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5000000003

第3章 帝国的背影(2)

巡游的行进速度一天比一天慢,鉴于这个时候的交通工具有限,嬴政又水土不服,此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大家都等着上面发话。最后当队伍北上进入齐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的时候,嬴政的身体已经是相当衰弱了。

折回咸阳,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秦始皇的健康原因而带出了一个关键的地理名词——沙丘。

当队伍行进到今天的河北沙丘时,秦始皇就有一种孤独迷离的感觉了。神仙呢?神仙都哪里去了?

秦始皇后来的确碰到了神仙,但是在他看来,这神仙越来越像死神。是啊,死神来了。

御驾周围除了秦始皇信任的亲卫,没人敢靠近这辆车子,对于这些小角色来说,活着陪始皇巡完这次游就是最大的成功。而小角色的念想,往往才能成就大角色的梦想。

队伍仍在行进中,整个队伍一片肃然!在朦胧之中,嬴政睁开了那双许久都没睁开的眼睛,这段时日,我们称之为回光返照。

秦始皇这一睁眼,一个人影由模糊变做清晰,他又定神看了看,这个人就是赵高。赴死路上的催促让秦始皇没得选择,况且赵高平时对自己忠心耿耿,也只能是赵高了。

那么赵高,你来吧。

也就是这一声呼唤,将一个本来只有历史小戏份的小角色最终唤上了历史舞台,一个一直“潜伏”在秦始皇身边的人,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嬴政将遗诏、玉玺、军队调动令牌都交给赵高,并立下让大儿子扶苏继承皇位的遗言,说完,秦始皇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眷恋的人间。

秦始皇错误地将帝国的命运赌在了赵高的人品上。人品本来就是一个变数极强的东西,况且赵高的人品真不怎么样。

突然之间,赵高发现整个世界只有自己才知道皇帝死了,只有自己手里拿着这些东西才能主宰这个国家。

在这里我们要加强一个概念,那就是“只有”这个概念。

只有赵高知道秦始皇死了,只有赵高知道秦始皇在死之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刚从嬴政手里接过了这些重要的家当,赵高转脸就开始思谋了。一个惊天大阴谋即将诞生。

赵高掂量了掂量手里的东西,沉,的确沉。他耳边又想起了始皇帝临死前那最后一声呢喃,当然,这次回想必然不是因为哀思,而是赵高要组织语言。赵高知道,他现在这张嘴价值连城,他说出去的话能主导帝国走向。

他要组织语言,把这句话修改一下主语,撒一个天衣无缝的弥天大谎。

在做这些事情之前,赵高找到了一个人,他也必须找这么一个人才能实现他的阴谋。

由团伙到团队的演变

干坏事也要天时地利人和。赵高忽然发觉,他现在已经占了两点,只差最后一点了。

赵高知道他一个人成不了气候,干小坏事,那叫犯罪团伙,干大坏事,必须组团出击。赵高要找的这个人就是当时秦朝的丞相李斯。

就在当天,赵高支走了身边的亲卫,派人秘密找来了李斯。

空荡荡的帐篷里,立刻上演了一出阴谋的皮影戏。关于这场谈话的内容我们无从知晓,赵高到底用什么方式打动了李斯,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知道的是,从帐篷出来之后,李斯已经成为了赵高坚定的同盟者。赵高亲述嬴政的皇位继承人也由扶苏变成了赵高的学生,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

这就是所谓的人心,这就是所谓的忠臣,由此看来也不过如此。

接下来,赵高又找到了胡亥,当胡亥听到自己就是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都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这个时候赵高发话了,只不过前面这一段是赵高用眼睛说出来的。你当然不敢相信,因为这本来就不是真的,是我赵高篡改的遗嘱,是我赵高把你扶上的皇位。

后面这一段才是赵高用嘴说出来的,胡亥小主子,难道您不愿意为所欲为、永享富贵吗?现在我们正好有这个条件,关于始皇的最后遗嘱只有我知道,把你扶上皇位还真是简单的事情啊。

对于这样的好事,胡亥先是犹豫,后来就变成了完全同意。很快,赵高、李斯、胡亥三人达成了共识,赵高也成功地把团伙升级成为团队。

首先,由李斯伪造始皇遗书,册立胡亥为太子,同时封锁嬴政已死的消息,并下令队伍火速赶回京城。因为这个时候是夏天,嬴政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发臭,必须尽早赶回去,否则的话就太容易败露了。到了最后,恶臭实在是掩不住了,李斯就下令买了好多咸鱼放在每辆车上,以掩臭味!

