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300000034

第34章 “相与”之道(2)

二、古今之间:突破界限与理性会通

文明后三年的学业是十分出色的。他的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让我相信这一点,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及在此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这本专著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部不小的著作延伸了他硕士学位论文的主题研究,从集中探讨原始儒家伦理的道德形上学基础,进抵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的相与之道。显然,这是一种极富创意和志向远大的学术探究。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现代性问题的反省还只是他论文中的一条辅线,是作为呈现和反思原始儒家道德形而上基础的理论背景或思想参照而设置的。而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这一线索已然处于与原始儒家伦理精神的反思言路相互平行和交错的地位了,而且,关于原始儒家之道德形上学基础的探讨也被推进到对原始儒家伦理精神的层面,显露出作者更高的学术心志。

以我的理解,文明是想在诸如新儒家等既有的思路言路之外,尝试重释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以实现其价值精神的现代转型的另一种新的可能性,即:越过古今中西相互攀比、或“体”或“用”的两分限阂,穿透不同语境、语系、语义、甚至不同语法结构的限制,在原始儒家伦理重释与现代性问题反省之间建立某种直接会通、相互批评、相互对话的学理机制。因此,在文明的言路中,你很少见到或以西释中、以中化西、或谈古论今、论今说古的平面式陈述和解释。

相反,他似乎有意地模糊它们之间的形式化界限,让它们自由相与,随意会通。然而,它们的相与会通又是极为严肃的、有原则规约的。

其会话沟通的规约原则是,通过反省现代性的问题而理解现代性,通过反省西方现代性而理解原始儒家伦理的精神及其现代意义(第二章)。这样,你会发现,在始于西方进而扩及世界的现代性与植根中国文化传统的原始儒家伦理传统之间,便不再存在孰上孰下、谁主谁次的主奴式对话姿态或关系,而是一种合理与否、正当与否(道德文化的合法性问题)的理性商谈、公平互辨、平等对话。所以,不同话语系统的形式差别显得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语意语义的相互理解,是话语论题本身的相互沟通;所以,在文明的语言叙述中,你读到的是地道的中国式儒家语言,但你却到处能够感触到他分说析理的背后总是同时隐藏着两个不同的对话主体,一个代表着原始儒家伦理,另一个代表着现代性;或者是,一个是现代性问题的代言人(西方现代主义),另一个是现代性问题的质问者(西方后现代主义;中国原始儒家;抑或是作者自己)。

然而,无论是谁,会谈的中心议题都不能(事实上也的确没有)离开原始儒家伦理的“现代性格义”,其目标是揭示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的相与之道,并由此理解中国原始儒家伦理能否承托现代性的道德文化使命?如何承托?文明是书的答案是明确的、积极的。他认为,现代性虽肇始于西方世界,却已然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世界的普遍性谋划方案。现代性的问题在于:第一,它对时间的特殊领悟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断裂性体验”,以至它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时间的连续性体验”;第二,它引发的“人心革命”导致了生命的虚无荒诞,将人置于无家可归的境地;第三,它重新制定了社会政治的合法性秩序和规则,使传统的合法性权威受到根本性的质疑。

然而尽管如此,他仍然相信,现代性的谋划本身在根本上仍然是人类的福音而非灾难,而它的问题则似乎恰好成为诸如中国原始儒家伦理可能赢得现代再生的机遇。

按照这一理解,文明在梳理原始儒家伦理之义理成型的思想过程之后,运用原始儒家伦理的这些义理资源,对上述现代性的问题作了积极的回应。与通常的中国思想史和伦理学史研究言路不同,文明指正:原始儒家的伦理义理生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商周天命观的转变;孔子仁学的突破和思孟“立命存性”的提升。原始儒家的天命观念与其时间性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其循环式时间维度与现代性的断裂式、直进式时间维度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时间性的观念陶冶了儒家伦理乃至中国文化注重传统连续(“慎终追远”?)同人伦谱系的风格和取向。孔子和儒家伦理的“为己之学”表征着儒家据天命而生活的本真性自我德行理解,只有保持天命情怀,才能建立人心秩序,这正是思孟“立命存性”的道德底蕴之所在。而原始儒家的天命观(也许还有其仁学?)同时也是一种政道原理,天命在身既是每一个人的身份来源,也是人人拥有天命权利的终极根据,任何遵循这一政道原则的合法的政治建制和实践都应承诺民主和人权的职责,或者说,由这一政道原则所发展出来的社会政治应当是具有民主(“民本”)合法性和人权正当性的社会民主政治。

这就是文明所理解和提供的儒家式现代性回应,不知道他是否以为这就是一种儒家的现代性,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推论:这是否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知识的一种伦理文化诠释?他没有明说,我姑且如此猜测也罢!

