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500000010

第10章 石嘴山——名胜古迹(6)

28.母亲河哺育石嘴山

李洁2006.10.27

石嘴山市现辖大武口、惠农两区和平罗县。贺兰山北段绵亘于市境西侧,黄河南北贯流于市境东南侧。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这里因煤立市。但是在贺兰山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前,影响这里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是黄河。

黄河在石嘴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农业发展上。黄河为宁夏提供了农田水利灌溉之便,使银川平原享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石嘴山地区是银川平原上开发较迟的地区。清代以前,这里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地形,成为军事重地。经济则是畜牧业、农业兼有。然而,因地处汉渠、唐渠末梢,水利灌溉不便,大片滩地尚未开垦,农业还没有较大发展。清初,采取疏浚渠道和移民屯垦的措施,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宁夏水利同知王全臣主持开凿了大清渠,并组织移民到查汉托护(平罗县黄河西岸的大片滩地)屯垦。雍正初年,川陕总督年羹尧视察宁夏河渠后,朝廷又先后派出户部侍郎单畴书、右布政使史在甲、兵部侍郎通智等人,到平罗经营查汉托护地方,主持修建水利工程。从雍正四年(1726年)四月开工,至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竣工,历时三年,建成了惠农渠和昌润渠。大清渠长72里,惠农渠长262里,昌润渠长136里,这三大干渠的建成,解决了石嘴山地区的灌溉问题,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惠农渠、昌润渠建成后,朝廷“颁帑银十五万两,以为招徕户口恒产耕种之资”,从宁夏、宁朔、灵州、中卫、固原等地移民屯垦,开垦出“查汉托护地数百里”,“辟田万顷,安户万余家”。在新垦区内,建立屯堡40多个。为管理新垦区还增设了新渠县和宝丰县。乾隆三年十月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后,新渠、宝丰两县废除。然而,乾隆八年,朝廷又重修了被震毁的昌润渠,并“招徕三千五百余户,垦熟田凡三千一百六十七顷。”使这一地区在经历重大灾害后再度复兴。

清代雍正年间对今石嘴山地区的开发,为这一地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此,石嘴山地区经济开发全面转向了农业。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这一地区耕地面积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加。这一时期,平罗新开耕地4070顷,数量居宁夏府之首。新开耕地占全县耕地总数的62%。百余年间,平罗耕地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人口也数十倍增加。明代万历年间,平罗地区设平虏守御千户所,仅有1090户,2287人,清代乾隆年间,平罗地区已有16490户,158360人。户数增长14倍,人口增长68倍。兴修水利,引黄灌溉,使石嘴山地区农业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察汗弃壤通理疆,绣畦北尽省嵬旁”的兴旺景象。

在兴建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石嘴山地区的采矿、烧瓷诸业,也得到了发展。开凿惠农渠、昌润渠,修建新渠、宝丰县时,需用大量铁、石、煤炭。如从外地采运,费工费时,运输不便,价格亦高。通智等人即在石嘴山就地取材。据通智《石嘴山土神祠记》载,当时在石嘴山“采石十万余丈,铁五十余万斤,煤炭不下十万车”。这次为新建水利工程而进行的大规模采矿,无疑是石嘴山地区采煤和冶铁工业之始。《石嘴山土神祠记》中还说:石嘴山“铁石煤炭取之不尽;更出干泥,烧造瓷窑,以资民用。”据此可知,在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石嘴山地区即已开始采煤、烧瓷。采煤、烧瓷诸业因引黄灌溉水利工程而兴,当然不能说与黄河无关。此后,随着石嘴山地区居民的增加,人们当然需要用煤用瓷,采煤、烧瓷业自然也是世代相传。

黄河与石嘴山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水运上。石嘴山地区的黄河水运历史悠久。北魏薄骨律镇将刁雍水上转运军粮;唐代朔方六城水运;元代的黄河水驿;清代的水上运粮线,皆包括石嘴山地区黄河河道在内。

黄河水运对石嘴山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在清末明初之时。今石嘴山市的惠农区,是宁夏平原与内蒙古戈壁草原的天然分界,是甘肃、宁夏进入内蒙古的第一道关口。由此沿河北上河道畅通无阻,故而此地是黄河上游天然交通要冲。清光绪六年(1880年),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深入,外商纷纷在石嘴山地区开设洋行,收购转运羊毛。先后在这里设行的有十家,资本雄厚的有六家。他们利用黄河水运之便,通过水运将羊毛运至包头,再转天津出口。从而使石嘴山成为西北羊毛集散市场,空前兴盛的水旱码头。

