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2200000024

第24章 穷搜百代以竟厥功(3)

古代印度植蔗制糖以及蔗、糖的应用,始终是本编《糖史》重点关注的问题。原因至少有如下几个,即印度是制造和应用糖品历史最久的国家之一,是在制糖技术上与中国交流最为密切的国家,也是有关的文字资料在中国保存得最为丰富的国家。谈到资料,佛经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其中的律藏尤其需要注意。佛经的利用无疑也包括巴利文和梵文原典。经检阅,在最古的《法句经》和《上座僧伽他》等经典中有蜜而无糖。由此似可断定,在佛教初兴时人们尚不知以蔗制糖。在较晚的《方广大庄严经》中,石蜜一词开始出现。《本生经》中甘蔗、砂糖、石蜜等词频见,而糖更有糖粒、压碎的糖、糖浆等不同的分类,可见它在本生故事诞生时代印度人的生活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汉译律藏的内容更其丰富。这里有着关于蔗和糖的各种记载:它们的药用(甘蔗的体、汁、糖、灰等服法各异,石蜜、黑石蜜、砂糖等药效不同)、食用(包括制浆、酿酒)、甘蔗种植(地分田间、园内,方法又有根种、节种、子种等五种),以及糖的制造(加入填料,如乳、油、米粉、面粉等)等等。佛教经典中的丰富资料,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于印度糖类应用和制糖技术发展情况的认识,对于我们考虑中国可能在哪些方面受到过影响,也有帮助。

中印两国近为邻邦,彼此间的交往源远流长。“唐太宗与摩揭陀”一章专谈中国向印度学习制糖技术的问题。这种学习的前提是一有主观需要,二有客观条件。从印度古代经典的记载看,其蔗糖制造的历史远长于中国,且技术发达。印度典籍有关糖的分类多达五种,而中国仅有两种,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中国制糖术比较简单,相对落后,确有学习的必要。在客观上,中印文化交流赖以往还的孔道,无论西域、南海,都很畅通。此外还有尼泊尔路和川滇缅印路可以利用。季先生用一份初唐九十年内的中印交通年表证明,当时两国人员的往来确实极其频繁,且多为实际需要,而非礼仪虚设,所涉方面,政治、经济、宗教、语言、文学、艺术、科技,几乎无所不包。学习制糖法的使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唐太宗派往印度摩揭陀的。此事在正史中的记载始见于《新唐书·西域列传》,后各类史书、类书、本草、笔记等迭相传述,除《续高僧传·玄奘传》记载稍异外,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但是,更为具体的问题,比如唐人到印度所学的究竟是制造哪一种糖的技术,受资料限制,目前尚无法断定。

在中国糖史上与唐太宗遣使摩揭陀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大历年间邹和尚在遂宁教民造糖的传说。据称,邹和尚传授制糖法后,中国的糖产便以“遂宁专美”。这个故事,无论是神话,还是历史事实,都说明遂宁的制糖技术是从外国传来的,而且是通过“西僧”,传自西方。季先生根据唐代本草和其他著作的记载,通过考证,认为这一“西方”,当指波斯。他的论据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按照中国资料,波斯开始制造石蜜和砂糖的时间不晚于5世纪末,而不是Lippmann所说的7世纪。另一是通过年表说明波斯人来华频繁,而从本草等典籍看,波斯方物传入中国的种类也非常多。第三是从正史、方志、诗文、佛书等资料看,当时中波陆海交通方便,尤其是川滇缅印波道路通畅。第四是唐代流寓蜀地的波斯人很多,僧俗皆有,且往往华化很深。第五是孟诜《食疗本草》有“石蜜,自蜀中、波斯来者良”这样的具体记载。第六章最后的推论是:四川的制糖技术(至少有部分)来自波斯,而其最可能的途径则是川滇缅印波道。

