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8800000007

第7章 固原回族礼仪习俗(2)

(六)扎耳礼固原回族民间将之俗称为“扎耳眼”。回族群众认为扎耳眼是“逊乃提”(圣行),所以这种民俗在城乡各个回族社区都很流行。扎耳眼通常为回族女孩,也有个别回族家庭因男孩过多而无女孩但又喜欢女孩,有时也给小男孩扎耳朵眼。对男孩子扎耳朵眼时,只扎一只,表示宠爱。一般情况下,女孩子长到3-6岁时,由母亲或请人给孩子扎耳眼,时间大多选在阴历2月初2,因为相传这一天是万物复苏的好日子。

固原回族人生礼仪是回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出回族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期待。

第二节固原回族的日常礼仪习俗

俗说话,“回回见面三分亲”。固原回族无论男女老少,都极为重视待人接物的礼仪,这与《古兰经》多次强调礼节重要性有关。

(一)见面礼固原回族见面礼主要是道“色俩目”。此为阿拉伯音译,原意为和平、平安、安宁,是回族之间用以相互祝贺和问候的吉祥话。其全称是“按色俩目尔来坤”,意为“求真主赐你平安”,全称答词是“吾尔来坤色俩目”,意为“也求真主赐平安予你”。这一礼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据说,先知伊卜拉欣和他的妻子晚年得一“圣子”,天使曾预先向他说“色俩目”,作为一种吉祥的问候利益,后被穆斯林所仿效。在穆罕默德传教时期,这一礼俗已普遍流行,并被当作一种“圣行”。现在,这种原带有宗教色彩的祝安词经长期沿用,回族群众已经把它看成是正常的祝安问候语,相当于汉语的“您好”和“您也好”,并成为回族日常生活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固原回族凡是晚辈对长辈、幼者对长者、男女之间、夫妻之间以及步行者对骑马者、少数人对多数人祝安问好时都用这一问候语,即使出门在外的人给长辈写信时,称呼上也加上“代色俩目问候”这一祝安词。有些人出门在外遇到异乡穆民,讲个“色俩目”就等于是自我介绍。双方会喜不自禁,甚至请你去家中作客,替你帮忙办事。“回回千里不持粮”,就在于此。再固原回族社会,如果年轻人见了老人不道安,就被看作是不礼貌,另外,当有人给你说“色俩目”时,你听而不答、视而不接就会惹人恼怒,有时还可能引起误会。

固原回族因长期生活在山区,民风纯朴、正直善良、热情诚恳,日常生活中很讲究礼节,便形成了具有区域、民族特点的特殊行为习惯与禁忌。比如说,道“色俩目”和会“色俩目”就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说“色俩目”者应有良好的姿势与友善的态度。两人见面,先致者要站定,双脚稍微合拢,手下垂或操于小腹前,腰微向前屈,恭敬真诚地说声“色俩目”。反对说“色俩目”时敷衍了事、嘻嘻哈哈、摇晃不定,认为这是不稳重、不真诚的行为。当然,回“色俩目”者也要有真诚的态度,不左顾右盼,更不能不接“色俩目”,否则就会被视为轻高傲慢、瞧不起人的不礼貌行为,遭众人议论指责。其次,说“色俩目”时讲究长幼有序。尊长辈、客尊主、少尊多、男尊女、妇尊夫,都是说“色俩目”时的一些基本要求。尊长辈,就是晚辈见到长辈后要先致“色俩目”、年幼者见到年长者后要先致“色俩目”、教民见到阿訇及有“尔林”(学问)的笃信教规者要先致“色俩目”;客尊主就是客人见了主人后要先致“色俩目”;少尊多就是少数人见了多数人时不必一一去向每个人致“色俩目”,而是高声道一声“色俩目”即可;男尊女就是男女见面后,男的要主动先致“色俩目”;妇尊夫就是妻子见到丈夫要先致“色俩目”。再次,致“色俩目”时讲究时间与场合。固原回族见面致接“色俩目”的间隔时间一般在3天以上,若天天见面就不必致“色俩目”了,即3天以上不见者致。还有在个别场合忌讳致“色俩目”,如正在礼拜、大小净、上厕所等。最后,固原回族特别是农村回族男女之间致“色俩目”时,一般不握手。回族的祝安词,不仅见面讲,分别时有的也互致“色俩目”。