黄河水运之便使石嘴山成为西北羊毛集散市场后,这里的水运空前繁荣。当时,石嘴山有民船200余只。其中小船100只左右,进行短途运输,主要运输粮、菜之类。大船100多只,承担运输羊毛业务,每船船工2~3人,逆水返船时还需雇用纤夫6~8人;载重量为10500公斤,可装羊毛150捆包。从石嘴山顺水而下至包头600公里,需用5天时间。可见当时石嘴山从事水运的船工至少也有300~400人左右。

石嘴山羊毛集散市场的繁荣,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造成的畸形发展。据统计,1912年全国诸港出口羊毛290.163担,其中天津港252.545担;1913年全国诸港出口羊毛280.055担,其中天津港221.513担;1914年全国诸港口出口羊毛309.478担,其中天津港246.897担;1915年全国诸港出口羊毛404.463担,其中天津港301.661担。天津港出口羊毛数量占全国出口量的80%左右,而天津港出口的羊毛基本上来自西北地区,是在石嘴山聚集的。这些羊毛从甘肃、青海、宁夏、阿拉善、额济纳、鄂尔多斯等产毛地,用牛车、马车、骆驼运至石嘴山,这无形中促进了陆上运输业。羊毛运至石嘴山后,还需洗涤、去沙、晾晒、打包,当然也就有了羊毛加工、打包业。陆上、水上运输,羊毛加工、打包,汇聚了众多的工人,使石嘴山这一偏僻小镇空前繁荣,旅馆、饭馆之类的服务业也随之兴盛起来。石嘴山因黄河水运之利,成为西北一个繁荣的水旱码头。

石嘴山作为西北羊毛集散市场,在1926年外商撤行之后而衰败。但黄河水运依然存在,直至包兰铁路通车才终止。

29.叶叶风帆塞上行

江鸟2006.4.14

宁夏黄河水运历史悠久。我市境内的黄河是宁夏乃至黄河上游水运的河段之一,历史悠久。

黄河大规模水运始于北魏。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下诏书,命令薄骨律镇(今吴忠市西南)镇将刁雍,将河西(今宁夏黄河以西地区)屯谷五十万石运往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以备军需。并且指定由统万(今陕西靖边附近)、安定(今甘肃镇原西南)、高平(今固原)及薄骨律镇调牛车五千辆为运输工具。然而,刁雍经过计算认为如此运粮耗时费力不如水运。这个账是这样算的:从河西的进青铜峡、永宁一带,到沃野,计程八百里,牛车每辆一年可运两趟,每年每车载粮二十石,五千辆牛车一年运二十万石,五十万石粮需三年才能运完。三年内上万劳力上万头牛调去运粮,必“大废生民耕垦之业”。因此刁雍上表恳求将陆运改为水运。魏太武帝诏准。当年冬,刁雍指挥工匠赶造木船二百艘,每艘可载粮一千石(合26吨多)。次年三月至九月,即将五十万石粮全部运完。三年之事,两季而成。魏太武帝不但大加表扬,而且令刁雍将水运之法“永以为式”。

唐代的朔方军镇设在灵州,其所需军粮多由北都(今太原)购买,然后溯河而上,以船运送。唐高宗李渊为防御突厥,曾下令在灵州置舟师(即水军),派大将于筠召江南船工来此,“大发卒治战舰”。唐代的朔方军还设有六城水运使,专门管理宁夏、内蒙古的水运。设在今平罗姚伏的定远城即为六城之一。

元代的大水利家郭守敬在修复水利的同时,建议宁夏黄河通漕运。元世祖忽必烈采纳其建议,下令建立了由应理州(今中卫)到内蒙古托克托的水驿,沿途设驿站十个,驿船六十八艘。

清代,黄河水运也很发达。1688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并征集船只一百零三艘。康熙及其随从由陆路来宁,返程时走水路,其船队船只达百余艘,其中还有“楼船”。康熙此行由横城上船,顺河而下,途径市境的姚伏、流穆河、哨马营、石嘴子,均曾停船过夜。

