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6400000029

第29章 建国(2)

公元前200年,长安城的长乐宫终于盖成了,群臣都跑来朝见。在叔孙通等人制定的礼仪的指导下,让刘邦真的过足了当皇帝的瘾,而这次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详细史书记载的朝拜仪式。

据记载,天还没怎么亮堂呢,礼仪官就带着群臣步入殿门。皇宫内到处站着车骑步兵卫队,各个盔明甲亮,气宇轩昂,手里拿着各种武器和各色旗帜。殿下数百名官员站立在台阶两旁,武将在西,文臣在东。在一声传呼令中,刘邦的专用车子出现在道路中间,左右侍卫全部高呼:“皇帝陛下驾到!”于是,按地位、爵位的高低,从诸侯王以下依次上前去说些祝贺恭喜之类的好听话。场面十分壮观,气氛肃穆,文武群臣全部被这气氛给镇住了。之后就是刘邦请大家吃饭,毕竟大清早的来众人都饿得够呛。但现在可不能像以前,大家一窝蜂地想坐哪坐哪,我跟谁关系好就坐谁边上,而是按照礼官安排好的名单,大家按照尊卑的次序先后进去。如果谁在中间出错,或是想插队什么的,立刻会被周围武士押下去打一顿,让你下次长点儿记性。在阵阵惨嚎声中,整个宴会自始自终都秩序井然,尊卑有序,再也没有人敢任意地喝酒吵闹,决斗之类连想都不敢想!刘邦的耳朵也终于清净下来了!

这一天的经历,让刘邦是龙心大悦,这才叫做皇帝啊,这才真正体会到皇帝的尊贵啊!以前自己就像是托儿所的管楼大妈!拍着叔孙通的肩膀,不错,这次做的非常不错,以后好好干,前途大大的有!最后封他为太常,专门制定礼仪,顺便教教那帮没文化的人一些礼仪常识,别以后在外人面前丢咱大汉的脸!

汉朝就这样建立起来,并在刘邦手里缓慢地开始运转了起来!

当内部开始稳定,各项制度建立起来的时候,刘邦就把屠刀举向那些异姓诸侯王的身上。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没有人愿意和他人分享权力和至尊地位!

诛除行动的重点其实也就是三位兵最多、地盘最大的韩信、彭越、英布,其他都不足为惧。

刘邦的面子工程

刘邦当上了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老板,但是心中仍然有很多忧虑,因为在他之前,所有的王啊、皇啊的都出身名门或者贵族,说白了就是都有点来头,而他自己感觉自己来头太小,担心镇不住场面。

这事让他很苦恼,自己的出身在那儿摆着,大家都知道,想改估计也改不了了,又不能像项羽一样,找个同姓的名人,然后说自己是他的后代,在当时,姓刘的似乎没有这样的名人。既无名人可以依靠,又无法改变出身市井的现实,那该怎么办呢?

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刘邦绝不能丢了面子,现实无法改变,咱们就来点子虚乌有的传说吧!

历史没有记载这些事情是不是刘邦授权让人搞出来的(即使是刘邦的主意,估计也没人敢记载,史太公这么刚烈的史学家都使劲拍他的马屁,别人就更不用提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面子工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史记·高祖本纪》中,有如下记载: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72黑子。

刘邦的相貌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重复,在这里着重解释两件事,第一个什么叫“龙颜”,因为这个词对以后的皇帝特别重要,似乎成了形容皇帝的专用名字。这个词就出自刘邦这里。文颖在《集解》上诠释道:

“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

前面已经讲过,刘邦当皇帝之后,他父亲逢人就说刘邦是其母与龙交合而生,所以这里说他颜貌似龙,弄得神乎其神,增加了神秘色彩。

另一个要重点介绍的就是“左股有72黑子”,黑子就是现在黑痣的意思。究竟有没有这72颗黑痣,估计太史公也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左大腿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造假嘛,总得稍微有所依据,另外找一个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说事儿,那就更保险了。估计这黑痣有可能是一堆胎记,然后后人就愣把那一堆胎记分成了72黑痣,拍马屁从来都是大臣们的强项。反正在中国的古相学中,72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

以上是少年时期或者较早一点的传说,接下来就要是刘邦结婚以后的传说了。有关刘邦的命相,有不少神奇的传说。在《史记》中记载有这么一则故事:

吕雉嫁给刘邦之后,自然要到刘邦家居住,当时的吕雉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女人,她不但很欣赏刘邦的性格,还很愿意为他做出牺牲。在没有嫁给刘邦之前,她是一千金大小姐,但到了刘家,就成了一农妇,这样的差距可不是一般女孩子能做到的。刘邦看到这么一大美女为自己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心中更加爱怜,所以在他当公务员期间,经常溜号回家,吕雉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之后,溜号更是频繁。

据说有一天,吕雉带着两个幼儿,正在田里锄杂草,有位游行四方的老翁慢慢走过来。

“这位大嫂,给我点茶水喝好吗?”

