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8200000021

第21章 唐山皮影的文化内涵(3)

第八节 唐山皮影的著名班社与名艺人

一、清末民初间的著名皮影班社

乐亭影是唐山皮影戏的源头,乐亭影自金元发端,清朝初年几经波折,但影戏在民间依然萌发,到了晚清和民国初年,乐亭影发展到鼎盛时期,出现了风起云涌的场面。其中的重要标志,便是皮影班社和名艺人的大量涌现。它在皮影的发展史上刻下了重重的一笔。良中选良,优中选优,介绍如下:

(一)杨寡妇班

这是有文字记载、最早最盛的影班。

杨寡妇(真实的名字已湮没于历史的尘烟中,无人记得),是乐亭县新寨人。她生活在清朝的嘉庆、道光、咸丰时代。建立影班是在道光年。

杨家是新寨大户,先人杨德润,乾隆丁卯年中武举,官居殿前侍卫。

其子杨开基中进士,颇有声望。杨家发迹之后,第一个办起了一个私家影班,称为“侍卫府班”。这是乾隆年问的事。传到道光年间,杨德润的曾孙杨在汶,很有才学,应试京兆,得入国子监太学为俊秀。在汶清秀风流,且爱好皮影,但体质病弱,有癫病(抽羊角风),时常发作。后选授邢台训导,未满任,即遭母丧,在汶哀痛至极癫疾病发,逝于邢台任上。其妻在家悲痛欲绝,决心为夫守节。外人称她为杨寡妇。

杨寡妇为人豪爽,有男子气概。她为了继承祖上遗风,实现亡夫的夙愿,毅然成立了一个超级班社,定名为“杨寡妇班”。

杨寡妇打破了宅门豪户养影班只为内厅娱乐的传统,毅然走向社会,影班开始职业性的演出。她走乡串衙,结交社会权贵,很快扩大了影响。杨寡妇的名字妇孺皆知。

她对影班的管理,事必躬亲,以人为本,招募贤良,体贴艺人,因而凝聚力极强,境内名艺人纷纷来投。旦角郭老天,二十岁出头,是影戏旦角的圭臬,杨寡妇对他格外重视,视如掌中珍珠。

杨寡妇影社一时名声斐然,其他豪门大院的影班相形见绌,便造谣中伤杨寡妇的名声,说她与郭老天私生活不检。但杨寡妇我行我素,不被外界舆论所左右,反而更加坚强。

郭老天年轻气盛,听不得恶言秽语,一气之下坏了嗓子,唱不出韵味来。杨寡妇非常心焦,百般延医救治,并鼓励郭老天不要灰心丧气。在杨寡妇的关心下,郭老天发现了“掐嗓”唱法的妙处,复活了艺术生命。

唐山皮影艺人后来都采取了郭老天的掐嗓唱法,他成为一代宗师。

杨寡妇治班有方,为影班的建设做出了首开先河的贡献。

杨寡妇没有子嗣,晚年过继了同姓不同族的杨发度为孙,把影班交给了他,仍叫杨寡妇影班。后来,杨寡妇病殁,杨发度改办梆子戏班,便把影班箱底转给艺人刘恒芝。刘恒芝精通业务,人缘也好,为皮影培养了许多新秀。

1915年末,刘恒芝停办影班。

杨侍卫影班自清乾隆年间创办,道光年间杨寡妇班中兴,后又经杨发度、刘恒芝继续,历时近150年,是唐山皮影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二)庆丰堂班

庆丰堂由乐亭县代家河胡家潭旗人赵忠义承办。赵忠义的先祖是皇粮庄主,其府称庆丰堂。赵忠义广有钱财,办影班的心气很盛,是当时影班中的姣姣者。有许多艺人聚在他的门下。比如唱髯的赵凌云、孙兆祥都出科于庆丰堂。后来的张绳武,受到赵凌云亲点,影艺大进,成为皮影大王。

