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8200000014

第14章 唐山皮影的文化内涵(3)

四、滦河水土养育的民间艺人

唐山皮影戏是农民的艺术,艺人也来自民间。唐山皮影比较发达的地区是昌滦乐三县(含今唐海、滦南),是滦河的水土哺育了皮影艺人。

虽说这里土沃水肥,但旧时代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还是艰苦的。因为土地都集中在大户人家,农民只有扛活做月的份儿。这些大户人家大多在关外东三省和津京等地有商号,商号买卖挣了钱就在家乡置地。昌滦乐这样的财主很多。比如乐亭县的刘家(京东第一家)、母家、崔家、张家、赵家、武家,滦县的吴家,昌黎的马家、汪家等。

赋闲的财主需要娱乐,扛活做月的农民也需要轻松和乐呵,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滦河水不但滋润了土地,也滋润了这里民情的音韵。难怪外地人都说昌滦乐人说话像唱歌自带音韵。这里的乡民不乏有“乐呵”人,这些人没有文化,但聪明幽默,爱说爱唱爱扭,闲着无事时唱,劳动时伴着劳动的节奏也唱,唱的是身边事,唱的是心中情,很有生活气和人情味。比如捕鱼时唱《推船号子》,搬扛时唱《搬运号子》,打夯时唱《打夯号子》等。还有许多生活情趣也唱出来,如《织布》、《纺线》。做小买卖的,以唱做吆喝招揽顾客,叫做《叫卖调》。慢慢地将百姓中发生的事编成词唱出来,这就进了一步。比如比较流行的《跑关东》就是其中一例。

当年山海关以里的人过关去东北,叫“下关东”。幽默聪敏的人就把它编成唱词:

正月里是新年,奴好心酸。

我的夫跑关东,不见回还。

眼望望来到了三月天长,

思思前想想后,叫人为难。

间壁子张大叔,关东说去,

奴有心写家书,捎到那边。

研研墨告告笔,未曾下手,

闻听说关东城,地面太宽。

这是非常乡土,非常真切的妻子盼夫回家的生活写照。文词土得掉渣,显然是出自不识字之口。但是所反映的情绪是感人的。

后来的研究学者把这些称为“民歌”。实际上,一切艺术形式的形成,最原始的材料就是民歌。民歌即是民风。在民歌的海洋中,自然生发出出类拔萃的唱手。他们音韵好,模仿性强,自然向更复杂的领域发展。已经形成艺术程式的皮影戏吸引着他们。

乐亭县有一个青年,是个卖“毛粉浆”的。过去做粉条是用绿豆,做绿豆粉条剩下的脚料称为“毛粉儿”。这个青年人每天早晚摇着货郎鼓儿,吆喝着“毛粉浆”。他的嗓音高亢甜亮,十里八乡有名,他立志挣钱组织一个影班,后来果真如愿以偿,他的影班就叫“毛粉浆”。后来的人们把他的真名都忘记了。

毛粉浆的影价低,好请,乡民们都喜欢,还编了顺口溜儿称赞他:毛粉浆的影,不用请,没有架子自来梗,台子搭的高,家伙打的猛,直唱到水扁担打水桶。毛粉浆影班,识字的不多,只是上下线操作人识字。这种情况,在清朝年间很不奇怪,留下了许多影匠不识字的笑话。比如,把“大斧”说成“大爹”,把“万万岁”说成“方方步”,把“叙谈叙谈”说成“舒谈舒谈”等等。说明艺人识字不多,常出白字。一个大字不识的,需要上下线提示。影卷上写着“白”,“白”不唱,不识字的影匠还掐着嗓子大唱:白不唱……

这种笑话很多。那时候唱影,影卷只是一个摆设,大部分影匠都靠口传心授。因为实在不方便,后来大部分班社,尤其超级班社,都注重了艺人的识字学习,情况慢慢改善,艺术水准也随之提高了。当然,大多数的散班野台子仍然没有条件要求文化水准。

