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8800000023

第23章 固原回族农工商与交通习俗(4)

固原回族小摊点主要是由那些经营小本生意的货郎和卖大饼的、卖糖瓜的、卖香油的、收旧货的、卖水果的、卖土特产及农产品的行商发展而来的,即从一些本钱少的生意人中发展而来的。在商品经济不甚发达的过去,回族生意人或担上货担或拎上竹筐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来进行交易。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行商的人数越来越少,大多数回族生意人都倾向于开店铺和摆小摊点。正因小摊点多由行商发展而来,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回族小摊点主要经营的是瓜子、糖瓜子、瓜果、蔬菜和针头线脑等日用小商品。到现代,固原回族小摊点则从传统的卖小商品又发展到卖小百货、电子表及部分工业用品、穆斯林工艺品等现代商品。

与大中城市一样,回族小摊点在夜晚尤为活跃。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看夜景、吃宵夜的人越来越多,小摊点上的各色商品、小吃的品种也很多。在花灯灿烂的夜晚,如您倘徉在固原地区各县城,就可随处可见在小摊点吃排挡的、吃烧烤的。人们常常一边吃一边聊,用以消磨时间、联络感情、享受生活。殷勤的回族主人,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营生,一边向客人介绍着本地的风土人情。

总之,集市和店铺、小摊点是固原回族赖以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鲜明体现出这一区域回族群众在进行商业活动的传统习俗。同时,从集市和店铺的实际经营中,可看出固原回族不受封建社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观的束缚,认为商业是高尚的,并在实践中努力追求。此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回族商人把各色产品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以此地所有供彼地所无,有益于发展经济,有益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益于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第三节固原回族交通习俗

在固原回族中,自古就有“回族三大行,羊肉、馒头、贩粜粮”之说,这既说明回族群众主要从事饮食业,也说明回族商人大多处于流动状态——在走街串巷、长途迁徙中实现商品的交易,并从中获得不菲的利润。

一、历史上的固原回族交通习俗

如前所述,固原回族有着浓厚的经商意识和大胆的商业冒险精神,所以随之而来就是长途迁徙、远距离贩运。凭借着自身特有的坚强毅力和超常的吃苦耐劳精神,固原回族在历史上就通过“赶脚”来搞贩运,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交通习俗。

(一)脚户“脚户”是固原地区回族群众旧时的一个行当。“脚户”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脚户”泛指那些以驮队的形式从事贩运的人,而狭义的“脚户”则专指驮队中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普通人员。据学者考证,“脚户”一词早在《旧五代史》中就已出现。

由于固原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丝绸之路”数条支线的必经之地,成为沟通中原与西域和大漠的纽带,在很早就成为西北的一个商贸中心。从事贸易就需要进行或短途或长途运输。于是,以骡子等大牲口作为运输工具的脚户便应运而生了。

固原回族脚户活跃的地域极为广袤,在古代,远到四川的松潘和青海循化、化隆、西宁和江浙的苏州、杭州一带以及较近的甘肃兰州、夏河、甘南、凉州、甘州等,都是固原回族脚户足迹所到之处。到了近代,固原回族脚户则以跑“短脚”为主。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看到这些地名,你真的很难想象,回族脚户们长年累月徒步行走在这些地方是多么的不易。

在过去,固原的回族脚户们肩负着从一地向另一地运输其所缺货物的重任,他们不仅要出售从固原所带来的货物,返程时还要带上当地的特产。从固原回族“花儿”中,就可看到当时脚户们运输的货物种类十分丰富:去四川往返时驮运丝线、衣线、川糖、茶叶药材,去青海往返时驮食盐,去陕西往驮土产品而回驮草帽、犁铧、铁锅、棉花,去甘南往驮面粉、蔬菜、百货而回驮酥油、皮毛、角麻等。对回族脚户往来所运输的货物,在徐兴亚主编的《六盘山花儿二千首》中所收录的回族花儿民间叙事诗“紫花儿”中就有如此的描写:

