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6700000010

第10章 做事关系之法(1)

结交贵人,打通关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事才方便;结交几个贵人,更可以增加做事的成功率。在商场中行走,要学会给自己寻找合适的靠山,并时刻谨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在适当的时候,也帮助一下自己的贵人。要巩固跟贵人的关系,还要善于洞察他的内心,投他所好,用情义打动他。同时,不要忘了不露痕迹地适时拍一拍马屁。因为,再鲜艳的红花也需要绿叶来扶。

学会寻找合适的靠山

商场无情人有“情”。胡雪岩说,做生意一定要学会寻找合适的靠山。他深深懂得这其中的“猫儿腻”。对于商人而言,商业竞争是无情的,但有些人的面子还是不得不买的。有时候,靠山在那里,即使不做什么,不说什么,也会给你增加无穷的底气。

旧时的商业制度,远没有今天这样先进和公平,重农抑商的观念非常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经济的发展),因此,那时候的商人被扣上了“卑微”的帽子,地位极低。对于商人而言,胡雪岩生活的时代也不例外,商人也是不受重视的一个阶层,但这个时代也有着它自己的特殊性,那就是,封建社会的旧制度受到冲击,洋人叩打着中国的大门,社会发生变乱,大商人的出现是历史的一个必然。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旧的社会制度十分影响商业和商人的发展。因为,商人在封建专制的官僚政治制度中处于社会的末流,士农工商的次序十分明显。这样,这种体制就与商人的活动相矛盾。官吏对商人的危害特别大,一个很小的守门吏都可以凭借其职务特权随便搅乱一个小商贩的生意。较大的官吏那就更严重了,他可以用各种各样看起来合理的借口强行征税,或者宣布该贸易是不合法的。

面对这种情况,商人们往往敢怒而不敢言,要想把生意经营下去,就必须找到合适的对策。

一般来说,有些商人会想方设法避开官吏,东躲西藏,尽量不跟官吏打照面。但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策略。也有些商人胆子大一点,会想办法与官吏阶层沟通,以争取他们的好感和保护,也就是让他们成为自己的靠山。很明显,结交的官吏职位越高,他能给商人提供的活动范围就越大。也更有甚者,直接进入管理阶层,成为亦官亦商的结合体,像古代的范蠡、子贡、吕不韦等,这些人既善于做官,又善于经商,这种人无疑是最高明的,但也是凤毛麟角。

胡雪岩不属于第三种。他虽然名义上也是一个官商,但由于他不喜欢做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会做官”,他的官衔也大多是一种名誉。所以,他属于结交官吏,寻找官场靠山的那种商人。

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发育的周期很长,渐渐地在内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升迁制度与习俗。尤其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依靠大官僚使自己顺利升迁,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谓“官官相护”、“朝中有人好做官”,讲的就是这一现象。胡雪岩早年长期做钱庄的跑街,经常与一帮挖空心思捐官的人打交道,所以他逐渐熟悉了这一套习俗。他非常明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一个坚固的官场靠山,就意味着在生意上有更少的风险和更多的机会。

正是由于长期跟这些人打交道,胡雪岩逐渐变得很会来事儿,也很合群,到处都有他的朋友。当他遇到王有龄,听说他是捐了盐大使的官,但由于家道中落而没有钱继续打点时,便感觉自己的机会可能来了。他利用收账的便利,为王有龄“借”了五百两银子,资助他进京捐官。

因为有了胡雪岩的鼎力相助,王有龄得了机会补了实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别人冒着危险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推了一大把呢(注意,是“推”而不是“拉”,因为胡雪岩不具备拉别人的实力,上边帮助下边才可以称为“拉”)。于是,王有龄把胡雪岩当成自己的大恩人。在王有龄捐官成功之初,胡雪岩便借机开了自己的钱庄。随后,因为有了王有龄这个官声很好、升迁很顺利的靠山,胡雪岩发现自己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朝廷的粮食购办、团练经费与军火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各个方面的钱都源源不断地往胡雪岩的钱庄里流。