活着的人常常拿死了的人开玩笑,现实的狰狞也常常拿一个人的心气开玩笑,千古帝王死后居然与一车咸鱼为伍,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嬴政会做何感想!

阴谋的初期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铲除异己。

因为秦始皇的个人原因,秦朝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脉络清晰,这并不像日后的一些朝代,朝堂斗争复杂,是敌是友难以分辨。

以赵高为首的三人集团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敌人,这人就是蒙恬以及背后三十万庞大的北征军团,还有蒙恬所支持的扶苏。

扶苏在整个秦国的威望颇高,深受秦国本土贵族的支持,这也正是秦始皇为什么会立扶苏为继承者的原因。而蒙恬率领的是当时秦国最精锐最强大的军团,如果这两个人联合起来的话,那么赵高他们根本不占任何优势,只有把这两个人解决了,赵高集团才能高枕无忧。

李斯利用手中掌握玉玺的优势,伪造诏书,让人带领禁卫军和嬴政的随身佩剑,直奔北征军大营。

然而李斯这次带在身上杀伤力最大的不是佩剑,更不是近卫军,而是那一纸诏书。其实关于诏书的杀伤力,李斯也没有想到会如此强。

这诏书中的内容是,秦始皇责备扶苏在外督军不利,命扶苏和蒙恬自杀谢罪。当然这些内容都是伪造的。

接下来就要看扶苏的反应了。扶苏刚看到诏书的时候,自然是悲从中来,因为作为儿子,扶苏是非常敬仰父亲的,在他的眼中,秦始皇就近似于神,虽然他本人反对秦始皇的一些暴戾行为,但他是非常推崇孝道的人。

面对父亲的诘责,扶苏选择了自杀。

关于扶苏的这一行为,日后的人们是捶胸顿足,扶苏啊扶苏,你到底在害怕什么?身边有蒙恬和三十万精锐边防军,而且你亲生父亲为啥就偏要你死?你的判别能力和勇气呢?

以此为疑问我们展开思考与解析。

揭开历史的面纱

有一点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接触的历史大都是二手历史、三手历史,甚至是若干手历史,这中间再加上一些抱有目的的篡改,那么历史就基本上成戏剧了。

我们想要搞清楚真相,那么就要知道究竟是谁写的这段历史。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当然不能针对具体的某个人,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其中存在的潜规则。前朝的历史一般都是后来人撰写的,这后来人一般就是颠覆前朝的人,以这个身份来写历史,大家需要掂量着看。

这后来人为了让自己的颠覆更加合理和正义化,往往要把前朝写得暴戾和不可救药,这才能凸显自己作为历史救星的身份。

举个例子,秦始皇我们大家都知道,虽然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在历史印象中,我们对他的残暴了解得最多。中国人都笃信“无风不起浪”这句话,想来是丑化了人,却也是美化了人。丑化了人的证据就是人家那么好好的一个人,偏偏就因为一点小毛病让人说得一文不值;美化了人的证据就是,人家干什么平白无故说你的不好啊,这其中肯定有原因。

对,这其中肯定有原因,但这个原因却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原因。

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说什么大家不满秦王暴政,纷纷刺杀他,想让他死。其实我仔细数了数,史书有记载的刺杀一共是六次。除了高渐离是要为荆柯报仇(这恐怕只能算作是个人恩怨吧)外,其他五次都是被秦始皇灭了的那六国旧公要复辟报仇,起码这六次我是找不到因为百姓不满而反之的。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如果一个随时都有被刺杀危险的皇帝,他最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躲在深宫里享清福了。一来安全,二来自在。但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狂爱巡游的人,一个像秦始皇如此爱巡视天下的皇帝,就算躲得了初一也躲不了十五。

这么看来,其实并没有多少来自民间的力量想要刺杀始皇帝。

秦朝的历史是汉朝人写的,汉朝人为了响应当朝的统治阶级,当然必须得把前朝皇帝描述得不像样子,只有这样,当朝的皇帝才能更像样子。

上面已经写了“沙丘政变”的过程,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过程,而对于这个过程,有很多疑点:

疑点之一——扶苏之死

关于扶苏的死,史记记载,扶苏接到赵高的假诏书后,立即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通过扶苏在政治生涯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一定能力的人,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扶苏明确表示反对,并且对秦始皇一些行为提出过异议。

