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900000031

第31章 升迁有道——官场谋略(1)

官场历来就是斗争最为复杂、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明枪暗箭、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等所有的阴谋、阳谋和斗争手段,在官场中表现最为明显和突出。稍有不慎,不仅会导致升迁无门、前程尽毁,而且还会遭受杀身之祸。因而要想获得升迁,就要参透官场的要领或玄机。官场谋略不一定是搞阴谋诡计,而是要有做人的智慧、做事的技巧,要选择或把握好时势。只有如此,才能在官场中游刃有余,才是调整位势的上上之策。

看准时机,渭水钓鱼顺时应势

姜子牙,名尚,号飞熊,他的祖先曾经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封于吕。据说姜子牙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一直怀才不遇,直到80岁还一事无成。他因家贫,为维持生计,年轻时曾在商朝国都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当过屠夫,也曾在孟津开过酒店,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甚至卖点面粉,上天都会一阵风把他箩筐中的面给吹跑,可谓倒霉透顶了。连他六十多岁的老婆都觉得实在没有指望,不相信这位“贤人”能有什么出息,离他而去。然而阅历过人的姜子牙却从未放弃,一直在寻求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姜子牙曾在商朝做过小官,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残暴不仁,只知沉湎酒色,全不问国家大事,使得奸臣当道、天下大乱,忠良不是被杀就是被疏远,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姜子牙因不满纣王暴政,毅然辞官,离开商都朝歌,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周文王姬昌的管辖范围,周文王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四处寻访智谋之士。姜子牙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怀济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一直怀才不遇。他听说周文王的圣名后,便来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钓之名来观望时局,希望能得到周文王的常识,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为了吸引周文王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老夫在此,虽然名义上是垂钓,但是我的本意不在鱼,鱼儿自己会上钩的。我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人们听了之后都嘲笑他,他也不理会。姜子牙异于常人的做法最终惊动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

周文王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他来。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还一边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周文王到底是有心之人,他对垂钓老人的言行举止苦思冥想许久,终于恍然大悟:也许这个不同凡俗的老人正是自己苦苦寻求的天下奇士、智谋非凡的大贤人呢,只怪自己没有恭敬谦虚地向人家求教,所以他才如此清高自诩。

其实,周文王的想法一点也不错。垂钓渭水之滨的姜子牙正是大贤大德之人,他早知道周文王有心兴师伐纣,解除天下黎民疾苦,就想助他一臂之力。

周文王一改往日的矜持,亲自去请姜子牙。他毕恭毕敬地来到渭河边向姜子牙施礼,姜子牙说:“我久闻大王贤良,也愿出山相助。只是不知大王是否能信得过我?大王是否真的真情相邀。”周文王赶忙说:“本王真是求贤若渴呀!”随后向他请教兴国大计。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让周文王惊讶的是,一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穷老头,对天下大事以及国家的武攻文治知道得这样清楚,知识又是如此的渊博,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他还发现这个钓鱼的穷老头对五行数术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诣。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从姜子牙睿智、机敏的谈吐中发现,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寻访的大贤人。他高兴地感叹:“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啦!”于是周文王用最隆重的礼节款待他,并把他让上自己坐的马车。

于是,83岁的姜子牙出山当上了西周国师,大力辅佐周文王姬昌。由于他辅国有方、安民有法,文王得辅,国势初定,西周国力日渐昌盛起来。周文王逝后姜子牙又辅助周武王,起兵伐纣,经过多次有道征无道的血战,终于完成兴周800载大业。

谋略点评:

姜子牙在商朝做官时,看到纣王荒淫无道、残暴不仁,奸臣当道,天下大乱,就毅然辞官,以致八十多岁还怀才不遇;在听说周文王的圣名后,便来到渭水河畔,以直钩垂钓的方式来吸引文王的注意力,终于为文王赏识,在83岁的高龄得以被重用。这一方面说明姜子牙对政治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精准地把握时势,所以才能顺时而动,做到“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

另一方面也说明姜子牙把握机遇方面有独到的方式。他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不是一味地消极等待,而是主动用特立独行的举动来引起周文王对自己的关注,进而顺势而上赢得其赏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对姜子牙“钓”的机遇和时势的最好解释。

抓住机会,毛遂自荐脱颖出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秦将白起带兵围困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兵微将寡,邯郸城中又缺吃少穿,难以长久坚守下去,赵王不得不派人前往楚国求救。平原君既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国难当头,他决定亲自去同楚王协商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20名文武全才的随从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虽然有数千门客,可是真要从中找出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19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就在这个时候,毛遂缓缓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毛遂不才,愿意前去。”平原君以前没有看到过毛遂,觉得面孔生疏,便故意试探的说:“先生在我这里有多久了?”毛遂回答说:“已经有三年了”,听到毛遂的话后,平原君轻视的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你还是留下吧!”

毛遂并没有退却的意思,立刻说道:“您说的是有道理。贤士应该展示自己的才能,但是要表现自己的才能也必须有机会表现才行。三年来,我之所以没有名气,是因为您没有用我。如果今天您把它放到袋子中,锥子会立刻显露出来的!”

