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8200000016

第16章 唐山皮影的文化内涵(5)

第四节 唐山皮影与民间雕绘艺术

一、民间剪纸的特色

民间剪纸是极普通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它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非常简单,只要心灵手巧,人人会剪。旧社会广大的农村妇女多数会剪,只是有手艺好坏的区别。乡村里的小姑娘,自小就跟着奶奶、妈妈学手艺,过门以后仍然不忘。她们剪到老,学到老,一辈辈往下传,代代延续相承。

剪纸和皮影人同出一源,但剪纸要早于皮影人的雕刻。魏晋南北朝时,刻镂人形,叫做“人胜”。《荆楚岁时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并戴之头鬓。唐朝诗人李商隐,在《人日》诗中这样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说明荆襄之地皆镂彩作人胜,山西地面多剪彩为人。

最早的影人,都以素纸雕刻,由来已久。我国最早发现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附近发现的团花剪纸,是北朝时期的作品。

滦河流域土地潮湿,又经年水患,剪纸作品很难保存,只能从小孩儿的虎头鞋和刺绣等遗物中可以见到。

滦河流域的剪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窥见其特点。

1.这里的剪纸与陕西、山西等地的风格截然不同。手法生动自由,类似木刻中不规范的自由滚刀风格的剪法。内部装饰纹样,采用多次对折剪出排列不规则的平行细纹。作者往往把一张纸折叠几次,然后一气呵成,不用刀刻。只在非常细小的部位,使用刀刻。作品透露出古朴、典雅、庄重、圆润、浑厚的艺术风格。

2.这里的剪纸体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这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社屯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果。

3.明显的河海地域痕迹。这里的剪纸除了“密眼”、“人字申”、“菊花团”、“龟背锦”、“花墙眼”、“小灯笼”等基本图案外,大量的是以蟹、虾、鱼组合的图案。如“双虾戏水”(二龙戏珠的变体)、“虾戏贝”、“鱼蟹戏莲”

(鱼戏莲的变体)、“鱼蟹蛙戏水”等等,这些显然都充盈着河、海的气息,反射着地域的风貌。

4.这里剪纸的取材多与民间文艺相结合。皮影、大鼓、评戏及秧歌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剪纸艺人便将这些民间文艺的人物、故事巧妙地用剪刀剪出来。一幅剪纸作品就是一个凝固了的戏剧,绽放于农家的炕头、墙壁、窗棂上。民间性是剪纸与地方文艺的同共特点,它们之间互为联系互为借鉴,相得益彰。

5.这里的剪纸紧密贴近生活,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幢历史脚步的记录碑。大到“寿比南山”、“松鹤延年”、“金钟扣福”、“五子登科”等,小到枕套、枕顶、兜肚(这里俗称腰子)、手帕、虎头鞋、门帘等物件的花样装饰,都记录了生活的韵律,是历史的活化石。比如生命树、图腾的崇拜、节日寿庆、婚丧嫁娶以及云子、女红的图样、动植物的图案等,都生动地反映了滦河流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人文景观。

二、服饰冠履

服即指衣服,俗称衣裳。饰指其佩戴的装饰品。冠即为帽子。履,俗称鞋。

服饰冠履直接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古代还是官阶和地位的标志,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古文的“衣”字,下半部是个“北”字,说明衣服始自北方。北方天寒,南方炎热,则多裸体纹身。

滦河流域属幽燕之地,古孤竹国旧地,应是衣服的发源地之一。服饰的类别大体可分六种:常服、礼服、丧服、囚服、军服、少数民族服。

服饰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的。滦河流域民众服饰的演变过程,也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史。

袍,是中式长衣的通称。从古至今可分为蟒袍、长衫、长袍、旗袍、睡袍等。明清以后,滦河流域各县日趋繁华,买卖商人多穿长袍,士绅富户也穿长袍。升斗百姓人家,只穿对襟、大腰裤,一则省钱,二则便于劳动。