胡雪岩有了这一经验,回头反思,便很快明白了,在那个特殊时代,自己的商业要想大发展,寻找合适的官场靠山是最明智的。

寻找靠山的方法很多,一个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像对王有龄一样,继续帮助有前途有希望的人。于是,他继续巩固跟王有龄的关系,帮助他料理家里家外的事情。随后是对王有龄的故交何桂清,因为有了王有龄的先例,胡雪岩对何桂清更是不惜血本。曾经为了他的升迁,胡雪岩一次便放出一万五千两银子;为了讨他的欢心,也为了自己日后的商业发展,还忍痛把自己的爱妾转赠给了他。

何桂清在江浙的时候(那时王有龄的势力还没有那么大),为朝廷尽心尽力,所以在那一带的影响渐渐就大了。因此,胡雪岩的想法也有了市场,他的商业活动也有了依托。他在经营中逐渐冲破了先前的钱庄经营观念,开始在以官府为靠山的前提下向外扩张。这一扩张就预示了胡雪岩在商业上必将称霸我国东南,并在全国商界占有重要地位。此时的胡雪岩,因为尝到了在官僚阶层中扩充势力的甜头,他再也不会回到旧有的经营观念中去了。

王有龄、何桂清集团土崩瓦解之日,胡雪岩已经开始在为自己寻找新的靠山。这一次的寻找是有意识的,但也不得不迁就时局。正当此时,左宗棠这一重要人物出现了。

左宗棠在任之时,胡雪岩为他筹集粮饷,购置枪支弹药,购买西式大炮,购运机器,兴办船厂,筹借洋款,等等。这些事虽然耗去了他大部分精力,但胡雪岩依然乐此不疲。第一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是商业活动,可以从中赢利;第二是因为左宗棠必须有了这些东西,才能安心平乱,兴办洋务,成就功名大业。左宗棠地位升高,名声大振,在朝廷中越来越重要,胡雪岩做事也就会越来越容易,心里就会越来越踏实。他之所以仰赖官府,不就是为了减少风险,增加安全系数吗?现在有了左宗棠这样一位朝廷大员做坚实靠山,再加上有了左宗棠为他在朝廷申请的红顶和黄马褂(这可不是谁申请都可以给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不仅意味着胡雪岩受到了皇帝的恩宠,更意味着官府肯定了胡雪岩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合法性。胡雪岩的招牌、声望渐响,财富也随之增多。

所以,“靠山”靠不靠得住,就看你选的“山”够不够大。

胡雪岩以其睿智的眼光,相继发现了王有龄、左宗棠这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在当时来看,无疑是最合适的。胡雪岩伴着这两座大山的阶梯,一步一步登上了财富的高峰,红极一时,富甲一方。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广;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其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懂得找到合适的靠山,在“大树”下面“乘凉”,并在经营上不遗余力地下苦工夫,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事业获得巨大成功。

今天,那个依靠官场靠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道理仍然可以借鉴。要想在商场中纵横驰骋,就要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尤其是比自己强的人,他们身上有特别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结交他们,对自己的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帮别人等于帮自己

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它的实在意义。今天你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了他一粒“芝麻”,明天当你需要之时,他就可能还你一个“西瓜”。当然,帮助别人并不是要求得到别人的回报,但那个人会记得你的好,他极有可能就是你的贵人。

不论是做事,还是与人打交道,遇到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忙,你伸出援助之手帮了一把,往往会让人念念不忘,也许,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的不经意间,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会不请自到。就像胡雪岩说的:“假如在人家困难的时候,帮着解了围,人家自然不会忘记。到时利用手中的权势,行个方便……”但是,如果见利忘义,“见死不救”,都是极不道德的,很有可能因此阻断了自己正常的发展道路。

胡雪岩经常说“花花轿儿人抬人”。这是杭州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相互帮衬。人抬人、人帮人,才能把事情顺利地办成,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在这方面,胡雪岩做得可谓出色。

作为商人,无论是自己的靠山,还是合作伙伴陷入困境,胡雪岩都不会视而不见、隔岸观火,而总是设法帮助对方渡过难关,与其共存共荣。

从运送漕米一事便可看出胡雪岩的这种品质,他绝对不会做过河拆桥的事,更不会在别人困难的时候躲得远远的,而是想尽办法帮助别人走出困境。在这个过程中,获利的不只是被帮助的那个人,也有他自己,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树立了自己的威望,帮助自己拓宽了道路。