平原君对毛遂的对答,感到很惊讶,因为事态紧急,便同意毛遂一同前去。其余19人虽听了毛遂适才的一番言论,仍然看不起毛遂,都以为毛遂只不过徒逞口舌之能而已。这19人都以为自己学富五车,一路之上便经常高谈阔论,毛遂和他们谈论时,总能一语中的,很快19个人便处于下风了,没多久便被毛遂折服了。

平原君来到楚国,进宫同楚考烈王谈论联合抗秦的事,谈论了整整一天也毫无结果。这时,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过的一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道:“毛先生,平原君进去那么久还没有出来,看来情况不妙啊,我们只有看你的啦!”毛遂其实早已忍耐不住,闻听此言,立刻按剑登上台阶,进了大殿,跟平原君说:“联合抗秦的利害,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您怎么能谈了一天,还没有说出个道理来,这是怎么搞的呢?”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

毛遂拿起剑,向前走了一大步说:“大王之所以敢怒斥我,无非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现在十步以内,大王的人再多,又有什么用!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中。在我的主人面前,你呵斥什么?再者,我听说商汤凭借70里的土地而最终拥有了天下,周文王依靠百里的土地而使天下诸侯臣服,难道他们靠的是地多人众吗?其根本原因是他们能够审时度势,发扬威力啊!而今楚国领土五千里,武装百万兵,这是大王称霸的资本啊!凭现在楚国的强大,天下应该是没有对手的。秦将白起不过是个匹夫而已,可他率领几万人,头一仗就拿下了楚国的郢都,第二仗就火烧了楚国先王的坟墓夷陵,凌辱了大王的先人,这种百世深仇,连我们赵国都引以为耻,可大王却毫无羞耻之心!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大计,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句句戳痛了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汗流浃背地对毛遂说:“先生说的是,说的是。”毛遂又追问道:“联赵抗秦决定了吗?”楚王连忙说:“决定了!决定了!”毛遂当即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于是,楚国与赵国歃血盟誓。楚王立即派春申君黄歇为统帅,率领8万大军,前往救援赵国。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我一直认为我所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从未失去天下的人才;却不曾想差点失去了先生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可抵上百万的军队了。这让我羞愧得再也不敢鉴选人才了。”于是毛遂被平原君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谋略点评:

毛遂自荐的成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毛遂本人具有卓越的才能;第二,毛遂抓住机会积极表现自己,二者缺一不可。有的人很有才能,但得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平台,他仍旧如黑暗中的金子一般,只能等待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发光,也就不能为人所知为人所用,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以是金子不等于你就已经成功了,还要去积极主动地寻找能够照亮自己的阳光。所以,善于抓住机会积极地表现自己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巧借外力,李斯妙谏当宰相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像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他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之前,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李斯告别了老师,到秦国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战国时,秦国一直比较开放,他们连续几代注意招纳客卿,在用人上从不排外。于是很多人才都流向秦国,这些人才对秦国的日益富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秦王嬴政时,由于发现了来自韩国的间谍——郑国,秦国宗室大臣上书秦王嬴政驱逐来自其他国家的客卿。秦王嬴政依言下了逐客令。

这时,作为客卿的李斯,同样也在被驱逐之列。他在被驱逐的途中,向秦王上书说:“泰山不拒绝一抔一勺的土,才形成了它的高大;沧海不对涓细的河流进行挑拣,才形成了它的广袤;为君王者不拒绝平民百姓,才能行成他的仁义道德。”他还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从前,秦穆公任用戎狄的由余、宛地的百里奚、宋国的蹇叔、晋国的公孙支和丕豹,才成就了他的霸业。秦孝公用客卿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强盛,惠王用客卿张仪破坏六国合纵,昭王用客卿范雎获得远交近攻的计策,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才取得成效。没有这些客卿,君王自己即使想到计策也不会如此迅速有效。今天大王要驱逐他们,他们定会纷纷离开秦国而被别国所用,别国强大相当于秦国的衰弱。人才一旦流走,想让商鞅、百里奚那样的人回来就太难了。而失去这样的人才,对秦国来说,可能比失去土地、金银财宝更加严重,其他的人才听说秦国驱逐客卿,也不会到这里来的。这样,秦国的信誉也差了许多。”

秦王嬴政看了李斯的上书,恍然大悟,意识到客卿对国家强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立即下令召回被逐的客卿,废除了逐客令,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这样悬崖勒马,阻止了秦国的人才外流。后来,李斯当了秦国的宰相,辅助秦王统一六国,为秦王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谋略点评:

“以史为鉴”是君王统治国家、安邦定国的重要准则,从历史中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李斯正是以此劝说秦王要重视人才,再伟大的君王也需要依靠人才的辅佐和帮助才能成就大业,人才外流无异于增强他人的实力。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两点,要从历史中寻求宝贵的经验,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还是要学会利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为自己服务,使他人的优势为我所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同类推荐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当你遇到困难想要创新时,却发现难以推翻固定思维的墙;当你不分昼夜埋头苦干时,却发现无法找到努力的方向;当你想做一番大事业时,却发现手中的资源少得可怜……这时候,你要怎么办呢?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出路。对于普通人来说,思路决定了个人和家庭的出路;对于管理者来说,思路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出路;对于政治家来说,思路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出路。因此,只有拥有明确的思路,才能做出正确的事情。
  • 改变你一生的口才