有些人从野台子脱颖而出,到了超级班社,第一步就是补习文化。

最典型的人物要算滦州的汤子波。他是一个天赋很好的影匠,原先在野台子上唱,音质甜美,声情并茂。先是唱旦,后来坏了嗓子,改为唱丑。

他是皮影丑行的鼻祖,现在皮影戏的丑角唱腔,基本上还是他的。他就是进入王华班之后补习的文化。还有净行的翘楚王小五,开始也是目不识丁,因为音韵好,被崔家财主看中,要到崔家班,专门请先生教他认字。

王小五大有长进,成为影界名流。

昌滦乐地面影戏成风,形成浓厚的氛围。老百姓说帮啥荫啥,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人看人,户看户,野台子看班社,班社看财主。

皮影戏成了滦河流域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亭县城厢有一个卖猪肉的叫蒙本天。他决心自己成立一个好影社,辛辛苦苦十多年,终于达到了目的,成立了自己的影社,并且以著名影匠王化为班社名号,叫“王化班”。蒙本天急公好义,待人仁厚,自然有了凝聚力,再拉著名影匠,更是如虎添翼。当时名声很高。王化死后,他很悲伤,仍卖王化的名牌。著名丑角汤子波就是他帮衬包装出来的成果。

滦河水土独具风韵,培养出许多皮影艺人,造就了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

小结

最原始的民间说唱艺术是民歌,最原始的民歌是劳动和生活的自然流露与发泄。

皮影艺术逐步成形到戏曲形式的规范,有自己的独特程式,其问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在这段道路中,处处显现着民间故事的色彩。从影卷的特色到演出程式和细微末节的流露,都充分展现着浓重的民间性和地域性。这就是皮影艺术的个性和魅力所在。

民间艺术来自民间,是滦河流域的独特文化的象征。这方高天厚土正是皮影艺人生生不息的摇篮。

第三节 唐山皮影与民风民俗

一、草木荣枯皆有影戏

自然界中草木的荣枯,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农耕文明时期,我们的祖先以农、牧、渔为生,辛勤劳作,年复一年。纵观历史,古代关于“年”的概念,都同人们所从事的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南方,农民把上茬收获到下茬收获作为一年。在沿海,渔民把每次捕获季节的海鱼视为一年。在牧区,牧民们把牛羊吃的牧草一荣一枯作为一年。

在没有文字之前的远古时代,先民们就以草木一荣一枯来判定时间。草原上的蒙古族更是明显地以草木的荣枯来纪年。

唐山的皮影艺术产生于民间,民间的民风民俗直接濡润着她。

昌滦乐地区民谣说:二月的瞎子(指算卦的)开河的鸭子;正月的秧歌,草木荣枯的影匠。这则民谣生动描绘了四个规律性的社会生活现象。即算卦的瞎子们二月开始出门算卦了,开河的时候鸭子纷纷下河了,正月里的秧歌正红火,草木萌发与枯黄时要演皮影了。

草木荣枯演影戏,实际上是属于古老的祭祀性的活动。就像傩舞是古代“傩祭”仪式一样,也是原始的图腾崇拜。

皮影戏是佛教的化身,他们在草木荣枯时做象征性的演出,是为了祭拜天时。也有人说,成吉思汗时将皮影引入军中,蒙古初时没有文字,以草木荣枯来祭年,每在草木荣枯时军中盛演皮影,因而代代相因。

演出的时间,春季一般在四月末至五月初,秋季一般在九月末至十月初,正当草木荣枯时。多在白天,春季在上午,秋季在下午。影匠们自己搭台,不收报酚,随便让百姓观看。搭台的地点一般在旷野柳林问。

演出的时间也不长,只是象征性的演出。柳树是最早感受春光、最早向人间传播春(草荣)的消息的树木。有些影班,还请文人墨客,写些古诗词贴于影蓬前边。比如自居易的“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苏东坡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等。

