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8200000061

第61章 尽心章句下(3)

一个超越时空、无穷无尽的伟大理想、伟大事业,需要依靠超越时空、无穷无尽的后来人去继承捍卫、发扬光大。但事业的继承捍卫、发扬光大与事业的开创者所选择的继承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说,选择培养后继人才是领导者用人时重大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都相信每一代新的领导人是天生而不是培养出来的,他们认为新领导人一出生就是领导人,只等到年纪够大接管社会上适当的位子。结果,很多领导人只愿意制造追随者,期待新的领导人在时机成熟时就当场现身。那些领导人不知道他们限制自己多少的潜能以及他周围人士的潜能。

然而,生产追随者的领导人,限制他的成功于指示、个人影响所及的地方。当他不再领导时,他的成功也就结束了。相反,培养其他领导人的领导人,加倍他的影响力,他和他的人有将来。他的组织继续建构和成长,即使他个人不再能承担领导的角色。而伯夷、柳下惠就正是这样的人。

十六

[原文]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①,合而言之道也。”

[注释]

①人也:朱熹《集注》云:“或曰外国本‘人’之下有义也者宜也。礼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实也凡二十字。今按,如此则理极分明,然未详其是否也。”

[译文]

孟子说:“仁就是人,合起来讲就是道。”

[延伸阅读]

朱熹对此章是这样解释的:“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然仁,理也;人,物也。以仁之理,合于人之身而言之,乃所谓道者也。”

做人,要能自我把持,严守己之本分,分清事有可为不可为,克制自己之私欲,方是智者之“礼”也。

《周书·苏绰传》中曾说:“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之表,一国的也。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而望治百姓,是犹曲表而直影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者,是犹无的而责射中也。”

“正人先正己”是这段话的最好注脚。我们在想要求别人廉洁、公正、无贪欲、无恶行时,应该先自省、检视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合法,是否达到了要求别人做到的标准,否则,“表”歪何以求“影”正?

孔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此言虽是古代做臣子的道理,而用之今日仍可为处世待人之法。

当我们一心一意执法,一心一意待人,一心一意为公,一心一意处事时,自然能做到“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以浩然之气常驻世间。

十七

[原文]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浙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译文]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说:‘慢慢地走我的路!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开齐国时,捞起下锅的米漉着水上路,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

[延伸阅读]

如果说我们不能克制自己的贪念,不能把持住自己的德操,不能以公正廉洁之心对人对己,则终会被贪欲所腐蚀,入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一代名主唐太宗曾认为:“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抑或一个家庭、一个人,只要能自我约束,以正理、正道行事做人。则可不惧外人之诋毁、恐吓,也能因自己的言行合乎道义而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效仿,由己及人、由此及彼、由小及大地使整个家庭、国度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廉正无私的氛围,达“在地则为河岳、在天则为日月”之境界,待老之将至时,方不畏良心、道义之谴责,百年过后,方不被后世万代所指责、唾骂。

此章是孟子赞扬孔子不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行为,认为孔子有自己的处事原则。

晏婴是齐国有名的丞相,历经三朝而未遭难,实乃不易。究其因,并不是因为他三心二意,善于阿谀奉承讨君王欢心,相反,正是因为他有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之心,只是善于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此目的而已。如同“条条道路通罗马”一样,目的相同,途径各异。做人处事自应有其原则,不可为了利益就趋之若鹜,也不可因有了祸害而唯恐避之不及。

十八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①,无上下之交也。”

[注释]

①君子:据下文“厄于陈蔡”来看,此处的“君子”是指孔子。戹子陈蔡:“戹”同“厄”。鲁哀公四年(前491年),孔子辗转来到陈国、蔡国的边境,正好居上吴国与陈国交战,秩序比较混乱,因此断绝了粮食,处境很困难(《史记·孔子世家》说,当时楚国出兵救陈,打算礼聘孔子,陈,蔡两国的大夫不愿意让孔子被楚国所用,“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根”。清代学者崔述认为,陈、蔡大夫发兵围攻孔子的事出于后人附会,不足信,见《洙泗考信录》卷三)。

[译文]

孟子说:“君子在陈国、蔡国间遭到厄运,是由于跟这两国的君臣没有交往的缘故。”

[延伸阅读]