在讲具体的事件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漕运制度。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它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押解到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运送漕米,也就是给政府运送公粮(我国交公粮制度历史悠久,直到前几年才被政府取消),是一种商业活动,政府会付给一定的运送费。

自古以来都是:“公家的钱好赚。”运送漕米可以说是一件肥美的差事,只是当时浙江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前一年,浙江闹旱灾,很多百姓都颗粒无收,钱和粮食都很难征收上来,而且河道的水也因为干旱变得浅了很多,不利于行船,所以,直到9月份,浙江漕米还没能起运。

曾经,浙江省负责运送漕米的前任藩司因为与浙江巡抚黄宗汉不和,被黄宗汉抓住漕米问题的小辫子,狠狠地整了一顿,以致自杀身亡。到王有龄做海运局坐办时,漕米由河运改为了海运,也就是先由浙江运到上海,再由上海的海船转运到京城。现任藩司因为有上一任的前车之鉴,不想管漕米的事,便以改海运为由,将这档子事全部推给了王有龄。

因为漕米是上交朝廷的“公粮”,每年都必须按时按量运到京城。哪里没有执行到位,哪里的官员就要倒霉。所以,能不能完成上面交代的这桩公事,不仅关系到王有龄的仕途命运,而且还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但如果是按照常规来办,王有龄完成这桩公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具体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大旱,浙江百姓的收成不是一般的差,漕米欠账太多,达到了三十多万石;

二是运输力量不够。本来漕米可以交给漕帮运到上海,但是由于从河运改为了海运,等于是毁了漕帮的饭碗(漕帮专门经营河运),漕米运不出去,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肯出力?就怕到时候你急他不急,慢慢地拖过期限,这些出主意和执行的官员自己也该丢饭碗了。

然而,正当王有龄为想不出办法而一筹莫展时,胡雪岩一个就地买米的计策就给他化解了忧愁。

商人就是有商业头脑。在胡雪岩看来,反正是米,不管是哪里的,怎么来的,都一样,只要能按时按量在上海交付漕米,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既然如此,浙江的米运不来,不够,可以在上海当地买米,差多少就买多少,这样既省去了运输的麻烦,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就地买米,解决漕运的麻烦,严格说来并不算是通常意义上的做生意。但从这件事当中,却能让我们看出胡雪岩的机智,他绝对是一个思路开阔、头脑灵活、不墨守成规而能随机应变的商人。自己的靠山王有龄有难,胡雪岩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黄宗汉、王有龄,还有浙江藩司等一帮官员,只是就事论事,钻到了事情里面,想到的只是漕米欠账太大,一时难以筹足,还有由河运改为海运之后漕帮会从中作梗,即使筹集到了足额的米粮,要想按时运到上海也绝非易事,而没有想到漕米改为海运之后实际上为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所谓“旁观者清”,他们由于没有站到圈外,想不到这一层,因此也就只能在那里束手无策,干着急。究其原因,也就在于,他们作为官员,只是局限于漕米必须是由征收地征收之后,直接运送到京城的办法,而没有看到情势不同了,还可以有新的运作方式。

胡雪岩说完自己的买米计策之后,王有龄大为惊喜,还亲自去了一趟上海。这趟上海之行,王有龄真是收获不小。在公事方面,他圆满地完成了运送漕米的任务;在私事方面,他给黄宗汉的老家汇去了两万两银子。这让黄宗汉特别满意,曾透出口风,要不了多长时间定会酬谢。

黄宗汉的确也没有亏待对自己忠心的下属,很快就让王有龄补了湖州知府的实缺。向巡抚大人黄宗汉交了差之后,王有龄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深感自己要想当好官,离开了胡雪岩实在不行。他有些感叹地对胡雪岩说:“我们两人合在一起,何事不可为?真要好好干一下。”

如果没有胡雪岩的这一计,也许王有龄就因此丢官甚至丢命了,更谈不上以后的升迁了。

同类推荐
  • 左手增广贤文右手小窗幽记

    左手增广贤文右手小窗幽记

    没有多少人能傲视天下,也没有几个人能看透人生。世俗中难免为名利所累,众人都说,视名利如粪土,但谁又能抵挡得住诱惑?据说晋朝的狄希酿得好酒,人饮后能醉千日。而今日醉心于名与利者,无一日不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自古皆然。如果能从醉中醒来,需要服上一剂清凉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增广贤文》和《小窗幽记》都是一剂普惠人间的清凉散。
  • 处世三篇:为人 处事 交朋友