影匠们为了祭佛祖,多在四月初八日举行。因为这一天是佛生日,也称浴佛会。最迟不过五月十六,因为这一天为天地合日。

秋季草木枯黄时演出,一般在十月十六,传说的盘古生日,又称寒婆生日。大多在十月十九日,因为这一天为五百罗汉会经日。

这种古老的祭祀象征性的皮影演出,一年年地淡化,至今已不见其踪迹了。

二、丰庆禳灾还愿的演出

唐山皮影产生于民间,活动于民间,紧紧地与民风民俗相依存。

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喜悦,莫过于农田的收获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称为“大有年”。场了地光粮食入仓,丰庆的皮影戏便活跃起来。大地主大财主们纷纷“写影”庆贺,升斗百姓虽然少田或无田,为地主财主扛活做月,也因年景好而抬高“活价”,得到实惠,自然心气也高涨。

丰庆演影是在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大地主大财主们都要为长工们吃“犒劳”。白天过节,夜里演皮影。影台子搭在通衢大道,或宽绰的街心,以便于百姓观看,多容纳观众。各村的财主们还互相比气魄,争相讲究排场,把个中秋节烘托得热热闹闹。

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无力抗衡,便把心愿寄托于神于天,便有了禳灾影。禳灾影不独大家富户演,升斗百姓家也演。因为不论大家富户或是升斗百姓,都会有抗拒不了的天灾人祸。长辈生病期盼康复,小儿有疾渴望痊愈,家主都要“写影”。这种禳灾影,一般是三天,家主在演影前,焚香祷告,立下誓言,如果如愿以偿,便再演还愿影。

禳灾影的节目要由家主点,一般要点《田恩踏雪》、《张彦观画》、《真龙王假雷公》等。还愿影一般唱喜庆影,如《全家福》、《大封官》、《状元荣归》等。

还愿影分家主还愿影和公众还愿影两种。家主还愿影是指一家一户所求之事达到了目的,进行还愿。公众还愿影是指公众集体所为,比如久旱不雨之时,对天公发下了誓言,公众集体向天公还愿。再有蝗虫成灾,瘟疫流行之时,村中的会首们都要出头禳灾,大灾过后,必“写影”

还愿。

人类对美好和善良的追求和崇拜是一种天性。凡是谁有善举,乡民们就自动为其“写影”,当然也要村中的会首出头。比如有人修了一座桥,有人建了一座庙,有人投资兴办了乡学,乡民们为纪其德行,由会首出面,为其“写善影”,影资由乡民们集体摊派。

这种“写影”形式也称还愿影,目的是表彰良善,引导人心。

三、宅门大院的贺号庆典

滦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带,水甘土沃,舟楫发达,造就了许多名门望族,成了昌滦乐地区的宅门大院。这些宅门大院的子弟读书之后,或经商,或从政,或料理田宅,希望代代发迹,都十分注意起名贺号的学问。

乳时有小名,也称乳名,入学之后有学名,成年之后又在学名之外立字定号,这些名号都很讲究。除了依照祖辈往下传而外,还讲究新款和意韵,以示家兴业望。

宅门大院主事人的贺号是家族中的大事,所以都要举办隆重的仪式。延请宾客,高搭彩棚,设馆迎幛,甚至撒钱施舍。每逢这时都要“写影”连唱七天。其影价也高出平时几倍。一般要点喜庆壮观的,或是号主所喜爱的。比如《陈巧云讨封》、《春香闹学》、《大登殿》等等。

宅门大院的贺号仪式,“写影”来庆贺有各种形式。形式的选择要看贺主的性格、爱好,以及家业的大小,人缘的好坏来确定。有的是把影台搭在村庄最显眼最宽绰的地方,以便村民的观看。有的是把影台搭在自己的家门外,或是外宅院里。还有的,仅仅是为了家中和宾客的观看,不让村民进入,也就是堂会的形式。还有争强好势的,采取唱对台影的办法,把贺号办成显摆财势的手段。比如同村和邻村两家或三家宅门大院,平时暗中争财斗势,他们便利用贺号的机会,力争打败对方,以显示本家本族的威风。