1907年庆丰堂班停办。

(三)崔家班

崔家班有大班、小班之分,由京东最大的皇粮庄主崔家承办。

崔家原籍吉林省长白山崔家沟,明朝末年,崔家人满洲军旅,编入汉军正白旗。始祖崔景祜、崔景禄,随清兵人关。清王朝定都北京后,实行圈田制,崔家被封疆乐亭,住在郎君庙。跑马行圈占地范围很广,成为京东第一皇庄。

崔家祖辈在朝廷做官,权势熏天。府内人丁旺盛,分为八大堂。

崔家大班原为八大堂集资合办,专为府内娱乐。只有在农闲季节对外开放,允许百姓观看。

清道光、咸丰年间,崔家大班出了许多名影匠。其中代表人物要算王华、苗忠义。王华唱髯,擅长公案戏,有些县官不知如何审案,专门去看王华的影,学习审案。苗忠义擅唱毛净,口齿利落,行腔大起大落,淋漓尽致,有“活邢赞”美誉(邢赞系皮影戏《青云剑》里的人物)。

到了清同治末年,崔府由聚成堂崔右文主管影班。崔右文这个人性泼好乐,一辈子无所事事,专爱皮影。因他排行老八,人称“崔八厮”。崔八厮倾心办影班,把所有名角都挖到崔府,形成独霸的局面。

为了使大班后继有人,崔八厮又创立了子弟班。人称崔家小班。三年坐科出徒,选用大班。

光绪年间,因为“义和团运动”,皇帝最怕百姓聚众,因而取缔影艺,把皮影艺人称为“悬灯匪”,到处抓捕。崔八厮依仗权势,悄悄将影班带到永平府,以为知府游智开母亲祝寿为名演出皮影,游智开无奈,收回成命,皮影又复活起来。

1902年,崔八厮病卒,崔家影班由其子崔明船主持。但崔府各堂不再出资,致使影班资金困乏。1911年崔家大班停办。

崔家没有影班,立刻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崔府各堂权衡利弊,又于1915年恢复了影班,仍由崔明船主持,由艺人李紫兰、安美、史老秀分别掌领两个演出队,经常出关演出,扩大影响,增加收入。进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崔府家业逐渐衰微,崔明船典房卖地,也难以支撑,便将大小影班合二为一。李紫兰操纵技巧为影界之冠,净行王小五唱工独树一帜,因而崔家班的艺术水准仍为上乘。

1938年,日寇侵占乐亭,兵燹匪患,民不聊生,影戏受到严重摧残,崔家影班的演出活动被迫停止。

(四)中兴堂班

中兴堂班创建于清光绪中期,是一个专供家庭娱乐的影班。班主是小黑坨张家。先祖张攻璞,经营木料发财。府分五大堂。张攻璞堂号中兴,所以称为“中兴堂班”。张攻璞诗书射艺无一不精,曾与太监安德海赛过马,称“京东快马张”。

张攻璞是乐亭豪绅,又是三品不仕官,影响很大。逢年过节时,影班在外宅演出,供百姓观看。如果乡里有庙会,或求雨、禁羊的活动,乡民筹款集资也能请到影班演出。

张攻璞自己懂音律,会打“洋琴”,乐亭影配有洋琴伴奏,始于张攻璞。

中兴堂班培养了一大批影艺名角。如著名操纵艺人孙兆祥,著名琴师宋云祥等。

1917年张攻璞病死,影班解散。

(五)京东刘家班

京东刘家是京东首富。其先人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开始经商,到了晚清,刘家的商号遍及东北三省。

刘家的班社,是艺人掌办,借刘家的财势和声望。办法是:刘家提供影箱棚帐、支借押班费,不管影班的财物收支。艺人可以自由在外做营业性演出。逢年过节或遇刘家有喜事,影班必须回府演出,只给“喜钱”,不付影价。

1938年秋,艺人孙兆祥领班在外演出,路过山海关,影箱被绑匪劫去,刘家班宣告解体。

(六)翠荫堂班

翠荫堂班是乐亭望族史家所办。史家是书香门第,可见影班名称的“高雅”。

翠荫堂班创建于清道光年问,这时候史家的翘楚人物史梦兰名噪京东,称“京东第一才子”,靠着他的名望,影班名气很大。史梦兰本人不但精通四书五经,著作等身,而且通晓民风民俗,热爱“乡野”文化,亲自为影班撰写剧本《孔明吊孝》等。