孔子因为与陈、蔡的君臣没有交往,所以遭到困厄。因此,君子所遭到的困厄不是大道的困厄。此章也隐含着德学的一个人性与道德基础性问题的认识及实践原则。

所谓“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讲的就是孔子人生的一个极端经历(尽象):孔子周游列国,起于“再逐于鲁”,随后“削迹于卫,伐树于宋”,最后被“围于陈、蔡”,而终于解困于“楚师来迎”,说的就是孔子实践德学过程中实际遭遇的一系列坎坷中最严重的一个极点之“绝粮七日”的事件。因为在这一事件的最后,涉及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了生命和道德的最后抉择的终极问题中,所以在很多的后人看来,这个事件本身的意义也是非常伟大的,因为通过了这件事,孔子向天下和后人,说明了自己并不是一个世俗富贵的追求者,而是一个仁义道德至死不移的志者。可以说,通过“戹于陈蔡”事件,孔子让天下明见了自己的真心,因此还不能认识到孔子道德之志高于生命维持的伟大人性,就成为认识者本身的认识能力低弱的最佳证明。

真心、诚心是做人的根本,忘其本,轻则招来口舌是非,失财毁名,重则有性命之忧,亡国之虞,到头来,自己念念不忘的荣华富贵亦只是过眼浮云,如镜中花、水中月般虚无缥缈,更留得一世骂名了,那是多么可悲呀。

一个人内心刚直、讲究原则并不会影响其涉世时的灵活、机智、委婉、变通及情趣。纵观历代建功立业之人,均是善于灵活变通之人。

再以唐朝名臣魏征为例,他虽以极言直谏,敢于触犯龙颜而流传千古,但实际上,魏征除了得遇明君之外,主要还是因其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能委婉机智的处理事物,善用虚心回转的方式来说服君王采纳自己的意见,达到自己直谏的目的。

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个人只要本本分分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以真诚、仁厚之心待人,坚持原则中不失机趣,终能不惧小人、不畏权势、不屑声名、不耻寒贫,以安闲之心涉世,方能“笑天下可笑之人,容世间难容之事”。

十九

[原文]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①。”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②。《诗》云‘优心悄悄③,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珍厥温④,亦不殒厥问⑤’,文王也。”

[注释]

①貉稽:赵注云:“貉,姓;稽,名。仕者也。”不理于口:赵注云:“为众口所汕。”焦循《正义》云:“犹云不利于人口也。”

②憎兹多口:一般以本人释“憎”,赵注则以此处之“憎”同“增”,谓“凡人而为士者益多口气。”

③《诗》云:此处诗句引自《诗·邶风·柏舟》,旧说这是首感叹仁人不遇的诗歌。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简策错乱例》谓本章从此以下当接于上章“无上下之交”后,是上章的错简,“盖因孔子而及文王,正以文王比孔子也。若果孟子为貉稽引《诗》,则当有次弟,安得先孔子而后文王平”。此可备一说。悄悄:赵注云:“比在心也。”

④肆不殄厥愠:此处之诗句引自《诗·大雅·绵》,这是首歌颂周族创业功绩的诗歌。肆,是发语词,无义。殄,赵注释为“绝”。

⑤不殒厥问:殒,赵注释为“失”。问,赵注、朱蕉释为“声闻”。

[译文]

貉稽说:“我的口碑很不好。”

孟子说:“没有关系,士人憎恶多嘴多舌。《诗》说‘愁思重重压在心,群小当我眼中钉’,这是孔子;《诗》说‘别人的怨恨虽未消,自己的声誉并不倒’,这是周文王。”

[延伸阅读]

只要自问言行无愧于心,就不必去理会他人的多嘴多舌。那么,如何做到无愧于心呢?