长衫,民国时规定为正礼服,并且配上马褂。

旗袍,原是满族妇女服饰。在滦河流域地区,则被改制为满汉融合的妇女长袍。以后又几经改制,变得精巧玲珑,成了汉族妇女高雅的象征。

滦河流域又有河海特色的服饰,比如蓑衣、水夹袄等。蓑衣用蒲草编成,以备防雨,尤其是使船的渔民必备之物。水夹袄是渔民海上作业时穿的特制服饰,以防寒防水防海浪。远海作业有一定风险,也是家人对出海人的慰藉。一般都是媳妇为丈夫亲手缝制,母亲为儿子亲手缝制。

唐山皮影戏中影人的服饰,演古代官家自然是蟒袍,逐级不同。演当代戏则是当时民众的服饰了。比如《杨三姐告状》就是民初滦河流域地区的百姓服饰了。现实生活提供给皮影雕刻的原型,然后加以夸张和变形,使其更具有典型性。

冠的演化先由品级开始,到了平民则没有讲究了,但也可分士、农、工、商的身份。古代平民很少戴帽子。到了宋代,将南北朝时的“幞头”

演变成帽子的形式。到了元代,只有皇帝和官宦可以戴帽子,平民百姓不准戴帽子,也不准扎头巾。蒙古族男人夏日戴笠帽,于是汉人也仿效,用席篾编成方的、圆的斗笠。滦河地域的百姓,俗称为“酱蓬篓儿”。到了明代,朝廷颁发了新冠服制度,民间百姓也可以戴帽子了。那时滦河流域的百姓常戴的帽子叫“六合一统帽”。到了清代,男人被剪了额发,人人变成了光头,于是帽子的种类也随便了。比如瓜皮帽、毡帽、礼帽、凉帽等。女式的头饰,滦河流域地区明末清初时曾流行过“大纂”,将长发挽于脑后,盘成固定形式,然后用簪子别起来。簪子的质地多以牛角和兽骨磨制而成,上边刻上动植物、花卉等图案。贵妇人则以金、银做簪子。

履,含鞋和靴子,在滦河流域种类不多。清朝之前,官宦穿云头履,儒生或有身份的人穿元色双脸鞋,老百姓常穿双脸羊鼻鞋。大量的穿蚌壳鞋(又称老头鞋)。油鞋是专为下海下河的渔民用的,便于趟水。另外还有毡窝窝、草鞋、水鞋及水袜。

女式鞋类清朝以前,多是弓鞋。那时女人裹脚,所穿的鞋成弓形,上面多绣花卉、蝴蝶等,故也称绣花鞋。

花盆鞋是满族妇女所穿,花盆一样的木底,很有特色。

民国初年,妇女放足,兴起了一种偏带鞋。

服饰冠履中的饰物种类繁多,滦河流域独具特色。比如搭包(俗称搭膊),是用布做成的束衣腰带,成管状,中间开口,可以装钱物。

荷包,是系在腰间或缀在袍子上的小包,成“心形”,或“元宝形”,外绣花纹,内装香料,男人也可用以装钱物。

腿带,是扎裤腿儿的带子,男女都用,既可保暖,也显得精神。

服饰冠履折射着滦河流域的民风,也是唐山皮影人物切末雕刻的生动具体的原型。

三、建筑雕花

建筑雕花即是在建筑物上的雕饰品。滦河流域的建筑种类也很多,现仅就庙宇建筑、民宅建筑、墓地桥梁加以介绍。

庙宇建筑:

庙宇建筑是集砖、石、木与雕、绘、刻相结合的产物。石雕工艺有台阶上的浮雕,栏杆上的圆雕(狮子或寿桃)、石鼎、石碑、石炉、石磬等。

雕刻石碑是滦河流域较为普遍的石雕工艺。百姓家死了人,其子嗣或亲朋常常为死者立碑,甚至把其生平事略简刻其上。庙宇建筑的立碑要把公众集资的人名刻在上边,作为永久的纪念。

庙宇前常有石狮子守卫,左为雄狮,足蹬绣球,右为雌狮,脚踩幼狮,这是传承下来的固定形式。石栏杆的望柱头、石牌楼、木牌楼也用狮子守卫。有的柱子的基座也雕有双狮耍绣球。庙宇台阶的两边栏杆与地面相接处有抱鼓石相扶,雕有龙、狮子、麒麟、朱雀、仙鹤、飞鸟、梅、竹、兰、松、琴、棋、书、画等。

