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2200000005

第5章 影视艺术的发展脉络与艺术流派(4)

为此,我们可以说,电影世界是一种时空复合体,或者是一种空间——时间的连续。在这种连续中,空间的性质并没有起根本的变化,但是,经过创造的时间却在这里拥有绝对的自由和流动性,它的进程可以被加速、放慢、颠倒或停止,甚至干脆不被人们觉察。但更为重要的是,电影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空间作为一个浑然的整合体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时间也就以一种不可分裂的整体涌现出来,例如长镜头;而当电影中的时间被蒙太奇切割的时候,通常的状况是,空间也被切割了。

16.现实主义电影的继续发展

当先锋派转向现实主义纪录电影以后,法国电影不仅继承了原有的注重描写普通人生活和命运的传统,而且由于受到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开始强调环境的描写和“意境”的渲染。在以人性的立场批判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影片,如《大赌局》、《托尼》、《米摩莎公寓》、《兰基先生的犯罪》、《同心协力》、《幻灭》、《逃犯贝贝》、《太阳升起》、《衣冠禽兽》和《游戏规则》等。

在上述过程中,雷诺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雷诺阿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比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次子。欧战期间,做过飞行员和骑兵军官。1924年进入电影界,拍出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水上姑娘》。从1930年开始,到德国人人侵时为止,他在十年之中连续推出了15部不同题材的影片。他在此期间里所爆发出来的创作活力对西方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传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在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两部影片——《幻灭》和《游戏规则》,现已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名作。前者在1958年被26个国有的117位电影史家评为“世界电影12佳作”中的第五名,1979年又被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科学院评为法国50年有声片史上“十大佳片”中的第二名。后者则在1979年评选出的法国“十大佳片”中名列第四。雷诺阿于1941年移居美国。1943年在好莱坞拍摄名片《吾土吾民》,影响颇大。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法国电影中,纪录因素有增无减,并且日益渗透到艺术电影中,推动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形成。格莱米永的《天空属于你们》和雷蒙的《铁路的战斗》都含有明显的纪实风格,给人以清新的真实感。前者是格莱米永的最好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法国沦陷时期的一部优秀影片,影片通过一对从事小手工艺的法国夫妇成为飞行比赛中冠军的真实故事含蓄地表达出爱国抗敌的思想;后者是雷蒙拍摄的第一部长片,它真实地重现了“新近”的事件,其中枪毙人质和颠覆德国军车的镜头达到了罕见的艺术高度。雷蒙1952年拍摄了《禁止的游戏》,该片被公认为战后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新现实主义电影虽然萌发于法国,但是总的来看,在法国的本土却未能进入极境。这主要是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戏剧化的创作思想影响。然而尽管如此,它却为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7.结合现实的隐喻电影

由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电影还处于默片时期,影片主题的表现,不能凭借人物的对话或复杂的情节来完成,而要依靠各种拍摄对象的造型来体现。因此,隐喻也就成了电影主题重要的表达方式。电影中的隐喻,犹如文学中的隐喻,所不同的是,它往往需要将隐喻者与被隐喻者通过蒙太奇连接起来,从而产生创作者想要表现的效果。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和普多夫金的《母亲》不仅是隐喻电影的重大收获,而且是苏联电影史上的传世之作,对世界电影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战舰波将金号》描写的是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一个真实事件。当时,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革命战争一触即发。这种革命的情绪也感染了停泊在敖德萨港口外的波将金号战舰上的黑海水兵。

除《战舰波将金号》以外,爱森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的下半期还拍了《十月》、《旧与新》等片。由于这几部影片多以一些隐晦难懂的隐喻去图解某些抽象的概念,加之情节散乱,使人感到困惑难解,因而均遭失败。与爱森斯坦的电影风格迥然不同的,是普多夫金导演的隐喻片。由后者执导的影片《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和《成吉思汗的后代》在20年代连续获得了成功。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把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与隐喻手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正是这一点奠定了普多夫金的导演风格和在世界影坛上的地位。

