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2200000011

第11章 拿来·送去与季羡林先生的“送去主义”——兼论“东方文化集成”的意义

叶渭渠

鲁迅先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拿来主义”,也论及“送去主义”。季羡林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送去主义”,也谈及“拿来主义”。只是两位大师谈论这个“拿来”与“送去”的时代不同,他们强调的重点不同罢了。实质上,“拿来”与“送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可以比喻为承担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文化交流的双翼。有了这双翼,文化交流这只雄鹰才能自由地翱翔。

在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和季羡林先生提出“送去主义”以前,事实上“拿来”与“送去”早已存在。比如,7世纪的唐高僧玄奘赴天竺取经,引进了古印度佛教文化,就是“拿来”。有文字记载的,公元3世纪,我们就“送去”日本《论语》和《千字文》,6世纪“送去”日本更多的佛典汉籍和汉字。8世纪唐高僧鉴真赴日弘法,送去了建筑、雕塑、书法诸艺术和医药知识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在交通不发达的当时,“拿来”与“送去”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作用之巨大,这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见,“拿来”与“送去”,作为文化交流不可分割的形式,1000年前就已有之,而且延绵不断。

广言之,一部世界文化交流史,也是“拿来”与“送去”不断变化和充实的历史。季先生在《东方文化丛书》总序中就讲过“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从希伯来起一直到伊斯兰时期的闪族(注:闪米特人)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圈内的国家间有着文化的交流,圈与圈之间也有文化交流,总起来看,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渗透的过程”。

到了近代和现当代,这个“拿来”与“送去”更加突显了出来。就我国而言,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先行的西方近代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拿来”借鉴的。五四运动就拿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鲁迅就是针对“五四”以后,当时仍然实行“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情况,提出了“拿来主义”,强调了“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至于怎样“拿来”,鲁迅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换句话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是将“以人为本”、“独立思考”的精神作为基础的。

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大的精神,也就是“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这是北大人应该引以为荣的。我们的老校长马寅初不畏威权,坚持学术上的真,死而后已,这就是实践北大人引以为荣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典范。《文汇读书周报》的特约记者采访我,就提到某某先生说自己是北大人,会加上一句“我是沙滩那个北大的”,问我是哪里的北大呢?我当时只回答说,我是1952年入学,是燕园的北大了。事后我感到惭愧,因为特约记者的提问,实际上有其内涵的,那就是某某先生实际上以沙滩那个北大的“科学与民主”精神而自豪,而燕园的北大精神,已变成泛泛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化了。北大百年领导人的讲话,媒体的报道就是如此宣传的。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五四提出的“科学与民主”任务仍未完成,这也是今天我们要继续完成的。光“拿来”科学,是实现不了现代化的。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现代化。两者都要“拿来”。正如季先生所强调的,那些妨碍生产力和思想进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应有胆量讲出来,大家都来纠正,这才是拨乱反正(转引《东方学人季羡林》)。的确,“文革”的历史教训,“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如果不彻底拔掉产生“文革”突现出来的封建主义的根,是不可能完全“反正”的。当然,光有科学与民主还不够,还需要加上再生的传统文化,否则就是西方式的现代化。加藤周一总结日本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就提出了“科技文明+民主主义+传统文化”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模式。我在“传统文化”补上“再生”二字,因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需要的是再生的传统文化。

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后整整实行了30年的“闭关主义”时期,“拿来”和“送去”也都没有间断过,我们拒绝“拿来”一个西方文化,却完全“拿来”另一个西方文化,即从前苏联的集权政治、计划经济到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模式,都全盘“拿来”,食而不化。别的不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也是互为作用的,既密切相连,又有所区分。人文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研究人的价值和精神;而社会科学则主要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及其发展规律,重于意识形态。我们长期以来,就存在重视社会学科,而轻视乃至否定人文学科的现象,直至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几场论争和反复,人们才开始重视和肯定人文学科,尤其是新世纪伊始提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后,社会大大关心和研究人文学科,并掀起了一股热潮。

事实上,关于“人文”,我国的文献早已有记录,《易经》就曾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等等,只不过其发生在封建的体制下,神权、皇权的绝对统治,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培育的土壤。倒是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强调了人的价值,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它确立为文艺复兴的主题,宣扬人、人性、人道主义的精神。尽管其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但这种人文精神,不仅促进近代的自我觉醒,文学艺术的繁荣,而且也促进自然科学的发达,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学说,出现表述自然现象的新概念等等。像人类不能没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也不能没有人文科学,它已然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领域。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能没有人文科学,西方文化这方面的精华,也是要“拿来”的,而不仅仅是某个领导人所提出“拿来”的只有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经验。如果是这样,就会丢掉鲁迅“以人为本”、“独立思考”的“拿来主义”这两者的灵魂。

