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6800000060

第60章 附录三(1)

胡庆余堂

提起胡庆余堂,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是的,偌大的中国,古往今来大大小小的中药号到底有多少家,这个问题好比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恒河里到底有多少粒沙子。但不可否认,最有名的、最被大家公认的只有“两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庆余堂算一家,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可惜的是,同为老字号,同仁堂与陈李济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换成新造的房子,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失去了传统特色。只有胡庆余堂保留了下来。

对胡庆余堂,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胡庆余堂坐落在杭州秀丽的吴山北麓,一直享有“江南药王”的美誉。它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国药老字号,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业古建筑群。是的,一句话足矣。可是这一句话的分量,是如此的沉甸甸!

都51岁了,为啥还开个药铺哩?

我一直在琢磨,胡雪岩为什么要建立这么一个药店。要知道,一直有“黄金有价药无价”的传言,开药店可以赚大钱。胡雪岩作为一个天生极具商业头脑的商人,肯定早就发现这么一个长久赚钱的行当。

早年,胡雪岩先后涉足食品加工业(火腿店打工仔)、制造业(生丝)、金融业(钱庄)和军火领域,但这些都是经过或是学徒阶段学得技术、或是只进行贸易往来,依托钱庄,不离本行。胡雪岩51岁的时候,以年过半百之身,在记忆力、行动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投资巨款涉足从未接触过的医药行业,这很让我想不通。要知道,在当年可没有这么多医书可以看,只有简单的《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等资料。最全面的要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了。资料是一方面,关键当年大清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很是落后。距离鲁迅先生痛批的“庸医”阶段跨度也不过二三十年,行业内还普遍流行“保密”的风气。

当然,也可能是胡雪岩受身边环境影响,不得不考虑做一个可以持续长久、让后代饿不死的行当。

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有一次胡雪岩的一个小妾生病了,胡雪岩派佣人去当地有名的叶种德堂抓药。等药取回后,发现有几味已发霉变质,不能使用了。胡雪岩又派人前去调换,谁知药没换到,反被叶种德堂伙计嘲讽:“本店只有这种药,要好药,请你们胡先生自己去开一家药号。”胡雪岩听后大怒:怎能拿人命当儿戏,莫非真的看我胡雪岩开不起药店?这一怒,使胡雪岩立志开一家比叶种德堂更大的药店。清同治十三年(1874),胡雪岩开始筹建庆余堂药号,光绪四年,大井巷店落成并正式营业。当时药号广请浙江名医,选用历代验方加以研究,采办地道药材精心配制成药,使之在大江南北声誉鹊起,于是就有了“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的说法,而胡雪岩本人也被誉为“江南药王”。但是这所谓“一怒创堂”之传说,颇具历史演绎之风格。因为胡雪岩不是瓦岗好汉,这种做法有悖胡雪岩一贯的性格逻辑。

还有一种最客观、最从胡雪岩商人本质出发的观点。这种观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胡雪岩所面临的状况,这样分析促使胡雪岩下决心要创办一家规模宏大的胡庆余堂药店的动机:为了钱。

胡雪岩曾孙胡亚光在《安定遗闻》中云:“贼退,公以疮痍满目,惨不忍睹,乃设难民局以安插之,立掩埋局以清理之,安闾阎则练商团以保卫之,救疫疠则施丹药以消弭之……”

左宗棠曾寄胡雪岩之信云:“师人多病,尊处所寄丸散,希再配寄一份,以便分布。飞龙夺命丹尤为合用,需多见付为要。”

撰写《活财神胡雪岩之死》一文的作者郑逸梅曾在文中写道:“我与亚光稔熟,且住处邻近……他(指胡雪岩)创设胡庆余堂动机何在呢?这是有缘故的。当洪杨之乱,死亡惨重,以至疫疠盛行,胡动了恻隐之心,便邀请若干著名中医,商量处方,配制红灵丹、辟瘟丹、诸葛行军散等,送呈曾国藩、左宗棠军中,为行军间署令要制,以其成分精粹颇著奇效,外界人士商购的很多。胡雪岩施送痧药十余年名声大噪,各地农村上门索药者日众,左宗棠军营中需药数量极大,小作坊已无法满足索药者需要,只有自开大药铺才能省费、省事。因此他动了脑筋,于1874年,在杭州直吉祥巷九间头开设胡庆余堂药铺。”

