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100000012

第12章 虚心求教知错必改(2)

第八节廉政纳谏的唐玄宗

大唐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朝代,其稳定离不开历代君王的努力。

唐玄宗李隆基即帝位后,励精图治,任姚崇为宰相兼兵部尚书,对他十分器重,事事必求问于他,把他当成朝廷的栋梁。

姚崇曾经请求抑制权贵,节制赏爵,接纳劝谏,省去百姓进贡,不与群臣嬉闹,对此玄宗全部接纳。

自唐中宗以来,权贵皇戚争相营造佛寺,浪费资财,俗人为僧,且不少富裕人家以及强壮男子以此逃避徭役。

对此,姚崇启奏说:“佛图澄没能保住唐,鸠摩罗什也没能保住秦,另外齐襄、梁武都没能免于灾祸。让百姓安居乐业是君主的职责,关佛什么事情呢!”

之后,玄宗听取建议,命令主管部门整顿全国佛寺和僧尼,不法僧尼被迫还俗者达一万多人。

此外,玄宗还尽力抑制奢侈糜烂之风,他下诏令:“主管部门应限制收缴车马衣服和金银器玩,以供军需之用;皇后妃子以下,都不得穿戴珠玉锦绣;百官所用带子、酒器、马衔和马镫,三品以上可用玉饰,四品用金饰,五品用银饰,其余官员则全部禁止,妇女服饰从其丈夫及儿子;旧有的锦绣全部染成黑色。以后不允许再采制珠玉、锦绣等物,所有违者杖打一百,采制工杖打八十,并立即停止长安和洛阳的制锦作坊。”

有民间谣传说:“玄宗挑选民女以充实宫廷。”玄宗听后,就亲自将后宫中不需用的宫女用车送回家来遏制谣言。

一次,山东发生蝗灾,百姓不敢捕杀,反而焚香祈祷。

于是,姚崇上奏说:“如今山东到处都是蝗虫,河南百姓因蝗灾都快逃光了,不能坐视蝗虫残害庄稼而不救。当初楚庄王吞吃马蟥而病愈,孙叔敖杀蛇而致福,为何不捕杀蝗虫而忍心让人们饿死?如果捕杀蝗虫会招来什么灾害,就由我姚崇一人担当吧。”

之后,玄宗为鼓励百姓捕杀蝗虫,还曾经亲自当着百姓的面吞食蝗虫,这才使百姓群起将蝗虫捕杀。

曾有京兆尹崔日知贪赃枉法,御史大夫李杰欲检举他,崔日知却先发制人,反而捏造罪名谗害李杰。侍御史启奏皇帝:“如果管弹劾的部门因检举坏人而受到恐吓和诬陷,那就只好将御史台废掉。”玄宗于是马上恢复李杰原职,并同时将崔日知贬职。

有人向玄宗禀报,今年选官失实,县官没有才能。

于是,玄宗亲自召集全部县令进行考核,结果只有一人言辞说理合格,被提拔为礼泉县令,有45人被除名回家,继续学习。因为选官而失职的吏部侍郎卢从愿被贬为豫州刺史,李朝隐被贬为滑州刺史。

后来,玄宗任宋王景为宰相。宋王景致力于人才选拔,且清正廉明,不徇私,深得玄宗敬畏,即使不合自己心意,亦会委曲听从。

姚崇和宋王景相继为相,同心辅佐天子,使赋役宽松公平,刑法公正不繁,百姓富庶安乐。

唐代贤良宰相,前有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姚崇和宋王景。

玄宗能虚心纳谏,对姚崇和宋王景犯颜进谏,不但不气愤,反而甚为敬重。二人每次朝见玄宗,玄宗都起身相迎。他们走时,玄宗亦会至门窗前送行。

故玄宗能继太宗之后,又开创另一盛世——“开元盛世”。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玄宗在位之时,之所以能够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与他善于纳谏的胸怀是分不开的。

第九节虚心听劝的唐太宗

大家一定都知道贞观之治吧?那么李世民是如何守住伟业的呢?