庙宇构架上的月梁、檐下“牛腿”、上下梁枋之间的垫木做成各式各样的“驼峰”。屋檐下支撑出檐的斜木雕刻成各种兽形、几何形的撑拱“牛腿”。连梁枋穿过柱子出头都雕成菊花头、蚂蚱头、麻叶子等富有生活情趣的图案。

墓地建筑:

宅门大院或官宦之家的墓地,首先要请堪舆先生选好“风水宝地”,做为阴宅。为显示其肃穆威严,墓前设有石人、石马、石像生等。有石碑坊、石碑、有浮雕或透雕龙碑。碑身饰以龙形花纹,碑座刻赑质,碑头雕成盘龙。碑身上刻着墓主家谱。如果官职显贵,墓前还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

滦河流域还出土了许多汉唐、辽金时的石棺和石函(石函是存骨灰的器物。辽金时实行火葬)。从这些出土物上可以看出雕刻的花卉人物,显示出早期滦河流域人民的生活习俗。

桥梁建筑:

滦河流域河流纵横,为了交通便利,这里的桥梁建筑特别多。石桥是永久性的,木桥是临时性的。如今保留下来的石桥也不多见了。石桥上的石雕也很丰富,比如桥栏杆、桥面、桥梁上都有各种饰物。滦州(现属滦南)的青龙桥保存比较完整。青龙桥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4年),桥面两侧用青石板构成栏板,以卯榫相连,每边有栏板四块,雕刻着翎毛花卉。主柱十一根,柱头为寿桃形。桥两头各有石狮子一对,狮子缩身昂首,前爪踩神怪,颈部系一铃铛,尾卷曲。

古代的石桥,桥的两头都有石狮子一对。故老相传这是镇邪避妖保太平之意。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铁瓦车,车檐下都挂一盛黑油的油壶,这本是为醮车轴用的。可是车夫到了桥边,都要下车用油刷子往石狮子嘴上抹一下,说石狮子保佑不翻车,慢慢形成习俗。每个石桥头石狮子的嘴都是黑乎乎油光光的。

民宅建筑:

民宅包括宅门大院、中上农家,还有小门小户的住宅建筑。贫窘的茅栏草舍自不必论了。

乐亭县的四大家族:汀流河石各庄刘家(号称京东第一首富),庙上崔家(京东第一皇粮庄),小黑坨张家(号称京东快马张),大港史家(号称京东第一才子),这四大户的宅院建筑,自是宏大壮观。刘家分四大堂,宅院一个比一个宏伟。史家有房百余间,院子分七层,宅有花园,内设假山、叠石、虹桥、鱼池,曲径回廊,水榭凉亭。亭、台、阁、楼雕刻精细,门首横悬匾额。张家庭院华丽幽雅,四围有宅墙,宅墙以外植青松翠柏。院内建筑错落有序,木、石、砖、瓦结构精致。长廊围栏,油画雕刻,仿照皇宫。正门上悬有横匾,外宅土垣环绕,有花园四亩,池塘十五亩,植荷养鱼,备有雕刻秀美的画舫小舟。

崔家背靠皇亲王戚,势力更大,仅在郎君庙就建有庄园数处,聚德堂和明德堂,有五大院,占地1200亩。每个院的门口都有巨型石狮子一对,人称“十狮营”。各个宅院厅、堂、卧室,檐牙交错,翠花雕饰。崔家庄园建筑群呼应相对,占地几千亩,规模之大,豪华之甚,在中国农村实属罕见,大有帝王家的气派。

中上农家宅院建筑,当然不可能有这种气派。但枕石、抱鼓石、石柱础是必不可少的。影壁墙上的雕花完全根据家主的爱好而设计,如石竹、梅花、玉簪花等,也有雕绘白菜萝卜的。

小家小户的民宅,多在室内装饰,比如箱柜、椅子、穿衣镜、屏风、八仙桌、炕寝等都雕刻出别有风味的花草鱼虫,以安静室内气氛。他们自诩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除了上述建筑雕花外,还应提到民间丧葬的雕花装饰,抬棺椁的大杠,杠上饰龙虎花纹,丧具中金童玉女的头部木模,也是能工巧匠显示雕刻才艺的地方,也算是阴阳两界的雕花艺术吧。

