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8200000008

第8章 皮影戏的文化渊源(2)

八、勾栏瓦舍影戏形成

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定都汴梁(今开封)。皇城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宋朝初定由乱而治,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了许多,到了宋仁宗时,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理所当然这时的文化艺术活动也超前地活跃起来。京城汴梁以及其他城市出现了百艺竞技的景观。这些演出活动的地点,统称为“勾栏瓦舍”,实际上是民间的演出活动场所。

关于影戏成形于北宋时期,可见于宋代文人诸多著作中。这是在此前的文献资料中未曾见到过的。唐朝是皇帝以诗赋选士,形成了诗歌的海洋,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许多名家,但未能查到关于影戏的描述。而到宋代就有了明确的记载。宋人孟元老所著《京东梦华录》的《京瓦技艺》中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戏,日日如是。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疯僧哥、俎六姐影戏。

另还有:……每一坊巷口,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

宋人耐得翁所著《都城纪胜》的《瓦社众技》篇中,记载更为明细: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簇,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宋人张耒所著《续明道杂志》中记载了爱好影戏人的感动: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缓之……

演影戏,在当时的汴梁,人们称为“弄影”。从这一记载中可以说明两个现象,一是影戏艺术已经达到了感染观众的水平,二是喜欢影戏艺术的人越来越多。

宋朝靖康之难以后,都城南迁到了杭州,史称“南宋”。这时的宋王朝已经面临危局,北方的金人入侵,连年战事,可是高宗赵构却终日沉于声色之中,制造虚假的繁荣。所以杭州城的勾栏瓦舍较之汴梁城的数量有增无减。自然影戏艺术更有了自由的天地。南宋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这样说:……影戏;贾震、贾雄、尚宝义、三贾(贾伟、贾义、贾佑)、三伏(伏大、伏二、伏三)、沈显、陈松、马骏、马进、王三郎、朱祜、蔡咨、张七、周端、郭真、李二娘、王润清、黑妈妈……

《武林旧事》中还明确记载着,这时的影人和切末已经由原来的素纸变成了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加以装饰了。他还记载了当时杭州城已经有了刻制影人与切末的作坊,称“绘革社”。

从北宋仁宗到南宋高宗,大抵200多年的时间,影戏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于勾栏瓦舍中进化成形。

当然,除了汴梁影戏外,其他各地尤其陕西、甘肃等地的影戏也有进展。比如宋朝学者洪迈在《夷坚三志》中记述了“普照明颠”。他说:尝遇手影者,人请之占颂,即把笔书云——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洪迈说的是一个和尚,叫普明,善于占卜,言语颠狂,但出语多含机理。有人请他为弄影者占颂,他便写了上面四句。

这是出自华亭县事,华亭县属于甘肃省。这不是说明,在汴梁影、杭州影的同时,我国西部地区的影戏艺术也在发展吗?

小结

这一节讲的是关于皮影艺术的起源。大体上有如上几种。归纳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民间传说,二是文献的记载。当然我们认定的是文字记载。故老相传的故事也有其一定意义。总之,从“戏”这个意义上说,宋朝的汴梁和杭州,以及同时期的陕西、甘肃、河南等地的影戏,才趋于定形。

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也可以说是平面的傀儡。傀儡戏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有了大的进展。唐明皇时有个叫梁锃的人曾经写过一首《傀儡吟》。诗中说:刻木牵线做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做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艺术的规律是创造与借鉴。影戏与影子游戏有关,与俗讲僧做道场荐亡超度有关,与剪纸有关,与傀儡戏有关,慢慢形成发展起来。由于各地地理环境不同,民风不同,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形成后来皮影的样式也各不相同了。

第二节 皮影艺术的流系及分布

一、三位一体的文化现象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别于其他的造型艺术(比如绘画、雕刻、书法)和叙述艺术(比如小说、诗歌、散文)。皮影艺术是戏剧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有独特的程式和规矩。