三、中西之间:对话机缘与话语强权

文明君的这项研究成果是值得重视的,其思路、理路和言路都为我所欣赏,许多方面已经不是我所能够随意指点品评的了。但作为他曾经的导师和道友同志,我对他抱有更高的期望,因此我不想把这篇序言写成鉴赏辞或推荐书。我甚至猜想,文明请我作序的初衷一定是想借此继续我们之间的对话。

原则上,我基本认同文明是书的主要见解,有一些甚至为我视之为洞见。我想就他的一些见解本身提出几个问题,以为我们续谈的话由。首先,我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文明对现代性及其问题的解释是可信的,那么,这种肇始于西方的现代性谋划方案是如何扩张为整个人类生活世界的现代谋划的?了解这一扩张过程很重要,它可以使我们不至于忽略西方现代性扩张背后的许多历史故事,它在非西方世界扩张的经验(抑或教训?)、各地方性或区域性文明和文化因为这一扩张所付出的代价,以及西方现代性的其他后果。而倘若我们对这些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反省,我们是否还能够坚持一种普世化的现代性图式?如果不能,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儒家伦理(进而说,中国文明和文化)的现代性,而不只是现代性的中国儒家伦理或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由此便产生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否必须坚持西方现代性的直进式的时间观念及其理解方式?我们知道,西方现代性的这种直进式的时间观念源自基督教的末世论,有着强烈的历史目的论价值取向。

因此,当某种历史的目的被设定、甚至被赋予惟一的价值正当性和历史合法性之后,由这种时间观念所主导的现代进步主义就有可能被强化为评判历史、生活和文化道德的惟一价值尺度,而某一事件或行为的进步或落后性质,将最终取决于那个被先行确定的历史目的或目标。事实上,当诸如福山一类的当代西方激进自由主义者宣称历史已然终结的时候,他们心底所确信的,实质上不只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而且还有对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之最终目的的信念。类似的还有诸如“意识形态的终结”、“哲学的终结”等说法,虽然可以肯定这些说法还另有隐情,但对这种强烈的历史目的论的进步主义的确信,很可能是造成这些说法的不言而喻的前提意识。由是观之,原始儒家的天命观所内含的循环式的时间体验和时间观念,是否一定要给予直进式的转化或重新理解,就是一个值得仔细反思的议题。当然,问题还可能是,西方现代性的时间观念并不只有直进式的单相向度(譬如说,基督教的“千禧年”理念),而中国原始儒家天命观所内含的循环式时间体验也不一定缺乏直进的理解向度。

第三,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是,任何中西古今之间的文化(更不用说道德伦理)对话和比较,都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个非常现实的境况:平等的对话姿态和合理的文化比较,不仅有赖于对话的主题和内容,而且还有赖于对话者的意向和位势,有赖于用以比较的诸文化传统各自的文化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相容程度。如果对话者的意向分殊,位差过大,双方能否保持平等的对话姿态就可能成为疑问。而如果各文化传统之间的异质性太强,对它们的比较就会遇到极大限制。文明君对古今会通和中西对话的伦理学主题内容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因而使其比较研究获得了足够的学理支持。但这似乎还不足以使他的比较研究达于充分完备。我想,这也是他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完善的方面。

我强调上述问题的存在(也许问题不止于此),并不是想指摘文明的研究缺陷。我一向不大习惯于指摘我的学生。我喜欢与他们讨论,喜欢用调侃的方式达成解释和提示的目的。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只是文明君这部专著特有的问题?我不这么看。一部学位论文的基本目标首先是知识的和学理的,不能加诸过度的理论负担。实际上,这些问题历来也是所有跨文化研究都不得不面对、其理解或解释却又难以归宗如一的难题。只是如今全球化之说日趋兴盛,关注这些问题就显得较为重要和紧迫起来。所以,我就此机会再次提出这些问题,只是想为文明与我的师友对话留下一些契机。如果也能因此引起学界其他朋友和同志的注意,甚至能有机会求其友声,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是为序!