    改变你一生的口才

    口才的魅力在于它能征服人的心灵。那些有好口才的人说出的话总是让人感觉简洁流畅,有理有据,并且滴水不漏。正是因为口才具有了这种特征,所以说口才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障和重要阶梯。本书用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你介绍了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口才技巧。教你如何运用最巧妙的语言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并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你进入光明的坦途,帮你开启智慧之门,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畅通无阻!
  • 人生哲理枕边书:每天读一个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枕边书:每天读一个人生哲理

    你对自己的人生做过何种思考?要知道,读懂人生,才能成就一生。哲理之于人生,就像照亮黑夜的明星、引领航行的罗盘,没有它的指引,人们将永远在盲目与混乱中摸索、挣扎,举步维艰,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苏格拉底曾说,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每个人都会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与问题。当难题迎面而来的时候,充分汲取、掌握并运用睿智的哲理来指明人生的方向,领悟人生的意义,就能加速我们成功的进程。凝聚前人智慧和经验的哲理是我们一辈子都可以受益的经典,只要你悟透其中的道理,娴熟地掌握其中的方法、策略和技巧,一定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明智而从容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挫折,顺利、快速地走向成功和幸福。
  • 拈花一笑的灵感(心灵感悟书坊)

    拈花一笑的灵感(心灵感悟书坊)

    无论再匆忙的日子,我们也会保持一种笑看风云、静观花落的心情,给疲惫的心灵带来一份洒脱。这是一本用故事来诠释成功、心灵、人生、生命、幸福的书,书中拥有故事的答案,但真正合心的答案却要靠我们自己去找。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饱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就像串起的一颗颗珍珠,光芒四射,耀人耳目。
  • 你的从容去哪儿了

    你的从容去哪儿了

    从容一种态度,让我们远离喧嚣,体味生活;从容是一种心情,飘然于万物之外,又融于万物之中。本书从十个方向出发,倡导从容生活,远离快节奏,回归闲适本心。从容处世,平淡做人,让生活还原生活,让本我回归本我。
热门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这部法律,是在总结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施行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而制定的,对于进一步规范出境入境管理,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 故事会(2019年4月上)

    故事会(2019年4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掠食行者

    掠食行者

    公元2250年,世界各国高度发达,此时的国家不再因为能源问题发动各种战争。核能因为一系列的核事故导致核能开发已被世界各国所抛弃,世界各国也不着力去开发。而那时人们使用的能源为太阳能。科学家开发了新的技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一个看似永不枯竭的能源。这种技术可以达到无比高的水平:太阳能面板在太阳下光照一分钟足够一个自动汽车行驶一个月。汽车外壳是能够接受太阳能的外壳,并且能够长期储存能量,此外壳名为:LFWX-7(钌富瓦烯金属衍生体)体…
  • 末世存活法则

    末世存活法则

    在寝室一觉醒来末世居然来了,白芷郁表示很懵逼。丧尸?我一个捅三个异能?我一人有两个绿茶?看我怎么玩死你在末世中生存,不狠不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咏远有李

    咏远有李

    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李咏四十岁时,四十不惑的李咏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道出了一切绕不开的经历、感悟、感恩,当然还有痛苦和牢骚,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咏。
  • 趋势红利(免费阅读版)

    趋势红利(免费阅读版)

    创业和转型之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互联网转型专家刘润,总结常见错误观念和实践,教你避免被陷阱吞噬。本书为《趋势红利》的增刊,用户免费阅读。
  • 龙山四友

    龙山四友

    本书是一部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1949年12月由上海育才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50年3月出版第三集;第四至九集均未印出版年月。作品共分三十九回,共四十五万字,将武士和侠客的惩恶扬善、见义勇为的精神融于字里行间,对于今天而言,依然有积极和正面的意义。
  • 万皇之尊

    万皇之尊

    百年阴阳两隔,饮恨陨落的天之骄子,携带八寒狱皇的身份,重生归来,重回人间。逆转轮回,错乱时空。曾经的羞辱、仇恨,必将用鲜血,才能洗刷!左擎苍,右通幽。一代传奇夏昊,以无上之姿,自火蛟城崛起,直上云霄,踏破九重天,开辟辉煌大世!
  • 内陆岛屿

    内陆岛屿

    时间久了,每个人内心都会长出一片岛屿。《内陆岛屿》是新锐小说家宋阿曼的短篇小说集,小说发表于「ONE·一个」及各大杂志。新浪读书话题榜热门图书、豆瓣新书速递热门图书。书中收录的12篇作品,包括《午餐后航行》《不照镜子的女人》《第九个人》《普通乘客》等,不仅与我们的真实生活紧贴,同时和时代的内在牵引力也保持对照,每篇小说都足以显示作者创作的持续突破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