但考究起来,皮影艺术的特色,是三位一体的,即剪纸、地方戏曲(或由民歌俚曲演化变形)、皮影。

三位一体的文化现象,根基在于民间。

剪纸是一种普通的工艺劳作,人人可剪,巧妙各有不同。农村妇女一代传一代,世世代代延衍不息。

剪纸的工具是一把剪子,不用刻刀,也有剪与刻相结合的。比如南北朝时就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剪采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或戴之头鬓。唐诗中可见许多涉及剪纸的诗句。比如,李商隐的名句“镂金作胜传荆俗,剪采为人起晋风”。其实不仅是荆俗,不仅是晋风,中国的民众都有剪镂的习俗,可能唐朝时荆乡之地多为镂金箔做方胜,而山西地面善为剪纸。

剪纸是一门独立的民间艺术,它对皮影的影响很大。最早的影人是将素纸糊厚雕刻,后来才发展成羊皮、牛皮、马皮、驴皮的。如今皮影戏的彩帘子(即布景),如山石、树木、宫殿、楼宇等图样,有许多是从剪纸而来。

剪纸各地的风格不同,同样皮影的雕刻也各不相同。这不仅仅表现在质地上,比如驴皮、羊皮、牛皮,更重要的是人物造型,切末的形态更有差异,有的细腻,有的粗放,有的重在写真,有的重在传神。比如乐亭影的影人和切末是用驴皮,就很细致逼真,而陕甘一带的影人和切末却用牛羊皮,讲究粗放传神。

皮影艺术既然是戏,就有唱念做打,情节的进展主要是宾白和唱腔。

显然,宾白使用各地不同的语言。谈到唱腔,就紧紧地联系到各地域的地方戏曲了。

陕甘地区的皮影借用当地的秦腔或梆子腔。山西皮影则用碗碗腔,它的主要节击乐器是小铜碗,故有此名。南方各地的皮影戏,有的借用昆腔,有的很少有唱,多是宾白或动作。

乐亭影戏则是独创了自己的唱腔,自成一格。但是这种唱腔的创造是吸收融汇了地方民歌和民间俚曲变形而成,甚至借鉴吸收了京剧、梆子和昆曲这些非本地戏曲的音乐,自然流畅不留痕迹,形成乐亭皮影唱腔的独特风格。

剪纸艺术的深刻影响和介入,直接使用地方戏曲的唱腔,或把地方民歌俚曲加以变形演化,形成独特的唱腔,然后用皮影的形式展现出来,才构成了完整的不同风格的皮影艺术,造就了三位一体的文化现象。

二、地域人文形成流系

地域造就了人文面貌,人文面貌影响了皮影艺术的风格,因为地域与人文的原因,各地的皮影戏有各地特点,因此皮影戏自然形成了流系。

根据近年专家研究报告,中国的皮影戏,大体分为七个流系。即:1.秦晋影系含陕西、河南西部和北部,山西、河北西部,北京西城派,甘肃,青海,川北。

2.滦州影系含冀东,北京东城派,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省一州。

3.山东影系

4.杭州影系含浙江、上海。

5.川鄂滇影系含湖北、桐柏、成都、腾冲。

6.湘赣影系

7.潮州影系含台湾。

虽然大体分成以上诸影系,但我认为皮影艺术发展至今,不过有两大影系最为突出,第一是滦州影系,第二是秦晋影系。而这两系中,最是风格独具,特色鲜明的,只有滦州影系。滦州影戏的唱腔自成体系,并且创造了独特的掐嗓唱法,这都是别的影系不具备的。

皮影艺术流系的分类,严格地受着地域和人文面貌的影响。比如滦州影系,它是以乐亭影戏为中心,向周边幅射的。乐亭在明清和民国问属滦州管辖,现今属唐山市管辖。所以过去称滦州影,现今称唐山影,都是对的。