公元二零零二年五一劳动节,急就于北京西北郊蓝旗营悠斋

(原刊于《开放时代》,2002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 孔子是个好老师

    孔子是个好老师

    本书共十三章,全面呈现了一个多面的孔子,以及孔门生动有趣的学习状况。同时,作者让2000多年前的学习和今天的学习型组织之间实现了“穿越”,更让人们看到了孔门的关注问题、注重研讨、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的教育。
  • 画中影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热门推荐
  • 都市修仙之绝世太子

    都市修仙之绝世太子

    古之华夏,始于洪荒,传承千年,悠久漫长,神秘的国度流着无尽的传说。而在华夏的腹地深处,一位修仙少年欲入世炼心,他将会上演着怎样的序幕,究竟是正还是邪?人间本态,心恶难除;吾一仙者,汝又为何将吾拉下地狱的深渊?
  • 画意心生汝情深

    画意心生汝情深

    画仙总感觉少了什么,迷糊的视线,心头的失落,觉得她有什么东西丢了,可是是什么呢?因此她(他)踏上了寻找之路……这是一个画仙历劫的故事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胆

    海胆

    《海胆》是一本人物特写集,收录了九篇文章,写出了九个人的秘密。之所以取名“海胆”,是因为这九个人都和海胆一样:有尖锐的刺,也有柔软的心。除了刷爆朋友圈的《和李安一起午餐》——对李安而言,电影的秘密可以讲,生活的秘密不可说。但他把生活秘密藏在电影里,看懂了,才是真正理解他了;还有:《Hello,朴树先生》——用两万字告诉你,一个40多岁的男人要“天真做少年”,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刘若英:每个女人心里都卧虎藏龙》——是做循规蹈矩的俞秀莲,还是自由肆意的玉娇龙?如果两个都想,就是太贪心吗?《侯孝贤:一根老骨头,知道自己的样子》——《刺客聂隐娘》为什么会拍成这个样子?下一部电影会是什么?还有,他为什么从来不拍中老年人?……九篇文章,写了九个成功者内心的欲望、恐惧和挣扎。当你理解了他们,会更能应对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难题。
  • 古风新韵

    古风新韵

    诗词歌赋集:旌湖七桥:北连秦汉三国枭宿轶风,西衔天府平原之锦邑;南接千年文化之瑰丽“三星”,东邻凤翥翠色山麓;怀依旌湖艾绿之流碧,仰旌城天地人杰之灵气,七桥峨冠,跨数百米旌湖两翼,婷婷玉立。秀矣!
  • 全世界请吃柠檬

    全世界请吃柠檬

    叶淼淼何许人也?首席厨神,大勺一挥,美食让人垂涎三尺;铁血律师,维护正义,口才让人闻风丧胆;当然……她的直接身份是纪先生妻子,把一个修罗醋厂王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女人。初见,她是女魔头,坐在墙角痞笑:“喂,我瞧你很像我的意中人,不如从了姑奶奶。”再见,她是弱女子,瑟缩在角落:“纪少爷,您饶了我吧,求放过。”男人面容冷峻,薄唇轻启:“可以饶了你,但给你两个选择,第一嫁给我,第二我娶你。”啊?叶淼淼微愣,他不是来寻仇的吗?怎么成了逼婚?【男女主1vs1,爽文,快入坑(淼姐不仅仅会做饭,还很会吵架,怼天怼地怼空气)】
  • 穹平纪事

    穹平纪事

    穹平门是一个传奇,自千年前镇压十万英魂而始,自此而续。穿越而来的闻意,感受到了修真世界的奥妙和穹平的辉煌。她以为这是一场美梦,梦里有要好的姐妹和弹指间倾覆天地的神通。然而现实给了她一巴掌。要好的姐妹为了进入穹平门,将她当做诱饵,遗弃在了贪婪的荒兽群中。她挣扎着逃离,却看见那人成了穹平门长老最宠爱的弟子。如果无知是罪,弱小是罪,那么当我真正强大以后,是不是可以让你知道,贪婪是一重最重的罪?
  • 低调做人的智慧课

    低调做人的智慧课

    《低调做人的智慧课》介绍了低调做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也知道低调做人的重要性,但不知道从何做起,有的人甚至认为低调做人过于消极、被动,无助于个人的生存、发展。这都是不懂得低调做人哲学的应用方法的缘故,低调做人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讲究的是认真做事的精神和审时度势的智慧。
  • 半纸结

    半纸结

    美丽的那天那条小河边,年轻的将军他遇见了她。“这把剑好漂亮!”他一愣,寻声转头看去。他看见了她。“我可以摸一摸它吗?”小女孩竟慢慢伸出手,摸了摸他手中的剑。他的心,有些微微地颤抖。“大哥哥,你……真好看!”“你是谁啊?我怎么从没见过你啊!”小女孩眨巴着大眼睛。“大哥哥,我给你留了朵花,让我把它插在你头发上吧!”他冰冷的心被投了一颗石子般,微微地荡起一丝涟漪………………爱太深了,太深的爱,恨亦有太深。纠缠不清,分不开,剪不断。此情难意平。………爱与恨,使人疯狂,做到放下很难,放下,即是解脱。娑婆梦乱万丝网,缱绻心瘦千千结。群号:5403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