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3200000030

第30章 弢园随笔(4)

其记珠玉宝石者,如《五珠记》云:“同治甲子夏,英果敏公以皖臬统军,檄余率兵之霍丘,掩捕李、谭二贼。李为差,谭为书,皆内应苗逆陷城者也,获后经阜阳。闻有诈称武职滋扰者,立擒斩其渠刘姓,胁从悉纵。搜护伪印文札累累,得赤金叶四十余两,大珠五,皆金匣。一大如龙眼,四稍小,皆巨万物也。当思此珠非寻常所得有,非掠巨族,则圆明园之遗散人间者也。余虽不知有此而斩之,既斩则誓不取,因驰雉河集,即今涡阳县,以金檄粮台程希禹充饷,以珠呈果敏。果敏一见而骇曰:‘此奇宝也,弟不取而遗我,待弟娶妇必转馈其二。’余笑曰:‘五且不欲,何二为哉?’是年冬果敏旋阜阳。时果敏具庆,与诸将家属同在颍郡,诸将嫉余之战功最多,军最强,且综文案秉笔,更统辖诸军营务,与果敏固无异手足,驭其左右将校仆役又过严,因内外诪张,倾轧者数矣。一日,果敏封翁福凌阿公语之曰:‘若尝谓史六不欺,闻曾得二大珠,自藏而宝之,何不与若一睹耶?’果敏惊且叹曰:‘几忘之,珠久在儿所,实有五,奚仅二哉。’亟取而献,于是阖家传观,福公为之默然久之曰:‘天下竟有如是之人哉。’明年余娶妇,彼此已相忘。已巳余以直臬开缺滞保定,寓莲花池。果敏出都抚皖经此,犹告余曰:‘兄在京阅珠多矣,曩物实奇宝,誓不轻示人矣。余亦以勿炫相规。庚午书来,谓迎江寺吴竹庄方伯建塔,塔顶例得一珠,遣员走粤东,三千金犹不能当意。兄一时之豪,以震儿冠上珠施之,盖四中之一,讵珠去塔成而震儿殇,痛且悔。 ’余答曰:‘兄舍珠不足悔,兄中年得独子,宜思调护久长,以惜物力杜祸患。此何物,而可为孺子饰观乎?兄当悔冠珠,奚悔舍珠哉。 ’因之二十余年常语家人曰:‘古云尤物损人,非迂论。此珠不知掠自谁氏,旋祸刘,几祸余,卒祸果敏,吾始终未见其可宝也。’”

记白玉班指云:“余在甘肃十载,所见白玉无虑千百,尝作《记玉》一首,然卒未睹古所谓羊脂者,大抵能至九色已称绝品,盖玉之为物,非相形不自耀其美,聚十玉而较之,等第各各自现,古所以比君子也。每有独视似已极皎极润,及遇加一色者,则白中或忽带青或带黄,润而光则过澈而嫌空,润而浑则过实而觉不活。每加一色,顷刻变态,初以为无可上者,转瞬又彰彰不若也。以故余虽极力物色,终无所遇。惟旧蓄一班指,在兰州出示玉工王喜,喜年八十余,一见即诧曰:‘此已九八色,去羊脂一间矣。遇极美玉,白若不能胜,必吐红光矣。幼时曾见长相国征张噶尔班师得一班指,饬我父上光,与此正同。小人琢玉数十年,未再见也。 ’余曰:‘信然。尝于同治已巳入觐,英果敏素知余蓄此,必欲购一物与之抗,遍索京华,竟无与比。嗣六百金得一班指,终逊二色而止。’喜因问此宝得价几何,余叹曰:‘余力安足致此,无心遇之耳。尝随英果敏驻兵宿迁,时大疫,日死数百人,凡贫无以殓者往往给赀以助,遂有以此求售者,索四十金买棺。余哀之,予以五十一两一宝,比时同僚窃笑余年稚受绐。嗣入郡,始群惊为至宝。至今思之,有无心之施,必有无心之报,虽一物之微,岂偶然哉,无怪今日百索不一遇也。’”