滦河流域的建筑雕花有极强的地域性,它为皮影切末的雕刻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四、贴补工艺与摔花麻花

贴补工艺近乎于剪纸,与皮影的人物切末的雕刻互为借鉴。滦河流域农家妇女多会此种工艺,就是在布面上贴补一些其他颜色的小布片(图案),点缀其上,做成所需的物件。如小孩穿的虎鞋、猪鞋,还有床罩、枕套、枕顶、烟口袋、荷包等等。这种工艺不但比绣花省事快捷,重要的是造出另一番风味,朴重而大气。

这种工艺虽然简单,也需要心灵手巧,立意新奇。补面和布底要平,不起鼓,不起皱;补片的边缘要齐整,不起毛,不出褶梭儿。锁针要匀,疏密长短一致,扣边要圆顺,锁针与边缘垂直,拐尖角上要压锁一针。

另外还有开花、拨花、贴花等工艺,这些更近似于皮影雕刻。开花,先将花稿印在厚纸上,再将多层厚纸放在切板上。切板是用松花粉、石蜡、煤油炼成的“泥板”(这和皮影雕刻用的刻板差不多)。放厚纸之前要先放一层牛皮纸,以防渗油和凹陷。纸放好以后,用针将厚纸与切板固定,使花稿不动,然后按花稿的线路用刀切刻,开出花稿厚纸模片。接着就是拨花,将厚纸模片用浆糊粘在补料的正面,补料按模片形状裁剪,一般在形外多留一厘米。花瓣显露的地方要反拨。反拨时先在补料背后边缘涂浆糊,用粗针靠着模片边缘滚压补料边缘反贴,反拨后将模片揭去,按平。接着就是贴花,将拨好的花瓣、叶子,按花稿拼贴成形,然后用针缝缀,晾干后用水洗去污迹,抻直压平。

摔花和麻花属于印染工艺,但它对皮影雕刻的影响也不小。

摔花,古代叫做“绞缬”。滦河流域的农家一直沿用它。在白色的棉布上摔成所需的图案,缝扎成各种花纹,如菊花瓣、草枝、竹叶等,注重明快简洁。然后将摔成花的布料放进烧沸的染料缸里,煮至少2~3小时,取出来之后,放在清水里浸泡,泡过之后,打开缝结,晾干后即可。由于摔花松紧不一,形成自然的深浅颜色。农家妇女多用它做包袱皮、门帘子,也有当被面的。

麻花相对复杂些。它的做法是,把毛边纸平放在木板或石板上,然后刷浆糊,连贴四张毛边纸,晒干后揭下来形成一块纸板。再在纸板上画上图案,进行雕刻,刻完后用桐油把刻板晾干待用。印染前将刻板放在布料上,刮上防染浆。这种防染浆用黄豆粉和石灰粉按3:7的比例制成。

麻花布的染料是蓝靛(古称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染料)。将布料放进染缸里半个钟头,便取出来,晾半个钟头,再放进去。

这样重复5~6次,再用刀将染浆刮掉,直到花纹清晰。

麻花布朴素大方,可做被面、褥面、搭裢、门帘、腰子、短袖袄等,这种布至今仍很受青睐,给人以返璞归真的雅意。

同类推荐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演员的诞生:中国百年戏剧表演教育目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演员的诞生:中国百年戏剧表演教育目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演员的诞生,是一个不断地、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本书是对百年来中国戏剧表演教育历程的回顾,具体些说是对我国话剧表演教育历程的回顾。其中既有对史实的比较系统、详尽的梳理,也有对某些带规律性的史识的比较深入的阐释。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热门推荐
  • 剑上人间

    剑上人间

    修途漫漫,有几人能不为世事浑浊、踏足巅峰?又有几人可以携手仙子、笑傲红尘?杨缺幸运的成为了这样的人。“吾以吾心养浩然,吾以吾剑开人间!”
  • 爱心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心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心故事》中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符文之地英雄纪元