吕雉从小受过良好的家教,看见老人家疲累不堪就善心大发,不但给茶水喝,并将自己带来准备午饭时候用的干粮分给了老翁一部分。

就这样,喝茶吃饭,聊天,估计老翁茶足饭饱之后,开始仔细打量吕雉,惊叹道:

“夫人的相貌,可是天下奇贵之相啊!”

由于和父亲常说的相同,吕雉深感兴趣,便请老翁也看看两位幼儿未来的命运。

老翁看到长子,更惊讶道:

“夫人之奇贵,正是来自这位公子之福荫啊!”

吕雉再请看看女儿。

老翁点头道:“也是贵人之命啊!”

说完,便拿起自己的拐杖慢慢走开了。

正好这天午后,刘邦又溜号回家探望妻儿,相差老翁离去大概一个时辰。

吕雉便把老翁的话转告刘邦。刘邦听了很高兴,自己一个小小亭长,老婆能有这么好的面相,说不定自己以后还能沾点光啥的。刘邦大为惊喜,便去追这位老翁想问个究竟。

不久,便看到一个老迈的背影。

“老人家,请留步!”

老翁回过头来,看到刘邦面相,未等刘邦开口,便惊叹道:

“刚刚我看到夫人和婴儿的贵相,正大惑不解,原来都和您有关啊!阁下之相极为尊贵,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刘邦听了非常高兴地表示:

“如果真如老先生所言,有显达之日,绝不忘您的恩德!”

后来,刘邦成为皇帝,便派人四处寻找这位老翁,但怎么努力也找不到他了。

以上是《史记》中的记载,为了便于理解,我用白话文将其讲述了一遍,我们回头分析一下这个故事,且不管这件事是否人为杜撰,单故事本身也有不少漏洞。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吃饱饭是人生的高级目标,所以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吕雉不但管人水喝,还分人午饭吃,是谁都该说两句客套话,夸夸对方。再加上当时面相之学盛行就像现在人人对国家大事都能说出点道道一样,所以老翁最好的夸人办法就是夸你的面相,这是一个不会立即被拆穿的“真实谎言”,面相这东西,不是一两天能见效的,夸得对方心里高兴,自己蹭这顿饭也就心安理得了。后来刘邦成名成家,需要一些面子工程,这事就被搬出来故弄玄虚,刘邦登基之后全国找那老翁,纯粹是做个样子来证明这事是真实的,当时刘邦当亭长,老翁已经被称为“老翁”,刘邦奋斗这么多年,当时的老翁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吧。

这还不算完,还有更厉害的面子工程。为了进一步增加刘邦做皇帝的合法以及合理因素,《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邦造反之后,首先干的事情就是带着手下这帮人逃命,有一天,刘邦等人仍借着酒意在山中的沼泽区赶路。由于道路不熟,刘邦派一名较机警的劳役在前面探寻,以免人数太多,容易被发现。

过了一会儿,这个人就慌慌张张地回来报告:

“不好了,前面有一条巨蛇,盘据小路上,看情形,我们很难过得去,还是回头找其他出路吧!”

刘邦微微有点醉意,听到这话就不高兴了:“我们一群大老爷们出来混,死都不怕,还怕它一条区区白蛇!”

接着又猛喝了几口酒,便拔出身上的佩剑,径直向前面走过去。看到白蛇,刘邦就上去又劈又砍,白蛇反抗,然后刘邦再砍再劈……如此云云吧,总之白蛇不敌刘邦,最终以刘邦的胜利和白蛇的失败而告终。

完事之后,刘邦继续前行,后来因为醉意越来越浓,又因疲劳过度而卧倒路旁,睡得不醒人事。

后面的人一看刘邦半天都没回来,不会出什么事了吧,就一起过去看个究竟。

说也奇怪,就在刘邦斩蛇的位置,有位老妇人在黑暗中哭泣。大家感到奇怪,便上前问她:

“老婆婆,你为什么在这里哭呢?”