清代,宁夏至包头段的河道上,不但有木帆船千余只,而且有大量皮筏。甘肃、青海、陕北、阿拉善的皮毛及土特产多经宁夏水运输出,返航时则载回各种日用手工艺品。道光年间,“磴口春帆”成了“平罗八景”之一。其时磴口属平罗县辖地,石嘴山(现惠农区)至磴口的河道,在春日开河之后,千帆竞发,蔚为壮观。

近代,石嘴山渐成黄河岸边的水旱码头。1880年前后,英、德商人陆续在石嘴山设洋行,号称“八大洋行”,最盛时有十家之多,亦称“十大洋行”。这些洋行在甘、宁、青均设有分行,专门收购皮毛,以木船皮筏运至石嘴山。在石嘴山梳理打包后再装船运往包头转口。民国初年,石嘴山仅输出羊毛一项即年达3000万斤,外商在此雇用的运皮毛木船即达千余只。其水运之盛,可想而知。

石嘴山段的黄河河道上,还曾试航过机动船。清光绪年间,比利时人罗比尔吉拟成立轮船公司,开辟南门托克托河口镇至兰州航线。他打造了钢制小型轮船“巨龙号”,在宣统三年秋从托克托河口镇逆水而上,经宁夏抵达甘肃靖远。此为黄河河道行驶轮船之始。1918年,甘肃商人陈润生、蔡质夫成立甘绥轮船公司,购买“巨龙号”营运,自托克托河口镇至横城行驶两次,终因该船客位少,入不敷出,被迫停办。甘肃省长张广建与宁夏护军使马福祥也曾合伙创办轮船公司。他们请上海技术人员制造长15米、宽3米、吃水0.7米的轮船,名为“探源号”,于1919年夏,从包头南海子逆水而上试航。历时五天半抵达石嘴山,又顺水而下,历时两天半抵包头。上水时速10公里,下水时速达25公里。后因战乱,有关计划废弃。合伙上的几次机动船航运皆有始无终,草草收场。通行于河上的还有木船、皮筏。皮筏有牛皮筏、羊皮筏,制作简易,成本甚低,使用方便,实为西北人民的一大创造。

新中国成立后,合伙水运兴盛一时。包兰铁路通车前,石嘴山煤矿建设所需设备,因汽车无法装载,本船吨位太小,都曾用皮筏运送。

上世纪60年代后,合伙上游青铜峡等处筑坝,包兰铁路也已通车,合伙水运停运,合伙行船成为历史。但在各处渡口,仍有船只摆渡。渡口的木船,也渐次变为渡轮。而随着合伙大桥的建成,古老的石嘴山渡口也已另迁新址。

30.烽燧遍地古边塞

——石嘴山市境内的古城障与长城

李洪图2002.6.5

今石嘴山市境位于宁夏北端。尤其是石嘴山区负山面水,处于山水之交,为战略要地。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多在市境内设亭障,筑关隘,建城池,驻军卒。明代更是大役兵丁民夫,修筑长城。历代所建城障大都已不复存在,但明代长城遗迹犹存,有些段落尚较为完好。成为市境的一大景观。

一、山川设险何年废

市境内大都长城皆系明代所建。明以前的历代王朝虽未在此修筑长城,但先后建过一些关隘城障。这些关隘、城障的设置与废弃,大抵因军事需要而定。经过历史风云,岁月沧桑之后,当年的雄关铁塞大多已荡然无存。其中较著名者有:

浑怀障

浑怀障是石嘴山市境内最早的城障建筑,也是中原王朝在市境内设立的第一个军事要塞。其故址在今陶乐县西南的浑怀东岸。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将蒙恬北逐匈奴,收河南地(今浑怀河套西北部地区),设44县,筑长城及亭障以域匈奴。浑怀障即其时所设亭障之一。

浑怀障是“城河上为塞”建筑的军事据点,其具体形制未详。清代吕调阳的《汉书地理志祥释四卷》称:“浑怀障在河东长城外,库尔格河流潴为科尔格大湖,又南入边,仍屈而北出注河,象怀物园露也”。显然这一军事据点因建在河流之状“象怀物园露”处,故名“浑怀”。

史书称浑怀障为蒙恬所筑,意为其是蒙恬主持修筑的“城河上为塞”的军事据点之一,蒙恬其人则未必亲临其地,亲躬其事。

浑怀障在汉代为浑怀都尉治所。北周、隋、唐又先后为郡县所治。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因郡县迁治而废弃,曾存在八百余年。