对台影很热闹,影台都搭在村中的明显之处,同时开台,同时散台。

这样他们就必须千方百计聘请超级影社,高价延请名角。因为互相比阔,贺主的影价出得特别高,影匠们也会卖死力去唱,一为了金钱,二为了扬名。有的影匠甚至累得吐血。

对台影可饱了升斗百姓的眼福。他们可以东西南北地跑着看影。

张家看一会儿,李家看一会儿,谁家唱得好,谁家的影台子底下的人多,谁家的贺主也随之而光彩。

贺号对台影是历史的产物,对台影弊多利少,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通过对台影,使一些皮影艺人脱颖而出,艺人们为了名利舍命做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但是,那些宅门大院也因争财斗势,结下了终生仇怨,有的甚至引起诉讼,闹得倾家荡产,世代结仇。

同类推荐
  •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共收录作者关于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83篇。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作为被*钦点的“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李希凡先生从1955年至1986年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工作期间,发表的大量文艺评论以及戏剧电影评论文章。二是1986年后,李希凡先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担任《中华艺术通史》总主编,他对于《通史》的编纂、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改编、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等,发表的颇有影响的文章。
  • 恋上一座城

    恋上一座城

    本书是林徽因的建筑学论著,着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本书内容包括:《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故宫三大殿》《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清式营造则例〉绪论》《平郊建筑杂录》《平郊建筑杂录(续》《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等数十篇作品。
  • 剪纸:民间剪纸年画

    剪纸:民间剪纸年画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的一种。从题材上可分为人物、动物、景物及花卉、组字等;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彩色、套色、衬色、拼色等若干种;从形式上分,有剪纸、刻纸、撕纸、烫纸和几种形式相结合等,多姿多彩。剪纸作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不但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也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个珍贵品种。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当代陶艺问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当代陶艺问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热门推荐
  • 烦恼撞了老贾的腰

    烦恼撞了老贾的腰

    老贾是个开心人,从小爱笑。那时,他是个娃娃脸,一笑,笑出两颗门牙,像是汉白玉定制的,大又白,招人爱。现在,一对门牙在他口腔寄生四十五年了,只略为风化,迎着光亮,仍很耀眼炫目。当然,他脸型也是原样,只是发开了,多了岁月的皱褶,但浅显。黎云说,我就喜欢你这样子,喜庆。老贾是冰,黎云是暖瓶里的开水。开启瓶塞,老贾就化了。老贾和黎云是在一次同学会上结识的。当时,老贾他们订的是一家宾馆,那家宾馆同时接待一个学校的两场同学会,都在一楼大厅里进餐,人很杂,闹哄哄的。老贾那天去得迟,瞅个空座就踅过去。
  • 盛宠狂妃