在由高尔基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母亲》中,普多夫金站在革命史诗的高度,突出了原著的革命主题和激情,深刻地揭示了母亲的内心转变——从胆小怕事、不觉悟,到出于个人动机救护儿子,进而投身革命并为之献身,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做到了通过个人的命运去表现人民的命运。

苏联成功的隐喻电影说明,隐喻手段应当与现实主义的要素相结合,要为塑造真实的、典型的人物性格服务,才能有效地体现出包含在隐喻当中的象征意义。隐喻电影在镜头的选择和组接方式上所做出的积极探索,明显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意功能,把蒙太奇从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变成了一种能够体现革命思想内容的艺术载体。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等人在蒙太奇的实践与理论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疑为世界电影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18.生动真实的“散文化”电影

适合于20世纪20年代审美需要的隐喻电影,到了30年代则趋于衰落,于是苏联电影出现了“散文化”的倾向。一方面是因为声音进入银幕,要求影片更多地运用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和展现人物性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时的苏联已由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转向日常性的工农业生产建设,这就要求影片更为深入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生活、命运和心理活动,塑造出生动真实的形象。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苏联的电影艺术开始了向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化”的发展。“散文化”对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苏联电影界着手电影理论的研究,注重剧本的基础作用,为繁荣散文电影做出了贡献。

艾尔姆列尔和尤特凯维奇在1932年拍的《迎展计划》成为散文电影最初的成功范例。其后,接连出现了《夏伯阳》、《马克辛三部曲》、《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波罗的海代表》、《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快乐的人们》、《教师》、《肖尔斯》、《彼得大帝》等优秀影片,形成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高潮。

瓦西里耶夫兄弟1934年导演的《夏伯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并且被认为是苏联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影片以一种朴素的纪实性风格,将史诗的叙述手法与尖锐的戏剧冲突交织在一起,将崇高性与喜剧性结合在一起,将幽默与抒情融会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国内战争时期红军高级指挥员的形象。夏伯阳尽管被描绘成传奇式的英雄,但是他的形象同时又是真实可信的。他骁勇善战,性情急躁,因而有时也会犯错误,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成为“活人”中的英雄,赢得苏联人长久的喜爱。夏伯阳歪戴皮帽、身披斗篷、驾着马车冲人敌阵的形象,是一幅完美的构图,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和巨大的冲击力。影片的镜头转换自然流畅,宛如一股生活之流。此外,《夏伯阳》在重视和开掘音乐与音响的艺术功能方面也为后来的影片树立了榜样。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发展社会主义电影的多种风格和样式、塑造真实生动和多样化的人物形象、探索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文学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苏联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艺思潮中存在着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倾向,因而对电影艺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苏联电影后来日益陷入僵化的教条之中。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电影创作也产生过明显的负面影响。散文电影的大发展显然还有待来日。

19.带来巨大变革的有声片的兴起

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无声电影,经过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人的不懈而卓有成效的努力,已经发展到了接近于完美的程度,电影诞生仅仅二三十年,就有了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以及普多夫金的《母亲》等一批精妙绝伦的艺术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很难想像有谁能够超越他们,而苏联的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建立,又在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的领域树立了一座无人能够企及的丰碑,在这些伟人的丰功伟绩面前,电影的后来者又有什么作为呢?

也许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考虑这些前瞻性的问题,电影自身突然面临了一个转折点,一个机遇和挑战并举的转折点:声音进入了电影,无声片的平衡被打破了,伟大的哑巴终于开口说话了。在电影发明历史上,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都不能像声音的出现一样给电影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其变革的强度和深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像。

其实,先有画面后有声音是人们的一种误解,在和电影历史几乎一样长的电影发明史中,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的发明基本上总是同步进行的,我们不妨从编年史的角度对比一下,来看看与视听媒介的视觉、听觉这两者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1752年弗兰克林发现电,1727年叔尔兹发现了感光材料;1840年出现了莫斯有线电报机,1839年出现了卤化银感光材料;1880年出现网纹照相印刷,1876年出现电话,1837年出现留声机;1886年出现了最初的电子扫描原理;1890年出现活动照相,1899年发明了无线电,无声电影的诞生是1895年。