……

霸地草要吃白砂糖,

哥吆骡子去洛阳。

霸地草要吃落花生,

哥吆骡子走汉中。

霸地草要吃自贡盐,

哥吆骡子下四川。

霸地草要穿西安雁塔布,

姑舅哥风里雨里又上路。

霸地草要喝新疆葡萄酒,

哥吆骡子闯西口。

……

从经济和文化意义来看,回族脚户不仅是个运输职业者,更是文化传播者,在物质匮乏的过去,他们给固原群众驮来了药、棉、茶等各种生活必需品,也驮来了犁、铁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同时,以这些物质产品为载体,他们也为封闭的固原区域驮来了外部的信息,驮来了时代前进的步伐,驮来了一个崭新的山外世界。

(二)回族驮队与长途贩运业新中国成立前,固原各地之间以及固原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极为不便。有的地方匪盗成患,商旅风险甚大。因此,脚户们往往要随机组成一个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驮队来远行。于是,就产生了回族驮队与长途贩运业。同时,由于大多数驮队主要用骡子和驴、马、骆驼去进行长、短途贩运,而且走时找几个伴儿一起走,故旧时人们习惯称驮队为“赶脚”、“马帮”、“驼帮”、“吆骡子”。至今,在固原回族民间还流传不少驮队(脚户)在野外吃苦耐劳的故事,流传着许多脚户“心慌”时在野外唱的独特风格的“花儿”(如《脚户令》、《吆骡子》等)。

在漫长的岁月里,脚户们在实践中逐渐创立了驮队制度,以保证商旅活动的正常进行。驮队的组织结构一般由掌柜的、揽头和脚户组成:“掌柜的”是驮队中每个驮帮的统领,也是每帮骡子(有时也包括马、驴等)的所有者。一个驮队的其他成员往往是临时搭帮而成的,但每个驮帮的“掌柜的”却是“固定”的。在驮队中,“掌柜的”负责货物交易时的定价,还负责处理旅途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揽头”是从各驮帮的脚户中推举出来的赶骡能手,往往机智勇敢,负责率领头帮骡子行进,同时还负责指挥整个驮队。“脚户”则是驮队中的普通劳力,在驮队中主要负责骡子的喂养、使用和照看,并处理途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一名脚户必须学会几手过硬的本领,如收拾鞍鞯、编制笼头和鞭子、钉铁掌等,还要具备一定的兽医知识。

回族驮队在组织上有较大的随机性,因此在规模上也很自然地有大小之分,大的驮队一般有十八九头骡子甚至更多,小的驮队则只有四五头骡子。回族驮队无论大小,一般都分成头帮、二帮和三帮。行路时,头帮在驮队的最前面带队,二帮、三帮则跟在后面。在路过土匪出没的地段时一般要等头帮过去之后,二帮、三帮才跟着过去。每个驮帮的掌柜的只负责自己所辖的脚户,而每个脚户则要照管一至二头骡子。在每个驮队中,前后都挂有6个或8个铜铃,以便驮队在夜间行走时能够循声前进,不至于迷路。

为确保路途上的安全,回族驮队中的所有人员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和很强的应变与协调能力。在交通条件落后的岁月中,固原回族脚户要到四川、青海、江浙等地,就必须通过一些极其险峻的路段,有时骡子驮着货物无法通过,就只好由年轻力壮的脚户将沉重的货物扛在肩上,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不管是赤日炎炎的暑夏,还是雪花漫天的寒冬,回族驮队都要忍饥挨渴、长途跋涉,以实现贸易的目的。他们要经常上新疆、跑湖广、下江南、走青海,在茫茫的戈壁滩上风餐露宿,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还有几年才回来的。即使面对如此的困难,乐观的回族脚户们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炒面背上驴吆上,

干草捆捆儿驮上;

陕西洼里走一趟,

给尕妹妹办一回嫁妆。

身上带的只是简单的饮食“炒面”,要前往的是万里关山,生活艰辛、路途艰难,但为了从贸易中获取给阿妹办嫁妆的钱,他们喜滋滋地前往“陕西洼里”。固原回族驮队在旧时主要是通过贩运煤炭、食盐、碱、米面、油、茶、百货、绸缎布料、瓷器、皮毛、药材等,来实现固原区域和其他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旧时日常生活行走习俗旧时,固原区域缺少交通工具,回族群众居家过日子主要靠步行,只有少数富裕人家出门才靠骡马代步。即使到了20世纪中期,山区也较少见到自行车等家用交通工具,回族群众平时出门也基本靠步行。在运输体积大、重量多的东西时,他们往往套上驴车、马车、牛车。但因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回族群众更多的时候是肩抗手提,主要靠人力来行走和运输。