除此之外,胡雪岩为后代子孙着想,留一点不败的基业。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颇有远见。

他的事业迅速发展,与当时官府势力是密不可分的。他所做的蚕丝、茶叶、军火生意所投入的资金达2000万两白银,这些资金都没有投资于相当稳定的实业,而全部用于金融流通事业,发展固然迅猛,但同样潜伏着失败的巨大风险。开药店既稳妥而又不易亏损倒闭,又能行善扬名,于是胡雪岩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投资18万两白银,开一家气势恢宏、独步江南的胡庆余堂雪记药号。

但是文人总是感性的,更愿意事情按照自己的思维走。所以,我们更愿意相信胡雪岩是出于善意,出于他那乐行善事的天性。而且,左宗棠西征之时,曾委胡雪岩为上海采运局,替左宗棠筹集军饷,采办武器。胡母笃信佛教,经常训儿要行善积德,枪炮杀生是罪过造孽。胡虽是个孝子,为了事业却不得不违母行事,为弥补不孝之名,行善积德,济众博施,开药店是最大的善举。有这么几件事情,足以说明胡雪岩在官商勾结、全力赚钱之外,还富有同情之心。

其一:

左宗棠收复杭州之后,在刘不才陪同下,胡雪岩带了家眷重新回到了杭州。看到了城内一片惨景,真是恍如隔世。街头断垣残壁,饥民个个骨瘦如柴,饿毙的尸体随处可见。胡雪岩不禁一阵心酸,想起左宗棠、蒋益澧所委7项赈济措施,感到肩上重有千斤。

刘不才对杭城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且与地方绅士、下层游民有过接触,尤其在太平军占城期间,对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于是,胡雪岩与他商量如何做好赈济工作。刘不才说:“胡先生,你是个生意人,赈济工作最好由官府去做。”胡雪岩说:“做生意一定要市面平靖,不然的话,像现在这种局面,钱庄开了也做不好生意。只有与官府齐心协力,我们生意人才有前途。”他把左宗棠委任他杭城赈济善后工作的经过详细讲了番,刘不才感到胡雪岩有眼光、有见地。有一晚,胡雪岩忽做一梦,梦见有一只神虎,匍匐于地,形似求乞。他想起与日前在街头见到饥民之状十分相似,顿生恻隐之心。次日醒来,才知隔壁是一座伏虎庙,难道是庙内伏虎将军指点。

伏虎庙位于抚宁巷内。清朝许又文有《伏虎神庙偈记》一文,叙述伏虎神庙的来龙去脉:“神李氏,失其名,有庙钱塘县之保安社。守庙者曰:‘昔有神,凭人语:某李氏神也。能伏虎卫诸氓,咸立庙焉。’神伏虎,庙于野直,胡为于市?或曰:‘市有人之野焉,骇于虎,号曰神虎,曳尾去,故庙于市也。’”伏虎庙自宋建庙以来,年久失修,墙塌庙圮,荒草没胫,断绝香火。

胡雪岩找了刘不才,打算就在这伏虎庙内向市民施粥。此举深得民心,不仅有利稳定战后局势,恢复杭城秩序,而且胡雪岩本人在杭城百姓心中留下了乐善好施的大善人形象。自此之后,伏虎庙便开始有市民陆续进香,成为城内贫民乐于聚集之地。鉴于庙宇陈旧,胡雪岩决定出资重建。光绪三年(1877)秋,胡雪岩为伏虎庙立碑纪念,其中有《王坟碑记》:伏虎庙有大冢,相传为王坟。《咸淳志》记曰:“伏虎大王庙,实即在此,则当宋代建庙时,并葬王衣冠于庙后,如岳王之于栖霞岭无疑,今因岁久圮坏,亟为修葺,以存旧迹矣,俟诸博考云尔。光绪丁丑(1877)秋仲里人胡光墉识。”