由此可见,视听媒介的视、听两个因素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是齐头并进的。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这两个本是非常亲密的伙伴在开始时没有走到一起,直到1928年,无声电影获得了声音,而且作为媒介的声音也获得了画面,这是现代大众视听传播媒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交叉点——1928年,人类真正的视听语言的时代开始了。

20.忠实生活的纪实性电影运动

纪实性电影运动,有四个重要的人物:维尔托夫、弗拉哈迪、格里尔逊和伊文思。

维尔托夫是苏联的纪录电影大师。他早年是位未来派的音乐家,后来参加过苏联最早的新闻片的剪辑工作。他是苏联“电影眼睛派”的主帅,主张电影必须忠实地摄录生活,尤其是要善于摄录不被拍摄对象觉察的“生活即景”。他拍摄的主要纪录片有《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顿巴斯交响曲》和《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等。

维尔托夫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苏联电影奠定了基础,对西方纪录电影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种名之为“剪辑片”的新样式,即以自己的统一意图去选择和组织零散的历史镜头而构成的一种新影片。苏联女剪辑师苏勃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制作了《尼古拉二世的俄罗斯和列夫·托尔斯泰》、《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苏维埃国家》等早期的剪辑片。美国导演惠勒在二战后拍摄大型纪录片《他们为何而战》的过程中,也参考了维尔托夫的剪辑方式。

美国的弗拉哈迪也是纪实性电影的奠基者。他于1920年至1922年拍摄的关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劳动以及他们与大自然艰苦斗争的影片《纳努克》,在世界各国受到欢迎。他敢于突破陈规,在北极特殊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为了方便摄录,大胆使用了“新闻排演”的新法,即把实有的某些场景严格按原来的实况去“搬演”。此外,他还突破了短镜头的限制,在猎捕海象这一著名场面中运用了长短镜头,成为了经典性的镜头。

在维尔托夫和弗拉哈迪的影响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以格里尔逊为首的著名的“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格里尔逊1929年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漂网渔船》就是这样的产物。之后,他与弗拉哈迪合拍了《工业的英国》,着重表现英国各工厂的情况;与安斯梯合拍了《格兰东号拖船》,真实地反映海员的日常生活及艰苦劳动。这些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影片,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纪录电影学派。英国青年电影工作者拍摄的《夜邮》、《锡兰之歌》、《丰富的粮食》、《房屋问题》、《伦敦人》和《国民的健康》等影片,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劳动者身上,真实地反映了英国普通人的生活。

同类推荐
  • 用电与安全常识手册

    用电与安全常识手册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标志、家庭安全用电常识、夏季用电安全常识、电器安全基本常识、学会电器的安全使用、安全使用电器常识、各种电器的安全使用方法、电热毯的安全使用、安全防护基本常识、安全用电守则、不能乱拉乱接电线、家庭电路的安全装修、测电笔的准备与使用、安装用电防护设备、电源电器的安全检查、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等。
  •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本书分为“怀念”“新解读”“写朋友”“读书乐”“爱生活”“人世间”“少年游”七个部分。选入的散文比较宽泛,不局限于游记、抒情、记叙,亦将哲学、历史、文化、科学各类文论和随笔选入,并包括书评、影评、议论、杂感、演讲等,这些应用类文章不仅对中学生、大学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有利于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编者在每篇文章中依旧有选择地写出精练的点评,文后还特别写有分析短文,并设有“延伸阅读”板块,供读者深入解读。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掌握生动活泼的遣词造句,体会独特的思想和思考角度,从而领悟到另类的“形散神也散”的散文真谛……
  •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中外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中外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
  • 血字研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血字研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神秘百慕大

