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8800000009

第9章 固原回族服饰习俗(1)

宁夏回族服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宁夏回族聚居区的固原地区,回族群众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主体服饰上既有与汉族相近的一面,也有独特的一面。回族服饰的特征主要表现于头部:男子多戴白色平顶小圆帽(因教派不同戴五角、六角、八角帽等);妇女多戴盖头,一般老年喜白色,中年戴黑色,未婚青年女子多戴绿色,盖头多选用质地柔软的丝绸或细纱料子。另外,回族老年男性喜穿黑色或灰色长衫,老年妇女多穿宽大长至膝盖的长衫,青年男子多喜爱穿白衬衫,外套黑色坎肩(又称“马甲”)。

第一节固原回族服饰的习俗概述

服饰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和民俗现象,有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征。一方面,民族服饰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总是随文化的传承而沿袭;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民族服饰在继承中会有所发展,在稳定中会有所变化。固原回族服饰也体现出这一发展特征。

服饰既有护体、保暖、装饰的作用,也有宗教识别、民族区分之作用。固原回族把服饰通常称为“衣着”、“穿戴”。回族主体服饰和汉族服饰大体相近,故历史上有“汉装回”之称。回族穆斯林为了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或受宗教的影响,头缠戴斯达尔、穿准白、穿麦赛袜子,这主要是出于宗教的考虑。再如妇女搭盖头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外,也有宗教的因素。原因在于妇女在着装上要讲究对“羞体”的遮掩,因为《古兰经》明确规定,头发、脖颈、耳朵、胸脯等都是羞体,不能外露;若外露则会失去“伊玛尼”,故着装要考虑羞体。因此,固原回族服饰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的作用外,还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这就构成了回族服饰的民俗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一)受伊斯兰教教规影响,服饰颜色以白、绿、黑色为主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最喜悦、最清白的颜色,因而服饰颜色以白色为主。白色是固原回族服饰习俗的特点之一,即一般回族群众都喜欢穿戴白色衣帽。在回族群众中,头饰是最典型和最富有特点的,固原回族从过去到现在,男子的白帽、戴斯达尔和妇女的盖头等传统头饰都以白色为基本颜色。有“花儿”如此唱:

白布汗衫白手镯,

肩胛上搭下个手巾;

打死骂活我不承认,

问死没乱过口供。

这首歌里的回族女性身穿白汗衫,手戴白手镯,肩上还搭着个手巾,想必也是白色的,尽显洁净之气。而生活中的回族男子不仅头戴白号帽,而且也喜欢身穿白汗衫,有的还在白汗衫外面再套上黑色坎肩。“白色汗衫黑夹夹”,就是固原各地农村回族男子的典型装束。此外,在回族“花儿”中,对白色的歌咏也可谓数不胜数,不止是“白汗衫”,还有“白布圈儿圆又圆”(指凉帽)、“白如雪的白脸蛋,一对白茸茸的眼睛”、“白肚银鬃的白龙马”、“白牡丹”等等,无不飘溢着回族穆斯林崇尚白色的伊斯兰文化气息。

黑色和绿色也是固原回族比较喜欢的服装颜色。回族认为绿是神圣的颜色,供穆斯林群众祈祷用的地毯,底色一般都是绿色。各地回族举行阿訇“穿衣”仪式时,阿訇都戴绿色帽,穿绿准白(袍子)。回族年轻妇女还戴绿盖头,穿绿裤子等。有“花儿”如此唱:

葱绿的袜子葱绿的鞋,

葱绿布缝下的腰带;

身材不大是脸又白,

庄子里你就是盖盖。

在这首“花儿”里,“葱绿”一词出现了三次,可见人们对绿色的偏爱,反映着回族群众喜爱绿色的审美观和共同的民族心理。正因为绿色是伊斯兰教崇尚的色彩之一,于是,在回族男性眼里,身着葱绿色鞋袜的小巧玲珑的她是那么美丽,足可以盖过全庄子的女子。

另外,固原回族青年、老年男子在日常生活中还喜欢穿青坎肩,穿黑袍子等。如在下面这首歌谣中所述:

绿绸子缝下的夹夹儿,

蓝绸子缝下的袄儿;