战后土地荒芜,粮食减产。杭城缺粮情况依然十分严重,穷人靠吃施粥度日。胡雪岩在施粥同时,又分别在江干,湖墅,上、中、下城各处设局施米。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后来,却引出了一场激起群愤的风波。

胡雪岩施米的消息不胫而走,杭城各施米局穷人接踵而来,川流不息。一局分两处排队,一处填报姓名、年龄、家中人口,然后发放领米凭票,一处凭票领米。但有少数人从中取巧,虚报人数,也有的人天天来领,领去卖钱。这样领米的人越来越多,无法控制。施米局监视人员想出了恶计,凡是领过米的剃去眉毛,次日再来,一望便知。

有一秀才,迫于生计,也与穷人一起来排队领米。当米背到家中时,妻子看到他已剃去眉毛很不高兴,嘲讽了他一顿,这秀才遭妻子辱骂之后,悔恨不已,竟上吊自尽。

此消息在街坊传开,领米穷人大为震动。加以施米局监视人员克扣施米,私自卖钱,从中肥己,激起了领米者的极大不满。

湖墅施米局有一汉子与监视人员发生冲突,在争吵和抓人时,在场众人一声呐喊,蜂拥而上,一下子把施米抢劫一空。监视人员通报差役,抓了几个送入官府。

胡雪岩想不到施米会引起如此骚动,忙写了信件请县里把抓来的人放掉,以免惹起更大民愤。

这一天,元宝街胡宅一下子拥进了一大伙人,他们个个都被剃去眉毛。为首一彪形汉子,大声喝道:“胡大先生为穷人施米,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谁出的主意把我们这些人的眉毛都剃去?并且有人看见这帮监视人员把施米克扣下来去卖钱。今天,米我们愿意去买来还你们,但你们也要还我们的眉毛,要把监视人员的眉毛也拔光。”一时群情沸腾。

胡雪岩从后堂出来,忙向众作揖行礼:“弟兄们,在下先赔个不是,米是我发的,有事我来承担。有人克扣施米,从中肥私,本人一定从严处罚。至于剃眉毛一事,我向在场弟兄深表歉意,此举不妥,以后不再效仿。已损各位尊容,本人愿意奉上每人银子10两,聊表心意,恳请原谅。”胡雪岩当场一番话,把堂上数十名穷人说服了,一个个由家人陪同到账房领了银子,一场剃眉毛的风波就此平息下来。

其二:

胡雪岩在返回杭城不久,又做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善事——兴办义渡。

同治三年(1864)前,钱塘江两岸民众往来均靠小舟摆渡。舟小不稳,上游水急,江中泥沙多变,航道不定,小舟渡江,十分艰险。加之有的船老大凶悍异常,船到江中乘机敲诈强索摆渡费,民众怨声不绝。有一次,胡雪岩从萧山回杭,乘摆渡船至江中发觉衣衫袋破,所带之钱全都丢失,无法交付摆渡钱。船老大怒称要剥光衣服作押,幸而同船有位好心人代胡偿付过了渡。生平遭此大辱,胡雪岩立誓,有朝发迹一定兴办义渡,让两岸民众免费渡河。