    神秘百慕大

    关于百慕大的离奇传说很多,全世界都注视着这一海域的每一桩事件,失踪事件都有一个特殊规律:飞机和轮船迷航,呼救,然后迅速消失,连残骸都找不到。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科学家就付出全力以解开20世纪自然界这个最大的疑团。但种种研究始终在机械的故障、粗心的驾驶、雷击、风暴、海啸等假说上回转,虽费尽心机,却无法自网其说。
  • 庶女从商

    庶女从商

    柳清欢,宁城富商柳家的七小姐。不受宠,是人尽皆知。因为母亲只是主母身边的一个小小女婢,有了她纯属一个意外。一出生就和母亲被遗忘在破败小院里,因为他爹瞧不上姿色平平的母亲。心心念念,唯一的温暖,放在心底的姐姐――柳茹宝设计夺取心头所爱。为了实行计划,不惜牺牲他的幸福,设计让她嫁给一个人面兽心的暴虐纨绔绍祖文做第九房姨太太,不堪折磨,不出二载赴黄粱。草草此生,多少不甘?如果重新来过,又会如何?黄粱一梦,一梦南柯,梦醒,她便要走自己的路,拼自己的天下!
  • 最后的民间

    最后的民间

    这是著名作家高建群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剖《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原生态小说。原生态的故事,原生态的人物,原生态的语言。像大西北的原生态民歌一样,纯朴动人,别有韵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第5继承人

    第5继承人

    范芊芊是范氏第五继承人,也是范老爷唯一的孙女,只不过她是被捡来的那一个,她有四个疼她的哥哥,然而大哥冷若冰霜的脸庞,却情有独钟,她不知道,那个男人用毕生守护着她。他们相爱,却畏惧,在冬天里燃烧着炙热的爱恋。
  • 清绝贵女之恣意天下

    清绝贵女之恣意天下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自以为觅得良人,一朝登基却灭她满门!含恨而死却发现自己重生在十四岁,斩断过往,重新开始。却发现前世温润如玉的三皇子,却是个披着羊皮的狼。不知不觉住在她心里,取代不了的位置。保护即墨府的过程里却逐渐得知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皇族费尽心思又在掩盖什么……看她如何在波谲云诡的算计里全身而退,看她如何搅弄这风云!
  • 婚心计:老婆,别来无恙

    婚心计:老婆,别来无恙

    传闻他金屋藏娇,有一个放在心间上宠的女人。婚礼前夕,她把护照,身份证,机票交到他手里,“去找她吧。”还有一张写着她地址的便签。然后转身离去。一别三年,她浴火重生归来,入主叶氏。一边在商界周旋,一边着手调查父母的死因。那个名义上的未婚夫却将她逼到角落里,慢条斯理地解着衬衫扣子,“野了那么久,舍得回来了?”叶挽冷冷地看着他,这个男人要做什么?!直到整个人被扑倒,叶挽才回过神来,“混蛋,做什么?!”那混蛋邪肆一笑,“你说呢!”
  • 我家娇妃狠凶美

    我家娇妃狠凶美

    新文《我把反派夫君养萌了》重生养成童养夫文,希望大家喜欢昂~前世她将视为死敌,不死不休!她为了助夫君为帝!倾尽一切!却家破人亡!血腥惨死!这一世,浴火重生!智斗姨娘,横劈白莲花,脚踹未婚夫,敢跟她作对的人通通死绝。她征战沙场,让人闻风丧胆,唯有他一本正经道,“我的娘子,是世间最温柔的女子,从来不打打杀杀。”砍下敌军头颅的某女,“……”
  • 末世女王临世

    末世女王临世

    女主白凌微,正在玩一款最新风靡的末世游戏,杀丧尸杀得正起劲,却不想,突然穿越到了昨天才熬夜看完的末世小说里,那个跟她同名同姓,却像菟丝花一样过日子,最后惨死的小萝莉身上。原女主光环,原女主的那些男人“们”,彪悍的剧情等等,都跟她完全没关系,自有金手指,还走自己的女王之路,哼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