(二)待客礼固原回族在日常待客中,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诚恳待人、热情好客,逐步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固原回族待人热情诚实,素有“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客人时,主人会疾步走出大门外去迎接,如客人骑自行车、摩托车时,就会立即把车子接过来推上,对有行李包的客人要把行李包接过来提上。当客人进屋时,主人常常会主动给揭开门帘,让客人先进屋。当在屋内见来了客人时,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男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入席时,要谦让年长者入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表示对客人的尊敬。自然,这时客人也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在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后,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允许用筷子在碗里乱搅动,讲究小口进食。在饮水时,也不接连吞咽,更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主人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最后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在固原回族村庄,当别人请你做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固原农村回族在待客时,通常把饭菜做好端上桌子后主人不陪坐、不陪吃,而是站在地下,先说一声“请口到”,接着就一再谦让、夹菜,照顾客人吃好饭。固原回族群众认为,主人陪坐、陪吃是对客人的不礼貌。回族众人在同桌聚餐时,大家洗手以后,都要谦让年长的入座上席,要等他动筷子以后,其他人再动。吃饭时,要小口进食。吃烙饼、馍馍、油香时,不拿在手里大口大口咬着吃,而要用手掰着吃。在放饼时,要注意将面子放在上面。掰开后而没吃完的烙饼、馍馍、油香,不勉强同席者吃。

回族在同客人谈话时,要求不能左顾右盼,不能玩弄自己的胡须与戒指等,不能搜剔牙齿,不能将手指插入鼻孔中;不可当客人面吐痰与擤鼻涕,更不能伸懒腰打哈欠,打哈欠的时候把手放在口上。在谈话过程中,客人要细听别人的言语,既不能要求对方过多的重复,更不能随意插话。

(三)拜节礼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民把在开斋节或古尔邦节期间的走亲访友,称做“拜节”,以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逢年过节的“拜年”区别开来。拜节除亲友互相拜访之外,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女儿们都要带上礼品看望岳父、岳母。固原回族拜节讲究赶早,否则会被认为是心不诚。固原回族俗话说“初一初二拜节,初三初四拜鳖”,就是这一习俗的反映。

(四)施舍礼施舍礼俗称“散乜贴”。“乜贴”是波斯语音译,意为“心愿”、“决心”、“意念”、“动机”,指通过内心或口头表达的意愿,旨在发自内心祈祷真主佑助、赞颂真主恩典。“乜贴”是固原回族的一种人生礼仪,并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举乜贴,意为在做事情之前,通过内心或口头来表达意愿;散乜贴,一种有意念的施舍行为,施舍物可为钱财、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等;过乜贴(也称做乜贴),指在亡人的忌日、远行归来、娶妻嫁女或乔迁新居等举行的祈祷纪念活动,过乜贴一般要请阿訇诵经、宴请亲友。遵照伊斯兰教义,固原回族大都乐善好施,把施舍和救济贫穷、孤寡、残疾、乞丐等人的行为看作是一种行善积德、向主靠拢的高尚情操。施舍(舍散),在固原回族看来是一种高尚行为,能使人产生恻隐之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帮助,并使每个人都能够产生一颗善良的心,还可以赎取自己的过错,以防走向“为富不仁”的境地。

(五)祝福礼与祈求礼固原回族将之俗称为“做杜哇”。很多“杜哇”有固定的阿文或波斯文祷词,并由专人默诵,跟随的人念一声“阿米乃”即可。在众多场合,回族群众默念“主啊,你祝福吧”,以祝福自己或他人。在回族民众日常的民俗生活中,“杜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吃完饭后,一般要双手摸面做感恩的“杜哇”仪式;孩子出世后要请阿訇念“杜哇”,求主保佑健康成长。穆斯林认为,真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是超然存在的。因此,虔诚者随时随地都可向真主祈求,甚至每天做杜哇来完成功德。固原回族习于在喜庆的日子中,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请阿訇做个好杜哇,祝愿日子红红火火、幸福美满;而在面临悲伤、忏悔、哀悼、怀念、高兴、贫困、疾病面前时,更不忘做个杜哇,祈求平安渡过难关。“做杜哇”礼仪的含义也很丰富:可表示感谢,可表示悔过,可表示顺从、惧怕,更多表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同类推荐
  • 六角街灯

