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6600000010

第10章 汉朝,我来了(2)

这场看似公平的考试,其实早就在暗中被刘彻定下了大基调,尊儒的一律有机会,主张黄老学派的一律不用。

一个书呆子的成功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

“目不窥园”的典故相信已经被一大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引用了无数遍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如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寒来暑往,一心一意地读书。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确有其事,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董仲舒。

说他是史上最有名的书呆子似乎一点儿也不为过,我在百度搜索董仲舒三个字,一共搜出468000篇网页,搜刘彻不过也就搜出317000篇网页,(搜汉武帝就另当别论了)搜陈冠希竟然搜出31900000篇网页,由此表明三个问题,一是董仲舒的名声一点儿都没比他的主子小。二是我们大家的注意力确实该转移转移了,仔细探究历史你会发现比娱乐圈更多更有意思的东西。

这个征考圆圈划得大,圈里的人也都跃跃欲试。

满腹经纶的学究级人物开始宏观构图自己的治国方略了;满身金饰的有钱人家也开始寻思钱在这个朝廷好不好使了;寒酸得只剩下学问的读书人也都自然打包行李进军长安了。

这个时候的董仲舒已经四十岁了,是名副其实的高龄考生了,这个事情如果搬到如今,恐怕要受一些限制。但当时汉朝胸襟开阔,不搞年龄歧视这一套。

按说,四十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了,但是这个董仲舒却是越活越不明白,在他的心中充满了问号和解开问号的勇气。

董仲舒在参加海选之前,已经是当时的博士了,此博士非彼博士也,和今天博士的概念是不同的,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学问都很多。

这个时候的博士其实是个官位,学术地位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院士,这个博士主要负责的不是学术研究,而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皇帝解开心中的疑问。文帝时期大名鼎鼎的贾谊也是博士出身。

老董在十多年的博士任上,一直默默无闻,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大的造诣。当然这不能全怪老董,因为汉初的主导思想是黄老政治,讲究的是清静无为,老董自然借这个时间韬光养晦。

日子总还得过,老董也没闲着,他做着一个比较时髦的事情,那就是走穴开课,教授《春秋》,正是在这个时候,董老(人一出名就得反过来叫)为汉朝暗中培养了一批儒学人才。

董仲舒老师当得是非常称职的。《汉书》描述:“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大体上就是说董老师上课很严谨认真,对礼法这一套是非常重视的,老师的讲台面前,有帷幕把老师和学生分开,别说和老师在学术上打成一片,有的学生甚至毕业了都没见过董老师长什么样。

刘彻这个考试,对于博士出身的董仲舒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这次,董仲舒考了第一名。

一篇洋洋洒洒的《举贤良对策》问世了,大概同一时期问世的还有治国药方——儒术!

看到这里,我的读者不禁又会分成两派,董仲舒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到底是历史的幸运呢,还是历史的悲哀。假如当时的思想流派不是儒家的话,历史又会怎样演绎,这么多的未知和可能让我们心头小鹿乱撞。

历史就是拿来分析的,不怕说三道四。

不少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一直耿耿于怀。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董仲舒说的,(《汉书》卷56《董仲舒传》)。这霸道的八个字都是后人根据董仲舒的意思概括出来的。

我对当时情况的理解就是——不是黑就是白,非儒即道。想选个五颜六色的彩虹造型我认为是有难度的。想出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对于少年刘彻的教育问题,窦太后动不动就会说:“黄老之道是祖宗的东西,不让刘彻学祖宗的东西,偏要学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像什么话?”

这句话可以表现出三个意思,一是窦太后担心刘彻的学习方向;二是窦太后推崇黄老之道;三是老祖宗推崇黄老之道。

还必须要清楚一件事情就是,刘彻和窦太后当时的关系可不像现在小孙孙和老奶奶的关系,随便扑到怀里就可以大发地撒欢儿。

不是那么回事,窦太后在刘彻眼中虽然是血亲长辈,虽然现在当皇帝的是刘彻,但实际上,窦太后此时还是大汉的权威。

所以,当时的王道思想不是儒家就是黄老,基本不存在其他让我们幻想的余地。

再有,就是大家可能忽略了当时刘彻的年龄,刘彻当时只有十六七岁,再形象点儿也就是一个高中生,他并没有能力去搭建一个支持各种流派思想去斗争的舞台。他尽可能多地从他老师卫绾那里来汲取儒家的思想。