关于欧、非、美诸洲的制糖历史,西方人Lippmann和Deerr在他们的大部头糖史著作中已有详细叙述。季先生在第七章中利用欧美学者不可能找到的汉文材料,特别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王锡祺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对已有的考证作了重要补充。通过中国典籍得到的结论是:法国是最早制糖的欧洲国家之一,所用原料为莱菔;英国是从中国进口糖的国家;非洲很多地方都曾植蔗产糖;埃及在传播制糖技术方面曾有贡献;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曾是非洲产糖最多的国家;美国的甘蔗移自欧洲;美国的制糖技术高超,可输入粗糖后加工成细白糖出口;美国用枫树制糖;中南美洲产糖普遍,古巴、秘鲁皆是其例;中国在世界制糖技术的传播和提高上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亚洲。

亚洲,季先生首先关注的是南洋。这或者与他的如下认识有关,即他认为这里非常可能是甘蔗的原生地。从第八章征引的大量资料看,在历史上,南洋曾是重要的产蔗制糖地区之一,当无疑问。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槟榔屿、苏门答腊、爪哇、吕宋、夏威夷等都是这样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种蔗还是制糖,都有大量的华人参与其生产活动,并起关键作用,婆罗洲、爪哇、槟榔屿、菲律宾、夏威夷等地无不如此。“中国人在南洋蔗糖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季先生的这一结论应该说并无夸张。另外需要提到的,是阿富汗产糖的有关记载。这一记载在植蔗造糖技术从印度传往波斯、阿拉伯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路线上,补足了一个中间环节。

日本植蔗制糖的历史相对较短,然而其发展道路却令人深思,尤其令中国人反省。日本古代无糖,据黄遵宪《日本国志》称,到16世纪末方始有人从中国带去蔗种,并初学制糖,无奈并不得法。而大约与此同时,中国商船携黑糖、白糖航抵日本已见于日方记录。但是,直至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本国所产糖量不过“足供半额”,其余全靠进口,且什九输自中国。日本政府自不甘心这种状况继续下去,遂制定政策,一方面加重入口关税,另方面鼓励国民自行生产,以图改变。他们终于成功,不再在糖的消费上仰给于他国,特别是中国。中国明末清初以来在制糖业上明显优于日本的形势亦彻底逆转。

琉球即今冲绳,由于产蔗产糖,故本书单列专章予以讨论。在清人的见闻实录中,有当地以甘蔗的成长来说明月令的习俗,以及向中国派驻该地的人员供应甘蔗的记载,可见琉球有种植甘蔗的传统。明嘉靖年间陈侃出使琉球,曾撰《使琉球录》一书,书中引有不少他人对于当地风物的记述。细读这些记述,便可发现:关于花木的部分有甘蔗,而关于饮食的部分却无糖。《四夷广记》亦有类似记载。由此可以推断,琉球的甘蔗仅供生食,而迄于明代仍未用于造糖。到清乾隆年间,在使臣周煌《琉球国志略》对于该地物产的记录中,已见有糖。不过据清代档案,自1767年至1875年百余年内,琉球多次从中国进口大量白糖和冰糖,有时达三万斤以上,可见其自产不敷食用。所以如此,当地所产甘蔗含糖量低可能是一原因。

波斯和阿拉伯为植蔗造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交流的重要环节,已如前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谈到蒙古大汗曾派来自巴比伦的人到福建去传授制糖新技术,可见巴比伦所指的埃及或伊拉克在这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后他约70年来华的伊本·白图泰则称中国的蔗糖比起埃及所产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中国的制糖技术在此期间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至于阿拉伯地区的早期,至少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前,并没有蔗和糖见于记载。二者最初是作为商品或医药从印度传来的。到8世纪中叶,糖的享用在宫廷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相关的贸易也发达起来。在御医Al-Razi的论著中,糖的应用已经十分习见,糖和糖制品种类亦多。后于他的阿维森纳在其著作中也有相同叙述。此时(9~10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炼糖技术显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阿拉伯人用糖的实践进一步突显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印度、波斯、阿拉伯,甘蔗和糖最初只作药用,后来才药、食并用;而中国不同,似乎开始即以食用为主,后药用最盛时亦不及阿拉伯广泛,再后则更是大大减少。埃及引种甘蔗在公元710年左右,尔后尼罗河畔蔗田遍布,大规模的糖厂也纷纷建立起来。其所产糖量大质优,除供国内几近奢侈的需求外,仍能出口,成为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伊本·白图泰有穷人进入糖厂,可随意用面包蘸食糖浆的记载,埃及糖业的发达,由此可见。