说乐亭影,实际是昌(黎)滦(州)乐(亭)的总和。因为昌滦乐地界相连,人文相通,俗谓之“房不连脊地连边”。这里人文面貌自古优越,尚文习乐是这里的显著特点。影戏的发展离不开剧本(皮影称卷),而滦州影系的剧本,多为乐亭籍所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圣谕广训》就有这样的记载:乐亭生员编撰影戏,以笛随之(以法昆曲)。

再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这样标定:乐亭影也叫滦州影或唐山皮影,流行于河北省东部及东北三省,起源于河北省乐亭县。

生员,在科举时代,凡入学者皆为生员。现在讲即为读书人,知识分子。皮影的兴盛,非一人所为,而是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在昌滦乐地区兴盛起来,引得众生员参加进来,生员的加盟,又翻转来给予民风以极大影响。所以昌滦乐地区的先民,没有一个人不会唱影,走着撂着唱,干活儿吃烟儿也不影响唱。青纱帐起来时,农民在高梁地里打叶子,便使劲地唱,声音传得很远。这些人不是影匠,就是老百姓。

这就是地域人文的环境与皮影艺术的生动关系。

三、皮影艺术的亚文化特征

一方水土一方风俗,这是广为认知的自然规律。每一种地方戏,不管它走多远,总带着那方水土的烙印,那方风俗的特色。皮影艺术产自民间,自然呈现着民问文化的诸多优长。这些优长所具备的是亚文化的特征。

诗词歌赋代表的是国风,没有地理特征,只是代表着某种流派。琴棋书画的高雅早已脱离了民间成分。而皮影艺术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兴盛于民间,一直扎根于民间。乡土特色是它的主调。

皮影艺术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呢?我以为,概括起来存在如下几点。

一是皮影的演出贴近农时,为农服务:

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耕文化的特点在皮影艺术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农民们祖祖辈辈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春种,夏管,秋收,冬藏,仅在收获季节之后有个喘息的时间,皮影戏的演出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大体上一年有三次,一是麦收之后,二是秋收之后,再就是传统的春节,都是皮影演出的旺季。秋收之后和春节的时间较长。皮影戏班多数是非职业的,大多是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当然也有专职性的,但是演出时间也随着农时而转移。

再有一个特点,皮影班的演出不挑剔舞台场地,庙台、场院、广场、村头、树下都可以,有时在土台、粪堆上都可以搭台子。过去影班人数不多,讲究“七忙八闲”。搭台子的木板都由村里出,只有布蓬和影箱自己带着。

因此说皮影艺术.是农民的艺术。

二是乡风民俗色调盎然。皮影的演出一般是随叫随到,叫做“写台子”,多数为乡风民俗服务。二月二、三月三、五月节、八月节,都有写台子的,什么地方有庙会,也去演出,而且演出的节目都有固定的安排。除此之外的祝寿影、求雨影、还愿影、贺号影,都是富有浓厚乡风民俗色彩的。

三是通俗易懂百姓乐于接受。皮影艺术的剧本词句通俗,说的都是老百姓能明白的话,讲的都是老百姓的事,你就是不识字,也能看个明白,听得透彻。正因如此,皮影艺术百姓们乐于接受。

四是皮影艺术的普及性。每一个地方的皮影戏,当地的老百姓自己都能演唱,皮影戏所讲的故事,不论是来自民间的,还是讲史的,老百姓都很熟悉,都能讲出来,一代接一代地往下传,有时把这些故事作为教育儿女的一种题材。可见皮影艺术的民间性,比那些高雅的纯文化亲切得多。

小结

皮影艺术的流系是按着地域而分的,更是按着它的艺术特点而分的。流系和分布紧密相连。这就是它的基本规律。

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人文面貌。地域和人文决定了皮影艺术的亚文化特征。

皮影艺术是农民的艺术,在那个农耕文明的时代,表现得极为突出。

但皮影艺术也决不是仅仅活跃在乡间农村,不说当代,就说过去也是如此。皮影艺术的全盛时期清朝康熙至道光年间(大约在1662年~1850年),北京城内就有十几个皮影班社,一些王公大臣的府中专有影戏班,供其娱乐演出。礼亲王府就有几个月俸八百两银子的皮影艺人,有时还被召进宫中演出。现在的演出就不仅限于农村了。