让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去研究思想的问题,未免太苛刻,所以,刘彻这次大手笔的幕后执笔者,其实就是前丞相——卫绾。

卫绾这个人物我们前述已经介绍过,他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他却间接影响了汉朝如今年轻的皇帝——刘彻。也正是这个前丞相在辞官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帮助刘彻把这一系列构想提上日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卫绾不得不走。

所以历史又把我们从无限假设中拉回现实。

刘彻尊儒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首先,刘彻不是庸碌之辈,他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埋没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所以他需要选择一个新的治国思想来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来彰显自己的个性。道家那一套看似懒汉式的治国方法似乎过于平淡。

不走寻常路的他必须要找到一种可以替代的思想,这个时候,剩下的主流思想只有法家和儒家了。

刘彻一定是个爱读历史的皇帝。

秦始皇那一段,刘彻一定没少读。

当时秦始皇启用的是法家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法、术、势。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怕我,刑法严酷让你怕,权术压人让你怕,强势欺人让你怕。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是韩非的信徒,他们完全遵照韩非的理论执行。

秦朝呈现给世人的面貌也变成了一个明火执仗的强盗,以至于后人常常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个伟大王朝的作为。

秦朝因为法家灭亡,教训就在眼前,刘彻自然不敢冒险。

再次,从皇帝的心理来说,眼看着当下国家富裕,刘彻自然想让自己威风威风,而儒家思想恰恰给刘彻的统治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从而使君主不能被从道德和法律上侵犯,使得君主摆脱了一切的制度性的束缚。而这个撑伞的又有一个现成的人——大才子董仲舒,选择儒家水到渠成。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该怀疑这个儒家思想的纯洁度了,刘彻的儒家思想当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家思想吗?

刘彻当时的思想其实是儒法结合的,刘彻并非善良之辈,他把儒家改造成为一个具有武帝特色的儒家,他把法家思想灌输其中,形成了“外儒内法”的局面,双管齐下。正如《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所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儒家育人,法家驭人。这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儒学思想先前被统治者塑造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善者,后来又被统治阶级用作是既得利益的御用打手。

最后,倘若用黄老之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将会越来越弱,经济和军事控制更无从谈起,七王之乱近在眼前,黄老之道确实濒临破产。

综上所述,儒家取代黄老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有其必然性的。

董仲舒的这项“对策”,经刘彻采纳后,立刻就成为了神圣的“国策”和有效的“良方”。大汉的车辙在这个年轻皇帝的手中大大地拐了一个弯。瞬时而起的是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

辩证唯物主义对我们说,凡事具有两面性。

儒家这么大一统之后,人们的灵魂大部分都倾向于孔夫子了。我们居家做饭时不时的都得换换口味,何况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所以,长此以往下去,人们的食欲必然减退,人们也总是在“自我”和“美德”的撕扯中挣扎,然后一对照心中的信仰就立刻放弃了“自我”。

董仲舒其人确实不简单啊,但是刘彻却没有重用他,董仲舒在跟着刘彻花车游行完毕之后,就被打发到哥哥江都王那里去做国相了。这也是大部分纯书生的共同命运,这对于董仲舒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董仲舒一度让人们奉为圣人,一度又有人将他拉下神坛。既承担了儒学传播之父,又担起了阻碍进步的恶名,其实这又有什么关系,千古功过后人评说,再正常不过了。

海市蜃楼

刘彻是勇敢的,因为他敢于在开朝初期就拉下面子和太后对着干。大汉朝最有权力的祖孙二人即将上演一出宫廷大戏。

窦太后毕竟比刘彻多活了两辈子,这年龄也不是盖的,一些老臣絮絮叨叨在窦太后跟前嚼皇帝的不是的时候,老人家发话了,先让他折腾,看看他到底能折腾出个什么样子来。

这一句看似轻松的话其实是一句最严重的预警,这句话,刘彻当然没有听到。

刘彻确实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了。

朝堂之上,刘彻俯视着脚下俯首的群臣,这些臣子的卑微越发把这个少主的尊贵衬托得膨胀发亮,刘彻的自尊心得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怪不得谁都想当皇帝,童年让刘彻不理解的一切事情此刻都脉络清晰地连贯在了一起。