    六角街灯

    本书是一部极具哈尔滨情味的史诗性作品。十九世纪末叶,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崛起于东北亚的心脏地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俄国爆发国内战争,哥萨克士兵谢苗退居哈尔滨。他解救了正处于饥饿濒死困境中的俄罗斯贵族之女薇拉,与之结为夫妇,在哈尔滨菅草岭开办牧场,饲养奶牛。他(她)们作为第一代哈尔滨俄侨,开创了哈尔滨乳业的先河。二人生活虽贫苦,但自由豪爽、优雅高贵的气质不改,为保存俄罗斯国宝受尽艰辛。六十年代初,二人再次漂泊,远赴澳大利亚,不幸感染登革出血热,双双身亡。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本书收录之短文,除刊于电影杂志的若干影评之外,盖源于《光明日报》和光明网上作者的专栏文章,大部分文章基本因事而写、有感而发,共同特点是锁定当下的“文艺”和“文化”,聚焦“批评”,更属意于话题性和思想性,是一部颇具阅读性的文化批评杂文集。
热门推荐
  • 觉悟

    觉悟

    大保同钟海仁是好朋友,发小,关系铁得不得了,一个包子分着吃,一根冰棒轮着唚,俗称“一对油盐坛子”。两人是上初中以后才关系热火起来的。小学六年,同班,但不同组,虽是熟识,少有来往。县城里的小学,生源固定,学生主要来自三类家庭。一类机关干部子弟,一类手工业和小商贩家庭,还有一类是农业户。县城是座古城,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格局十分周正。旧时的衙门正在县城中心地带。解放后改作了县政府(也叫县人委会),当地人还是习惯叫那里“衙门口”。衙门口当然是很气派,很庄肃的。门头高大,全用青砖垒成,两扇大门包了铁皮,铁皮上密密麻麻地凸现出拇指大小的圆形铁钉。铁皮铁钉都很老旧了。
  • 最强炮灰系统

    最强炮灰系统

    第一次穿越异界,又拥有了金手指系统,两件快乐的事情重合在一起,得到的,本该是一飞冲天的修为,但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 幸好我的青春有你们

    幸好我的青春有你们

    互怼日常,校园趣事……夏赏“你这么有钱,应该啥有了”季亦枫“你确定?”“当然啦”季亦枫“其实,还缺点”夏赏“啥?”“缺点你,得己,此生无撼”
  • 快穿:宿主你男人又黑化了

    快穿:宿主你男人又黑化了

    岑予一吐槽自家系统太垃圾,别人快穿不是公主,就是豪门贵女,再不济也是个人吧!怎么到她这儿,就变成了得了癌症的猪和妨碍道路建设的树呢?
  • 不化骨修真途

    不化骨修真途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五仙之下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他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他受天地灵气所至,死而不腐,僵而生灵。虽在这华夏大陆所生,却超脱六道轮回之内,不在五行之中。
  • 快穿之渣女要逆天

    快穿之渣女要逆天

    某渣女不要脸的说“呵呵,像我这样美丽天仙的女子怎么会有男朋友呢?”超级无敌世界大渣女。撩了就跑。而在她身后总有一个超级冷淡超级帅,帅爆了的释放着冷气的帅气男子。
  • 逐电

    逐电

    昆仑神山,蓬莱仙岛,北冥海底,南冥火域……数不尽的未知,道不尽的洪荒……中央部洲立天廷,青丘大荒掌仙轮,神秘不周撑九天……它们为何而起,却又因何而落。......本篇虽属洪荒,却又非你我所认知的洪荒!洪荒各族,或亦非平日所想的那般。这,或许是一个全新的一个世界……
  • 鲁滨逊漂流记(青少版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青少版名著)

    丹尼尔·笛福的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回忆录式 冒险小说。小说问世之后,立即风靡全球,历久不衰,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部世界名著,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运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在孤岛上生活二十八年的传奇故事:鲁滨逊在绝境中流落无人荒岛之上,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勇敢 和智慧,对荒岛的原始生存环境进行改造,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彻底改变了自己无衣无食的苦难命运,他还救下了即将被土著吃掉的野人“ 星期五”,并最终安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大佬威武雄壮

    快穿大佬威武雄壮

    系统:我家大佬,虐渣、打脸、杀人放火,英俊潇洒,无所不能。文殊无语,夸人是这样夸的,随后阴森森到,少拍马屁,说好的度假区呢?你不是说你是度假系统吗?特么的在鬼窟度假、末世度假、在荒岛也叫度假,在一切不是安全的地方度假。系统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本文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