翠荫堂聚集了一大批名艺人,如著名操纵兼雕刻张老璧(人称箭杆王)、旦角苗幼芝、生行韩增、髯行张绳武、大行郑六等,可谓人才济济。

翠荫堂班讲究品位,以工夫影为主。每宿都要演唱大单出,突出唱工。

长卷(连台本)也是唱《二度梅》、《五锋会》等文辞高雅的影卷。

影人的操纵技巧讲究细腻、生动,称为彩影。切末样式繁多,而且常常更新。艺人张老璧的雕刻技艺和操纵技术堪称绝手。他雕刻并操纵的单出《咬脐郎打围》、《张四姐画房子》、《大香山》等久演不衰,誉满影坛。

后来史家家道中落,艺人纷纷流失而停办。

(七)三义堂班

三义堂班又称葛翰林班,是乐亭城西葛家所办。始办人葛善元,是翰林葛毓芝的长子。葛毓芝是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家号为“三义堂”。

三义堂影班以营业演出为主,誉满京东及东三省。著名的演员有韩增、梁老福(可怜儿)、冯凌云、齐怀、赵义三等。

三义堂班的主要亮点是首次编写并演出了《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据说该剧本是***编写的。

日寇侵华,社会动乱,三义堂班解散。

(八)张泽国班

张泽国,乐亭县新寨三家子村人,少有文采,与乡里文人艾雨亭、阴潭轩、戴文伟、李辅臣、郭俊卿、张昆山、安濯清等八人交好,称为“八大学生”。所以张泽国班也称“八大学生班”。

1911年崔家大班停办,张泽国便兑过影箱棚帐,创建了影班,聘请翠荫堂班苗幼芝做艺术指导,张泽国及八大学生编写影卷,广召艺人。

著名影匠李紫兰、艾锡恩、梁静轩、李秀等一代影界大师皆鹊起于张泽国班。嗣后张泽国步入政界,无暇旁顾,影班停办。

(九)王华班

王华班是乐亭城关蒙本天所办。蒙本天,号老本,排行老四,人称蒙本四。年轻时在城关开肉铺,为人仗义疏财、爽朗好乐,酷爱皮影戏。在张泽国班停办后,他兑过来影箱棚帐创办了影班。为了影班的名望,他不以自己的名号做班名,而是延请名影匠王华为班名,并聘用了名艺人李云武、梁静轩、于化鲲、曹辅全等人班,实力雄厚。王华病故后,蒙本天仍用王华的名字,在外巡回演出。后来在唐山演出遇上汤子波,二人相见如故,吸引入班。汤子波在蒙本天的支持下成就了皮影丑行的发端。

唐山皮影掀起了又一个高潮。

不幸汤子波英年早逝,蒙本天深受打击,心灰意冷,便把班底交给了梁静轩。梁静轩是韩增的得意亲传弟子。他重义气守信诺,决心为蒙本天东山再起,聘请了许多名艺人去东三省演出,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艺人频遭厄运,好景难持长久,艺人如社燕秋鸿,各自分飞。

(十)常家大、小班

常家大班,乐亭城南常杰学所办。常杰学十三岁扛小活,天生一副好嗓子,后被崔明船发现,入了崔家小班学唱影,三年学艺期满,崔明船看他有出息,廉价卖给他一棚影人。

常杰学又在乡中豪绅孙世儒等人的帮助下办起了影班,效仿崔家施行押班制,演员按劳取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影班很快发展起来。