《宝石》云:“宝石出缅甸,五色俱备,绿者为祖母绿,奇珍也。其亚为玫瑰紫,为天蓝。盖紫色者古名玫瑰,即火齐。天蓝宝石重至七八钱,矿人得之,必献于王。王用鼓乐迎于宫,以为国瑞。其色暗而不明澈者弗贵,大红宝石等次甚多,极鲜明者滇人呼为祖母红,又名硬红,重至逾两者亦不数见。宝石而含白光,闪灿如珠贝,或成片,或成线,随人转动者,为虏子。虏子缅之土称,滇俗呼为六路分心,盖宝石之极精者也。亦备五色,黄者淡青者即世所谓猫儿眼,为其与猫睛同色耳,实则玫瑰紫、天蓝二色中,虏子尤可宝。至碧霞洗,虽五色亦具,不得伦于宝石,坚脆之性既悬殊,轻重之资亦迥异,惟虏子又稍稍重于寻常宝石矣。余居滇久,自揣无力物色,顾往往于无意中获异珍,故略记之。”均有味乎其言之,录供讲求者汇阅。碧霞洗或作碧霞玺、碧 {王亚}{王厶}等,盖从音无定字也。昔人记载,又有言碧霞髓者,当亦此类。清凉道人(徐承烈)《听雨轩笔记》卷三(《余记》)云:“陶岳,字集山,绍兴世家子也。其父曰晓峦,雍正间官滇南别驾,以诖误罢任,贫不能归,遂留滇省。办刑名有声,大位争延致之。后在永昌府幕,见书室前花盆中有拳石焉,色深紫而光莹射。异而询之,其从者为本处人,答言此石不仅紫色一种,尚有大红、银红、淡紫、黄、白诸色,其佳者置诸盆盎间,以为玩具,府属各县山中皆有之,非贵重物也。晓峦爱之甚,遂致书交好令罗致之,共得二巨箧,然杂色多,而大红则仅十之二三,归时驮以两骡,自永昌以致镇远,计旱路四千余里,所费不赀。至绍兴,举以赠人,人视之与宣石等,亦无有见重者。后晓峦卒,集山困于诸生,家贫甚,训蒙以糊口。绍兴珠宝店在城中千秋巷,乾降甲戌冬,集山偶过其地,见店中有以碧霞髓交易者,集山向闻其名而未之见也,因入视之。其物大于酒碗,色浅红,光华自内出,闪烁照人,与其父滇省携归之石绝相类,遂坐其旁以观之。

店主还价增至八十金,卖者始肯成交而去。集山徐问之,店主言:‘此石锯开可得带版四块,然人工宝砂之值,须加三四十金,始得成器。目下此物价重,买者甚稀,售完当以一年计,工本月利逐项算入,则所获无几。本地货本难销,且无工匠,将来当携至苏扬囫囵售之,羡余不过一分钱而止耳。’问其物以何者为贵,答以大红为上,银红次之,杂色又次之。集山亟归,取其所存者验之,与店中所见者无别。因检点故箧,其一犹未开动,其一则所剩无几。

于是遍索室中,复得大小十数块。集山大喜,检大红色小如钱者一枚,售于千秋巷别一珠宝店内,得银百余金,作舟车之费,陆续至苏、杭、扬州、南京、汉口、广东售之。集山善于经营,即于彼处买货而返。时碧霞髓价日增一日,箧中物去未及半,而所获已万余金。以之买房屋置田产,颇称温饱,后渐售完,遂成绍兴巨室云。集山之业师曹仰尧,余旧识也,丙戌冬日相遇于梧州,坐间有谈及碧霞髓者,曹因述集山之事以告诸客。”并附缀之。