那么,这样一个人难道辨别不出一道旨意的真假,况且这道旨意牵涉自己生与死的终极问题。我想,不用说是扶苏,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在将死之前,也会想方设法找一个可以让自己不死的理由,何况早已领教过权力血雨腥风的扶苏。

有一种解释试图从孝道入手来解释扶苏的自杀行为,但这显然也站不住脚。

生死问题是一个人的终极问题,更何况是一个皇子的生死,一个有可能是帝国继承人的生死?假如搬出孝道就能那么干净利索地解决事情的话,那么历史上也不会繁衍出那么多的事件。所以,这个解释是非常牵强的。

另一种解释是扶苏懦弱、唯命是从,这种理解显然不够专业,扶苏恰恰是个和秦始皇政见不合的皇子,并且多次当众对秦始皇的政见提出质疑,导致他们父子关系不合。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扶苏因为多次进谏的原因,被皇帝派出去带兵。

第三种解释就是扶苏没有任何政治经验,面对复杂的政治背景,他无法应对所以选择自杀。这个解释更是单纯得可笑。

疑问确实是有疑问,但扶苏确实也是自杀的,这只能说明,扶苏确实相信这份诏书是真实的,并且是实打实的,因为扶苏认可这个旨意,他觉得秦始皇让他死这是迟早的事情。

疑点之二——《史记》密码

司马迁的《史记》之中,经常会出现一件事情有几处出处,这是太史公尊重史料,倾听声音的最好例证,但是如果在一个非常之重要的事情上也出现两个版本,那么就值得怀疑了。

关于秦始皇临死之前的遗嘱,有两个版本,一个说是手谕,一个说是口谕,其中一个原文是:与丧,会咸阳而葬。但这并不是史记中唯一提及遗嘱的一次,在《史记·李斯列传》中,秦始皇给扶苏的遗诏原文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并且注脚是秦始皇口授,赵高笔录。

为什么史记中对一件事情会出现两种说法,尽管两份遗诏内容差距不大,但毕竟有差距,第二份遗诏比第一份内容更为详细,过程更为具体。这说明当时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看到了两种资料,并且难辨真假,所以只能都记录下来,或许可以更加大胆的理解,这是太史公留下的一个小聪明和小手段。

在正常情况下,国君的旨意是必须是要表述明确的,因为只要贯彻下去就必须坚决执行,况且是遗嘱旨意,更得准确无误了。是口谕就是口谕,是手谕就是手谕,关于始皇最后的旨意为什么会出现手谕和口谕两种说法,把这归为司马迁的疏忽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那么这里面肯定藏有猫腻。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两份遗嘱中的共同部分,“与丧,会咸阳而葬”“与丧”应该是“参与丧事”,而不是主持丧事。按照传统,下一任国君有资格主持上一任国君的丧事,但是参与和主持的概念不能混淆。

其次,此时,扶苏正在做秦始皇派与他的工作,一时半会回不到始皇身边,但是为什么秦始皇会带小儿子胡亥出去巡游呢?

这里就牵扯出了秦始皇的本意真的是想让扶苏继位吗?从前面的一连串疑问中可能都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其实严格点讲,不管是秦始皇的手谕还是口谕,都没有绝对表明是要让扶苏继位。这似乎也不能说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还有就是,秦始皇临终前的密诏应该属于绝对机密,赵高不说,胡亥不说,李斯不说,天下恐怕就没有第四个人知道。由此可见,关于后世史书还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事实其实都不是一手事实,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点猜测和杜撰的成分。

一种更为大胆的设想和猜测就是:这会不会是太史公故意的疏漏?

疑点之三——李斯之死

因为解密的需要,我们就提前把李斯的结局说一说。

李斯完全档案

姓名:李斯

性别:男

职业:秦国丞相

毕业院校:荀况综合学院

政治信仰:法家

家人:大儿子李由,众嬴姓儿媳等

同级校友:韩非等

爱好/特长:书法,写作,造字

生平大事:助秦统一六国;提出焚书与郡县制;创造小篆等

同事:赵高,冯去疾,冯劫,蒙恬等

革职原因:被赵高诬陷参与谋反

死亡方式:腰斩

死亡时间:公元前208年

公元前208年,赵高设计挑拨李斯和秦二世的关系,李斯被诬陷谋反,最后腰斩于咸阳,这个结局是李斯万万没有想到的。

同类推荐
  • 统治:万里江山大统

    统治:万里江山大统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大明日落(中国故事)