    符文之地英雄纪元

    符文之地的钟声熄灭,星空宇宙的裂片回响。深渊传来了上古星空龙的嘶鸣,帝国散发出暗裔恶魔的腐朽,码头传来救赎阴影的圣光,沙漠涌现宇宙秘法的咏唱。双生的先知警钟长鸣,暗影的恶灵大陆游荡。我们活在这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世界?还是为了自己?
  • 灵环霸主

    灵环霸主

    天地大棋,苍生为子,灵环大陆,谁与争锋!PS:简介很简洁,但也说出了本书的主题,希望各位看官能够喜欢。(另:祝大家猪年快乐,好运连连!)
  • 手段

    手段

    本书故事大气磅礴,情节曲折动人,人物个性鲜明,系作家此类作品的扛鼎之作,展现于读者眼前的,既有党内的反腐斗争(以省委书记为代表的忠诚于党的事业、坚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一大批先锋分子),还有不畏牺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公安干警、纪检干部(以独臂英雄、公安局长为代表)与黑社会集团进行的殊死搏斗。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 弟子规

    弟子规

    姜是老的辣,不过葱还是嫩的香。二○○四年春天,翟玮走在拜访画家杨建鹏的路上,拿这句话鼓励自己。引荐人是大胡子刘铭胜,他一边开车,一边跟翟玮聊起巴蜀名家,国画中的堆云积雾和金碧山水。见他依然放不开,刘铭胜便讲起了单口相声:姓王的画家喜欢玩杂耍,把唾沫星子喷到画上做特殊效果;郭画家画得不错,为人也仗义,可惜满手鱼腥味,这两年闹得风生水起的他为了打通关节,特地去星级酒店请了位厨子,恨不得在家里摆上满汉全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大师们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文字沉着、冷静,带着深痛的思索。作品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感。
  • 黑白电影(短篇小说)

    黑白电影(短篇小说)

    爸,你说,人昏倒了怎么办?送医院呗。不对,把他扶起来。某一天又问,爸,你说,人突然昏倒了怎么办?把他扶起来。不对,人昏倒了,当然要送医院喽。他的意思是打120急救,不必自己伸手。我开始反击,目标是他虐待了近一年半的“捷安特”。几个篮球队员轮流拿它练习投篮、马路追逐和野外爬坡,极限、超负荷,再不修就要报废了——为什么不送到医院抢救?为什么要换一辆新的?什么是经济发展?就是消费!儿子以他的所学开始有效化解。如果我反对,则证明我的落伍、守旧,换句话说,抱残守缺。
  • 红楼之霸乾坤

    红楼之霸乾坤

    主角依然是水溶和黛玉,一样的红楼不一样的故事。试看两个身负血海深仇的人如何演绎红楼的生死大爱。------“贱人。”水纳捞起床上的凌嫣照其脸上左右开攻就是两巴掌。“圣上。”凌嫣眼前金得乱晃,猛然觉醒。“溶儿?”眼前的水溶正张着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啊!”凌嫣羞愧难当发出凄惨的惊呼声,抓起床单裹住自己的身子头猛然朝凤床那一角上的铜柱上撞去。“圣上,溶儿?”凌嫣眼角的泪凝在那双剪水秋眸上,她睁大的瞳孔慢慢扩散开来,芳魂一缕了无踪。顿时万朵桃花浸染了水溶的世界,水溶惊叫着奔出了朝凤宫,震耳的雷声掩住了他的尖叫。------曹先生是咱的偶像,偶坐着飞箭也够不着人家的衣角,大家别拿我偶像的标准要求我呀!新文出炉《红楼鸳梦玉舞蹁跹》推荐自己完结文心若芷萱《红楼之还珠与溶》推荐个大神的力作,这家伙天天在勤奋榜上霸着呢!皇焱儿《师叔个个很狂野》皇焱儿《哥哥个个欠调教》蝴蝶吻花香:<夫君太多喂不饱>下面是小友新文哦!步行街《红楼之溶情惜黛》纳兰蝶儿《红楼之蝶玉雍祥》心随碧草《红楼一梦之千古情痴》《红楼之禛心锁玉》莫言染《小兽相公很有爱》再推两个令我神往的现代文哦!霓虹雨中《冷血总裁带球妻》《凤孽九重天》玄幻简思《毒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