后来,他招募了路北冷口的赵紫阳入班,在操纵和雕刻方面,日臻完美。

影人的眼睛会动,马可以打滚抖毛。妇女可以脱衣、穿衣,深受观众喜爱,称为“会转眼珠的影”。影价倍增,一台影高达130~150银元。

1930年常杰学脱离大班,又办起了常家小班。演员都是年轻的,由常杰学任教练。

常家大小班,都因兵荒马乱而停办。

(十一)安美班

安美班,是沿海王建帮承办,由艺人安美掌班,故称“安美班”。

著名影匠齐怀,起初就在此班。

后来又开办了子弟班,招收了一批穷家孩子入班学艺,这些人肯于吃苦,花费又低,所以办得很兴旺。著名影匠孙品卿、李鸿儒都出道于这里。

除了上述著名的影班外,在清末民初,尚有许多班社。如李老成班、龙老玉班、赵老殿班、李国鼎班、张老继班、曹老茂等,不下七八十个。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皮影社(团)

新中国成立之后,唐山地区各县大部有皮影团。唐山专署和唐山市也各自有皮影团。介绍如下:

(一)乐亭县皮影团

乐亭皮影团的前身是齐怀皮影社,后来名角逐渐增多,遂分成两个影社。一个是齐怀的“新艺影社”,一个是“工农影社”,社长崔荫森。

1955年,“新艺”、“工农”两社合并。经河北省文化厅正式批准为专业文艺团体,名称为“河北省乐亭县皮影团”。

1957年乐亭皮影团参加唐山专署汇演,获二等奖。邱连贺获演唱二等奖,孙品卿获荣誉奖。

1963年秋,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邀请进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人及首都文艺界的好评。

1968年解散。

1973年恢复演出,1987年参加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全国皮影邀请赛,荣获二等奖。这时期的著名艺人有刘作信、李季平、邱连贺、阎绍纪等。

(二)唐山皮影团

1952年,滦东大众影社与新长城影社合并,更名为唐山专区实验皮影社。李云亭任社长,苏旭、张子祥任副社长。演员待遇施行低薪制,名艺人每月挣50斤小米,一般人只挣20~30斤不等。后改称唐山地区皮影团。

1954年著名旦角高荣杰由关外回来探家,专署张文浩专员亲自做工作,将高荣杰留住。当时唐山专署所在地在昌黎县,高荣杰的老家在昌黎,便留下了。

1983年唐山行政上地市合并,便将地市两个影团合在了一起,称为唐山市皮影团。任潘振丰为书记兼团长,齐永衡为副团长。演员阵容为之一新。

1984年12月,皮影团出国演出,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公演,获得很大成功。接着,1985年8月,皮影团受法国邀请出访西欧三个国家,受到高度赞誉。嗣后唐山市皮影团出国演出活动不断,把唐山皮影艺术推向世界。

(三)滦县皮影社

滦县皮影社,建国后阵容很大,最多达到20人。在整理传统剧目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同时对舞美、操纵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1965年因故解体,后来一直没有恢复。

(四)丰润影社

丰润影社是在抗日战争时成立的新慰民影社,建国后称丰润影社。

到1957年发展到50多人,分成一、二、三社。不久又三社合并,分三个演出队。1961年丰润县分出丰南县,影社人员也随之分流。“文化大革命”中强行解散。

(五)玉田县影社

始建于1955年,它的前身是玉民影社和示范影社。当时演职人员15人,著名的影匠有张茂兰、张树林等。

1975年,玉田皮影社受唐山地区文教局委托,在昌黎师范成立了皮影培训班,培养学员26名,为唐山皮影输送了新的血液。任教老师是著名艺人张茂兰、孙品卿。1979年,玉田县皮影社被唐山地区皮影社接收,之后,玉田县又成立了两个影社。第一个是国营大集体文艺团体,第二个为民间职业文艺团体。

(六)迁西县皮影社(团)

迁西县皮影社的前身是新民乐影社,建国后几经变革,直到1973年,重新组建,始称迁西县皮影团。1983年5月又重新组合,在精简人员、提高质量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迁西县地处燕山腹地,语音硬艮,与口外(长城以外)影相近,又有滦河以西、滦河以东和路南的艺人参加,所以艺术流派混杂,利弊兼而有之。