“我的儿子被人杀了,所以我在此为他痛哭!”

“你的孩子是怎么被人杀的呢?”

“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今天他化为蛇的原形,横在此路上,想不到却被赤帝之子给杀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痛哭呀!”

问话的人认为三更半夜,一老太婆在这胡说八道,正想羞辱她,老太婆却突然不见了。

大家感到非常惊讶,并且接着寻找刘邦,并且叫醒他,告诉他这件奇遇,刘邦听到了非常高兴,便认为自己是赤帝之子了。

上面这些依然是正史中记载的,之所以这些事情能进入正史,可见当时有人下了大工夫来打造刘邦的出身,而这个下大工夫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刘邦本人。类似于这样的传说越多,越说明刘邦当时心里没有底气,所以他以后在诛杀功臣中绝不手软,充分显示了他自信心不足这一点。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 说战国1:变法图强

    说战国1:变法图强

    《说战国之一变法图强》分季联播,好戏连台。战国大幕的揭开,要从两个人的对决说起:智瑶VS赵无恤,在残酷的晋阳围城之战中,智瑶几乎将赵无恤逼入绝境,然而一个谋士导演了一场逆转胜,终致三家分晋,世界似乎恢复了平静。在这短暂的平静中,一个阶层犹如地下的岩浆在涌动,那就是“士”。士,整个阶层在垂死挣扎。他们从有国家保障的生活,沦落到朝不保夕,生死难料。他们有的悲哀认命,有的则要奋起反击。于是,李悝、吴起、商鞅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主导变法图强的三季大戏。三个变法收获不同的结局,有成功有失败,然而,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那个变态的变法,竟然成功了……
  • 新中国往事:政坛旧闻

    新中国往事:政坛旧闻

    本书汇集了关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的文章,同时回顾了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事件,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 穿越燕国当皇帝

    穿越燕国当皇帝

    狼水北岸,三燕故都,龙城考古惊天发现,大型帝王古墓出世。墓葬气势恢弘,墓葬主人何许人也?各路专家汇聚龙城,众说纷纭。考古学博士慕之丘机缘巧合,穿越到古代,化身燕国王子慕容霸,运用现代智慧,远交近攻,纵横捭阖,吞并前泰,和亲晋国,兵不血刃,创建了南北统一的大燕帝国,再现了后燕开国之君慕容垂的悲壮争霸史……
  • 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忘忧怀的恶魔

    忘忧怀的恶魔

    黑夜永远是他的主题,恶魔永远是他的背景,没有愉悦,没有欣喜。只有来自死亡的阵阵压抑。白昼永远是她的主题,天使永远是她的背景,没有悲伤,没有孤独。只有来自恶性的阵阵压抑。
  • 斗罗之我爸是个穿越者

    斗罗之我爸是个穿越者

    我叫李休,我有一个自称穿越者的老爸,先天满魂力,顶尖器武魂,我老爸说要和一个叫唐三的做小伙伴,然后争取把他的妹妹骗过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木叶之狂虎

    木叶之狂虎

    幻雷瞬袭猛震地,御虎冲云战苍穹!这曾经是我的梦想,但是我却没想到……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山海生物异闻录

    山海生物异闻录

    从杨述被复活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完全改变了!各色各样《山海经》里的生物开始出现在他的世界里……于是,杨述开始了他的发现之旅……
  • 都市之至尊狂武

    都市之至尊狂武

    很抱歉,最近查审严格,被屏蔽了五六万字,而且我也找不出问题,在看的朋友,抱歉了。
  • 科技风灵

    科技风灵

    在这片异大陆,所有人都能将身体变成金属,而进一步能够进阶成为机械构造,挂载各种武器装备的人被称为觉醒者。大陆出现一种名为暗影的生物能感染一切金属,而一种名为灰屑病的病毒在普通人里蔓延,甚至威胁到了觉醒者。辞安能否安然到达彼岸,回到地球?敬请期待
  • 曾经以为

    曾经以为

    在爱情的世界里,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总是觉得,我似乎问道了你的气息,可是,最后发现,在即是一个错误……什么是爱?什么是关怀?我已经没有了基本的判断……桌上展着一页信纸,被装进屋内的风掀起洁白的一角,轻盈得没有声。而那上面的文字于我,也许并不轻盈。从一模考试那天起,心里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