通过总结历朝灭亡的原因,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一心想把国家治好,为民造福,屡屡召魏征入卧室咨询政治得失。

唐太宗问魏征:“朕读《隋炀帝集》,上述炀帝也知道赞颂尧、舜而否定桀、纣,但其行为为何却恰恰相反?”

魏征立即回答说:“君王即使圣达明哲,也仍然要虚心地接受别人意见。如此,聪明的人才会献出他们的智谋,勇敢者才会竭尽他们的力量。隋炀帝仗恃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以为是,故口中说的是尧、舜之言,实际行的却是桀、纣之举,无自知之明,便是导致他彻底灭亡的原因!”

太宗说:“我应该以此为鉴。”

有一次,唐太宗谈到关中人和山东人,话语中,流露出对二者有不同的看法。殿中侍御史张行成启奏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应有东西之异。”

太宗虚心接受批评,认为这话说得非常好,对他厚加赏赐。以后每当有重大政事,也常常让他参与议论。

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常怕自己因一时喜怒而妄行赏罚,若以后朕有此行为出现,希望诸公能极力劝谏。你们也应该接受别人劝谏,不可听不进他人逆耳的忠言。如果自己都不能接受谏言,又怎能去劝谏别人。”

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治国如治病,病虽已痊愈,但还应调养护理。若不注重调理又一味放纵自己,致使病情复发,就再难救治。今日大唐得以安定,四夷都已臣服,实是古来少有之事。但是朕仍然一天比一天谨慎,怕不能贯彻始终,所以总想听到大家的谏言。”

于是魏征说:“陛下能经常居安思危,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臣很高兴!”

长乐公主将下嫁长孙冲。因为她是皇后所生,皇上格外宠爱,对主管司曹下达敕命,要比永乐公主(唐高祖之女)出嫁时多给一倍的嫁资。此时魏征劝谏说:“汉明帝在加封皇子时说:‘我的儿子怎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因此让皇子们只能得到楚王、淮阳王(光武帝之子)所得到的一半的封物。可是今日陛下资送公主的物品竟要倍于永乐公主,这不是与当年汉明帝之意相违吗?”

皇上认为说得很对,于是回宫后将魏征之意转告给长孙皇后。

皇后感叹道:“妾身常听陛下称赞魏征,可不知其中缘故,现在看他引据礼义来制止人主的私情,才知道他真是一位社稷之臣。妾身与陛下是结发夫妻,承您屡加恩礼,但臣妾若要与陛下讲些什么也要先观察陛下神色,不敢轻易冒犯威严;魏征身为臣子,竟能如此敢于直言相抗,真是忠直,陛下应厚待于他。”

皇后藉此又请求皇上派内史赐予魏征钱四百缗、绢四百匹,并让使者转告魏征说:“今天才真正见识到了您很正直,因而以此相赏。希望您经常保持这样的忠心,不要改变,更好地辅佐皇上。”

有一次,李世民下朝回来,怒气冲冲地说:

“我总有一天一定要把这个乡巴佬杀掉!”

皇后问:“要杀掉谁?”

皇上说:“魏征总是在朝廷让我难堪。”

皇后退下,随后穿起整齐的朝服站在太宗面前,向太宗恭贺。太宗深感吃惊,问她为何如此?

皇后说:“妾身听说主上英明,大臣才会正直,如今魏征如此正直,正是由于陛下英明的缘故,妾身哪敢不庆贺!”

太宗转怒为喜,甚感高兴。

后来,中军丞皇甫德参向李世民进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民间习俗喜欢高扎发髻,亦是仿效宫中。故请陛下下令禁止以上种种行为!”

太宗生气了,对房玄龄等人说:“德参是想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斗租,宫女都没有头发,那样他才称心如意?”