(七)遵化县皮影社

遵化县皮影社始建于1959年,后因人员不合,艺人闹意见而解散。

1962年在县政府支持下重新建社。“文革”解散后,1978年恢复,属于半专业性质的文艺团体。

遵化县境内业余皮影箱较多,如湛永珍影箱、王影瑞影箱等,不下十几个。

三、唐山皮影著名艺人

唐山皮影艺术源远流长,每一个时期都产生过足以冠世的著名艺人,过去,皮影艺人称影匠,当今都统称为演员了。现把从古至今、在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上有过独特贡献的人介绍如下:(一)郭老天,乐亭人,生卒年月不详,约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真名不详,人们只知其号。

郭老天创造了唐山皮影戏的掐嗓唱法,给后辈艺人做了垂范作用,延用至今,成为唐山皮影戏的重要特点。

(二)王华,字福山。乐亭徐烧纸庄

人。生于1828年,卒于1911年。幼年从艺崔家大班,唱髯(老生),能操纵,擅长公案戏。其代表剧目有《审庞太师》、《审汤勤》、《审韩透骨》、《审张驴》等。

王华艺术高超,许多艺人争相拜师。他最得意的弟子是韩增。他为人正义,办事公道,治班有方,为崔家大班的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崔家班解体后,给蒙本天办班,一直到殁去。终年83岁。

王华的名字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深远。直到1935年,著名艺人康雅亭灌制唱盘时仍用“王华班”的名号。

(三)张老璧(1846~1922),唐山皮影艺术雕刻及操纵大师,人称“箭杆王”。乐亭县新寨香道人。幼年自学雕刻,业成住“松茂堂”班,后转“翠荫堂”班。

张老璧的雕刻,刀工细腻,工艺精湛。他的传世影人、切末作品,保存至今仍旧平展如初。影样设计精巧,风格高雅,镂剞剔透,件件都是艺术珍品。他首创影人在影窗上梳头打扮:散发、梳发、绾发、簪花、洗脸、涂脂、搽粉、脱衣换装等细巧的动作,出神入化。他的操纵技巧入情人理,符合不同的人物身份。老百姓口谚称:张老璧拿影,拿啥像啥。

在他之前,唐山皮影戏室内的场面,只是摆几张桌凳、金銮殿、帅堂等切末,影窗的上半部分是空白。张老璧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手法,首创了“上空布景”,称为彩帘子,制造了影窗上三维空间的效果。

张老璧还首创了水片、云片、火片,附在灯笼上,幻化出云雨雷闪,龙宫火海的奇观。

张老璧从艺60年,严肃认真,精工巧谋,不但为后人留下了雕刻珍品,更为皮影艺术培养了众多人才。

(四)冯老凌(1857~1925),乐亭阎各庄人。幼时家贫,穷困而学影,攻髯行。艺成住“庆丰堂”。1907年自己拴箱,成立班社。1911年又住“三义堂”班。

60岁告老还乡,离开影坛。因其子经商有成,家境转好,晚年生活无虞。

冯老凌是晚清民国间唐山皮影艺术髯行成就最高、声望显赫的艺术家。后继之人张绳武曾受到他的真传。他的代表剧作有《假金牌》、《渭水河》、《唐明皇哭妃》等。

(五)聂老春(1865~1944),名春潮,乐亭阎各庄人。皮影雕刻艺术家。

十二岁开始练雕刻,后来改唱工。因嗓子倒仓,又改雕刻。潜心研究,集众家之长,独树一帜。他的刀法犀利剔透,圆方处理恰到好处。他注意驴皮材料的挑选和加工,影人什么部位用驴皮的什么部位,很是讲究。

聂春潮长于没计创新图象,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他设计的切末,如汽轮、火车、洋车逼真可掬,每当演出,台下哗然,欢叫雀跃。

聂春潮在崔家班从事雕刻50年,刻了上万件影人和切末。崔家班解体后,他闲居在家,照常雕刻影人到集市上出卖,补贴生活。他的亲传弟子王遇鸿,继承了他的技艺,使聂派雕刻得到了发扬。

