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8400000005

第5章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广大人民先后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在贏得政治独立的同时,亚非拉美各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城市化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总体来说,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1950~1960、1960?1970、1970~1980、1980~1990、1990?1995这些时间段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47%、2.02%、1,35%、0.29%、0.70%,而发展中国家在相同时段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7%、3_59%、3.90%、4.68%、3.46%。如前所述,从1950年到19%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居住在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占世界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及属于世界上前100个最大城市的城市数量都有大幅度的上升。从而使这些国家成为推动战后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依赖,或者说二者的相互依赖可以在世界历史中得到广泛的印证。二者相协调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反之则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过程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教训。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的主要表现有两种:“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所谓“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不相协调,不相适应。由于这种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城市化速度大大高于工业化速度,所以属于过度城市化。由“超前城市化”而导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的正规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不能满足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就业的需求,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非正规部门就业,而城市的非正规部门以低劳动生产率和低收人为特征。失业和贫困因而急剧增加。(2)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财力有限,再加上人口的持续增长,因此,道路、排水管网、供水系统、学校和医院等根本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需要。(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加之人口在不断增长,拥挤、污染等问题不可避免,使得城市环境恶化。“超前城市化”的典型实例是非洲的城市化。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非洲较大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一般都在5%~7%,这种增长势头一直延续,终于导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非洲爆发“城市危机”。

所谓的“滞后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固然减轻了城市压力,避免了“城市病”,但会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育不全,城市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滞后城市化”的典型实例是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以中国为例,2000年,我国的市镇总人口为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36.1%。当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达到1万亿美元。美国GDP总量达到1万亿美元的时间是1970年,当时美国的城市化率为87%;日本GDP总量达到1万亿美元的时间是1978年,当时日本的城市化率为65%。按照钱纳里等早期预测的结果推算,2001年中国人均GDP为911美元,与之相对应的常态城市化水平应在60%~63%之间,而当年中国实际的城镇化水平只有38%。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0.5%,不仅明显地低于世界上同等收入和工业化水平的其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而且明显低于48%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的滞后使50%的劳动力滞留于农村,他们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不超过15%。在中国现处的发展阶段上,城市化水平的偏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它还将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瓶颈”,成为限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瓶颈”,成为影响中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在知识经济时代集聚财富的“瓶颈”。

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

农村人口大量、持续地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人口地域分布的这一调整以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只有农业生产率提髙了,农村才能析出剩余劳动力,为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劳动。也只有农业生产率提高了,一个农业劳动力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城市的发展才能有食品保障。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之所以必然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是因为农业生产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恩斯特?恩格尔(Ernst.Engld)在19世纪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人们的食品开支比例会不断下降。由于农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食品,所以其发展空间便十分有限。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会像对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那样不断膨胀,决定农业产出在国民产值中的比重必然持续下降。这已被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实o城市的发展要以农业的发展为支撑,古今皆然。在历史上,城市产生的前提是:农业的发展使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在供自己食用之外还有剩余。因为只有当农业发展到那个程度,一些人脱离农业生产、从事非农经济活动才有可能。而城市就是以非农人口为主体的聚落。在以后数千年间,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存在于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古代的城市也在曲折中前进。城市发展对于当地粮食生产严重依赖的状况直到大规模的河上运输和海上运输发展起来以后才有所改变。但农业对城市发展的基础地位至今没有改变。在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一个农业劳动力所能供养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在享受城市文明、创造城市文明的时候没有食品方面的后顾之忧。

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希望在于工业化和市场化。在历史上,是工业革命使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中,1780年?1790年,安德鲁?朱克尔经反复试制终于造出了第一台打禾机。到1813年,打禾机巳经普及。1830年,北方诺丁一昂附近的农场主已广泛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1850年前后,英国相继出现了以蒸汽机带动的打谷机、簸谷机、切割机、碾磨机等,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美国农业的革命性变革也是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出现的。1820年,美国西部首次使用了马拉耕田机。此后,割草机、马拉收割机、脱粒机、播种机、捆扎机和其它各种机械相继问世并推广使用,使美国农业在其它各国之前实现了机械化,极大地提髙了农业生产水平。工业化还会导致国民收人迅速攀升,政府財力大大加强,从而极大提髙政府扶持农业的能力。政府财力的增强使它有能力建立农业院校,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资助农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推广。而这些都对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除工业化而外的另一个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的市场化。市场化之所以能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是因为它不仅可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而且可以深化农业生产内部的分工,而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在农业市场化的条件下,大农场具有的成本优势使它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结果就是农业的规模经营。在历史上,这种情形可以说非常普遍。以美国为例,其农业生产主体在19世纪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变化:原先自给自足的小农场迅速地向商业化的大农场发展。它们往往生产数量巨大的单一作物,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农业的市场化还必然促进农业生产内部的分工,使各种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更臻完善。