不论到什么地方演出,皮影艺术总带着浓重的乡土特色,这正是它的宝贵所在。

第三节 唐山皮影的兴起与发展

一、靖康之变南影北渐

宋代之前,皮影只是雏形阶段,还没有正式成为“戏”,到了宋代汴梁影与杭州影,基本定形,可以称为“影戏”了。这是迄今为止被人们认可的事实。那么南影是如何北渐的呢?这就要从历史和地理的方面找找缘由。

如今的河北省是古代赵国和燕国的领地。在这里生发的文化现象称为燕赵文化。

唐山如今成了燕赵名城,是冀东的首府,但在那时候它还是滦州的一个小镇。

冀东乃幽燕之地,明清时它的首府在卢龙,称为永平府。昌滦乐(自然包括唐山)都在永平府辖区内。永平府当时含昌黎、抚宁、临榆(山海关)、卢龙、滦州、乐亭、迁安。

永平府,禹贡冀州之域;虞初分为营州地;夏仍为冀州地;商为孤竹国;周属幽州;春秋为山戎、肥如国地;战国属燕;汉为右北平、辽西二郡地;晋属幽州及辽西郡;北朝为平州辽西;唐为平州北平郡;辽属兴州辽兴军;金为平州;元属永平路,明称永平府,清因之。

历史留下了许多典故,比如伯夷叔齐让国,齐桓公老马识途等仍在口碑传颂。

这片土地,盛唐时几经征伐,归于版图。那时的卢龙塞(潘家口)曾经留下许多边塞诗,永垂史册。残唐时陷入契丹;后来宋军也曾收归,建立了抚宁军节度使,但不久又被金国夺得。一直到元朝,这里都是少数民族的领地。

南影北渐正是在金与宋交战的时候,这可以在历史文献中找到答案。南宋人徐梦莘所著《三朝北盟汇编》有这样的记载: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五日,金人来索御前祗侯方脉医人,教坊乐人,内侍官四十五人。杂剧、说话、弄影戏、小说、嘌唱、弄傀儡、打筋斗、弹筝、琵琶、吹笛等艺人一百五十余家。令开封府押军前。开封府军人争持文牒乱取人口,掠夺财物。自城中发赴军前者,皆先破其家计,然后扶老携幼竭家以行,亲戚故旧涕泣叙别离相送而去,哭泣之声遍于里巷,如此者日日不断。

徐梦莘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极为真切的事实。金国派使臣到宋朝皇帝面前索要医生和各种做艺的人,其中包括弄影者。开封府的官员从中勒索,强迫这些人赶赴军前,交给金国军队。金国军队便把这些人掳到北方。

金国的都城早已从会宁迁到燕京了,所以从南方掳来的艺人自然被送到这里,供皇家享乐。当然也有四散到民间各方的,但大体上都属幽燕之地。这就是南影北渐的事实。

以乐亭影为代表的滦州影系,在这个时候兴起是有根据的。但是这时候的皮影戏,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完善的程式。

同类推荐
  •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舞蹈,是种活的造型艺术,是感情的最真率、最完美、最有力的表现。灵魂的舞者们,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用原始的肢体律动传递出生命的活力和美的思想。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棚式电视栏目之批判:鉴定央视《鉴宝》

    棚式电视栏目之批判:鉴定央视《鉴宝》

    棚式效应就是大棚节目录制过程中产生出的乱了套的异端效应。媒体人少工以央视节目《鉴宝》为目标,从定位、制作方向、鉴定元素、主持人、娱乐元素五个方面进行了批判。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日本电影110年