在诸如艰险道路、恶劣天气、饥饿和劳累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路途险情前,回族群众特别是那些做小买卖者却时时跋涉在山间小道上。他们以坚强的毅力,来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并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养家糊口。其中的酸甜苦辣,有“花儿”如是表现:

腿子(哈)走成个硬杆杆,

支起个罗锅者吃炒面。

脚痛呀腿酸者吃不下饭,

你说嘛辛酸啦不辛酸?

在长期的行走中,“腿子”(腿)都“走成个硬杆杆”,其中的辛酸,不言自明。

二、现实生活中的固原回族交通习俗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现代化交通工具已大量出现在固原山区,但一些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受到回族群众的喜爱。可以说,在固原回族山区,今天的交通是传统与现代并存、畜力与机械力同重。

(一)回族传统的人力运输回族传统的交通工具及方式今天仍存在于回族偏僻山村中,这是由于在一些山大沟深的村庄,有许多地方甚至连畜力都不能到达,只能用人力运输,更不用说现代机械力了。在固原回族村庄,今天还能看到的传统运输工具主要有:

1.背篼(背篓)。一般用席棘或其他野生植物编制的扁圆形用具,在上部扎有麻绳,用以人背。这种古老的运输工具,使用起来方便,便于日常劳作,如回族群众常常用它来背粪、背草。

2.褡裢。主要用于人们上街集市时使用,通常用布逢制,也有用牛皮来逢制的。“褡链”在外型上呈现出两头有“口袋”、中间为长而窄的布带供搭在肩上。旧时回族人常用它来装货,使用起来方便,但今天已不多见。

3.扁担。大多用柞木或较硬的木材来制成,在一根又粗有端的木棒两头钻有小口,系上带有铁钩的绳子来挑水运土。与扁担相似的还有“木杠”,就是用结实的硬木来制成一个杠子,供两人或多人抬体积大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扁担和木杠主要运送一些沉重物体。

如今,虽然现代化运输工具已深入到偏僻的山村,但回族的这些传统运输工具仍没有失去作用。你如在回族村庄,就可经常看到回族人兴冲冲地背着传统的背篓或肩抗扁担去采野菜、摘苹果、担清水,甚至时髦的姑娘、小伙儿也喜欢用这些土气十足的工具。

(二)回族传统的畜力运输在固原回族山区,今天仍大量存在着传统的畜力运输,这主要上由于受制于交通条件。

山区畜力运输的传统方式一为“驮”,并多为单“骑”驮运。就是把用麻制成的口袋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口袋横放在马或驴、骡子的背上,这就是俗称的“驮子”。当粮食收获时节,回族人也常常把刚刚收割的粮食用绳捆起来,一边一捆驮在驴或骡子的背上,从田野中送到家中。畜力运输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利用畜力来挽拉架子车,即套上马、驴或骡子来挽拉架子车,有些地方还用牛来拉架子车。在机械力无用武之地而畜力能够达到的地方,回族人仍常用畜力来进行短途运输。驴车、牛车、马车仍是回族农民家中的必备之物,但在长途运输中,传统的畜力运输被汽车、拖拉机所替代。

(三)回族现代的交通与运输能经商、会经商是固原回族发展经济的一大优势。在现代物质条件下,这种民族传统借助现代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不断的更新。从今天固原回族所出事的各行各业中来看,交通运输业与清真餐饮业一样,都是固原回族经济发展较为强势的行业。

在家庭经济状况迅速改善的今天,即使在普通的回族农家,孩子们拥有自行车,大人们拥有一辆甚至更多的摩托车也是常见的。为适应经商,固原回族人家要比汉族、其他民族家庭拥有更多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经济富裕的回族农家,一般都有几辆摩托车,男主人的是“幸福”、“钱江”、“嘉陵”等牌子的大排量的摩托车,女主人常常是“木兰”等小排量的摩托车。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回族老人,他们流着长长的胡须,虽过古稀之年,但却常常骑在摩托车南来北往,成为山区的一道人文景观。今天,利用摩托车走街串巷、上山下乡来做生意的回族人越来越多。他们利用现代交通工具和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调剂余缺、搞活市场、发家致富。

