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8800000029

第29章 固原回族语言习俗(2)

一、固原回族姓氏的特征与来源

在固原地区,回族姓氏同汉族姓氏在形式上是没有大的区别,但如追寻回族姓氏的来历,就可发现于回族姓氏与汉族姓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并且一些回族的姓氏很有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固原回族姓氏的主要特征回族民间素有“十个回回九个马、一个不姓纳也姓哈”的说法。就是说,回族中“马”姓较多,如原州区各地的马姓回族人口就极多;其次还有姓杨、丁、沙、洪、常、田等等,都是回族姓氏中的“大”姓。在固原,回族中有许多和汉族相似的姓,如张、王、李、赵、周、金、刘、陈、雷等。但同时也有一些回族所独有的姓氏,如沙、萨、撒、赛、忽、闪、单、哈、海、黑、纳、喇、铁、虎、脱、妥、朵、沐、玉、把、改、买、拜、摆、菲、麻、穆、宛、古、丁等等。

在固原,不论是与汉族相似还是回族所独有的姓氏,它们大都有一定的来历。如据《元史》记载,一代名臣赛典赤·瞻思丁在逝世后,后代共有九子一十三孙,分为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黑十三姓,既传统的回族“十三姓”。除传统的回族“十三姓”外,固原回族中还有众多的比汉族姓氏更多的姓氏,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族姓氏相区别。对回族姓氏的类别,日本民族学者小林原在其《回回》一书,将回回姓分为三类:回回姓(如穆罕默德、乌哈德)、准回姓(如脱、色、玉、塔)、汉姓(如杨、马、丁、张)。但如从固原回族姓氏的现状来看,现只有“准回姓”和汉姓两类形式。古老的真正意义上的“回回姓”已不存在,这是回族穆斯林主动适应汉文化的结果。

姓氏是个体一定的民族归属、血缘关系、男女性别、个人身份及其社会所属的标志,固原回族也是以此来区分民族、血缘、辈分等问题的。原州区许多村庄的马姓回族、西吉县的单姓回族和海原县的田姓回族,按辈分来取名。虽然家族成员众多,但辈分不乱,这又与汉族“大家族”(望族)的姓氏、姓名传统相似,说明不同姓氏文化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吸收的。

(二)固原回族姓氏的主要来源现在,虽然固原回族的姓氏在外在形式上与汉族区别不大,但究其来源,许多却是与汉族姓氏截然不同的。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笔者调查,我们认为固原回族姓氏的主要来源为:

1.先民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名的译音。固原回族的祖先可追溯到从阿拉伯、波斯等西亚、中亚到东土华夏的穆斯林,固原回族的姓氏最早也可追溯到此。如固原回族中的马姓最为常见,其主要是来自祖名(经名)首音或尾音的音译。在回族穆斯林当中,取尊贵的圣名穆罕默德为经名者最多,且圣名在中国历史上又曾被“一名多译”(如马罕默德、马哈迈德、马哈马、马合麻、马哈木、马哈默等),故姓马的就极多。再如阿合马之后裔取其前辈名字的尾音立姓,而马合马沙之后裔取其前辈名字首音立姓,这样就形成了回族中的“马”姓。再如,丁姓也为固原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学者们认为,回族丁姓的大部分是来自先祖回回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汉语发音则可读为(译为)“丁”。于是,他们中一些人的后代便取“丁”为姓。丁姓中最大的一支,当来自元代名臣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史载其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等姓,在国内分布很广,这就是固原回族丁姓的来源。再如买姓,《姓氏词典》称之为“回族姓”,它也取自祖上经名首音。此外,穆、纳、苏、喇、沙、赛、黑、麻、摆、拜、哈、朵、虎、撒、古、忽等回族姓氏,多由此而来。

2.回族先民最初离开的国名。在早期,一些回族先民从所在国来到中国,为适应中国姓氏文化的特点,便舍弃了自己原有的姓氏,而以自己所来国家的国名为姓氏。如安姓是固原回族的古老姓氏之一。据考证,这一姓氏最初来自安息国(今伊朗)。唐时,安息(今伊朗)人安腓汗其子安附国曾率部族五千余人来华定居,并被朝廷封为左右卫大将军、定襄郡公,这就是安姓回族的早期先民。此外,古代安国(今乌兹别克一带)也有来中国而自居不归者,后来他们也以安为姓。再如,固原回族米姓出自西域米国(今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一带),而石姓则来自西域石国(今撒马尔罕一带)。安、米、石等姓最初都是以国名来做为姓氏的,并最终以“姓氏”代替了“国名”。

