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6800000003

第3章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1)

绝对个性的入世

都说伟大人物降生之时,总会有一些异兆。或者是母亲梦见什么龙啊熊啊的,或者一道白光钻入腹中,然后这个幼小的伟大人物,就奉不知道哪路神仙的旨意,开始了设计好的度厄度难之路。但是,翻遍各种研究资料后,我们不得不得出了这个结论:胡雪岩就是那么平平常常地出生了。

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徽州绩溪县湖里村一户普通农民家里迎来了第三个孩子。这个农民叫胡鹿泉。按照辈分,他给这个新出生的男孩取名胡光墉,字雪岩。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胡鹿泉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了。因为那个社会虽然有字的人很多,但庄稼人要了没用,也记不住那么多名字,基本上随便取个狗蛋啊、狗剩啊什么的凑合着用。事实上,胡鹿泉的确读过几年书,那年月一个村子里识字的人实在少得可怜,所以他也算是位有文化的乡里名士。胡鹿泉家里有几亩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要说徽州绩溪县,真不是什么好地方。土地异常贫瘠,秋天收上来的粮食还不如春天种下去的种子数量多。但是,人是不会眼睁睁饿死的。封建社会靠种地为生不假,但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逼得徽州人不得不寻找其他的生存之道。所谓“树挪死,人挪活”,至少得出去干点什么伺候饱五脏庙呀。

有句话叫“土贫地荒,非盗即商”,所以出去可以当强盗,当绿林好汉,“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么念几句,吃饱没问题,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飞黄腾达呢,朱元璋那小子,不就是光着脑袋那么从凤阳起来的吗!当然,这是胆大的人干的事情,因为干这营生,刀口舔血,脑袋是系在裤腰带上的。胆小的呢,就要老老实实地出去吃苦受累,务工赚外汇,渐渐做大。

徽州人选择了后者——经商,结果一不小心经营出来个徽州商业帝国来!这点,也只有晋商能够媲美了。如果再看看晋商家乡那些贫瘠的黄土地大风沙,我们也只能把托尔斯泰老先生那句名言改一下来感慨了:“矬人各有各的矬法,但是牛人却是相似的。”

胡雪岩出生的时候,徽州人已经保持外出务工的传统很多年了,其实这个时候再叫“外出务工”也不太合适了,因为经过几代人的打拼,徽州人在外已经很有些势力了!

但是,这些“势力”与胡雪岩无关。胡雪岩出生不久,他父亲就病逝了,留下孤儿寡母,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加之生在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绩溪,其生活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胡雪岩小时候没受过什么教育,主要工作是放牛。这个活不丢人,刘邦、朱元璋都干过。

关于胡雪岩童年的记载很少,大概的说明就是父亲早早去世了,他吃苦耐劳、努力上进、志向远大,并且为人耿直。其实如果我们去看名人传记,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名人的童年经历,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以上的特点,究其原因,自然是很明白的。

但凡一个人名声鹊起,大都是三四十岁时的事情,在此之前,谁会料到此子能发达呢?谁有工夫把一个小屁孩的童年都记下来呢?更不用说他幼时家贫了。但是等到此君出了名,那就另当别论了。出名者大致都要立传,立传的目的是要名垂青史,估计除了卢梭那种理性的疯子以外,很少有人能将自己童年的窘迫或者糗事说出来。

但是传还是要立的,童年还是要写的,无米下炊可是要难死巧妇的。可是难不倒我们文人,在文人手里,凡事都是可以杜撰的,而且杜撰是有模式的,考研英语都有模式,写传为何不能有呢?

我们在研究分析之后,还是发现了这么一个真理:普通人各有各的普通,牛人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具体说来,具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童年丧父,都是母亲一把手拉扯大。关于这点很多人可能不信。很多牛人都是有个完美的家庭的,如果您这样说那就是抬杠了。我不是说那些人不牛,但是相对于某一种类的牛人,准确地说是单亲家庭培养出来的牛人,多数都是父亲早逝,由母亲拉扯大的。比如孔子啊、孟子啊、海瑞啊等很多牛人。这可能跟男性的天生弱点以及母性那独有的光辉有关系。但即使有些能耐住寂寞的父亲把孩子拉扯大,也少有成为牛人的。比如郭靖跟着母亲过,成了大侠,杨康跟着“父亲”过,最后没出息。具体深入的讨论,此处就不多展开了。我们只能粗略地得出结论:母亲可以既当爹又当娘,而且可以当得很好;父亲却不行。