《孟获印》云:“滇藩库存古铜印一颗,形如半月,篆文似梵字,相传明时此印在永昌府库。按:永昌本孟获之都,不知何时提入省城藩库。据老吏云,省库旧存珍怪甚伙,如极大翡翠、琥珀、象牙、古铜器,昔皆逐一列册报部,自同治间元宵之变,散佚替换殆尽,报销亦遂停止。至此印列册大书孟获印,究何所本,则无可考矣。余物色旧册数本,阅之果然。嗣偶查库,见翠石象牙尚在,特皆经换易,石仅尺余,牙仅四尺耳。因告库官,嗣凡珍物,咸注明尺寸斤重,待明年复制列报册,此印废铜耳,可注明余任内携去,以备质诸博学之士,考其源流焉。”此印颇奇,未知考古印者有所著录否,藩库储存各物,每有珍贵之品,历时寖久,或经变故,遂多不可究诘耳。

《顺口》云:“余幼时爱作人物巧对,如金乌珠,梁红玉,狗名宋鹊鸟,号商羊之类极夥,一时不能记忆矣。癸酉冬在庆伯(按:杨重雅字)甘臬署中小饮,促膝谈,乐甚,董研樵云:‘君王后三字一义,王字上下可属,久未得对。 ’余应声曰:‘婴儿子。’旋以平仄不洽,复曰:‘孺子婴。何如?’众皆欣赞。庆伯偶翻阅案上《宋书》诛太子劭逆党王鹦鹉、严道育等,因谓余曰:‘君善作对,王鹦鹉有对乎?’余顺口曰:‘易耳’继思鹦鹉二字一鸟名,若二字两鸟名而不连,非善对也,久之竟不能应命,深惭失言。越数日,偶读《日知录谥法》一则,引季孙问于荣架鹅曰:‘吾欲为君谥,使子孙知之。’大喜,走告庆伯曰:‘荣架鹅可作对矣。东飞架鹅西飞鸧,亦一鸟也。’庆伯因叹曰:‘对固佳,吾更多君之能补过也。 ’ 癸未春,以忧乡居,一日黄叔符、王翕亭诸君论天下有极难对之句,而偏有偶,有似易对之句,而竟绝不得工者,如‘新燕衔泥营旧垒’是也。余有鉴于前,未敢即应,细思难处在新旧二字天然无迹,讵冥索刻许即得,曰:‘沉鱼出水戏浮萍’如何?于是诸君皆叹赏,顾因之有感矣。天下事宁先为而后言,毋先言而后为,后言者虽不为,人或谅之,先言者虽果为,人终轻之。况徒言而卒不为者耶。古人耻躬之逮,有以夫。”巧思颇有趣致,可资谈助,先为后言之说亦允。

《□子弟谈兵》云:“……偶阅纪文达公笔记,试指一事,亦足见谈兵之难。如是我闻载伊犁城临山麓,参将海起云请筑小堡其上,为犄角之势。将军巴彦弼曰:‘汝但能野战,殊不知兵。北山虽俯瞰城中,然敌结栅,可筑炮台仰击,火性炎上势便,地势逼近易取准,彼决不能屯聚。如筑小堡,兵多则地狭不能容,少则力弱不能守,为敌据,资以保障矣。 ’诸将尽叹服。念按:是说真不知兵矣,诸将叹服不足论。海参将能为前谋,而不诘难之,岂震于尊卑耶?请逐驳其谬:巴曰,敌结栅可以炮击之,此以枪炮,彼且于枪炮外加以火弹药包,孰凶猛哉。火性炎上,奚如下掷包弹之便;地近易取准,岂如包弹不必准而亦无不准;且枪炮一准而后伤一人,又岂如包弹数掷足以毁焚全城。至谓山麓地狭不容多人,惟其不容多人,是彼可以百人搏我通城之人,彼昼败而夜可来,夜败而昼可来,人数少而进退捷也,我则百战不可一败,一败则瓦解矣,尽殁矣。谓彼决不能屯聚,彼正无庸屯聚耳。巴武人,但知炎上之经,独不思建瓴之传乎?自古凭高者得势,虽沸汤巨石与夫毒灰针砂粪烟等微物,无不足以制下也。以仰攻为便,未之前闻;至谓兵少而不能守,尤堪嗢噱。有一堡而不能守,彼结栅其上,我反能攻之,有是理耶?且既有炎上之火器,何不即用以助此守堡之兵,岂军中尽系手足,只能仰面瞪视,不敢绕截〔城〕以护,竟亦不得旁助一枪一炮耶?炮台筑于城,何不即筑于堡,用以击远,不使近山麓耶?纪公本自言不知兵,徒以虚怀奖善而录此,殊不知兵事非细,一言颠倒,大恐贻误后人。”盖阅历之谈,自较纪氏之言为足据也。