3.皇帝赐姓。在回族姓氏中,有一些姓氏是皇帝赐予的,其后代就沿用此姓,这是回族姓氏的另一来源。如固原回族中的李、张、沐、郑、金等姓,都是来自皇帝赐姓。据考证,回族中的金姓是明太祖时所赐,而回族中的李姓也主要源自唐朝皇帝所赐,这在不同时期的史料中都有记载。在封建社会中,赐姓是历代皇帝乐意做的,回族著名人物中接受皇帝赐姓的也不乏其人。例如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原名为马和,因明成祖认为“马不能登殿”,所以就赐其姓郑。再如回族黑姓,其先人在明代立有军功,被朱氏皇帝赐为国姓。后来部分回族人认为“朱”与“猪”字音近,为避禁忌遂改姓黑。

4.来自其他兄弟民族的姓氏。伊斯兰教在传播中,为国内其他一些民族成员所信奉,逐步成为回族的一部分,他们原来的姓氏也就“自然”变成了回族姓氏。许多回族学者认为,铁、脱、帖、朵、达、妥、火姓的回族,可能同蒙古名字铁木耳、帖本儿、脱不花、朵不花、达不花、火力忽达有关。在固原地区,铁、脱、妥等姓的回族为数不少,有人认为其先人是蒙古族。姓氏来源的多样性,说明回族族源的多样性。

5.来自古代官职、教职等。学者们认为,部分回族成员在古代是因官职、教职等而得姓的。如元代大臣回族人廉希宪出生时,因其父担任廉使之职,遂以官职为姓氏。同时,学者们认为回族哈姓也与元时对官的称谓——“哈的”有关。在固原城乡各地,哈姓的回族很多,考查其姓氏来源,很多与其先人任“哈的”这一官职有关。

6.因避难、避讳等而来。回族姓氏的这种来源,实际上在其他民族姓氏的来源上也存在着。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清同治年后,回族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甚至剿灭。一些回族为躲避灾难,便或远赴他乡或改变姓氏、隐姓埋名,久而久之这些本不是自己姓氏的姓氏便成了回族姓氏。例如在清代,为反清复明,一些回族以明为姓,抗议清政府的屠杀政策。之后,这些回族后裔便跟随祖先,以明为姓。现今固原原州区有一村庄叫明家庄,明姓为村中大姓,一些老人说自己的姓氏来源就是因反清复明而来的。

总之,固原回族姓氏发展至今,虽在形式上与汉姓没有多大的差别,但通过纵观回族姓氏的演变过程,也可发现回族姓氏在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性、系统性和民族性。

二、固原回族姓氏与其他民俗

固原回族姓氏不仅有着自身的特点与来源,而且还与回族的迁徙、回族地名和回族经济生活、宗教生活等相关联,从中可看到姓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回族姓氏文化的影响与作用。

(一)回族姓氏与回族村落名称在固原地区,一般以回族某一大姓为主的村落,村落名称也往往就因这一大姓而得名,如西吉的沐家营、单家集就是由沐姓回族、单姓回族而来。固原有一些地名,是部分回族群众从原居住地迁徙到一个新居住地后仍沿用原地名称,如泾源县回族聚居村名中有平凉庄、于村、拜村、者伍村、母家沟等,都是用原地名来称呼新地方名。在固原,还有由军事编制或屯田、养牧等而得地名,如原州区的三营就因军事编制而得名,而海原县关桥乡的驮场堡则因这一地方最初饲养骆驼而得名。

(二)回族姓氏与回族宗教生活在固原,众多的清真寺和回族墓地,有许多是由一村穆斯林修建和共有,但也有一些则由回族一大家族修建和共有。于是,在一些人口较多的回族村庄,有的几大家族各有各的礼拜寺和墓地,因而就各自以姓氏相称。例如在一些村落,有苏、田、马三大姓回族,就分别有苏家、田家、马家礼拜寺,同时还有苏家老坟、田家老坟、马家坟院。在每周的主麻日,不同姓氏的回族穆斯林就到各自家族的礼拜寺去礼拜;而在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不同姓氏的回族穆斯林也到各自家族的墓地去“游坟”,追悼亡人。

(三)回族姓氏与回族职业回族姓氏在回族职业特别是在饮食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回族姓氏因“职业”而得名,也有许多“职业”因回族姓氏而扬名。在固原城乡各地,我们常常可见“老马家清汤牛肉拉面”、“老田家羊肉泡馍”、“索家老字号”等饭馆名称,这就是在职业前加姓氏。这些饭馆,既以“姓氏”来招揽顾客也以“职业”来宣传姓氏,二者相得益彰。至于在其他职业中,固原回族穆斯林群众也喜欢在职业前加姓氏,如“兰家批发部”、“杨师皮毛店”、“虎家药铺”、“赵家修焊部”……在众多的职业中,一些回族群众经营的饭馆、商店和手工制作,因价格合理、服务周到、质量可靠,而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生意十分旺盛。