(六)孙兆祥(1866~1957),唐山皮影唱工兼操纵著名艺人。乐亭阎各庄人。幼家贫,私塾读到12岁,便辍学在家务农。一年春节,村中富户娶亲,按乡风民俗,婚家要在前天晚上找四个“童男”压炕角,以求四季平安,早生贵子。其方法是,在新房的炕席四角,各放50个铜元,以及核桃、栗子、花生、枣,四个“童男”分别坐于炕的四角,核桃、栗子、花生、枣四种干果可以吃,但铜元不能拿。可是到了清晨,婚家说少了50个铜元,四个男童,只有兆祥最贫,婚家便硬说是兆祥拿走了。兆祥有口难辩,立志学艺,长大成材不受人欺负。兆祥父亲体怜儿子,将他领到冯老凌门下拜师学艺,写下牛皮文书。

学艺四年,冯老凌将他推荐给中兴堂班唱生。后来又任翠荫堂的掌班。

在翠荫堂他又受张老璧真传,学会拿影,很有成绩。

翠荫堂班停办后,兆祥辗转到昌黎县富户马占鳌办的乾利堂影班。

他与许多著名艺人合作,如李紫兰、张强武、周文友、苗幼芝、张茂兰等。

孙兆祥从影七十余年,唱拿兼备,各有千秋。老百姓口谚说:孙老兆拿影没对手。

孙兆祥公正热情,真心待人。皮影名净郑六不是乐亭人,孙兆祥便帮他“正口”,影界流传郑六三下乐亭学艺,就是找的孙兆祥。

孙兆祥的为人很受革命先驱***的赏识,并帮助他编写了影卷《安重根刺伊藤博文》,当时引起了轰动。孙兆祥亦有编剧的才华,他曾经编写了《枪毙张万豪》、《剪发顶嘴》、《杨三姐告状》和改编了《柳毅传书》。他是皮影艺人中唯一的皮影剧作家。

(七)韩增(1867~1915),乐亭新寨人,著名唱工演员。生行造诣极深,载入乐亭史册,称“逢节令及喜庆事,演唱影戏……韩增者最著名”。

韩增幼时家贫,为本村鲁姓人家当磨面工。但韩增酷爱影戏,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常于磨面时借着罗面的节拍,自己喊唱。本村有个小戏班,便召他去唱,唱了一段时间,被人引见崔家班。崔右文很爱才,便留他在班里。当时崔家班正是兴旺期,班中名角如林,尤其是影界翘楚王华,威名很盛。刚开始,韩增靠天赋唱影,一炮打响,台下雀跃欢呼。

韩增不知深浅,暗生骄矜之状。王华见此很是反感。后来韩增得知自己的弱点,有意拜王华为师,王华不受。崔右文宴请王华,令韩增跪地叩头认了干爹。

韩增经过王华的指点,技艺大增。他独闯一派生行——穷生,至今无人可以超过。

韩增收了两个徒弟,一是李向荣,一是梁静轩,都有很大建树。

韩增英年早逝,但他的艺术成就,至今仍在流传。滦河水朝朝暮暮传颂着影界瑰宝韩增的名字。

(八)苗幼芝(1873~1940),艺名苗七。乐亭小苗庄人。唐山皮影旦角唱工著名演员。家境赤贫,幼小拜师任老春(艺名蛤蟆瑟)为师学影。他嗓音甜润脆快,嘴皮子利索,数唱麻利。闪、挪、堆、垛、拖,处处见真功。

1891年出科,先在几个小班唱影,后被超级班社“庆丰堂”邀请,做了主演,得与著名艺人冯老凌等人共事,艺术大有长进。

当年唐山皮影的旦角唱腔,大体分为“平调”、“凄凉调”、“悲调”、“还阳调”四种。苗幼芝擅长闺门小旦,人物常是小家碧玉,妙龄少女,或是富宅官宦门庭的思春怨女。这样一来,原来的四种声调已经不能满足表现人物的能力。苗幼芝经过一段苦练之后,开辟了旦行新调,被后人称为“花调”。特色是甜润、妩媚、轻佻、诙谐,充分表现了妙龄少女的喜悦、天真、俏皮的个性。