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这个原则在很久以前就已被人们所公认。春秋时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在城墙上说,晏子原来是个小矮子呀。晏子听见了大声说,是呀,晏子是个小矮子。晏子继续往前走,楚国人又在城墙上说,晏子原来长得丑啊,晏子听见又大声说,是呀,晏子长得丑。

这时有人大声反驳说,晏子是齐国的贤臣啊,他多次挽救了齐国,晏子听见了也大声说,是呀,我是齐国的贤臣啊。

孟子在听到这个故事以后,评价说: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又不避讳自己的优点,自古以来,晏子是第一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个人在世上立足的根本腐开了这个基本点,人生就会偏离它固有的轨道。

二十

[原文]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①,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②。”

[注释]

①昭昭:朱熹《集注》云:“明也。”

②昏昏:朱熹《集注》云:“暗也。”

[译文]

孟子说:“贤者以自己的清楚明白,使他人清楚明白:如今却以自己的模模糊糊,使他人清楚明白。”

[延伸阅读]

孟子批评了当时的统治者,本身对大道一知半解,却在担负教化民众的责任。身歪却要求影子正,源浊却要求流水清,自己都没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是啊,如果是一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专,误人子弟;如果是一位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诬枉不正,贻害他人。

所以,一个担负教书育人的人,无论如何都要抵制不良的诱惑,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定决心、不为所惑。这类人必须永远善于自我克制:不酗酒、不参与赌博、不弄虚作假、不因为毫无意义的项目而举债。否则,只要稍动邪念,轻则可以一下毁掉自己的品格和成功,重则误人子弟,贻害万年。

二十一

[原文]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溪间①,介然用之而成路②,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③。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

①山径之蹊间:朱熹《集注》云:“径,小路也。蹊,人行处也。”又,焦循《正义》释“山径”为“山之领(岭)”;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凡始行以待后行之径曰蹊。”二说含义相近。

②介然:赵注以此词属上读,释为界限分明;朱熹以之属下读,释为垣时间。此处从朱熹句读,然朱释似未恰。按“介然”系当时之成语,谓专一,言一直沿着小道行走就成为大路。又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双声之词后人误读之例》以“介”属上读、“然”属下读,谓“‘间介’亦双声词”,“‘间介、’者,即‘扞格’之转音。亦即‘格奸’之倒文也。‘间介’二字,形容山径障塞之形。”用:朱熹《集注》云:“由也。”

③为间:朱熹《集注》云:“少顷也。”

[译文]

孟子对高子说:“山上的小道很窄,一直去使用它就成为路,隔些时候不用就会被茅草堵塞。现在茅草堵塞了你的心。”

[延伸阅读]

孟子用山间小道之所以成为路来做比喻,勉励高子,对于大道要经常讲求,不能稍有间断,否则就会茅塞不通。

世上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本着自己朴实的本性生活的,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所表演的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举止,绝不刻意去模仿他人或假扮成别人。他们始终埋首工作,虚怀若谷,非但不炫耀自己,摆出一副大人物的架子,反而像普通人一样诚实上进、虚心好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从不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骄子。他们只需要一个最适合自己工作的场所,然后努力使自己成为令人尊敬的人。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而时习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如果是,那孔圣人是不是能够使你的“茅塞”顿开了呢?

二十二

[原文]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①。”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③,两马之力与④?”

[注释]

①尚:同“上”,胜过。

②追蠡:赵注云:“追,钟纽也。钮擘啮处深矣,蠡蠡欲绝之貌也”,“先代之乐器后王皆用之,禹在文王之前千有余岁,用钟日久,故追欲绝也”。

③轨:车辙痕。

④两:同“辆”。

[译文]

高子说:“夏禹的雅乐胜过周文王的雅乐。”

孟子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高子说:“因为(禹传下来的钟上的)钟钮快磨断了。”

孟子说:“这怎么足以说明呢?城门内的车辙痕难道是一辆马车的力量所造成的吗?”

[延伸阅读]

高子简单地以钟钮来判断不同时代雅乐的优劣,孟子认为,夏禹早于文王千余年,自然钟钮就磨损得厉害,这不足为据。

人生是由一连串的改变所形成的,当你的环境、教育、经验、吸收的资讯、想象产生的变化,你的由内而外的各个生理与心理的关卡,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可见,阅历不同、时代不同的两个人、两件事,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经历的改变也不同。决不能一概而论。

同类推荐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韩非子公开课

    韩非子公开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唯物主义者研究历史所提倡的观点。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同时更加着重其对于现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所在。由于时代的进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依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依法治国不可同日而语。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热门推荐
  • 上仙夫君妖神妻