季先生谈到人文社会学科问题时,以文学学科为例,说明我们的文学史和文艺理论问题,受到前苏联的很大影响,他在《学海泛槎》一书的总结中指出:“不错,文学作品有两个标准,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但却不能只一味强调政治标准,忽视艺术标准。”“艺术性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如果缺乏艺术性,思想性即使再高,也毫无用处,这样的作品绝不会为读者所接受。”因此,在文学的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提出“政治第一,艺术第二”,与日共宫本显治提出的“政治首位论”如出一辙,都是将文学从属于政治,作为政治的载体,这无疑都是教条主义的照搬前苏联“拉普”的“辩证唯物论创作方法”,从而混淆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区别,将文学创作方法纳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范畴。

实行“闭关主义”时期,尤其是“文革”时期,也没有少“送去”。只不过“送去”的,是极“左”的“革命思想”和“世界革命”的理论,遍布亚非拉。这是众所周知的,毋庸赘言。在这里,还是谈谈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的历史时期,季羡林先生提出的“送去主义”的意义问题。季先生提出“送去主义”的时候,首先强调了对西方的文化而言,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拿来主义”至今也没有过时,过去我们拿来,今天我们仍然拿来,只要拿得不过头。他还主张,在“拿来”的同时,也应该提倡“送去主义”,而且应该定为重点。在一次学术对谈中,季先生以泰戈尔为例,说明泰戈尔既是一个“拿来主义者”,又是一个“送去主义者”,所以他在历史上站得住脚,留得下名。拿来主义,说明他对外国文化态度开放,不封闭,善于消化、吸收。送去主义,说明他自信,有奉献精神,有东西送出去。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社会的发展,需要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不需要关门思想和贾桂思想。泰戈尔对“拿来”和“送去”的关系处理得好,所以在印度文化现代转型中,扮演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是印度现代文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现代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今天,季先生也正像泰戈尔那样,在中国和东方文化的现代转型时期,主张“拿来”的同时,也扮演着一个“送去”的重要角色,而且将“送去”定为重点,我想这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因为近代以来,东方许多国家沦为西方的殖民地,西方殖民国家不仅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还在文化上奴役东方许多国家和人民。二战结束后,东方国家和人民纷纷摆脱西方殖民的统治,获得政治的独立、经济的不同程度的发展,文化也正在复兴。东方文化,突破了“欧洲中心主义”,重新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东西方文化平等地互相交流,共创人类的文明和世界的和平。我以为这正是季先生提出“送去主义”的初衷,而不是要张扬什么“东方中心主义”。

季先生提倡“送去主义”,送去什么呢?季先生说:“除了理论、观点之外,还应包括资料。”季先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主持了跨世纪的文化大工程《东方文化集成》,带领“集成”各编的编委们,在东方学界同人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走过了10年的曲折历程,完成了出书百余卷的计划。《东方文化集成》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不仅承担了将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向西方和世界“送去”的重要任务,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拿来”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东方文化集成》计划出书的500种之中,中华文化100种,其余东方国家400种,占多数。东方有些国家也有过悠久的辉煌的文化,20世纪东方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正在走向文化复兴,正在走向现代化,它们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拿来”学习的经验。我们今天需要“拿来”的,不仅是西方的先进文化,也要“拿来”东方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共同学习,互相了解。正如季先生在《东方文化集成》总序中,谈到他老人家之所以倡议编纂这套“集成”时所说的:“世界人民、东方人民、中国人民的需要,是我们的动力。东方人民和西方人民的相互了解,是我们的愿望。东方人民和西方人民越来越变得聪明,是我们的追求。”

总之,《东方文化集成》以“送去”为重点,“拿来”也不能忽视。我们日本文化编的编委们作为学生,在季先生的教导下,也要像季先生在《东方文化集成》总序中宣示的一样:“我们坚决相信,只要能做到这一步,人类会越来越能相互了解,世界和平越来越成为可能,人类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不管还需要多么长的时间,人类有朝一日总会共同进入太平盛世,共同进入大同之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同类推荐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国学在台湾