(2)单亲家庭出来的牛人都是母慈子孝、家教极严类型的。这样的家庭背景培养出来的牛人往往最能立得久远。即使出现什么问题了,“老妇还可以唾其面”。

(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伟大的母亲即使再累再辛苦,也会让孩子接受孔孟之道。必要的时候会牺牲自己的劳动成果,比如孟母,先是三迁,然后是“子不学,断机杼”。

(4)牛人成名之后就其童年包括幼年的吃苦的事情,屁大的事都会被翻出来,并且会作为千古学习的榜样。没成名的就算了,即使自己雇人记载了,也不会有人看。但是往往多数牛人小的时候饭都吃不起,所以有的时候不得不杜撰一下。

总之,名人传记的童年生活基本都是胡雪岩这个样子啦!如果需要什么解释的话,就再次记住“牛人总是相似的”这句话吧。

但是,关于胡雪岩的童年生活,倒确实有一件事情不是杜撰的,因为胡雪岩在回忆母亲的时候,多次提到过这件让他终生记忆的事情。

由于家境贫寒,胡雪岩在家没上过学,后来的墨水都是当学徒的时候喝的。但是胡雪岩的母亲是极开明的,而且她虔诚向佛,她经常向幼小的胡雪岩讲一个骑白龙上天的故事:绩溪北面30公里有一座大獒山,山前有一潭名叫白龙潭,很久以前有一位姓刘的老叟隐居于此,吃斋念佛,终有一天乘潭中白龙飞天而去。胡母经常用这个故事鼓励自己的儿子:“一个人只要诚心诚意,努力向上,总有骑上白龙的一天。”

“努力向上,飞龙在天”就这样深深印在胡雪岩的脑海里了,有志向,有努力,飞龙在天就不是梦想!

更别忘了,徽州绩溪县,尽管土地贫瘠,倒也算是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一条登源河由东向西绕村而过。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名人辈出。像民国时期著名的胡适先生,明季三尚书,还有当今的胡主席,都是出生于此。

跟10岁的孩子说:我们全家靠你了

安徽绩溪胡里村胡家有一条家训: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所以,胡雪岩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的道路,同样也不希望胡雪岩当官。我们无法说这种家训是好是坏,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必追究,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胡雪岩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并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等这样一些很基础的东西。按照学历来看,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学结业水平——小学毕业都算不上。从这里我们也看得出来,其实做人做事,有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就足够用了。太高深的学问,只是少数人在用,对多数人而言是没有用的。但是胡雪岩从小就知道一点——读书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了也等于白读。因为死背书是没有用的,书读了以后,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后照里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胡雪岩成功的一大关键。

胡雪岩的父亲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胡雪岩的两个弟弟出生以后,家里吃饭的人更多了,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胡雪岩8岁的时候,就开始替人家放牛接济家里。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真的挺好,让很多孩子可以去上学,而不是在田地里放牛。

不过牛人就是牛人,放牛都会表现得跟一般人不一样。话说有一天,胡雪岩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伙伴,于是他就把牛拴好,跟伙伴们一起玩了起来。不知道是玩什么游戏,反正把一个小孩子玩得掉进了山沟里。其他的孩子一看情况不对,都吓得跑回了家。这时候胡雪岩发挥出了牛人的天性,只见他沉着冷静,慢慢摸索着下去,把那个孩子拉了上来,然后扶上牛背送回家去。注意,是扶上牛背送回家去!处理问题的成熟,远远超出同龄儿童的水平。当时,所有的邻里都赞扬他,说他机灵、勇敢,又有好心肠。看了这一段故事,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看一个人,三岁的时候,大概就能够看出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到了七岁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后是什么德行。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千变万化,人的一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难道七岁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能,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很重要。外国人是以能力为本位,认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国人不是这样。中国人更看重人的德行——你的品德基础好,才能越高就越好;你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别人反而越害怕,因为这样更容易做坏事。这叫做“才能反动论”。