自此唐山皮影旦角唱腔,增加为五大类。

苗幼芝是郭老天之后,第一个旦角成就最高的人。他的代表剧目有《纪鸾英做梦》、《花凌戏褚生》、《张四姐画房子》等。他是唐山皮影艺术的一颗璀灿明珠。

可悲的是,苗幼芝赴奉天演出时,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弃艺而放债赚钱,因放印子钱而暴富。1938年回家养老,正值“冀东农民大暴动”火热时期,苗幼芝忧愁家中钱财被人哄抢,郁闷而死。

(九)杨德生(1873~1942),抚宁人。唐山皮影艺术雕刻专家。自幼心灵手巧,喜画喜雕,他没有正式从师,却从前辈雕刻大师张老璧的刻件上悟得了真谛。

他的雕刻作品直可与张老璧、聂春潮齐名。中年去东三省,专为皮影艺人刻影人。后来日本侵占东北,社会7昆乱,潜回家中。可是家乡不久也沦落敌手,他的雕刻技术得不到发挥,生活贫困至极,只好刻些纸影人卖钱。杨德生终因贫病交加,溘然辞世。时逢乱世,摧残了一代精英,实可痛心。

(十)郑六(1889~1919),字荣臣。唐山皮影净行著名艺人。幼喜影戏,攻净行,嗓音宏亮,音域宽广。出师后,在滦西一带名声大噪,绰号“活包公”。

郑六闯过滦河进乐亭,是为了让乐亭观众认可。因为乐亭是唐山皮影的故乡。可是他第一次失败了。郑六潜心学习,第二年又来乐亭。乐亭观众则说,可惜了一副好嗓子啊!

郑六第三次进乐亭,投靠翠荫堂班,专门学乐亭腔。当时翠荫堂班掌班杨荫亭也唱净,功底深厚,群众基础也好,并不惧怕郑六的好嗓子。

这时为人厚道的孙兆祥正在这里,他看不惯杨荫亭以大压小,便悄悄告知郑六,学习乐亭腔韵的诀窍,并且每天散影后拉郑六到郊外去练。不久,郑六艺术大进,杨荫亭得知暗中孙兆祥帮了郑六,便卷起行李离开了翠荫堂。

郑六的净行唱工,得到崔府重视,花重金相邀入了崔家班,在影坛红极一时。可惜英年早逝,艺绝音消。

同类推荐
  •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对中国现当代文艺、美学等进行阐发,从特定角度研究了西方现代文艺、文论对自然的表现、现代主义文艺、文艺阐释学等现代文艺中的重要问题的处理。研究了一些重要的文艺讨论和重要的学术事件,研究了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全球化理论、时空理论、“文化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西方现代美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借鉴意义。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分为三部分:第一编电影史:比较研究的视角,第二编女性电影,第三编知识分子理论与后现代美学;内容包括:也谈《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历史建构——以中国现代史学脉络为视角,破产的乡村与失衡的现代中国——谈左翼早期电影对中国农村的再现,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目光政治学与“凝视”理论,站在摄影机后面:女导演先驱,元叙事的危机与知识分子的坟墓——评利奥塔的知识分子理论,知识分子与革命——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等。
  • 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是关于人体美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又一部富有学术观点、艺术思考的文集,梳理了从人的抗争到生的歌赞,从欲的追求到美的享受,从物质文化到裸体艺术,并引导人们正视人体美、认识和理解人体艺术。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那年夏天花开正艳

    那年夏天花开正艳

    长宁二中三班来了一位转校生——“女阿飞”郑京京,班主任要求学习尖子周书正帮带,两人性格不合,互相掐架。同时,张倩因为暗恋周书正,也处处针对郑京京,而班里的“大哥大”赵振中,因暗恋张倩,常常欺负周书正,让其受辱。郑京京出于义气,又与赵振中频频过招。四人你来我往,不打不相识,逐渐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隐婚老公:甜妻,狠撩人!

    隐婚老公:甜妻,狠撩人!