    盛宠狂妃

    她一个现代白领,职场女强人,一觉醒来,已然穿越千年!人前她是尖酸刻薄的柔弱千金,人后她是淡雅如墨的水家主事。无数人的生与死都只在她的一念之间。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谁比谁狠?明枪暗箭,刀光剑影,谁比谁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在她的素手遮天。【片段一】“墨儿,嫁给我,我许你天下,与我并肩而立!”他深情凝眸,浅淡的笑容洋溢出无与伦比的自信从容。“女人同样有野心,我若不满足于并肩而立呢?”她笑靥如花,抬眸巧笑的看着他,狡黠的目光让人看不穿心思。他微眯深邃的双眸,闪过一丝邪魅的光,长臂一伸将她揽入怀中,薄唇凑到她的耳边,含着她如玉的耳垂,魅惑的声音格外暧昧:“女上男下,为夫也不介意。”【片段二】“小姐,听说三王爷要封妃纳妾了。”门帘外一个怯怯的声音响起。“哦?是吗?”躺在男子怀中的,女子魅惑的看了身后的男子一眼,警告的意味不言而明。“墨儿,你知道的,祖制不可违,我也是无能为力。”眼中的笑意却是那么的明显。“是吗?那本小姐就休夫再嫁好了,反正是情理之中嘛!”红唇轻启,妖娆万分。“你敢!”男人一声低吼,眼睛危险的一眯。“有什么不敢的,不就是换个男人而已!”【片段三】“阁主,有人来买三王爷的项上人头,黄金三万两!”“没想到他还满值钱的呢!”掰了掰手指,女子算了一下开支,嗯,资金有点紧张了呢!“墨儿,你可是要卖夫赚钱?”抚摸着女子的秀发,男子眉毛一挑,邪肆的表情中满是笃定。“听令下去,收了钱,把他们主子的人头送过去!”再怎么贪财,也不能出卖自家相公不是?“还是墨儿心疼我!”笑意闪现,不愧是他的女人,够狠!“等我想换夫了,会考虑的!”郑重的点了一下头,少了麻烦还赚钱,值!蝶舞开新文了,亲们多多支持啊,喜欢的点击一下收藏,蝶舞感激不尽~喜欢咱家墨儿的且看她如何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精彩多多,不容错过哦~
  • 金鲶鱼

    金鲶鱼

    “鲶鱼是种低贱的鱼,金鲶鱼不过是变种,也改变不了低贱的身份。”哦?是吗?强奸杀人犯的后代,严重身体缺陷的孤儿美女,从小便被抛弃的自闭症……金鲶鱼组团逆流而上,混迹金融业的汪洋大海,誓要与高高在上的银行世家正面对决!人至贱则无敌,这一次,他们能赢吗?
  • 莫惹本妃发飙:妃贼凶猛

    莫惹本妃发飙:妃贼凶猛

    身为国际大盗,穿越之后她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偷窥新房!迷晕新郎!掳走新娘!可是谁也不知道,鼎鼎大名的,人人得而诛之的采花大盗,竟然是一名小女子!可一不小心采了王爷的清白身,该如何是好?
  • 榕树下失温的夏天

    榕树下失温的夏天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满灰尘的玻璃上面却明显的印着名叫青春的影子手指轻轻滑过留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痕迹时间是毒药亦是良药再美好的眷恋再深刻的伤心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隐没那些有关开心难过疼爱伤害,最终学会从容面对淡定遗忘慢慢成长的故事是你的,也是我的..
  • Hunting the Grisly and Other Sketches

    Hunting the Grisly and Other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驸马

    超级驸马

    穿越之后,玩转天下,娶两位公主,让敌国皇后折服,震中华雄风!以一己之力,平白莲教,灭辽国,一统江山!且看萧莫纵横睥睨,成为一位史无前例的超级驸马!PS:新书发布,书名《名士倾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女大学生蜕变记

    女大学生蜕变记

    都市贫民出生的我,大学刚毕业时,我的想法很单纯,只想找个能赚点钱保住自己生活费的工作,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伴一生。可是由于职场生活的残酷和无奈,让我在短短半年内经历了工作和感情的双重失败。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在妈妈的千方百计争取下,我终于有了一个认识“富二代”机会。我就借着这个机遇,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职场和商场上的规则,来实现自己的各个愿望,最终步入高端生活行列中。在这里,你可亲身体会普通大学生找工作的艰辛路;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职场里所有的勾心斗角;在这里,你可以明白打工者们削尖脑袋赚外快的行为。而所有这一切的起源都是因为“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真菌进化之路

    真菌进化之路

    其他生命进化十亿年比不上他半个月的变化,安翎表示自己也很无奈。这不,说话的时间又多了几个能力【细胞崩溃】【僵化】【水分敏感】【空气过敏】等等,为什么全都是没用的能力?全删了!——这是一个变成真菌,利用穷举法进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