相反,农业生产的落后必然会制约城市化的进程,恶化城市的环境。前苏联和中国都曾实行过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剪刀差”政策,靠牺牲农民利益和农业来发展工业,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而农业的落后又严重地阻滞了这些国家的城市化。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也忽视了农业生产,结果使得农村大片土地荒芜,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导致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过大。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合力”的结果是大量贫困人口涌入大城市。尽管从表象上看,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它们的城市常患有“城市病”,还蕴藏着不少社会矛盾。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坚实基础

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 一claik’s law)指出了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将首先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将由农业或工业向服务业转移。上一世纪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轨迹是对这一定理的最好诠释。在法国,19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41.4%、31.5%、27,1%;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变为22.0%.36.9%、41.1%;到199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进一步变为6.1%、29.2%、64.6%。在意大利,19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比重分别为61.7%、22.3%、16.0%;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变为32.2%、36.2%、26.7%;到1990年则进一步变为8.7%、31.6%、59.7%。在英国,19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13.0%、43.9%、46.1%;到1961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则为:3.7%、8.4%、47.9%;到199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分别变为2.1%、28.7%、69.2%。在德国,1907年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33.9%、39.9%、26.2%;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分别变为13.8%、47.7%、38.5%;到1990年,三部门的就业比重进一步变为3.5%、9.1%、57.4%;在日本,1906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比重分别为61.8%、16.2%、22.0%;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分别变为32.6%、29.7%、37.6%;到1990年则进一步变为7.2%、34.1%,58.7%。在美国,1900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40.4%.28*2%、31.4%;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变为8.6%、30.6%、55.7%;到1990年,三部门的就业比重进一步变为2.8%、25.7%、71.5%。这就说明,从长期看,服务业的就业比重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但也有证据显示,既使在短期内,这种趋势也是明显的。在1979年到1990年这一时段内,加拿大农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公共行政部门就业的年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0%、0.3%、1.7%、一3.0%、一1.4%;同期美国上述五部门就业的年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一0.5%、一0.5%、1.6%、2.7%、1.1%;日本上述五部门就业的年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一2.5%、1.0%、0.3%、2.3%、0.2%;法国的分别为一3.7%、一1.6%,一1.2%、1.7%、1.5%;德国的分别为一3.1%、一0一1%、一0.8%、1_8%、1.0%;英国的分别为一1.6%、一2.9%、1.2%、2.8%、0.5%;澳大利亚的分别为0.6%、一0_2%.2.0%.3.4%、2,2%。

就业结构变化的规律说明,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吸纳劳动力和人口的希望所在。特别是在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意义会骤然凸显。在当今发达国家,一方面一些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以高级服务行业为支撑的大城市区域的人口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强,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如果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那么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同类推荐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从英国的金本位制不经意的确立到其与国际金本位制的渊源,从美国历史上刹那出现的唯一改革到日本历史上的以退为进,从东亚金融危机到由希腊引发的欧元危机,从人口涨落到国家沉浮,作者旁征博引,所述看似是迷失在历史大潮中的细节,背后却有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隐喻。
  • 单身经济学

    单身经济学

    《单身经济学》分析单身群体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的经济学书籍。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单身群体中,10%以上的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为8000元人民币以上,他们的储蓄意愿偏低,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单身经济学》不仅聚焦单身经济蕴藏着哪些商机,生产者与服务者应该从哪些方面淘金,而且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单身男女为何选择单身,有哪些独特的消费行为,以及如何投资理财才能避免因过度消费而导致财务赤字等内容。如果你想知道是单身潮流改变了商业,还是商业的丰富便利促成了单身的流行;那么请翻开《单身经济学》,相信你一定可以在趣味阅读中找到答案。
  •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问题分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问题分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本书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对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城镇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出路及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城镇规划布局和发展形态要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相协调、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以及在不瓦解乡土文明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特色、延续文化根脉,使人们还能生发出温馨甜美的乡愁记忆等诸多问题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解读。以期为读者在更大程度上理解和把握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助益,也是抛砖引玉,希望作为国家社会主人翁的中国人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思考积极行动,量己之力各尽其责。
  •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研究了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认为城镇化问题与环境问题结合考虑,着眼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控制城镇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布局等可行性的方案和对策。
热门推荐
  • 帝霸天下