一个人三岁到七岁,我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看不出有什么才能,否则的话,三岁就知道他长大会当工程师,会当科学家,那岂不是笑话吗?我们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能。胡雪岩从小就品德高尚,是个“三好学生”。正像邻居夸他的那样,机灵、勇敢、好心肠。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同类推荐
  •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他的才华不但征服了芸芸众生,也征服了帝王将相,蜚声海外。但他的身世却是一个千古之谜:他生于何处、双亲是谁、为何去了西域、与大唐皇族有无血缘?作品在试图解开谜团的同时,描写了李白任侠学剑,拜师学道、漫游江南的经历,与杜甫、郭子仪等人的深厚情谊、感人的儿女情长和对一位公主的朦胧情愫等,也真实揭露了宫廷的荒淫无耻和“安史之乱”的血腥屠杀,以及诗人受牵连沦为阶下囚的遭遇,最后捉月而死,为他的人生划下了凄美的句号。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仰望星空魏书生

    仰望星空魏书生

    本书分为七大章,作者对魏书生丰富深刻,多姿多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以及他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地研究、总结、评论,对他的巨大贡献和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予以评价。
  •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五百年前,在中国的明朝,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王阳明。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降生,五岁还不会说话,十二岁就口吐狂言欲做圣人,十五岁离家出走考察三关,新婚之夜与老道士彻夜长谈……步入仕途后,他的人生更是起伏跌宕,因仗义执言遭廷杖入狱,贬谪赴任的路上死里逃生,在龙场这个蛮荒之地,他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困境和生死考验,最终悟出了一直苦苦寻求的圣人之道。龙场悟道,不仅让王阳明获得了内心的丰富与安静,还获得了一种觉醒的力量——知行合一。临终时只遗“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八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意?本书作者查阅大量史料,补充了一些极为罕见的细节,完整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带您领悟知行合一的心学精髓。
热门推荐
  • 皇家校草:笨丫头不许逃

    皇家校草:笨丫头不许逃

    【VIP作品完结!】谭小晗知道自己不是美女,但是运气也不用这么背吧!开学前几天晚上出去摆摊被城管追这也就算了,不小心偷听到一个霸道帅哥和别人的对话被发现这也就算了!但是来到学院却发现那天的帅哥竟然是自己同校的同学!纳尼,更过分的是遭到帅哥的威胁……(推荐《纯金校草的完美初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世剑尊小说

    异世剑尊小说

    时隔数年,再次启程!这条路是否可以到达彼岸,又是否再次被阉割,没有答案!浩瀚无垠的世界,渺小的人类,一次次推倒从来,又一次次的勇往直前……
  • 新诗讲稿

    新诗讲稿

    《新诗讲稿》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一、废名1936-1937年在北大讲稿并附有朱英诞所作解说及意见;其编排顺序依据朱英诞所藏讲稿,不同于以往出版的废名“谈新诗”讲稿目录顺序,朱英诞将废名1934年发表于《人间世》上的《新诗问答》一文放在讲稿之首。二、朱英诞1940-1941年在北大讲稿;其编排顺序依据朱英诞所藏讲稿,朱英诞后来曾以手写的形式改变目录编排顺序,但《新诗讲稿》依从原稿。三、废名1946年回北平后续写的四篇谈新诗文章。四、附录;收入周作人《怀废名》(署名药堂)、《谈新诗·序》(署名知堂),黄雨《谈新诗·跋》,以及朱英诞自传《梅花依旧》。
  • 此江不渡

    此江不渡

    向来性格冷淡的许家三少爷突然捡了个傻子姑娘回来,自此之后性格冷淡的的许三少成了许三岁。爱笑,还宠媳妇。
  • 行走在诸天科幻

    行走在诸天科幻

    以科技证道,走科幻之路,科技类型的异能一念天崩地裂,科技类型的基因工程,一剑斩裂星辰,科技类型的降维攻击,一击降维宇宙,怼上仙侠会怎样……,预知下回分解,敬请期待更新吧!
  •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楼新梦之苦命裙钗

    红楼新梦之苦命裙钗

    眉间胭脂,本是有命无运之物,一朝换身,红楼风起云涌!苦命女魂穿红楼,一曲红楼新梦,一世裙衩风流!大西国天命六十八年,甄英莲(香菱)在被N次拐卖后,转辗到金陵省。现代女大学生梦入红楼变身英莲。这是一个苦命女逆袭的故事。
  • 我的白发亲娘

    我的白发亲娘

    老娘对我说过,她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脸面,最不看重的也是脸面。我那时还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直到我出了那场意外之后......。这是一部充满泪点的亲情伦理小说,谨献给我的母亲及天下所有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