维下个阿哥像鹞子,

我就像喂鹞子的雀儿。

这首歌里唱到的“夹夹”就是坎肩,而且还是“绿绸子缝下的夹夹儿”。由于绿色被穆斯林认为是象征着生命力的神圣颜色,于是在女主人公看来:身着绿色坎肩的阿哥是那么英俊、潇洒,犹如空中翱翔的鹞子。但无论何色,固原回族都讲究服饰整齐美观、简朴舒适、干净卫生,禁止穿妖艳华贵的衣服,特别是男子不衣艳色、不着异冠,在颜色上要以白、绿、黑色为主。伊斯兰教崇尚黑、白、绿三色,中国史书上有“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之称,“大食”是唐宋时期对波斯人、阿拉伯国家的称谓的汉语音译。

(二)受教义伦理规范,具有内向封闭式、重伦理之特点固原回族就其服饰外形而言,其特点是着装严谨、讲究质料,注重严格的伦理规范,表达的是一种朦胧而不显露腰身的整体性风韵。如外衣常常通过宽松的外形、大面积的遮盖、含蓄下垂的衣纹、深重的服装色彩和寓意吉祥的纹饰,表现着装者的气质、仪表和心态。下面一首歌谣可以看出,固原回族对服饰文化的态度:

真主为我造衣衫,真主为我送温暖,我穿衣服主喜欢,真主带我进乐园。

白褂子,黑裤子,针针线线绗边子,穿在身上抖架子,出门见人摆面子。要问衣裳哪里来,都是真主给我的。

(三)受爱清洁讲卫生习俗影响,崇尚清洁简朴的衣着观依据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固原回族要求穆斯林上衣下裳要整洁庄重、朴素大方,不也许穿奢侈、豪华的服装。在外观上要求严肃、端庄、整洁,即使天气很热一般也不穿长衣长裤,外衣扣子扣得严严实实。在平时,他们勤洗勤换,力求保持衣服的清洁卫生。爱清洁而不奢侈,是伊斯兰教服饰文化的基本原则;纯洁朴素、庄重大方,成为固原回族主体服饰的主要特色。

(四)受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外衣多呈长密(内敛性)特点在固原回族聚居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很少能看到穿着暴露服装的人。即使是炎炎夏日,回族妇女出门上街要换上长衣长裤,尽可能地将身体严密地包裹起来。同时,回族男女所喜欢穿的“准白”(意即“长大衣”、“袍子”)、大襟衣服、坎肩、长裤、兜肚,男子的裹腿等等,大多是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人文环境、封建服饰文化的薰陶下和伊斯兰教宗教服饰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因此,这些服饰在款式、服色诸方面虽都有阿拉伯、波斯服饰文化的影子,但就服饰的形制而言则与中国传统服饰更有相近相似之处。

第二节固原回族男子服饰及其习俗

固原回族男子服饰,一方面在伊斯兰教熏陶下沿袭了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服饰的部分款式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适用成分。

一、固原回族男子主要服饰及习俗

在基本服饰上,固原回族男子与汉族男子相同,但如下几种服饰则是固原回族独有的。

(一)薄麦赛海袜亦称麦赛袜子,是固原回族老人冬天穿的一种皮制袜子。“麦赛海”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皮袜子”,一般用近似做皮夹克一样的软薄的牛皮制成,洁净光亮,结实耐用。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每日五次礼拜须洗小净,如穿上麦赛海袜子就可以免去小净中的洗脚程序,只用湿手在脚尖至脚后跟摸即可。固原冬季寒冷,一日五次礼拜前洗脚既冷又不方便,因为麦赛袜子的简便使之深受回族老人喜欢。

(二)准白阿拉伯语音译,意即“袍子”或“长大衣”。这是回族中的满拉、阿訇和一般回族老人所喜爱的服装。准白一般选用黑、白、灰等颜色的棉布、化纤料或毛料制作,有单、夹、棉、皮四种,其款式近似现代的长大衣,但领子一般都是制服。

(三)坎肩坎肩也是固原回族男子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回族人简朴、大方的民族特点。回族男女都爱穿坎肩,特别是回族男子更喜欢在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适体的对襟青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显得清新、干净、文雅。固原回族常常根据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坎肩,因此坎肩中就有夹的、棉的,还有皮的。在日常生活中,坎肩既可当外套,又可穿在里面。固原回族男子的青坎肩,装饰工艺比较简单,在襟边、袋口处用针扎出明线,使衣服各边沿平挺工整,突出服装造型的线条美;同时,用相同的衣料做小包扣,显得雅致。皮坎肩选料颇讲究,要用胎皮和短毛羊皮,缝成后轻、柔、平、展。冬天穿上这种皮坎肩,再穿上一件外套,既轻便保温,又感到和谐而不臃肿。