于是太宗想要治德参讥谤之罪。

这时魏征谏阻说:“汉文帝时,贾谊在上书中说:‘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言辞可谓极尽刻薄。自古以来,上书不激烈直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也要参择,怎能治罪?请陛下裁决!”

皇上说:“讲得好!朕如果将此人治罪,那以后还有谁敢进言!”

结果不但不治罪,还赏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

之后,魏征进言道:“据臣观察,陛下近来有点不大喜欢听纳谏言了,有时虽然勉强容纳,但已不像过去那样豁达。”

于是皇上又加赏皇甫德参,并拜为监察御史,以示自己虚心纳谏。又说:“人们说天子可以为所欲为,朕却不然,上怕皇天监视,下怕臣民监视,兢兢业业,还恐怕不合天意、不符人望。”

魏征说:“这实在是达到天下大治的惟一法门,愿陛下能始终如此。”

一天,太宗李世民询问侍臣:“创业和守成哪个艰难?”

房玄龄回答说:“草创之始,群雄并起,陛下南征北讨,逐一消灭他们,好不容易才建立李唐王朝。所以,臣认为创业难!”

魏征则说:“自古帝王,没有一个不是得天下于艰难,而又以安逸而失掉天下的,可见守业更难!”

太宗李世民说:“玄龄与我一起攻取天下,出生入死而得一生,所以了解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一起安抚天下,经常害怕从富贵中生出骄奢,从不注意之处生出祸乱,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不过,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如今诸公应协同朕好好守住这李唐天下。”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凡做重大决策时,都要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群臣,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最终并能虚心听取和采纳大家的意见。有时魏征犯颜直谏,使李世民无法忍受,欲诛杀犯颜直谏之臣,最后仍能做到容忍。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虚心开明,能容纳臣民不同意见,并且知错即改,奖赏直谏人员,因而臣民关心国家大事,知无不言,使国家获益甚大,君、臣、民同心同德,国家强盛安定,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后改年号为贞观)。

唐朝在唐太宗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和他能够纳谏,尤其是重用魏征这样的直臣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能向唐太宗这样放下架子,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还有什么门槛是跨不过去的呢?

第十节不得好死的董昌

是否你在生活中有时觉得别人对你的意见是一种对你的嫉妒?

在唐昭宗时期,义胜节度使董昌苛政暴敛,非常不得人心。由于董昌进献东西非常多,朝廷认为他是个忠臣,便不断加恩特颁,官至司徒、同平章事,并赐爵陇西郡王。

谁知,董昌竟然居功自傲,要求做越王,朝廷不允,董昌当然深感不快。此时,有人故意逢迎他说:“大王不如去做越帝?”于是许多逢迎拍马的人争相拥至董府门前,要求董昌称帝。被私欲冲昏头脑的董昌,竟失去理智,十分高兴,派人假惺惺地推辞说:“天时未至,天时一至,我一定会称帝,大家一起共享荣华富贵。”

此时,董昌的幕僚吴瑶、都虞侯李畅之等亦迎合董昌心意劝他称帝,因此董昌心里越发奇痒,再也按捺不住,召集部下商量称帝事宜。节度副使黄碣出于对董昌的关心,直言不讳地说:“如今唐室虽已衰败,但天下人仍未厌弃它。齐桓公、晋文公都是由于辅佐周室而成就霸业的。大王您受朝廷厚恩,富贵已到顶点,根本就没有必要做这种大逆不道之事!我宁作忠臣而死,也不当叛逆而活!”

但是董昌大怒,认为他迷惑众人,立即将他斩首,且将头扔于厕所,骂道:“该死的奴贼,竟欲背弃我,不等着做圣明时期的三公,却先来找死!”并杀死黄碣全家八十余人,将之坑埋。

董昌又问会稽令吴镰,吴镰说:“大王不做个真诸侯传给子孙,竟想当假天子自取灭亡!”