一些事情,他终于明白了,叔叔刘武为什么会和父亲有矛盾;母亲为什么时不时地就往姑姑那里跑;哥哥刘荣为什么会死……一切的疑问瞬时得到了答案。

死去的人就让他死去吧,那些旧人旧事就让他们尘封在地下吧!现在,只有我,只是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权力、尊贵让刘彻咆哮了。今天他就要用手中的权力来彰显自己的不同。

该去哪儿去哪儿(列侯就国)

当时的长安城里,可谓是贵族云集,比较常见的就是封国的诸侯们。谁不谁的一准儿就能和皇家攀上亲戚。

“我上面有人”这句话更是成了恐吓对方而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子。

这些个贵族,吃的住的一点儿都不比皇上差。

刘彻对此是非常的厌恶,于是立刻颁布诏书要求“列侯就国”,这就国就是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该去哪儿去哪儿。

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汉代封侯的时候,把一个县分给谁,谁的名号就叫县名+侯。而你就是这个县的一县之长,县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归你管。

毕竟你自己有自己的家,干嘛赖在长安不走啊,但是这些个贵族可不认这个理儿,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如果你在北京待惯了,让你回这个庄那个村的你自然不愿意。

不到长安不知道钱少,不到长安不知道官小。这些列位诸侯们早就把自己的仕途计划扎根长安了,这下要挪窝了,自己的那份蓝图也成了废纸一张,这赔本儿的买卖谁干啊?

自由往来(除关)

说起函谷关来大家肯定比较陌生,但我告诉你,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道神奇关口想必大家就不再陌生了。

这个关口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在谷中,深险如函,所以称函谷关。这里曾经是战马嘶鸣的血腥战场。

秦朝当时为了保卫首都咸阳的安全,就在此关口设了禁令,没有往来护照,你是入不了关也出不了关的。这个规矩到了汉朝仍在沿用。

到了刘彻这里,他为了彰显汉朝的太平,下令解禁,往来的人可以自由出入。

打报告(检举)

被报告的对象就是宗室、宗亲,也就是那些个和上面有关系的人,说白了,就是让大家监督刘、窦两家中违法乱纪的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

建明堂

说起这“明堂”来,不光你不知道,刘彻他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用于表疑问的“搞什么名堂”中的“名堂”也就出自“明堂”。

刘彻虽然年轻,但也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一心想学古时候帝王的样子,做出一番事业,流芳百世。建明堂也是为了效仿古人,用来彰显自己的尊贵,这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这“明堂”到底怎么建,所以此事就被暂且搁置了。

以上有几项条款无疑是把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大卸八块。

分权力这块蛋糕,分多了的人自然饱食一顿,分少了的人自然就会有说法。

这说法找谁说去呢?

朝中除了皇帝谁说话最算数,或者可以包括皇帝谁说话最算数,不用说,这个人就是太皇太后——窦氏。

于是这些个窦一、窦二、窦三……打着自己的姓氏大牌进宫去找太皇太后了。

对于这些亲戚们,窦太后倒也回答得爽快,等等吧,再看看。

刘彻新政的第一步计划似乎得到了窦太后的默许,前方看似是远大光明,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一切不过是淹没在权力堆中的海市蜃楼。

这场改革中,刘彻重用了两个人,一个是御史大夫赵绾,一个是光禄勋也就是郎中令王臧,这两个人堪称是刘彻在这场改革中的左膀右臂,不用说,这两个人也是地地道道的儒学派,正是这两个人充当了刘彻起跑的发令枪。一道道直指权贵的御令也都是这两个人下发的。

事实证明,跑得最快的,往往死得也最快。

改革在热闹地进行着,刘彻似乎也顾不得许多,直到有一天,御史大夫赵绾对刘彻说,近些天来,到太皇太后那里告状的窦氏血亲太多了,老太太恐怕也该坐不住了,今后朝中大事是不是不用再向东宫汇报了。

同类推荐
  • 大秦虎狼传

    大秦虎狼传

    大秦的旗帜飘荡在九州土地上,咸阳城中的始皇帝抬头看着月亮。北胡和匈奴在长城之外纵马高歌,华夏大地却又燃起了熊熊战火。老流氓回到秦朝变成了小流氓,兄弟女人,难民征夫,总也跨不过去的路。赵阳虎拿起一根串串,拍了拍嬴政的肩膀说,孙子,别哭……
  • 带着武器系统去穿越