    帝霸天下

    十年的废物少爷,得到一块神秘石碑,从此摆脱废物之名,一朝崛起!战天地,斗苍穹,终成一代武帝,只手遮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宇宙大探秘

    宇宙大探秘

    夜晚,我们遥望闪闪的星空,会使我们翩翩遐想,似乎有数不尽的奥秘蕴藏在天空中……我们对宇宙探索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但是仍未揭开其冰山一角……
  • 名侦探柯南之侦探的宿命

    名侦探柯南之侦探的宿命

    世纪决战!史上最可怕的敌人出现!侦探遭遇最恐怖事件——〖身份暴露〗【绑架】『背叛』侦探的命运该何去何从?“你连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守护她”“她,她可是我喜欢的人啊!”最重要的人最终的宿命守护的意义
  • 硬核大佬求开恩

    硬核大佬求开恩

    【不惜一切代价讨好金主爸爸!】这是鹿恩恩重生后的第一准则——一次匪夷所思的重生,本来已死的女人蓦然苏醒,“傻鹿大小姐”不仅正常了,还喜提感知能力,嚯嚯嚯~是时候该搞点事情了!“想要知道你的前世今生吗?让我看看你的眼睛吧~乖,很快就好了,不疼的。”“我的前世今生都只会更爱你!”话落,一个180度的完美旋转……呜呜呜,为什么感知能力对他没用!金主爸爸求放过!!【1v1双洁,非契约文哦~论宠妻我们白金主可是认真的!欢迎入坑!】
  • 非自然高校

    非自然高校

    成绩优异的俞昊因为高考时忽然陷入昏迷错失了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对未来充满了迷惘。他忽然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录取通知书,这封录取通知书带着他走进了一所神秘的大学。这个大学每个人都非同寻常,无论是学长学姐还是这儿的教授班主任都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听说这个学校的人从来都没有一个人成功拿到过毕业证书......PS:作品已签约,有200W字完本作品,各位可以放心收藏!!!
  • 无限之黎明之光

    无限之黎明之光

    东方的仙、魔,西方的吸血鬼、狼人等,这些难道只存在于传说中,或者电影、小说里吗?不,它们都真实存在着。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身体越来越弱,灵魂更是拍马也比不上,有人或许会说,人类会发明制造啊,文字、飞机......那不是进化,只是......知识的积累。人类已经停止进化!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从接触到爆炸

    从接触到爆炸

    人类像鱼生活在水里的鱼一样生活在地球上,而有了第一批登陆的鱼才有了今天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人类也会有一天离开地球登陆宇宙,那将是人类文明的下一个时代。也会是最漫长的时代,但这个漫长时代仅仅用了不到一百年就规划好了。而这个时代的奠基者中,陈豪教授的贡献格外突出。那他的儿子陈托邦又会有怎样的贡献呢?本书以陈托邦为主角带读者见证那个伟大时代的到来,喜欢的观众老爷记得收藏、推荐各种。中二感激不尽!
  • 舞女倾城,赖上腹黑谋士

    舞女倾城,赖上腹黑谋士

    闯祸似乎是她的天性,但身处深宫之中便成为了致命伤。救国救民必定是他的志向,他经历太多,侠风义胆,却独过不了情这一关。犹记初遇时,众里只见他。若水尴尬的呆在原地,是他——荆轲帮忙解围。惊鸿一瞥,若水已将荆轲暗自铭记。未料再遇,他竟然说要护自己周全。若水肆无忌惮的相信依赖着他。未曾奢望,亦不敢奢望的眷恋。唯有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幻想。当她终于打开心扉,一生只为他一人舞,惊现,他对她的好只是源于一场华丽的误会。知晓真相的若水会何去何从?刺秦在即,他会平安归来,履行对她的承诺吗?最后一朵桂花落下,她许愿:“但愿明年桂花开,花在人在,看花人不变。”
  • 穿州过府:哲贵自选集

    穿州过府:哲贵自选集

    《穿州过府:哲贵自选集》系浙江作协推出的“浙江小说10家”丛书之一。本丛书收入浙江颇具实力的10位作家近年发表过的中短篇小说,各约20万字,经10位作家自行精选,结集成书,本书所写,是一个特殊人群的故事:一群成功者,他们在中国过去几十年急剧的经济发展中积聚起财富,他们因此备受羡慕、备遭疑忌。在公众的眼中,他们在天堂也在地狱:某些世俗价值的天堂和道德的地狱。在这个时代,这群人被称为“英雄”,是创造或推动时代发展的人。正因为这样,他们身上的疼痛,或许正是社会的疼痛,他们身上的悲哀,或许正是历史的悲哀。他们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是中国的,也是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