糖史第二编的最后一章,即第十二章,是季先生阅读《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中译本的札记,属资料性质。该书反映的是1635~1834年两地之间的贸易状况,其中也包括从中国购糖。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出口的只有糖和冰糖两个品种,在近200年的糖类交易中,价格上升的幅度并不算大。

国际编所附的《新疆的甘蔗种植和砂糖应用》是对于三部新疆出土的于阗文、梵文和吐火罗文残卷的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糖的应用在这些医籍方书中甚为普遍,间接反映出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医学的用药风格。这些残卷对于若干植物所具药性的理解和在具体方剂中的选择使用,与中国传统医学颇多相似之处,胡椒、蒜、莲、藕等都是这样的例子。季先生认为,所有这些,以及多元配伍的用药方式等,都是东方医学的共同特点。

作为《糖史》全书的总结,季先生在国际编后面增加了一个不长的第三编,“结束语”。在这里,他特别提醒读者注意他已经强调再三的写书意图,即他的目的首先不是写一部科技史,而是写一部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交流史。他认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是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就在糖这种司空见惯的日常食品背后,在他看来,便正好“隐藏着一部遍及五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它曲折复杂,时隐时彰。季先生要做的,便是从各种典籍,特别是浩如烟海的古代汉文典籍中,挖掘出有用的史料,分门别类,予以整理,进而把“表现在甘蔗和蔗糖上的文化交流史”勾绘出来。结果证明,在糖的发展史上,中国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中国尽管不可能是甘蔗的原生地,而用蔗制糖也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终于在白砂糖的制造上取得了一定时期内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明末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发明对于中国率先制出精纯白糖贡献莫大。由于中国糖工在东亚、南洋、美洲等地的勤苦劳作,中国在甘蔗种植和砂糖制造技术的传播上,也起了重要作用。

《糖史》附录所收的三篇论文中,第一篇《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最长,也最重要。这篇论文的主要论点是:甘蔗一词,写法很多,唐僧慧琳早已指出“此既西国语,随作无定体也”,所以说它是外来语的音译,不会有错。无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甘蔗都有多种,然而粗分起来,不过仅供生食和足资造糖两类。至于成糖,则依品色高下而有多层区分,只是这种区分中国比印度简单得多,仅有砂糖、石蜜而已。石蜜当来自梵文arkar?觓,残卷中的“煞割令”即其音译,为最值得注意的高质糖品之一。此说无懈可击,已成不刊,唯汉译佛典何以不止一次也将梵文ph?觓?觛ita译作石蜜,可惜迄无的解。至于制造“煞割令”的具体方法,原件在“小(少)许”前有所脱漏。季先生据印、中古代文献内多处对于造糖所需填料的具体描述,补以“灰”字,遂使原文意旨明了,顺畅可读。文末的“后记”和更后的“补充”虽然在形式上游离于论文主体,但在内容上却仍可视为其有机部分。“后记”300字,解决了一个“挍”字的合理解释问题。“补充”纠正了前者的一句误判,而就自己对于“挍”字的解释,则又提出了大量例证加以证明,卒使论文更趋完善。论文所研究的残卷是20世纪初伯希和从敦煌带走的,数十年辗转于众多中外学者之间,始终可观而不可玩。季先生从“煞割令”入手,一旦明其由来,全文通解无碍。

另外两篇论文谈c?觔n?觔问题。在印度,c?觔n?觔这个字有“中国(的)”的意思,同时也用来称白砂糖。季先生在研究文献资料后指出,这是中国曾经向印度出口白糖的证明,其时间当在13世纪后叶。国外学者有关中国糖不曾输入印度的观点应该纠正。

《蔗糖史》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上,不可能全面,也不可能深刻。至于季先生书中烛幽发覆的精彩论述,只有请读者自己去体认了。我仅有的希望是没有在“原始森林”中乱施斧斤,最后传达了歪曲的信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哲人孔子传