    带着武器系统去穿越

    无系统不快乐。‘叮’一声全都有,你有,我有,全都有。有了枪械就有了一切?不,不,想多了。一手枪械一手画笔,玩的起政治,斗的过佞臣才能玩转垂死的大隋朝。
  • 维新

    维新

    本书叙述了由改良派发动、光绪帝主导的维新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却一夜之间被慈禧太后扼杀的全过程。慈禧是为求自保杀康党,还是恋栈权柄擒光绪?康有为是百日维新之首脑功臣,还是变法失败之罪魁祸首?袁世凯是力推新政领先锋,还是背叛改革真告密?本书将为您揭晓答案。戊戌政变彻底斩断了维新变法之路,刚看到一丝曙光的晚清政府再一次跌入黑暗的深渊。
  • 雄辩天下

    雄辩天下

    天下大乱,英雄辈出,要不为一堆白骨,要不成就万世之基业。我是刘辩,上能征战四方,平定天下;下能定国安邦,造福一方
  • 穿越之秦朝成尊

    穿越之秦朝成尊

    一个小人物的成长,危险和未知,的探索。希望无处不在。
热门推荐
  • 我的属性是复制

    我的属性是复制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是一个充满属性的世界。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相生相克,演化万物;坚韧,荆棘,利刺,剧毒……附加属性,变幻万千,眼花缭乱。林易表示:“来来来,排好队,我要开始复制了啊!”
  •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

    身手不再敏捷?胆子愈来愈小?中年转业的罗登拔终于要告别暗夜的冒险,老实作个二手书店的老板。只不过……传说中世上绝无仅有的一本珍本——吉卜林亲笔题字赠与著名人物的反犹诗集,正引发各路收藏家争相竞购。如果能够……只是心动也得付出代价。才转眼间他就从善良的好公民,莫名其妙沦落为警方公告通缉的危险逃犯……
  • 叶罗丽之嗜血妖姬

    叶罗丽之嗜血妖姬

    如果可以,请将我深埋!噬血:我,嗜血如命,罪不可赦……鲜血横流才能勾起我内心最大的欢愉……血,永远都是这世界上最美的存在!妖姬:世人所想,我非人非仙,就是如妖姬一般,祸害天下苍生……这样的我足够肮脏邪恶,可是你……为什么要步我的后尘?也许这个世界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吧……
  • 中国事业单位:基于民事主体视角的研究

    中国事业单位:基于民事主体视角的研究

    中国事业单位,是中国所独有的制度设计。从民法学民事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审视中国事业单位的历史变迁、分类改革、运行机理和制度优化,廓清其主体角色和行为边界,显然是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 火中娶栗

    火中娶栗

    新书《废柴花仙升职记》玄幻言情文欢迎入坑!一次偶然的分班让易燃认识了好学生陆栗,电光火石间易燃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疯狂的追求…“你好同学,请问你有女朋友吗?”“……”陆栗无语中。“没有的话你看我行吗?”易燃眼冒金星状。“女孩子家要矜持一点啊……”陆栗脸红中。“不行的话我哭给你看!”易燃泫然欲泣状。且看性格风风火火的火系少女如何才能追到闷骚腼腆的三好学生栗子君。
  • 五蠹

    五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间夜梦

    人间夜梦

    从出生那一刻,人丧失了退缩的权利,对于谜一样的未来,要么顺其自然,要么可奋力一搏……生命是什么?是大自然的灵机一动。命运是什么?是你我他看不懂的奥义。假如有一天,命运选择了你,你,是否有勇气敢为人先担起这个责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紫发皇妃太嚣张

    紫发皇妃太嚣张

    她,紫发如妖,清眸如仙..相传,她是陛下最心爱的女人,三千荣宠集于一身,任何人都无法超越她的一根手指头;相传,她一次偶染风寒,陛下大怒,斩杀三百宫人;相传,她喜白色,陛下就将龙袍改为一身素白。相传,陛下因为她一句话,举兵攻打周边七国,一统天下。又相传,陛下下令将她凌迟处死,整个皇宫无人相信,无人敢碰她,陛下只有自己拿起那为了她征战四方的长剑!!几个权倾天下的男人,几次伤人至深的动情,她是爱情中的傻子,甘愿为在乎的人付出一切,为情所累,因情为奴,她却不知,那些男人在伤她之后无一人能全身而退,终为她的奴。为她的笑颜,不惜袖手天下。。。此文架空穿越大制作~~想看什么有什么~~望支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