周跋谓于清史馆为史氏撰传凡三千言,按印就之《清史稿》,史传六百余言耳,盖又经他手删改,非周稿之旧矣。

同类推荐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肇论新疏

    肇论新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卫生易简方

    卫生易简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UCILE

    LUCI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湖檇李题词正续两编

    龙湖檇李题词正续两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宇宙的边缘世界

    宇宙的边缘世界

    仰望璀璨的星空,你一定有过探秘浩瀚宇宙的梦想,并不止一次地思考和梦想未来的科学文明。学渣原晧宸,经历了一次有“预谋”的奇遇,拥有了逆袭成为顶尖科学家的实力。凭借着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他从此踏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揭开地球生命诞生的谜团,追随超级外星文明的脚步,层层揭开宇宙真相,最终探索宇宙本源的奥秘。故事的发展上启两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下延至数千年后的未来畅想。独特的线索贯穿起一个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精彩故事。从过去到将来,从地球到火星,从太阳系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从穿越银河到探索宇宙边缘,遭遇困境的人类文明在浩渺星海中苦苦求生......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 神级影视大穿越

    神级影视大穿越

    这是一个爷们儿在无尽位面中不停行走的故事。他可以上一秒为了保护一些与他无关的人以一敌百无惧生死,也可以在转头遭受诽谤、排挤、陷害的时候,亲手将刚刚拼死救下来的人大卸八块送进地狱。他可以为了灵儿的一滴眼泪,战拜月、杀水魔兽,以一己之力护南诏周全。而一切的故事,都要从战狼2,跟着冷锋从枪林弹雨中并肩前行开始!
  •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争的智慧

    不争的智慧

    做一个淡淡的人,不浮不躁,不争而胜。成大事的人,看的是长远的收益,而不是一时的得失。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成大事的人,看的是长远的收益,而不是一时的得失。不争不是真不争,只是不乱争,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迂回取胜。不争不是不做,是尽心尽力做好,然而不争一时的短长。不争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姿态,更是一种笑到最后的智慧。不争,是职场、官场、商场,做人、做事、做官的禅悟。懂得不争,便懂得了成功。
  • 我用美食拯救世界

    我用美食拯救世界

    她用美食拯救世界!意外得到美食系统后,隋意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救世之旅,从家常菜肴到顶尖灵食,从养老厨师到餐饮之王,她以美食开启了巅峰人生。以热爱与奋斗前进,以智慧与勇气辅助,这是一个厨神崛起的故事!————慢穿+美食+奋斗
  • 形镜势

    形镜势

    我叫林嘉木,普通的人,普通的文聘,普通的工作,我只是想让我的家人生活的好一些,然而……
  • 末世之女配要黑化

    末世之女配要黑化

    推荐作者新书《穿成末世文中男主前女友》,欢迎大家移步观看哦!沈蔓穿进了一本末世甜宠文里,武力值炸裂的男主带着一群小伙伴,和女主一起创建基地,然后快乐生活的故事。然而,快乐是属于别人的,沈蔓命不好,成为男主漫长人生中的唯一黑点。末世前,嫌贫爱富甩掉男主的初恋女友,最重要的是,她在这本书里没有活过第一章。看着这危机四伏的末世,柔弱废柴的小辣鸡觉得自己抱紧偶遇的前男友,似乎还可以挣扎一下! 【原书简介:末世十年,丧尸横行,韩清涟没有死在丧尸手中,却死在了男朋友和他的小情人手下。没想到死后,心中却涌起了一阵明悟。自己所处的世界是由一本书演化而来,自己原本身为女主的机缘被穿书人所夺……重回十年前,韩清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傻白甜……】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 辇下岁时记

    辇下岁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