此外,回族姓氏还与回族武术、回族医药等联系在一起,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三、固原回族传统的命名习俗

在固原,回族穆斯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已广泛采用汉文姓名习俗来立姓定名,但同时又坚持伊斯兰教的命名制度和仪式。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或第七天,要请教长或阿訇来家给婴儿起宗教名字(俗称回回名)。在孩子上学或成人时,家长或请有知识的人要给孩子取一个官名,这与汉族相同。

(一)经名在回族婴儿的命名仪式上,阿訇或教长先对着婴儿低念大宣礼词“邦克”(招拜词),再念小宣礼词“戈麦”(招呼词),然后在婴儿耳朵上吹一下(男左女右)。仪式举行后,阿訇或教长就择取伊斯兰教先知、圣贤的名字(只读原音,不作汉译),作为新出生穆斯林的名字。固原地区男性多择取尔撒、努海、穆萨、阿里、尤素福、穆罕默德、尤素福等名;固原地区女性则多取法蒂玛、阿伊莎、赛立麦或赫蒂彻等名。回族孩子在长大步入社会或上学时,再起一个汉文名字,冠以姓氏称之,俗称官名。经名在家庭生活中一般也当做乳名,官名则在外称呼。

在固原,回族经名的命取反映出一定的伦理道德文化观念。如取经名为巴齐尔(勇敢的人)、麦克尼(强壮、坚强)、盖斯(坚定的)等,就表示了对坚忍品德的追求;而取名为伊麻德丁(宗教的柱石)、穆耳台仪(顺从)以及哈法尼(忠诚的信徒)、伊玛尼(信仰)等,都表现了对伊斯兰宗教和真主的信仰;取名为阿克弗(有同情心)、希沙木(慷慨大方)、伊哈桑(善行)、穆哈希木(慈仁的、仁爱的)、赫伊里(仁慈的、慈善的)等,则表达了宽容、慷慨和大方、施舍等含义。可见,固原回族的经名都透视出了伊斯兰文化观念,是回族心理特质和宗教观念、文化形态在命名文化中的具体表现。此外,一些学者认为,回族一些经名甚至成为回族姓氏的渊源,如回族中的尤、羽、苏、舍、萨、木、穆、买、麦、满、麻、海、艾、宝等不少姓氏,都来源于经名的音译。此外,固原回族还有用祖辈的年龄或寿辰命名的,如在祖父60岁时出生,起名为马六十。遇到穆斯林节日、聚礼日生下的孩子,就用它们命名,如刘主麻等。

(二)官名在固原,回族人所取的官名与汉族基本相似。众所周知,取官名是汉族的命名习俗,回族先民最初并没有“姓+名”这种称谓形式;但随着回族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及通婚、通商和回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回族也逐渐采用汉名(字、号),并且在构成形式、内容选择上也基本趋同:男性一般取名忠、孝、仁、义、福、禄、寿、财、正、智、伟、武、文、雄、龙、虎等,女性一般取名兰、花、菊、秀、月、桂、萍、丽、芳、晶、玲、素、洁、淑、婉等。这些现象说明,回族命名习俗在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当然,固原回族官名虽也保留了“姓+名”的基本格式,但也有一些变化,如一些回族官名采用了“姓+经名”(如马穆萨、田主麻、虎阿里等),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回族官名。这种中阿合璧的命名,是固原回族群众为新生一代命名的传统。

总之,今天固原回族姓氏和命名习俗与当地汉族姓氏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说明在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交融中,回族姓氏和命名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回族姓氏文化。

第三节固原回族的禁忌语习俗

因受伊斯兰教宗教习俗的影响,固原回族语言中有一些不同于汉语的“哈拉木”(禁忌语,阿语Haram的音译)。同时,固原回族对一些本民族忌讳的事情多用一些音译词去讳饰,有时也有一些自创的词语,形成了语言运用时的禁忌习俗。

一、语言禁用与代用的习俗

固原回族的日常言谈中有一些饮食方面的禁忌语,这种禁忌语的存在,真实地反映了宗教戒条、传统生活习俗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逾越的行为准则。根据《古兰经》的确定,回族在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比如回族禁止饮酒、禁止吃猪肉,因为他们认为酒是乱性的、猪是污秽不洁的,所以回族对猪等带有一种非常憎恶的心情,并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有着禁用或代用的习俗。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当我每每看到场凌城南那高大的炎帝雕像时,不尽会想起宝鸡常羊山来,因为,那里是炎帝长眠的地方,那里的清姜流域,有着炎帝生息并倡导稼樯的记忆,所以,我对常羊山的向往也就随之产生。
  • 古罗马神话(下)