(四)搭面子二毛皮大衣固原回族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在冬天还喜欢穿缝制的搭面子二毛皮大衣(或老羊皮大衣),俗称“二毛筒子”。二毛皮大衣是用滩羊皮加工而成,皮板轻薄、柔韧细密、毛股紧密、花穗美观,一般成明显大波浪弯曲,俗称“九道湾”。能工巧匠们所缝成后的二毛皮大衣,具有轻、柔、平、展等特点,既舒服又保暖。回族先民很早就开始用羊皮缝制裘皮大衣,它是回族人民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五)圆口和方口布鞋固原回族鞋饰一般是自制的圆口、方口布鞋和以麻线钩底或棉线钩底的凉鞋以及毡靴上等。在固原,人们在春秋时穿布鞋,夏天则穿凉鞋。固原回族男子的布鞋有各种样式:男孩子的虎头鞋,青年男子的圆头鞋,老年男子的牛鼻子鞋,都各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男孩子穿虎头鞋,是祝福孩子长得虎头虎脑,身体健康;青年男子穿圆头鞋,表示已经长大成人,事事圆满,平步青云;老年人穿牛鼻子鞋,象征老成持重,晚年幸福。回族男子鞋饰的上述象征意义,是在汉族鞋饰的影响下演变而成的,但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虎头鞋鞋面布料的颜色一般是深蓝色,虎头的布条或线穗一般是白色。这是因为回族把深蓝色视为安全色,白色为圣洁色,两种颜色的特定搭配,体现了回族的审美意识。圆头鞋的鞋面用料,一般是黑色平纹布,用双合黑线纳过;鞋底是用麻线纳的密密麻麻的千层底,鞋底的周边沿着白布,这是回族的黑白服色搭配在鞋饰上的具体表现。牛鼻子鞋的鞋面用料一般也是黑色平纹布,鞋头上的“牛鼻子”挺得很直。鞋帮子只纳鞋头和鞋后跟,中间不纳。鞋底子用麻线在前后掌部位各纳三层相套的菱形或半圆形的几何图案,这是一种具有回族文化特色的图案,表达了对老年人的祝福。

固原回族男子的麻钩鞋和线钩鞋,是很有民族特色的。所谓麻钩鞋和线钩鞋,是将麻线或棉线合股搓成粗线,钩织成带网眼的鞋帮,再将纳好的鞋底与钩织好的鞋帮缝制成鞋。麻钩鞋和线钩鞋一般有两种装饰:一种是在鞋头上做出象玉米缨子似的穗带,一种是将麻线或棉线染成各种颜色,常见的有黑、白、黄三色,钩织成单色鞋或混合色的鞋。

当然,先进的固原回族人都已习惯了穿皮鞋,自制的圆口、方口布鞋一般只会在老年人脚上才可见到。

二、固原回族男子头饰习俗

(二)白帽固原各地回族男子都爱戴白色的无沿帽,欲称号帽、孝帽、回回帽、巴巴帽或礼拜帽(回族礼拜叩头时要前额鼻尖着地,带无沿白帽方便礼拜,也有洁净、清真之意)。回族号帽以白色为多,也有灰、绿、棕、黑等色,多在秋冬季戴深色帽,但以白帽为最常见,也最为回族男子所喜爱。有首“花儿”里唱道:

屋檐上蹲的是白鸽儿,

黑头嘛裹了个皂儿;

你给我做的是顶帽儿,

我给你买的是镜儿。

回族谚语中说:“自古回回少不了汤瓶、吊罐、小白帽。”因此,白帽是回族男性区别于他民族的标志性服饰,也是穆斯林的象征之一。正因如此,歌中才唱到“你给我做的是顶帽儿”。这样看来,“顶帽儿”当是回族青年男子的心爱之物。

自然因地区或教派不同,回族也有戴小圆形开沿帽的,也有戴四角或六角形尖顶无沿帽的。固原部分地区的回族还喜用金钱镶边或成几何形纹饰,平时还有戴白色针织套花软帽的。固原回族伊斯兰教职人员、阿訇一般戴绿色号帽,穿白、灰、黑色的准白,教长、阿訇在主持礼拜或会礼时要用白、黄、绿色绸料或布料缠头,教法上称为缠“戴斯塔尔”(波斯语,是指清真寺宗教职业人员头上缠的长块布)。在固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回族男子为御寒多在白帽上加戴棉或皮帽,并有意把棉、皮帽戴斜,露出白帽边,以昭示其回族身份。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和回族文化经济的发展,回族白帽的样式和所用面料以及制作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制作白帽的材料跟随市场潮流,向高档面料发展,制作工艺也日益精巧,除了有用布料缝制而成的,还有用线钩制的。虽然样式变化不大,但在装饰的图案上却不断翻新、用料考究、图案精美、制作精湛。