同治三年,胡雪岩在举办各项善举之同时,想到过去的誓言,决心兴办义渡。胡首先出资10万两白银,在三廊庙与西兴建造渡船码头,购买数艘方头平底渡船,这种渡船行驶比较平稳,对渡河者不收分文。这一善举开始曾遭到渡船老大的联合反对,他们聚众闹事,骚扰建造码头工程。因为义渡一办起,使船老大无法再敲诈民众。幸而得到官方和地方绅士的支持,官府为此出了告示,不准船老大阻挠这为民谋利的好事。如有破坏建造码头工程者,肇事者将严惩不贷。后来总算如期建成码头,顺利为民办成义渡。段光清在《镜湖自撰年谱》中记载:“胡在钱江义渡的捐簿上首写捐银10万两。”并说:“此事不做则罢,做必一劳永逸,至少能使受益50~100年。”旧义渡局入口门处有一石碑,刻着认捐者姓名、银数,是查之有证的。

光绪八年(1882)应宝时撰的《铸钱塘江义渡碑记》总结了钱塘江义渡的情况:“钱塘义渡古未之有,同治三年,粤匪初退之后,杭绅胡光墉时方主善后事,垂念钱塘江中,渡船以多得钱为利,人众载重,又不论潮涨风大,黑夜贪渡,往往至倾覆,虽悯之无法可拯也……”义渡兴办18年来,钱塘江两岸从未发生有覆舟死亡事件,胡雪岩这一善举深得人心,后人立碑为记。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胡雪岩的药店还是开起来了。起个什么名字好呢?正在沉思之际,抬头忽见佛堂上有副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胡母信佛,胡雪岩专为其母设有佛堂。而这句话又源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在佛堂自语:“有了,不妨取个余庆堂吧。”胡母也是有文化的人,一听就急了:“万万不可,余庆堂是秦桧堂名,取了它日后被人唾骂。”胡雪岩听了觉得有理,便说:“那就叫庆余堂吧,既有积善余庆之意,又有衍续承庆堂的含义。”于是,庆余堂就成了药店的名字。

其实想想,杭州城里提起秦桧,谁会不知道呢?这位陷害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第一大奸臣,被后人铸成铁身,反剪双手,跪于岳飞墓前。有诗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不过秦桧品德虽然不好,却是大名人。胡雪岩将原来秦相府的“余庆堂”手迹倒过来为“庆余堂”所用,这不也隐含从反面利用秦桧的“名人效应”的因素么?也可以说是胡雪岩的一则广告创意!

找个最牛的CEO

在许多人看来,胡雪岩这位“红顶商人”是靠勾结官吏而发家致富的。不可否认,他的确与官场势力互相勾结,经营钱庄获得暴利,依靠左宗棠,发战争财成为巨富。但,他真的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我们分析胡庆余堂,真可以得出一些经商感悟。

同类推荐
  • 生命的画卷

    生命的画卷

    父亲,母亲,水乡青草育童年,消逝,我的母校,出了象牙之塔——关于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回忆和掌故,歧途,忆初恋,家贫,个人奋斗,误入艺途等等。
  •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全书20回,讲述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书中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如拜周侗为师的曲折,大战仇敌的紧张,抗击金兵的智勇,剿灭群盗的恩威并施,都描写得大气简洁,极富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尤其具有人情味。对人物的心理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写得极其充实。本书主要依据《宋史·岳飞列传》而作;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注重故事的布局结构,突出戏剧性与传奇性,充分、恰当地体现了岳飞一代名将的风采,确为一部超好看的岳飞传记。
  •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本书记叙朱德寻求救国救民、报国为民的心路历程,重点展示了南昌起义中真实的朱德、朱毛会师的前前后后、动乱岁月的朱德隐情、情感漩涡中的真情朱德、生活中的魅力朱德等等。告诉读者一个已知道但并不完全知道的真实而又传奇朱德。
  • 千古智圣

    千古智圣

    故事突出了他们斗智斗勇,把当时豪强割裂、混战分裂的中国,走向三国鼎立,最后走向天下一统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气魄。书中十个谋臣各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各有一段震撼千古的智谋,作者传奇般地描写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可歌可泣的情怀,让人赞叹不已,尤其书中对人性的呼唤,更让人铭刻难忘。全书故事精彩,扣人心弦,人物内心刻画极为深刻,有相当高的艺术魅力;诗词歌赋更是堪称一绝,既给人以历史的感悟又让人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宿主大人在上