    古罗马神话(下)

    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罗马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动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热门推荐
  • 村姑

    村姑

    时值中午,阳光洒满中原大地。文秀头戴草帽,腋下夹着一捆青草,肩上扛着一把旧铁锹,风风火火从田间回到家中。她家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杨树,为这个农家小院撑起一片荫凉。树下有鸡羊猪狗无精打采地攒动着,它们可能是为了避暑乘凉,腹饥寻食。文秀先把青草撂到猪嘴旁,那头五六十斤重的长白猪忽然精神百倍,津津有味地大口咀嚼着新鲜的猪草,那些鸡羊也过来凑热闹,在草中寻食。每天文秀从田间回来,总是拔点儿青草为它们充饥,这样就能节省一些猪食。
  • 教书匠

    教书匠

    普利策奖获得者弗兰克·迈考特《安琪拉的灰烬》小说系列第三部,也是该系列收官之作。迈考特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而又诙谐的文字,回顾几十载教师生涯中的苦涩与甘甜。中学的课堂总是暗流涌动,波涛汹涌,美国中学教师这碗饭可不好吃。他却迎难而上,独辟蹊径,努力赢得那些充满个性、难以驾驭的青少年的尊重,不但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更鼓励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如果你愿意,每一份工作都可能是珍贵的宝藏,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与日常中找到幸福和意义。
  • 汉朝的密码

    汉朝的密码

    历史的确是有其密码的,倘不能解开密码,只能观其表象,却不知其内在。而司马路,正是一个历史的解码者。为您揭开一个古代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谜,一个古老名族的整合熔铸历程,一个强大帝国的历史密码,一个古老名族的文明密码。身为法家巨子,韩非为什么会死在崇尚法家思想的秦国?荆轲刺秦王,他的失败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内情?和中原小国相比,楚国堪称古代的超级大国,然而这样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也阻挡不住秦国的进攻?秦吞并六国,难道仅仅凭借的是强悍的军事力量吗?秦始皇讨厌他的长子扶苏而将他派去长城吗?当农民揭竿而起,秦军主力迟迟不来增援,还有多少没说清楚的隐情?
  • 夺名三士

    夺名三士

    何为强者,天下闻名不为强,战无敌手不为强,强者不以正义为名,强者不为大众所知,强者永远在黑暗中,却永远被江湖传颂。我知道的强者,有三个,你呢?
  • 繁败盛

    繁败盛

    以三位主人公的第一视角讲述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羁绊,在亲情、爱情、友情中他们的抉择以及想法。我们都是一株植物,繁荣,破败,盛开
  • 我大爷是泰山

    我大爷是泰山

    北京人管那些比自己父亲大的男人叫大爷,记住喽,发音是爷的轻声;如果发音是二声,那就不是一个意思了,那是称呼有地位有钱或是有影响的人,和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有一年,我和已故的相声演员笑林一起吃饭,席间他问我,北京人爱拿大爷开涮,经常地骂大爷是怎么回事?我笑了,那是北京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么跟您说吧,您看北京人打架,相互骂街的人,骂对方甚至有的混球骂对方的父母,甚至祖宗,但是,从没有见过骂大爷的。
  • 云与卿

    云与卿

    两国合约,对方的六皇子却被俘虏了过来。她是郡主,在紫禁城中活得风生水起,连皇上都忌惮她。他是落泊邻国质子,当作俘虏被赐于她。他温和有礼,她平淡孤冷,二人一遇,竟有些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以山河为棋,以天下为局,她要颠覆王朝,他要夺得王位。扰乱这乱世,再平定这乱世。余生平淡恬适,二人执手,甚好。待一切落幕之后,二人隐去,把酒话赋,依山而行,傍水而居。仿若,浮生未歇。
  •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纠正人性弱点和培养人性优点的学科,认识到人性的优缺点后,我们就可以在心理上占据上风,就可以随时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扩展人际关系还是维护人际关系,心理活动均参与其中。它既包括自我的心理活动也包括对方的心理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要情绪化,别让不良情绪主宰自己,然后做对事说对话。这样的话,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变得轻松自然了。
  • 生产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生产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本书共分为六章,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生产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编写的,首先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构成组织结构的各部门及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叙述,对生产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又对具体的工作规范与流程进行描述,并采用流程图的方式使其更加具体化,提高了工作的执行效果,进而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本书系统理论与具体操作相结合,流程图和表单的大量使用,更为从事生产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
  • 申鉴

    申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