董昌又将吴镰斩首,并灭族。

董昌对山阴令张逊说:“我十分了解你,你很有才干,要是我当了皇帝,一定让你主管御史台。”

张逊却说:“大王兴起于石镜镇,终至建节浙东,任节度使,荣华富贵近20年,又何苦效法李钅奇、刘辟造反而被杀呢?浙东偏僻,位于海边,虽拥有六州之地,但大王若要称帝,大家一定不会听命,其时大王将徒守空城,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董昌怒不可遏,又将张逊杀掉。

董昌自认为眼中钉已经全部除去。

不久,董昌穿上皇帝礼服,登上内城门楼,即皇帝位,自称大越罗平国,改元顺天,强令群臣与百姓称其为“圣人”。

董昌给钱缪送去文书,告知罗平国帝位之事,并任命他为两浙都指挥使。

钱缪回信劝说:“你与其闭门做天子,不如做节度使,终身富贵!如今悔改尚不为晚。”董昌又不听。

后来,钱缪率兵三万来到越州城下,至迎恩门见董昌,再拜后说:“我此次带兵前来,为的是欲请大王改过,即使大王不爱惜自己,乡里士民又有何罪,随着大王一起灭族!”

董昌见钱缪率兵前来,始觉害怕,送给他二百万缗钱犒劳将士,并将首谋吴瑶和几个巫觋抓起来送交钱缪,自请皇上治罪。

于是钱缪带兵回去,将情况上奏朝廷。

朝廷认为董昌一向尽力上贡,如今所做所为,大概是受人挑唆,下诏免其罪,免官回家。

钱缪上表,认为董昌违背朝廷,不应赦免,请求派兵讨伐。朝廷下诏,委托钱缪讨伐董昌。

于是,董昌派人侦察钱缪军队的虚实,几次派出侦察之人,凡据实说明钱缪军队强盛者,董昌就大为发怒,将其杀掉,凡谎说钱缪军队兵疲粮尽者,则给予赏赐。

钱缪部将顾全武、许再思进军越州城下,董昌出城迎之,战败,环城固守,顾全武等趁机包围越州,董昌畏惧,去帝号,仍称节度使。

而顾全武猛攻越州,攻克外城,董昌仍坚守牙城。钱缪见牙城久攻不下,突生一计,派董昌老部下骆团欺骗董昌说:“奉皇上诏谕,令大王辞职返回故里临安。”

董昌一听,可以免予死罪,随即送出令牌印信,到清道坊住下。顾全武派武勇都监使吴璋趁机用船载董昌到杭州,在小江南将董昌杀死,一同被杀的还有董昌全家三百余人和罗平国宰相李邈、蒋瑰以下三百余人。

只听假话,不听真话,只听奉承,不听批评的董昌,终因昏聩傲慢,家破人亡,遗臭万年。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挖净耳朵,做到兼听,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相信没有人愿意落个像董昌一样的下场吧,那就放平心态,从小事做起!

同类推荐
  •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不仅是一种职场心态,更是一种工作动力。在本书中,我们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故事和案例,阐述了现代职场为什么需要感恩精神,以及如何践行感恩,从而将自身塑造为一名受企业欢迎的优秀员工,进而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 成功,从现在开始

    成功,从现在开始

    本书内容简介:纳撒尼尔·克拉克·福勒是美国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著名教育家和作家,也是实验心理学和广告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为年轻人写书。他的思想不仅是当时年轻人的光芒,也是本世纪年轻人值得吸取的光芒。不论是对于人生,生活,工作,还是对于处世为人,学习等,他的观点和意见都是非常独特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若是我们能积极采纳他的智慧,接受他的思想,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因此而光明许多,而迷茫与困顿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陆漂移、神奇的极光、木乃伊心脏跳动、古希腊齿轮计算机、火星的未解探秘……这些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对于处在好奇心旺盛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一定可以引起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兴趣,青少年朋友跟随本书来一次科海遨游吧!
  • 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沟通艺术