    上仙夫君妖神妻

    她神魂封印,七魄尽毁,七世轮回,重生异地。凌山拜师,千绝峰上,看尽六界名人,金鱼凤凰为伴,修习各类仙法,熟读各类仙籍,成年时,妖气肆意,成为妖界之主,妖孽仙君为她背离仙界!当她神魂回归,力量觉醒,妖神合一,六界谁能与她抗衡?
  • 走过白云苍驹

    走过白云苍驹

    她是禁区之王,与同伴一起为自由与无羁在各国的通缉下艰难逃亡。他是年少有为的社会精英,家世显贵,冷静矜持。他们相遇于最烂慢的十七岁,却因意外分别留下美好青涩的遗憾。寻找,错过。走过白云苍驹,他们再次在时光里相遇,未来会如何,一切犹是未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梵花了劫

    梵花了劫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却不知只是颗来对付他的棋子,尝试了锥心的疼,却还不曾忘记你,随着破碎的也是亦是梦境,也随之揭开了面纱,我到底是谁。
  • 财阀千金掉入妖孽窝

    财阀千金掉入妖孽窝

    曾经玩游戏一意孤行的她,在真实度达到百分之90的网游内,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亿万家财,却卑微的徘徊在他的身边,最后失去一切,原来这都是他的掌控当中。遭遇双重背叛,重生在8年前,到那个家族竞争的时刻,她在大学时期,重新拾起这部网游,低调的利用前世的记忆,一步步走向巅峰,保护她最亲的人,胞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颠覆命格,扭转乾坤!虚伪之辈,决不姑息!没想到重生,意外不断,和上一世的大神有了交集,命运好像偏移了。【剧情一】幽柔也发现自己的眼镜掉了,立刻捡起来带上恢复普通的样貌,然后捡起书本,对方也帮着捡,男生看到书本上,秀丽的写着,夏幽柔三个字,便记住了。“这位学妹,你是哪个年级的,怎么从来没看过你?”男生华润的声音,尤为的好听,不过此话一出,夏幽柔僵硬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如果不意外的话,我是你的学姐,你是我的学弟才对。”【剧情二】【若水幽柔】穿着红裙,如此的显眼。【紫蔷薇】不愿意放弃任何损幽柔的机会,站出来,“【若水幽柔】你的动作还真快的,知道大神要结婚,就立刻穿成这样,不就是想吸引大神的注意?本来还以为你有自知之明,没想到你这么不要脸。”幽柔无视【紫蔷薇】。看到自己竟然被幽柔无视了,【紫蔷薇】大怒,“识相的快点滚,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场合。”这时【枫洐月下】也走到了幽柔的面前,伸出一只手,温柔的说道,“时辰到了,我们的婚礼也开始了。”全场目瞪口呆!一对一,宠宠更有爱。简介无能,内容精彩。
  • 九星灭神诀

    九星灭神诀

    这片神奇的大陆之上,九星神诀,唯快不破,灭神九星,斗转星辰,天道不公,九星灭神……
  • 诸天世界之开挂人生

    诸天世界之开挂人生

    都是浮云,不写了,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 拿什么萌死你:名门小萌妻

    拿什么萌死你:名门小萌妻

    进入世界五百强公司实习,云小洛觉得被馅饼儿砸中了!可是更加惊悚的在后面,冷酷大总裁居然对她各种和颜悦色,非奸即盗啊....这就是一部小职员云小洛在大总裁顾沉尧的磨牙霍霍下,最初呆萌,中途反击,结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不得不乖乖弃械投降的斗争史……
  • 半铺炕的传说

    半铺炕的传说

    “再翻过两个山冈,就到酸林镇了。”李才生讨好地探过头去,对前面那个威严的人说。那人没有回应,半眯眼睛假寐。半晌,才吐出几个字,“怎么叫个半铺炕?”李才生咧开嘴笑了,说:“这女的屁股大,天天盘在炕上,屁股更大了,占半面炕,听人说又白又大。”那人“噗”地一乐,“你摸过?”李才生惊恐地摇手,“大仙的屁股,我哪敢摸。”这回连司机都笑了。崭新的大越野吉普在山道上驰骋,扬起一条灰黄蓬松的大尾巴。远处的深山老林群峰起伏,树冠一片青黑。
  • 灵砂大丹秘诀

    灵砂大丹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