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4600000022

第22章 成功源自于每一次登高眺望(2)

我们的孩子其实多半也有伟大的理想,但真正能把孩子带到成功彼岸的不是理想,因为没有付诸行动的理想无异于空想。帮助孩子实现理想和目标,靠的是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可以增强孩子行动的目的性。父母在帮助孩子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同样要讲究方法,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父母首先要懂得帮助孩子把大目标切割成若干个明确的小目标,合理分配时间。

火箭飞向月球首先要摆脱地球的吸引,这不但需要一定的速度,而且要求火箭具有一定的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飞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

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思想,问题才豁然开朗起来。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质量,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地逼近月球了。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获得启发: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化整为零,使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对于每一个小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其难易情况,合理地分配精力、时闾,这样才能逐个击破,层进式地慢慢接近终极目标。

让孩子学会将目标分解开来之后,我们还要提醒孩子检查一下这些小目标之间有没有冲突。目标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必须事先化解存在于各个目标之间的冲突或矛盾,以免所获得的各种成果因相互抵销而徒劳无功。

一位教授为商学院的学生上时间管理课。他说:“这一课大家不用记笔记,只要跟着我做一个小实验就行了。”说完,他拿出一个大口的玻璃瓶子放在了桌子上。

之后,他从桌子底下取出一袋鸡蛋大小的石块,一块一块地把它们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瓶子放不下才停止。这时,教授问道:“瓶子满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满了。”教授又问:“真的满了吗?”说着,他又从桌子底下取出一袋小石子,并分几次将它们倒进了瓶子里。教授问:“现在满了吗?”有的说:“满了。”有的说:“还没有满。”

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缓缓地倒进了瓶子里,直到沙子溢满瓶口。教授问:“现在满了吗?”有的说:“满了。”有的说:“还没有满。”

这时,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溢了出来。

教授开始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众说纷纭。有的说时间像海绵,只要你肯挤它,就能挤出来;有的说在有限的生命里,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但都不是教授的本意。他做这个实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有限的生命就像这个瓶子,它只能放进去有限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把生命和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些大石块先放进去,那么,一生可能就会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琐碎事情上,让小石块充满自己的生命空间。

或许我们的孩子认为自己有的是时间,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样是不对的,迟早有一天孩子会为浪费掉的光阴而后悔。人生苦短,回首过往岁月的时候,每个人都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在人生最美好也最短暂的青少年时期,要让孩子清楚他最想做些什么事情、最需要做些什么。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将来因为虚度时间而后悔。

让孩子知道,目标是需要量身定做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到制定目标的重要生。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一个重要原则——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所定目标切实可行,即要求目标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要使孩子感到,既充满信心达到目标,又不敢掉以轻心。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具有较大的激发力。

目标是一种方向,需要我们恰当地选择。假如你的一个目标发生了问题,应当尽快更换另一个目标,重新确定自己的方向。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成功。

1888年,作为银行家的里凡·莫顿先生成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一时声名赫然。1893年夏天的某个时候,美国一位部长詹姆斯·威尔逊先生到华盛顿拜访里凡·莫顿。在谈话之中,威尔逊偶然问起莫顿是怎样由一个布商变为银行家的。里凡·莫顿说:“那完全是因为爱默生的一句话。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还在经营布料生意,业务状况比较平稳。但是有一天,我偶然读到爱默生写的一本书,书中的这样一句话映人了我的眼帘,‘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那么无论他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顿时使我改变了原来的目标。

“当时我做生意本来就很守信用,但是与所有商人一样,难免要去银行贷些款项来周转。看到了爱默生的那句话后,我就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当时各行各业中最急需的就是银行业。人们的生活起居、生意买卖,处处都需要金钱;天下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了金钱,要翻山越岭,吃尽苦头。

“于是,我下决心抛开布行,开始创办银行。在稳当可靠的条件下,我尽量多往外放款。一开始,我要去找贷款人,后来,许多人都开始来找我了。由此可见,任何事情,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可能会失败。”

在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一生干着不恰当的工作而遭到失败。在这些失败者中,有不少人做事很认真,似乎应该能够成功,但实际上却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勇气放弃那耕种已久但荒芜贫瘠的土地,没有勇气重新去找那肥沃多产的田野,尽管他们现在耕耘的土地并不适合自己。其实,他们早该知道,这完全是由于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但他们可能仍然糊里糊涂地应付着手头的事情,继续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