    大明日落(中国故事)

    万历甚至大明王朝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复杂又单一,既辉煌又黑暗,他在位长达四十八年,首辅大臣张居正为他掀起的一场史上著名的改革却被逐步废掉,于是说好的“中兴”变成了明亡的回光返照;他领导下胜利的“万历三大征”战果耀亮青史,过程爽爆却让大明内部亏得几乎吐血;商业开放GDP飘红却因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
  • 蔡东藩中华史:前汉

    蔡东藩中华史:前汉

    《前汉演义》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 凤舞八荒

    凤舞八荒

    她来了,脚踏七星来了,她降生的那一年,正是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的整整前一百年!一个贫苦百姓的女儿,在乱世中一步步成长,看惯了乱世沧桑,体会到人间疾苦。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明百姓,她拼尽全力一步步走向大明的权利中心,以柔弱的肩膀力挽狂澜,扛起大明,让这个奄奄一息的王朝在衰败的关键时刻峰回路转、浴火重生。她处心积虑地成为一名宫女,在勾心斗角的皇宫里才计百出、步步为营,从才人到王妃,一步步扶持羸弱的王子登上皇位,君临天下。在上天太眷顾她时候,她的丈夫仅在位六年就撒手人寰。她带着年仅九岁的儿子坐上了大明的最高位置,直至权利的巅峰。她斗奸臣,斗庸臣,斗鞑子,斗倭寇,让大明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她青春年华即将消逝的时光里,她遇到了他,一个美轮美奂的男人,一个让她魂牵梦绕的男人。她和他,如同镜中水月,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他在一个清晨里为了大明流完最后一滴血,弃她而去。她心如死灰,将亲手打造的如画江山托付与儿子,看一眼千里江山,万千黎民后,遁入空门……她就是一代圣后,一个传奇的女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都市超级魔仙

    都市超级魔仙

    末法时代修仙不易?对于重生者林阳来说,不存在的。但凡有生命的地方,有日月星辰的地方,皆是林阳的乐土。
  • 天价巨星追妻记

    天价巨星追妻记

    能够与你相遇,是我的幸运,亦是你的幸运,因为在人人茫海中,可以找到值得自己用心去呵护的人,是千万分之一。
  • 穿梭在虚实世界

    穿梭在虚实世界

    啥?系统?楚羽摸着脑袋都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跟马里奥打魔王?在战场打飞机?跟周星驰学武功?
  • 金色王经

    金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棠无香

    海棠无香

    小白狐阿棠,有三大愿望,吃饭,睡觉,卖海棠酥。青丘国主说,再加一个愿望,继任国主。月神姐姐说,再加一个愿望,修成上仙。月老哥哥说,再加一个愿望,嫁给上神。于是,阿棠的生活里只有三件事,学习法术,学习法术,学习法术。直至阿棠离开青丘国历练情劫,终于摆脱该死的法术了。可是,当阿棠遇见那个卑鄙无耻下流的红袈裟和尚时,阿棠想回家学习法术了。阿棠骂不过、阿棠打不过、阿棠逃不过……阿棠怒了,决定好好学习法术,将他拖回家慢慢蹂躏。但是,他说,再加一个愿望,一起卖海棠酥……
  • 一度钓金龟:吃醋王爷

    一度钓金龟:吃醋王爷

    在时空之门的另一头,她不小心赖上个王爷。不过……王爷有个青梅竹马,哼,果断走人;于是又遇见个美貌茶商。不久之后,她竟生了个娃娃——于是针对娃娃的归属权,两个男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 如果深爱有用就好了

    如果深爱有用就好了

    他明明很爱我,可是当我嫁给他之后,一切都变了。我不懂他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也不懂他又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坏?等我懂得时,一切都太晚了。靳少宁满脸泪痕地瞧着我问道:“姚千羽,现在你满意了吗?你知道我是这样爱着你,可是,有什么用?上帝不给我们机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间流

    时间流

    在看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宁致远愉悦的说“要是我,一定要去通宵玩三天游戏。”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宁致远遇到奇幻空间,选择了假如生命只剩下7天的选项后,刚开始,宁致远淡定说“好刺激”。只是到了后来,宁致远气急败坏的说“丫的,坑爷”。
  • 上乘修真三要

    上乘修真三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