    国学在台湾

    在当前这个处处充满浮躁气息的社会,国学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坚持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国学智慧的浇灌下做一个更出色的中国人。国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是复杂而又多样的,它不仅包括了在古代中国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相关的学说派系,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国学就是这个古老的民族永远都不会割舍的文化之魂,是了解这个民族的正面与侧面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需要这么一本书———《国学在台湾》。
  • 中国庙会

    中国庙会

    《中国庙会》由齐心所著,本书将庙会归纳为:文武二圣与庙会、神灵与庙会、时令与庙会、山与庙会、海与庙会、风俗与庙会,以每一个庙会的个案为主,从中按其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细化的归纳整理,进而展现其千姿百态的庙会民情风俗。本书不以纯学术理论去原则性笼统地对庙会文化现象进行阐述与论证,而是有选择地对全国各地有一定代表性的庙会活动进行解说。由于庙会风俗是社会风俗的一个方面,其内容又极为丰富多彩,所以了解庙会文化一方面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另一方面,在庙会活动中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势利导,从而深入群众地真正实现移风易俗,为今日在各地举办繁荣发展之庙会提供借鉴。
  • 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黄帝内经》一书的部分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黄帝内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黄帝内经》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热门推荐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5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5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君临大夏

    君临大夏

    蓝星新时代以来最年轻的武道宗师君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空难,穿越到了一个史书上从未记载过的时代——大夏。…………时逢南北朝覆灭,天下归一,夏朝治世三十载,煌煌盛世,如日中天,然而在这之下,又有无限汹涌的暗流和波涛:关陇权贵,山东豪族,江南侨望,瓦岗聚众,五湖水寨,七省绿林,九州百姓……庙堂与江湖,贵胄与刍狗,烟尘将起,波诡云谲,长白的一点星火,将要燃起大夏万里的浩瀚江山……也就是在这时,河北襄城一座小院的房间里,君羡茫然地睁开了他的眼睛……
  • 次维巨兽

    次维巨兽

    (“源”空间)耀空之下,锋芒炽痕,九宫之下,有巨兽凌天,魂盈洪宇。【他们在寻找,他们在畏惧,他们在死去。可他们永远看不见低笑俯视着他们的存在,或是遇见了,却否认了那些。真是很可笑,对吗?】
  • 乔少诱妻套路深

    乔少诱妻套路深

    婚礼现场,只有新娘没有新郎,让她彻底成为榕城的笑话。“当年说走就走的人是你,现在不择手段嫁给我的也是你,顾青柠,你怎么这么恬不知耻?”男人捏着她的下巴,语气阴冷嘲讽。“我需要的只是乔太太的位置。”女人笑颜如花。男人眼底一片猩红和狰狞……
  • 男主是冰山,等我撩回家!

    男主是冰山,等我撩回家!

    【女主是屌丝,男主似冰山,要想撩妹子,还得靠哥们!】 “左小溪,左小溪……快醒醒呀!说了要给我介绍漂亮妹子的,你可别给我装死啊……妈呀!怎么流血了,你不会真的要死了吧,你说你一屌丝怎么这么……”堂堂一王府千金,竟沦落至此,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自己还会被穿越,遇见顾辰北这么一个不识趣的千年冰山……头大的是还摊上秦宇杨这位花花公子哥……“左小溪,借过!!”“吆!冰山这是解冻了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婆你别走

    老婆你别走

    她爱他,可他不爱她,他们将开出怎样的火花呢。。。。。。。
  • 共和国健康卫士

    共和国健康卫士

    我同郝成涛相识相知,乃至成为忘年交,那是在2002年我尚未退休之时。我当时的职务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的专业作家,主要从事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
  • 三生三世,十里莲花

    三生三世,十里莲花

    她本是仙界的莲花仙子,却因爱上了玉帝之子而被贬下凡间,经历三世情劫,然则都没有好下场。第一世,她身为王妃的妹妹,却爱上了姐姐的丈夫,最后为了男主,含泪自杀。第二世,她穿越成不受宠的妃嫔,最终被公主陷害,伤心而死。第三世,她穿越成千金小姐,却爱上了身为总裁的他,在两人大婚之际,出车祸而死。历劫三世回归天庭,再面对他,不知又该是何种结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你的粉色泡泡

    和你的粉色泡泡

    悄悄萌发的爱意,因为遇见了你,就冒出了粉色泡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