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当他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后,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成效或者成效不高,那么,我们作父母的就应该帮助孩子重新审视他们的目标,也许他们制定的目标根本就不适合自己。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反思一下:从孩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来说,他们的目标究竟设立得正确与否?如果走错了路,就应该及早掉头,去寻找更适合孩子、更有希望的目标。

如果孩子所执行的目标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那就告诉孩子,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为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去寻找另一片沃土。

当然,在孩子重新确定目标、改变航向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抱着这个又想要那个。

在美国西部,有一位著名的木材商人,他曾经做了40年的牧师,可是一直无法成为一个胜任而出色的牧师。他考虑再三后,对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有了重新的认识,于是立刻改变目标,开始经营商业。他从此一帆风顺,最终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木材商人,富甲一方。

一个人由于找错了职业以致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干,这实在是件可惜的事情。但是,只要他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就算晚了一些,也仍然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完全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到那时,他一定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都焕然一新,似乎变成了一个新人一般。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一名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三尺长,落在岸上,仍蹦跳不止。可是钓者却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回海里。

围观的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的末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想不到钓者的回答是:“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非常重要。

就制定目标的可行性原则来说,要求父母在引导孩子制定目标时不要过高。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和能力,理想的教育应能引导这种特点和能力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父母们切忌把目标定得太高,盼孩子是“神童”。许多父母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强迫还没上学的孩子记大量生字、古诗歌和单词,甚至要求三四岁的小孩学书法、画画、音乐、舞蹈等各种技能。这种做法只会抹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及恐惧等负面心理,影响未来长期的学习生活,得不偿失。因此,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注意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先肯定孩子,再否定孩子

英国新闻界的泰斗——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斯克里夫爵士,最初在他每个月只能拿80英镑的时候,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后来,当《伦敦晚报》和《每目邮报》皆为他所拥有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直到他得到了伦敦《泰晤士报》之后,他才稍稍觉得有点满足。

就算成了《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斯克里夫爵士仍是不肯善罢甘休。

他要利用《泰晤士报》,揭露官僚政府的腐败,打倒几个内阁总理,而且不顾一切地攻击昏迷不醒的政府……由于他这种大胆的努力,提高了不少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还改革了整个英国的制度。

有一次,他在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理编辑的办公室前停下来,和那个助理编辑聊了起来,下面是他们的对话:“你到这里多久了?…‘将近3个月了。”那个助理回答。“你觉得怎么样?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对我们的办公程序熟悉了解吗?”“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一星期五英镑。”“你对你现在的状况满意吗?”“很满意,谢谢你。”“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五英镑,就觉得满足了。”

不要满足,不要骄傲,这是我们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这一故事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当孩子在我们的帮助下实现了一个目标之后,我们怎么办?沉溺于成功的喜悦中,还是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胜利呢?当然,当孩子实现一个短期目标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肯定孩子,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不要止步,挑战自己,做到最好。

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张辉得了80分,这个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达到了张辉和妈妈制订的计划。

回家后,他把自己的成绩告诉了妈妈。妈妈认为应该赏识孩子,就非常高兴地对张辉说:“不错啊孩子,恭喜你考了好成绩,达到了目标。今天晚上想吃什么?妈妈做给你吃!”

“我想吃红烧肉!”

晚饭,妈妈果然做了红烧肉,并对张辉说:“这是为你取得优异成绩专门做的,以后取得好成绩,妈妈给你做更多好吃的。来,多吃点!”

“原来考80分妈妈就这么满意,这还不简单吗。”张辉一边吃,一边想。

于是,张辉不仅没有加强对数学的学习,反而逐渐放松了。他想,反正妈妈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拿到80分就可以了,我干吗还要那么努力呢?

结果,张辉的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进步,甚至有时候还在退步。为此,张辉的妈妈也很苦恼,为什么自己这么赏识孩子,他却没有做到想象中那样好呢?

张辉的妈妈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只肯定,没否定。

只夸奖、不激励,只看到孩子的成绩、看不到孩子的不足。对于孩子的成绩,如果我们只给予肯定和夸奖,甚至小题大做,把一个本来不是很理想的成绩说成是优异的成绩,把孩子丁点的进步捧到了天上,而不对孩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作出提醒和激励。这样一来,会让孩子误会父母的意图,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从而忽视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变得骄傲自满,最终放松了继续努力和积极进取。

作为父母,当孩子完成了某项任务时,即使还有一些差距,出于赏识和激励孩子的考虑,你应该说:“做得不错,如果再努力一些会更好!”