    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沟通艺术

    《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沟通艺术》是卡耐基有效说话训练的全集,汇集了卡耐基关于沟通、谈话、公开讲话的思想与文字,凝聚了这位人生导师对人性的洞察和他所创立的成功学的精华。拥有有效说话的能力,拥有演讲的技巧,是一个人成名、成功的绝对必要条件。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如何通过建立自信来提高表达能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演讲扩大影响力的书,只要你能善用书中的技巧,一定能使你在公司、政府机关、各种组织和家庭中,踌躇满志。通过本书的强化训练,可以强化你的勇气、自信和热情,并使你很自然地将所学技能应用到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你将会发现,当众说话不再是一件难事,自己也可以展现魅力口才。
  • 解码稻盛和夫工作律

    解码稻盛和夫工作律

    本书从目的篇、行动篇、斗志篇、原则篇、思维篇、领导篇、创新篇、性灵篇八个篇章,解析稻盛和夫工作的规律,为读者揭示稻盛和夫非凡的工作方法,以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皇后不许

    穿越之皇后不许

    她说:常珝,许我一辈子吧。常珝轻抚着她的面颊:“朕不许,你这皇后,朕要与你许上三生三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闻一多诗文: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诗文: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的作品,情感炽热、意象完整、音律和谐,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本书分散文和诗歌两大部分,精选了闻一多的部分经典散文和诗歌,囊括了闻一多作品的精华。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 凤临惊天

    凤临惊天

    她重生归来,却被封灵大陆视为“废物”,她要让她们看看,所为的废物的她是怎么样逆袭的。可她的出现让自己失去了一切,她重生归来,必须要让她尝尝千刀万剐碎尸的滋味。却有些不要命的家伙总追着她不放。某男委屈道:“曦儿,你不是说过我是你的男人吗?你怎么可以不要我。”
  • A Dark Night's Work(I) 一晚的工作(英文版)
  • 杜甫论

    杜甫论

    《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 打造逆天红包群

    打造逆天红包群

    加入坑爹小破群!必须从零开始,自己打造金手指!邀请成员——抢到女娲的造灵圣土!解锁技能——抢到刘备的运气天赋!坑蒙拐骗——抢到李白的《青莲剑诀》???
  • 不生气的艺术

    不生气的艺术

    遇事不生气是一门很深的艺术,也是一种修养。生活中我们太在意得失,也有太多的牵挂,所以容易不快乐,情绪容易起伏波动。那么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不生气或者少生气就是一门艺术了。本书作者修习佛法,研究佛家经典,将佛家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智慧之中。本书详细分析了生活中引起我们生气的原因,以及生气所带来的害处,并通过深入浅出的小故事和佛法说明怎样做到遇事不生气不动怒。请跟随本书一起参悟佛法,心态平和,从而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遇事也不要太较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不生气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吧!
  • 郡主你好皮

    郡主你好皮

    14岁的沈慕因着自家老娘是晨国长公主的关系,好歹混了个郡主,本就仗着自家老爹老娘身份作威作福的沈慕,这下被封郡主,更是如脱缰野马,谁的话都不带听的,吃喝玩乐,样样皆通…………沈侯看着自家女儿,自觉十分骄傲,仿佛有自己当年天不怕地不怕的影子……长公主望着自家女儿,心里却是一阵担心恐再大点不好说亲……心中一番计较,求到了宫中要求自家皇兄物色人选,打算用一纸婚书将其束缚…………
  • 爱看月亮的猪

    爱看月亮的猪

    孙悟空、猪八戒、白蛇、王昭君、哪吒、孟姜女、梁祝、金蝉子、蜘蛛精、杨玉环、牛郎织女……如果他们的故事,和你知道的不一样呢?所以,有了这本胆大包天,重写经典神话的爱情故事集。你想看吗?歌功颂德让他们去吧,我们来歌颂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