(二)戴斯塔尔“戴斯塔尔”或“代斯达尔”,是指清真寺专业宗教职业人员头上所缠的长块布,源于阿拉伯、波斯人缠头的长块布。在元、明、清时期,缠头回族人数较多,多被称为“缠头回回”。随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固原回族除上寺的阿訇、满拉和虔诚信教的老年人以外,一般多数只戴帽子而不在缠头。“戴斯塔尔”是一块长达三至四米宽不足六十厘米的长布,以白色居多,也有黄、黑色和格子的。固原回族在缠“戴斯塔尔”时,有许多讲究,头的前面只能缠裹到前额发际处,不可把前额遮住;其中一头缠至脑后压到里面,另一头必须留出一肘长搭在背后,看起来高峨魁伟、层层叠垒,十分壮观。固原某些地方的阿訇在缠“戴斯塔尔”时里面还用一个帽托,目的是为了在缠头时外表缠得更美观。

同类推荐
  •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船山思问录

    船山思问录

    王夫之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到,有极浓厚的宇宙论理念,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船山思问录》以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船山遗书》本为底本,对其进行了解读,包含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容。
  •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热门推荐
  • 惠新集:红学文稿选编

    惠新集:红学文稿选编

    本书收录了作者55篇研究《红楼梦》的文章,附录5篇,收录有媒体不同时期对作者的采访。作者在自序中说:“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曾担任过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杂志社主编,2004年当选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这些工作经历使得我与新时期红学发展的许多事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的一些文章、讲话以及接受的采访等,对了解新时期红学的发展,或许还是有一些价值的。”
  •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书里书外”,“书里”收录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书外”则是可能影响孙犁精神成长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把文化生活的内容也算作一种“读书”,则“书外”的部分也算该是孙犁读书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辑“书前书后”,部分是孙犁的读书笔记。因为爱书,孙犁常在书上施以封皮,而因书衣多在书前书后,我们就为本辑取了这个名字。“书前书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杂乱,但除去不多的孙犁对文学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评论,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属于史部。第三辑“书长书短”,是爱书人孙犁在买书、得书、藏书等方面长长短短的叙述,进而延伸至新的契机境界:“读中国历史,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读圣贤的经书,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话,有时却是开人心胸,引导向上的。古人有此经验,所以劝人读史读经,两相结合。这是很有道理的。”
  • 双面鬼将

    双面鬼将

    人们常说佛魔一线之间,但是我亦非魔非魔,只是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一段征战的旅程,两个灵魂的碰撞,不同的性格,同一个身体,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
  • 我在木叶扛米

    我在木叶扛米

    新书《我有一座诸天回收站》正在连载中,求支持啊~
  • 我是万界大BOSS

    我是万界大BOSS

    我是地球1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BOSS,不论什么生意,我都能盘活!我有一大波来自其他宇宙的员工,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有一大波来自其他宇宙的技术,它们是我最强劲的武器!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本书着重针对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执行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加以讲述,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个人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你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充分掌握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自己目标的思维和能力。
  • 琴瑟

    琴瑟

    一对在城市中打工的夫妇,尽管小说也写了他们在城市中生活的不易,围绕着一日三餐、夫妻二人各种生活而来,萦绕着驳杂的烟气,湿气和人气。但这些还只是背景,小说重心在于写妻子的一次精神出轨,她看见城市中成功的男子引起了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并显诸梦中……
  • 锦华谋

    锦华谋

    那个深得帝王爱重,代代传颂的庄敬皇后重生了。这一生她不愿再做那个心中只有天下苍生,为大梁耗尽最后一滴心血,却被孤独囚禁于宫闱的贤后。这一世,她要自由自在,做个纨绔逍遥一世。
  • 漫威之我有战力指数

    漫威之我有战力指数

    拥有战力指数的小岚在漫威电影世界,在一次意外也不算意外后穿越了,来到了美国,在一切还未到来之际,小岚和小蜘蛛已是朋友,为了活下去和保护自己所爱的,想守护的,少年,飚战力指数吧!ps:时间线这东西按本书为主。
  • 我到远古来修仙

    我到远古来修仙

    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做被雷一劈回到解放前的感觉?而且...还是被劈到了远古!看着一只只剑齿虎从她身边走过,她表示她一堂堂的现代修仙界天才,还能怕了不成?佛挡杀佛,神挡杀神!不管是豺狼虎豹还是阴谋诡计,在她面前都是纸老虎!!(本文纯属虚构背景,非真实远古时期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