    重生前,倪未言被一次次待价而沽,斗不过一个三流演员;重生后,倪未言一来就被逼婚了,做了纪太太人生就像开了挂。“纪总,这次合作被太太破坏损失了几十个亿。”“无所谓,就当她拍戏亏掉了。”“纪总,太太当众羞辱人气演员被黑上头条。”“哪几家媒体找出来,收购、倒闭处理!”“纪总,太太今晚让小鲜肉演员去她房间,给人家讲戏。”“.......她敢!”对于纪景淮来说,倪未言就是那个毫无预兆的一眼万年!
  • 王爷,我要收了你

    王爷,我要收了你

    她没有穿越成千金小姐,倒霉的摔进宫,只能假扮小太监。对她温柔体贴的漂亮王爷,只是将她当成刺客加以试探。胜在她屡败屡战,烈男怕女缠,赢得王爷芳心。“王爷,你嫁给我吧!”某女双眼亮晶晶,就像天上小星星。“本王,不入赘。”王爷抬起高傲的头,“除非你拿出千两黄金。”有何难,镀金也是金。“你猜,我还能回来吗?”王爷出征,不能带家属,某女扯着王爷的袖口抖不停,“王爷,你放心,你留下来的遗产,够我改嫁。”可惜,她舍不得王爷回不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了不起的许多多(套装共4册)

    了不起的许多多(套装共4册)

    “了不起的许多多”系列作品由《胜利小队》《竞选风波》《温暖引力》《皇冠小子》四本组成,是作家周晴老师专门为当下成长中的小学生创作的一套成长小说。作品的主人公许多多是一个典型的现代都市里的男生,他有着和绝大部分同龄人一样的快乐和烦恼。他头脑聪明,却也有不少小毛病;他成绩优秀,却也面临升学的压力;他家庭幸福,却也烦恼妈妈的唠叨……阅读这套书,你将发现许多多了不起的一面。他能把枯燥的背单词变为接龙游戏,他可以发明“多点银行”的小游戏来帮助自己和同学改正小陋习,他靠着自己的爱心、勇气和创意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片赞许。现代社会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中,孩子会面临许多成长的烦恼,家长们面对孩子的成长有时往往苦于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在这套作品中,金牌导师周晴以自己的育儿经历,刻画了这个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无可逃避的男生,选择积极面对、迎难而上,用聪明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用对待生活的热情和友善,用童年的天真却有力的方式,在生活的夹缝中开辟出了一条通往成才之路的崭新路径。每本书后,都附有一篇“金牌导师亲子课堂”,以家长和孩子对话的形式将亲子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做了解答,相信能够给到家长们一点启发。
  • 小五义

    小五义

    《小五义》的全称为《忠烈小五义传》,又称《续忠烈侠义传》,共一百二十四回。书中以襄阳王赵珏因抱恨前仇,招兵买马,阴谋造反,天子旨准钦差颜按院大人奉旨查办为主线,主要讲了各路英豪纷纷效忠为民,弘扬正义的事迹。其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侠义豪情种种,皆在其中。另外人物形象塑造生动,跃然纸上,让人对豪强劣绅憎恨的同时,也对英雄豪杰的行为肃然起敬。此书在民间广为流传,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一世荣华一生欢

    一世荣华一生欢

    宫闱深深,群芳争艳,她是现代的一抹幽魂,也是世间的一粒浮尘,却在不自觉间入了皇帝的眼。她是丞相家唯一的千金穆青弯,整日与公主姨娘斗智斗勇,练就了一颗七窍玲珑心,也练成了一张伶牙俐齿的嘴。她是皇帝后宫里的穆清弯,多谋善断,慧心妙舌,却在尔虞我诈之间,丢了自己的一颗真心。——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让朕思念至极,刻骨铭心至此。——我防过了周围的明枪暗箭,却没能敌过你的一腔似水柔情。
  • 具象世界

    具象世界

    以幻想之力,具梦幻之物,打破平衡,击溃现实之幕
  • Meno

    Men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崛起于王者荣耀系统

    崛起于王者荣耀系统

    一段异界之旅,听说天美时不时会更改英雄传记?那正好,主角能多次穿越到同一个英雄的传记里。同一个王者大陆地图,每一次穿越,尽皆都是另一种的英雄性格。 王者世界并没有真正的对与错,现在的我,也只想完成任务罢了——赵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