夜谈,开心快乐,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令众生羡慕不已的佳缘。思成与徽因,经过了从少年到青年的脚步,终于要双双迈进了婚姻的殿堂。

同类推荐
  • 我们忧伤的身体

    我们忧伤的身体

    本书是一部思考身体的散文集,以《相逢》开篇,以《告别》结束,暗示了人生的过程。本书以人体的器官为叙述的切入点,以身体为触角引向生命意识的内核,叙说的不仅是作者个人隐秘的内心体验,更是关乎爱情、亲情、疾病、时间、生存与死亡的思考。身体是时间的容器,不仅承载着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承载着每一个人生命体验中的喜悦、快乐与隐痛、悲凉,作者以忧伤如歌的文字一一复活了曾经淡忘在人们记忆深处的鲜活的生命体验。
  • 愿有勇气去热爱

    愿有勇气去热爱

    从4亿听众金话筒到估值数亿的创业女CEO青音疗愈作品集。漫漫长夜中有一个声音,一段文字,点燃你对生活的热爱。当你有一天不再被这个世界给的标签所定义,而是被自己内心里的热情和热爱所定义的时候,你就自由了。
  •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小林一茶是江户时代最后一位俳句大家,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并称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一茶早年离乡赴江户谋生,流浪半生后返乡成家。然而儿女均先于他离世,一茶的晚年寂寥又困窘,唯自然万物和俳句可寄情。一茶的俳风独树一帜,效仿前人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带上了诙谐的个人标记。他厌恶世俗,反抗强者,而此类激进的情感均在落笔时全然稀释,只剩下安贫乐道、甘于品尝生之苦涩的豁达,对弱小生命的无尽悲悯,以及对世事无常的喟叹。一茶一生创作了两万多句俳句。本书从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 露珠上的太阳

    露珠上的太阳

    洪立于1983年在《朔方》发表诗作,写诗已三十多年,《露珠上的太阳》却是他的第一部诗集。
  • 回到废话现场:夏商讲谈录

    回到废话现场:夏商讲谈录

    本书是夏商的访谈演讲对话集,汇集了夏商与当代文学家、批评家的对话,在媒体和高校的演讲以及媒体对他的采访,共三辑十三篇文章。该书通过这十三篇文章,从各方面展示了夏商的文学思想,与当代文学及其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对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的想法等等,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夏商。
热门推荐
  • 我执掌神罚

    我执掌神罚

    他就像天空中的那轮明月,从不遮掩其他人的光芒,却永远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个。
  • 堕天为神

    堕天为神

    天才少年,气海被废,被迫进入暗魔渊,竟奇迹生还,辱人者,人恒辱之,且看少年罗凡如何怒斩苍穹,力挽狂澜!
  • 桃花浪子刘三少

    桃花浪子刘三少

    别人穿越都是带有金手指,怎么到自己穿越了却是……带一身伤病?衰啊!!!没有外挂,没有系统,没有背景......连个现成的身份都没有!诗曰: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史上最衰穿越者刘仲谋,努力地睁开了眼睛:"小心鲁本开…..."身边传来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 墨少请留步

    墨少请留步

    三世轮回,只为遇到你。乖,然然。不怕,我在。墨渊然:“我喜欢你”封君:“……”小傻瓜,我爱你封君一直是撩天撩地、无法无天的小霸王,直到遇见了他墨渊然一直是冷静自持、正气凛然的墨家二少,直到遇见了“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画清清散,汝不回

    画清清散,汝不回

    我自诩是画中仙,双生双魂。一魂是仙,一魂是人。双魂合一三世历劫。只为寻你。
  • 倾南凤歌

    倾南凤歌

    银面遮覆倾城颜,铁甲披身伪儿郎。一朝国破,七年前血流成河之景深刻骨髓,远离故土七年,成为他国军中一名普通士兵,只为来日重回简宫,报她国破家亡之仇。只是不经意间,她身边却多出一人,待她如宝,携她共创盛世安歌。她是他荒凉孤寒的生命中唯一的暖阳,他寻她七年,再次相逢两不识。以一病弱之躯,宠她入骨,护她顺遂安康。
  • 女主,拿来吧你

    女主,拿来吧你

    他第一次见林娜,看到她对别人笑,嘴角呈现的酒窝,他觉得她好可爱。(林娜:老娘前世可是御姐,你竟然觉得老娘可爱????)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说要追林娜。他下意识的慌了。后来才知道这是自己兄弟的计谋。为的测试他是不是真的喜欢林娜。的确,是他喜欢林娜,不管她之前是如何,只要是她,他就毫不犹豫的追着林娜跑。“娜娜,我这没有喜欢的人,就连喜欢是什么都不知道,遇到你后,也是半懂半懵,我只希望现在是你,以后也是只能是你。”—沈景霆———在书中,林娜只是活不到最后的炮灰。而林娜确是被迫穿书。她好好的在商场逛街,却在走出来的时候,被车撞了,就这样穿书了。起初见到沈景霆的时候,她是看上了他的容貌,他的态度冷冰冰的,慢慢的相处,才知道原来冰山也会融化。她遗憾的是她是个炮灰,可她唯一不遗憾的是,在书中遇见那个他,互相喜欢,双向奔赴。炮灰和反派是注定不能当主角的,她却要串改剧本。—林娜———那天,在锦市的广场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让我一起见证林娜和沈景霆的婚礼。林娜&沈景霆
  • The Chronicles of Faerie

    The Chronicles of Faerie

    In this book, which School Library Journal called ?lyrical and mesmerizing,? eighteen-year-old Laurel arrives in Ireland on the anniversary of her sister?s mysterious death, to take up her twin?s failed mission to find the Summer King and save Faerie.
  • 美女的惊悚直播

    美女的惊悚直播

    我本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在一次意外中,我成为了修仙者的一员,我在直播中捉鬼,在现实中修炼,在修仙者中强大,曾经欺我,辱我之人,我必将全部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