    快穿之宿主大人在上

    快穿甜文主角:凤祁九、冥夜两神一系统……
  • 最强大的男人归来

    最强大的男人归来

    【最火爆】修真五百年归来,叶无道发现地球上的时间居然才过去五年,然而叶家却早已被人灭掉。
  • 亿万娇妻不可欺

    亿万娇妻不可欺

    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叶琳对于豪门太太捉小“三”早就听烂了。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她这个楚家出了名能干的儿媳妇,也会亲眼见证自己丈夫跟别人的女人在客厅厮混。楚家对叶琳有恩,叶琳也自小喜欢楚恒城。为了楚恒城,她放弃了她的梦想,走上了一条人前受人敬畏,人后受人诟病的商业女强人道路。她辛苦付出这么多年,结果换来的却是丈夫和小“三”联手的陷害,一纸诉状,直接将她送入监狱。叶琳出事之后,无人愿意对她伸出手。就在叶琳绝望想堕落之际,城中最神秘的富豪如同天神一般降临在她的面前。“想要夺回你应得的一切吗?”叶琳望着那双如同星辰一般璀璨的眸子,犹豫不决。男人却邪笑着将底牌全盘托出,“只要你嫁给我,我就帮你!”
  • 雷霆之怒杀

    雷霆之怒杀

    大楚,云州,天霜城,天霜道院。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一朵幽兰

    一朵幽兰

    云朵是滨海市一中的老师,37岁。突然面对父亲离世,她差一点崩溃。为了父亲付出一生心血的兰花园、为了抚养十五岁的女儿云丝竹,云朵只能放弃喜欢的工作回家管理兰花园。云朵在管理兰花园忙碌的工作之余,心灵的孤独感愈加强烈,在堂妹推荐的某K歌网上她渐渐的结识了一群喜欢K歌的朋友,从此精神有了寄托。在女儿云丝竹的“撮合”下,“懵懂”的云朵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 强娶豪夺

    强娶豪夺

    很多很多年以后,世界著名某杂志采访司空夫妇时,突然问道他们多年恩爱相处的秘诀是什么?司空先生只说了四个字:放手,成全。司空夫人沉默了会儿,笑靥如花:爱到极致是放手,是成全,也是变态。众人一听哗然,难道司空先生是个变态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面临不计其数的决策与判断,我们都希望能有一种终生受用决策依据和思维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人人都希望懂得一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崛起,在这之间,经济学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能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梁小民教授以通俗、简介的语言,通过分析一个个经济事件,让我们一本书轻松读懂世界经济局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理性地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 午的黑猫

    午的黑猫

    “他们两个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小鬼刚想问麻雀干什么,就被麻雀奇怪的举动吓住了一撞墙!——[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的生命是会消失的。就像午一样。]小鬼认真地看着慵,[所以,我们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如果你想赎回这个女孩的话,那么你就,必须找到复活他的办法。’兴光说,“不然,谁都別想走。’”——“生物卷子的卷面上显现出一-张笑脸(^w^I)[她是我的干爹,乌鸦小姐!]——‘所以,你要走了吗。’午的喉咙干涩,声音都变得沙哑起来。——两个人一-起大笑了起来。那笑声刺破了云霄,终于拨云见日,看到了‘美好’。”
  • 四季风雪

    四季风雪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围绕着住在山区小镇张德顺一家祖孙四代人的生活展开的,既有张德顺的母亲尹老太的黄昏恋,也有张德顺本人因生活艰辛而压抑的对铁蛋娘的情感,更有张德顺四个子女:春生,冬生,秋生,夏生的成长历程,他们各自的学业、事业、婚恋家庭展现了不同的人生际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根源。描绘出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与机遇,以及改革开放带给每个人的冲击。真实形象地描绘了60后、70后、80后等几代人的人生经历,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所经历的历史变迁,是一部集时代、情感、社会现实于一体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