    处世三篇:为人 处事 交朋友

    当你进入社会熔炉的时候,你就该学会为人处世,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本书内容包括为人篇:智愚、屈伸、方圆等;处事篇:态度、成败、得失等;交朋友篇:选择、分寸、融合等。
  • 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

    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

    幽默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脑瓜子里的智慧风波;嘴皮子上的幽默点拨;你可以不是幽默达人,但别一开口就遭人记恨。曹宁编著的《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阐述幽默在生活中的作用、幽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如何幽默、为了达到不同目的如何幽默、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的幽默、谈判和外交场合中如何幽默、如何拿自己开玩笑和世界各国幽默大观等方面。《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让你在任何场合开口就能抓住重点,直插心窝的幽默艺术,有影响力的人早就偷偷在用了,你还等什么?
  •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如何在国学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找寻精神家园。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解读,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阐释了复杂深奥的智慧和哲理,为青少年理解国学的人生真谛打开了大门。本书汇集了南怀瑾对于《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周易》以及禅理的讲解,集合了儒、释、道、易四家的思想精粹,读来仿佛含英咀华,口舌留香。书中的智慧值得青少年受用一生!
  • 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双面娇妻是神医

    双面娇妻是神医

    眼睛能看清别人身体的未知病灶,却无法看透人心的善恶。手能为别人止痛止血,却愈合不了自己的伤痕。顶着别人的脸,用着别人的名,这个神医太稀奇!
  • 促织经

    促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爷别太酷

    少爷别太酷

    从他第一眼看中她,她就注定要成为他的!那年她八岁,他十一岁,车内车外的擦过,将他们紧紧的困绑在一起,在他眼里,她不过是世上最廉价的,只配供他游戏,她从最开始对他的憎恨,到爱上别人到嫁给他,到为他生孩子到爱上他……
  •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办事其实是一套很大的学问,其间包括做人处世、口才、心理战术、社交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人,因为把人做好就会处处获得别人的帮助,使自己左右逢源,避免四处碰壁。本书的目的是教人应付人生最难办的事,让关键的那些事情都办成功。同时本书引用了大量成功人士的实例,精心编著了68个办事技巧,帮助读者了解他们在关键时刻是如何把事情办得圆满。如果读者朋友能够认真通读全书,一定能找到办事时的最佳心态和方法,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也希望本书能为各位读者朋友们解决办事中遇到的困扰和难题。
  •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诡眼阴阳

    诡眼阴阳

    我拥有一双极其诡异的眼睛,能看透阴阳的同时也具备着某些特殊的能力;在七月半之时让我见识到了一年一度的除灵大会,而我的人生也刚刚展开!诡异莫测的黄河、神乎其神的叫魂、百城追灵等离奇诡异事件,看似毫无瓜葛的事件却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一切来源于那辆奇特的鬼车......
  • 独家秘宠:小娇妻,不要逃

    独家秘宠:小娇妻,不要逃

    这是一个落魄理发师与落魄总裁之间的故事。上帝不会亏待任何人,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哪怕窗外是漆黑的夜色,也终有会迎来黎明的那天!席无尘和田甄之间的相遇,想必就是上帝给她们打开的一扇窗。
  • 命运对抗

    命运对抗

    本以为获得系统就能走到人生巅峰,没想到刚穿越到第一个世界,就碰到了一个实力异常恐怖系统设下的大局,系统会被吸收,在经历了九死一生逃出来,还以为都结束了,但没想到事情才刚刚开始……
  • 无处传说

    无处传说

    师子闲常在津子围的嘴里听到朱强的名字,在海滨浴场聚会之前,师子闲一次也没见过朱强。师子闲是在开会的时候想起朱强的。学校人事处的人正在布置下一届职称聘任的事,这本是窗外有着小雨的下午,大礼堂里也比较凉爽,可师子闲还是觉得脑袋沉甸甸的,打不起精神。昨天晚上,方至贤难得不在家,他从楼下租回八盘录像带,一气儿看到今天早晨六点,入睡时窗外早已响起了人群和车辆混杂的尘世噪音,等他睁开眼睛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