    哲人孔子传

    本书更主要从《论语》取材,参酌《史记》《孔子家语》《四书》《春秋》等典籍,加上推论引证,排出孔子一生言行的时序,夹叙夹议至圣在华夏文明集大成复创新局的不朽地位。针对一些旧说也提出质疑,而孔子从年轻至耄耋,一生思想的蜕变历程也依经解经,清晰呈现,合乎夫子自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字海寻趣

    字海寻趣

    《趣说中华字源、词源、句源:词海拾贝》以故事为载体,把词源融合在民风民俗、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和思维习惯中,展现出词语丰富的内涵和持久的美丽,构建了一个由词语点缀的万花筒,让读者从中了解丰富的词语知识和文化。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 趣生活

    趣生活

    这是写给都市青年的一本生活励志书。觅趣,不是让年轻人握着拳头,热血沸腾地喊一句口号,也不单单是为了猎奇、寻趣,更为打开生活多扇门之时,看到成长过程中,不曾领略的风景,见证不走寻常路的人生的诸多可能。书中的人和事是具体的,一纸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启发有多大,思想行多远,这不需要问别人,只需看自己,是否有一个知道去哪里、怎么去的头脑,一双拿得起放得下的手,和一颗能走出去走回来的心。
  •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学是将艺术置入社会文化背景中来审视的方法,着眼于对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解释人的参与、文化的渗透所包蕴着的持续发展的艺术形态和精神内涵。本书从艺术文化概述、艺术与社会等方面简述艺术在当代社会里的新位置。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精灵宝可梦kl

    精灵宝可梦kl

    在这里,你会继续看到小智与宝可梦的羁绊,当然了,值得一提的是,小智已经是青年了,他会与女朋友莎丽娜一起冒险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感谢你是我的太阳

    感谢你是我的太阳

    陶总你养猫的方式好像不对!骄阳震惊又奇怪的眼神看着子阳。错了吗?我怎么觉得小野猫它淋着雨让人觉得有点心疼!子阳撑着雨伞怀里抱着可伶的小猫咪。那陶总你有没有觉得其实我也挺让人心疼的。娇滴滴的骄阳细声说着。嗯-确实挺让人心疼的,那今晚就别走了留下来陪······既然如此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废妾大小姐

    废妾大小姐

    她,来自现代享誉国际的暗杀组织“夜煞”的掌权大小姐,擅长催眠,媚术,制毒,暗杀,行事阴狠毒辣,八面玲珑!(本书已入半价书库)★★☆☆☆她,大成王朝秦王北宫傲的侍妾,胆小懦弱,败在妻妾勾心斗角的牺牲品,于大雪天被痴恋的男人休弃,不惜苦苦哀求,可怜被冻死在王府门前!★★☆☆☆一场穿越,她成了她,于是一个又一个的优秀美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西门影,红叶山庄的冰块少主,风华绝代,医毒无双,一次又一次的针锋相对,她的独特个性一点点的征服了他!他,束岚初,天下首富,自诩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当他再次见到她,为什么他的眼里,心里满满的都是她?他,北宫傲,冷情王爷,外表绝色倾城,实则毒辣冷残,本以为她成了废妾会自生自灭,然再一次相遇,她的与众不同,让他很是着迷,为了得到她,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他,耶律皓,一代枭雄,意在天下,在如画江山与心爱美人之间,他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他……且看重生后的废妾大小姐沈若纭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何玩死陷害她的小人,如何找到属于她的那一份真爱!
  • 辩殇

    辩殇

    如果你问我,在学校的六千大一新生中,谁将会成为学校的头牌人物,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尹阳。就是那个人。这是我和尹阳第一次见面时他的自我介绍。尹阳的自恋在整个年级都相当有名气,我们寝室的结构是3个小寝一个客厅,11个人分住在3个小寝之中,而尹阳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客厅里的试衣镜前,时而近观,时而远眺,嘴里还不时发出嘿嘿的傻笑。实际上,尹阳的自恋并非没有资本。
  • 万法仙杖

    万法仙杖

    一位穿越异界的少年,意外觉醒穿越异能,得以穿梭无数世界,修炼成至高力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强星空帝皇

    最强星空帝皇

    尊血榜第五位,星空皇族血脉拥有者,星月。“你是想试试我左手上的黑洞,还是右手上的类星体?”“说吧,你想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