老关疙瘩

所谓疙瘩是高大的土石堆。老关疙瘩位于石嘴山北正义关口外,在封扼沟口处,有南北对峙的人工堆砌的巨大的土石堆两座。北面的一座高约三米,周长九十米;南面的一座高约二米,周长五十米。周围散落着有大量汉代瓦片、陶片,显系汉代建筑遗址。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当是因军事防御需要而建的军事设施。

该建筑遗址既称老关疙瘩,足可以说明此处曾设关隘。同时相对于老关而言,应另有新关。此处关隘系新关设立后废弃的旧关。这一点对于研究明代镇远关的位置很有参考价值。

同类推荐
  • 徐渭:不入牢笼

    徐渭:不入牢笼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大学(全集)

    大学(全集)

    《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安人)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构成。此书既是“初学入德之门”,又是一本修身大全。本书吸取了其他《大学》版本的精华,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将《大学》一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本书是为《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之精装本。本书主题内容为作者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有关中华文化史的一门课程。学生提出许多有关文化问题让作者快速回答,名曰“闪问”。后来这本书又加入了台湾大学许多学生的“闪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了论述,独树一帜。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热门推荐
  • 癌症楼(诺贝尔文学奖经典)

    癌症楼(诺贝尔文学奖经典)

    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忘了女人,但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然苏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的一种标志。在展示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作者还描写了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室病友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人格扭曲,如向上爬的官僚鲁萨诺夫、青年地质学家瓦吉姆、女医生薇拉等等。《癌症楼》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思考社会悲剧之根源,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 近战勇士:冲锋枪

    近战勇士:冲锋枪

    一般来说,冲锋枪是指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单兵连发机械。它是一种介于手枪和机枪之间的武器,比步枪短小轻便,便于突然开火,射速高,火力猛,适用于近战和冲锋,在200米内具有良好的杀伤效力。
  • 腹黑徒弟卖个乖

    腹黑徒弟卖个乖

    帝尊,有人不服您的实力。帝尊闻言轻佻眉梢。帝尊,有人说你蓝颜惑世,帝尊硬生生的将笔折断。帝。。帝尊,有人说要让。。要让您被绿。帝尊双目寒冰扫向那禀告之人。这。。这都是苏府的嫡小姐所说。。与小人无。。无关啊。说着诚惶诚恐的低下头。帝尊立马飞身而起:小丫头,别让本尊轻易抓到你。。。
  • 中国远古帝王谱

    中国远古帝王谱

    原始初民时代收录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神话帝王6位,氏族联盟时代收录了各阶段十二个独立政权的帝王181位,王族分封时代收录了夏、商、西周三代帝王63位,诸侯争霸时代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王国的帝王115位。
  • 历史的人质

    历史的人质

    本卷影片涉及一战、二战和纳粹大屠杀。笔者意在探讨个体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进行选择的空间和能力到底有多大,以及孤独无援的个体在做出选择时,所经历的种种身不由己的矛盾和痛楚,藉此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缘何又被历史所绑架,所囚困,所遮蔽,所压制,所蹂躏,所牺牲,个体的人如何被成功地分子化、碎片化,如何“在有助于团体的名义下被除掉”,如何不约而同地走向“通往奴役之路”,如何沦为统计学意义上的一个数字,当然,还有如何“尽人性的本分”,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 来自异空间的妖

    来自异空间的妖

    猫头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妖类……我哪怕失去所有……但是……但是不能没了你!”冯依琳:“本来我们素不相识……可是为何我们会在一起?”穆成:“我素来斩妖除魔……不!不除魔,只斩妖!”古缘:“只希望一切还可以回到当初!”……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人生!
  • 皇权的战争

    皇权的战争

    “皇权战争”和“帝王术”是封建专制的本质和精华,它决定了王权对人权的任意侵犯,决定了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与奴性,因此,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年来的大不幸。本书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案例来揭示帝王封建专制的本性,为人们认识历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 梦魇速递

    梦魇速递

    寻找工作的贾南,在应聘一个快递工作时,手指被一副画割伤,莫名其妙地梦魇工作系统。“贾南,还不去送快递?”“没事,睡觉去送……”
  • 尧天

    尧天

    上古皇族,帝王一怒为红颜,封印一域而流放,是阴谋,还是天意?帝王回归,整顿山河。一代强者的回归之路....
  •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