四通八达的道路和现代交通工具为回族生意人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经商条件。过去那些以驮队的形式从事贩运的回族人,今天已经发展到用汽车来“跑”长途运输,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驮队”。例如固原原州区三营镇、海原李旺镇等地的回族,数千人常年在青藏高原、中原大地、沿海城市用大吨位、性能良好的汽车从事贩运和其他经营活动。无论在白天还是深夜,人们都可随处见到固原回族开着的各种汽车。在长途运输和贩运中,不少回族人家都很快富了起来,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回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养殖业、收购加工业、清真餐饮业和交通运输,是固原回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提高,不仅为固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进步、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创造积累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宝贵经验。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目前云南省的文化建设及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本书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对于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
  • 一本书读懂美国文化(英汉对照)

    一本书读懂美国文化(英汉对照)

    《一本书读懂美国文化(英汉对照)》一书让你感受美利坚的自由与梦想。将一个真实的美国娓娓道来,本文从美国的历史政治、价值观念、宗教建筑,文化渊源、风俗习惯、休闲时尚、社交礼仪等多层面介绍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不同层面,有助于读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获得对美国社会全景式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了解美国这个文化多元的国家。
  •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南方地区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编选集,包括我国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如: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基若族、普米族、拉祜族、傈僳族、毛南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独龙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布依族、仫佬族和高山族等。
热门推荐
  • 孽海花

    孽海花

    《孽海花》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写他们的虚伪造作,写他们面对西方文明冲突时的庸腐无能。和其他三部谴责小说相比,本书突出的特点是所写大都影射真人真事,书中的人物可以和近代一些名人一一对应,如金汮指洪钧,傅彩云指赛金花,翁叔平指翁同龢,梁超如指梁启超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 该转过身看看了吧

    该转过身看看了吧

    蓦然回首的后续,前面缺少的都会补上,一个章节也不会少哦
  • 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幸福契约

    幸福契约

    原本该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浅浅,因为是个女孩而被家人抛弃,二十年后大学毕业的她遇到了真心相爱的男人,只是她不知道这份感情是否经得起岁月的打磨。
  • 毫不让步

    毫不让步

    从上A区到A区,一个字的增减,两个世界;从A区到吴家,一段路程,天地之差。”云端的你,我能爱吗?“"遇见你,我就想低到尘埃“
  • 情深不及你眉弯

    情深不及你眉弯

    曾经,他们相爱无眠。如今,她被他留在陆家,成为最卑微的下人,伺候他心爱的女人和儿子。他了解她。再切肤的痛,也比不过亲眼看他和别的女人成家生子。陆景年:“许晚晚,你一辈子只能在我身边,赎罪!”念着他的情深,甘愿满心伤痕,她终究是累了。只是,他们的孩子怎么办?
  • 魔尊图腾

    魔尊图腾

    少年天骄,被同门陷害,一剑穿身时,誓言:愿,没有来生,愿,成魔,报仇雪恨!我既为魔,举世皆魔!
  • 药凰老祖

    药凰老祖

    现代药门至尊一朝穿越,就决定干一票大的,于是准备在大婚之夜,休了那个男人,没想到一封休书扔过去,反被扔了回来!还被质问:“朕第一次给了你,你还看过朕的身体,你是要负责的!”她一脸懵逼,他继续道:“女人,看你一脸健忘的样子,要不要朕帮你回忆下。”——她本是医术超神的药门至尊,穿越成为国公府的痴傻二小姐。昔日的废材,一摇身,掌生死,逆苍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且看她翻身逆袭,绝色风华!表面小怂包,实际上心狠手辣嚣张女主X清雅禁欲系男主1V1,强强,相爱相杀,腹黑PK腹黑,感情洁癖患者必备口粮。
  • 与鹤说

    与鹤说

    商颜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与阿鹤的第一次相遇,竟是在一个米缸里,真是脸都丢尽了,不过这小呆子居然相信自己是个稻米幻化的仙子。唔......无论如何,先把这小呆鸟骗到手再说......
  •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从平凡人到救世主:“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