    日本电影110年

    《日本电影110年》将日本的文化传统、电影技术的发展、日本与东亚乃至世界的关系史、日本社会意识的演变等多维度交织在一起,围绕日本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娓娓道来。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电影的新进展,从方法论的意义上,它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与日本社会近来呈现出的各种新特征。比如对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环保主义、东方主义、全球化、日本社会的保守化与内向化等问题的关注视角就拓宽了对电影本身考察的视野。一部日本电影发展简史也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精灵聊天群

    精灵聊天群

    “久我景明同学,请和我交往吧!!”“抱歉,你不在我的——”“没事!!我知道你喜欢它,我们可以一起!!”“嗯?!”这是一本十分正经的文,请相信作者的节操!!聊天群绝不是某某软件!!PS:已有百万连载老书。关键词①: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宝可梦。关键词②:写实,宠流,蛋生,慢热。PS:从零开始的科普文,不了解者也不影响阅读。
  • 异世最强战仙系统

    异世最强战仙系统

    新书《玄幻之葬天神》已在QQ阅读发布,新的开始,新的传奇,再著热血巅峰。许维霉运连天,不幸身死,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灵魂穿越幻异世界,激活最强战仙系统!扮猪吃虎,吊打天才,寂灭天骄,成就异世最强神话!
  • 厄梦之源

    厄梦之源

    一场人生一场梦,梦既已开始,那便笑对人生!《厄梦之源》希望能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 武道开天

    武道开天

    李名昊重生人族八皇后裔,横渡诸天,武道争锋万界,霸凌母河,煊赫人族威名。
  • 乱世之主系列之冥王降世

    乱世之主系列之冥王降世

    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主角,都会死亡。从当初幼嫩的少年,到长出羽翼,展翅翱翔,俯视这梵谷星河。
  • 《爱上我的刺玫瑰(大结局)》

    《爱上我的刺玫瑰(大结局)》

    五年前,那一夜令她铭心刻骨,身心俱伤。而做下错事的他也深深的爱上了被他伤害的女孩。五年后,当他已经由当年的莽撞少年,蜕变成了身家亿万的总裁时,他的办公室走进来的新进人员,竟然和她的相貌那么相似,他惊呆了。五年后的她得知了真相,已经由当年柔弱清纯的白色蝴蝶变成了一朵带刺的娇艳白玫瑰,她满怀着复仇的恨意,接近他,只是为了报复他......幸福、温暖、误会、激情、报复、感动……所有的情绪你都可以从本书找到,欢迎进入这本笑中有泪,泪中含笑的轻喜剧小说——《痴情贵公子的玫瑰娇妻》————————————————————————我的新文:欢迎大家去看看!《危险总裁不好惹》http://m.pgsk.com/a/85648/
  • 奇游系统

    奇游系统

    无限穿梭,无数次死里逃生。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在这个游戏里到底有多少人?他们该如何回去呢?死去的人到底有没有真的死去呢?(小白作者,不喜勿喷,作者比较玻璃心哦!不过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提提意见。)
  • 分手后,你过得还好吗

    分手后,你过得还好吗

    那天,人群熙攘,我却一眼就看到了你,我以为你会是我的万千星辰,却不想,你宛若那流星,划过最美的一瞬,就再也找不到了........如果再来一次,我会牢牢抓住你的手。
  • 混血龙瑞

    混血龙瑞

    一睁眼,就来到了个龙与捕龙人充斥的诡异世界!
  • 我的陆太太甚是可爱

    我的陆太太甚是可爱

    (1v1甜男女主身心健康)“陆总,可否闪个婚?”一句玩笑话,让她成为整个华夏最令人羡慕的女人;一句玩笑话,让她此生都是他的妻……她是娱乐圈多少公司抢着要的经纪人,他是商界的王。都说商人最奸,而他此生所有的奸诈都用在了她的身上;经纪人要费尽心思给自己养大的小白菜争资源,而她费尽心思要给他把他前世的小情人找出来……“好”……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