如果孩子已经做得很好,比如考试得了第一名,就要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这个成绩。你可以说:“真是好样的,相信你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西华·莱德先生是个著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1957年四月号的《读者文摘》发表了一篇他的文章。下面是其文章中的一段节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跟几个人不得不从一架破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结果迫降在缅印交界处的树林里。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长达140英里,必须在八月的酷热和季风所带来的暴雨侵袭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才走了一个小时,我一只长统靴的鞋钉扎了另一只脚,傍晚时双脚都起泡出血,范围像硬币那般大小。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英里吗?别人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们能不能走呢?我们以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为了在晚上找个地方休息我们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走完下一英里路……

同类推荐
  • 改变孩子一生的36堂人生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36堂人生课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把他推出门去历经风雨;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让他去错误中寻找真理;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放手让他自己学会为自已负责,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做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让他成为一个完整而健全的人。”
  • 父母应掌握的教子智慧

    父母应掌握的教子智慧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有很多的困惑,例如孩子早恋、学习 不专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苦心等等。廖康强编著的《父母应掌握的教子智慧》列举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 该懂得的几十种智慧,提供了各种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帮助父母解决这些困惑。《父母应掌 握的教子智慧》内容 简单实用,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 男孩冒险书

    男孩冒险书

    男孩们,想经历一次过山车的身心冒险之旅吗?父母们,想把孩子塑造成勇敢智慧的群体领袖吗?请翻阅本书寻找最佳方案。它既有有趣、惊险刺激的故事,又有一个个使你轻松变成冒险男孩的魔法,既有妙趣横生的游戏,又有一些成长类影片……只要你想成为更加勇敢智慧的男孩,这里就有你需要的东西!
  • 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帮孩子找到好工作、建立幸福家庭,是许多家长心中盼望的。成熟的家长会面对现实,明智地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书共7章48节,介绍了家庭教育生涯的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帮助家长解读生涯规划,感悟丰富人生,从容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孩子生涯规划问题。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极具操作性,可供家长阅读,也可供家庭教育研究者参考。
  •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做为家庭顶梁术的爸爸,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您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玩泥沙、踢踢球、爬爬山、放放风筝……这些小事既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让孩子体验到爸爸的慈爱,又能培养孩子的男性性格特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将比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为宝贵。
热门推荐
  •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浅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沪上观澜,第二届上海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沪上观澜,第二届上海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桥头堡和先行者,是当今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文化基地。这是一本研究探讨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书。
  • 黄土地:我的“大学”

    黄土地:我的“大学”

    我是1969届初中毕业生,适逢“文革”浩劫,实际只接受过6年的小学正规教育,初中时光多是在“大革命”、“大批判”中度过的。此后插队、回城、工作,直到改革开放,由于种种原因,始终与大学无缘,是为我人生憾事。 所幸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在后来几十年的人生路上,我始终努力前行。前行需要知识,我的知识积累,实际上是从插队黄土地起步的,黄土地就是我的“大学”,影响乃至决定了我的一生。 黄土地“大学”是独特的,是有“三记”为证。
  • 重生之黑山仙帝

    重生之黑山仙帝

    一代仙帝,渡劫失败重生儿时故乡,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另一端。
  • 有个公公爱上我

    有个公公爱上我

    胸小无脑的倒霉皇上遇见英俊萧洒的风流太监,的爆笑小事情。
  • 末世之我的妹妹

    末世之我的妹妹

    “恭喜宿主,您被本系统选中,现在开始,你将要肩负起拯救末世所有软妹子的责任,您准备好了吗?”
  • 宋南

    宋南

    极其诡异的宋朝故事转折,粗暴而血腥,颇为出乎传统框架之外。北方凛冽的寒风催促铁蹄南下,文化的巅峰时代,低不过野蛮的蝗虫式扫荡。俱往矣,却来到离国万里的南洋半岛,虚无的时空里,有怎样的向往,可留下故国丝丝牵绊的荣耀?孤独的游子在今生它世,重复淡淡的寂寞,与平静。
  • 培养孩子的伟大励志故事全集

    培养孩子的伟大励志故事全集

    本书以故事为出发点,结合孩子的特性、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做了精辟、简短的阐释。书中精选的故事有趣耐读,而且富含哲理,意义深刻,是家长激励孩子,培养孩子能力的不错选择。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硬汉

    硬汉

    这时我回过头,看见东风还在大厅门口朝我们猛力挥手,一团明朗秋光映衬着他,那张色泽黧黑线条刚劲的面庞正熠熠生辉。他整个人成了一片诱人的人生风景。我情不自禁向他招手致意,好像一对朋友不是分别而是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