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300000039

第39章 《思想前沿与文化后方》自序

前想后或许是所有思想者的正常心态。思想的行为是当前的,但思想的内容却可能是过去的,也可能是将来的,或者至少可能与过去发生的事情有关联,是否与将要发生的事有牵连?则取决于思想的逻辑是否具有某种未来想像的真实。罗丹的“思想者”处于永恒的思想状态,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因为他似乎没有任何思想时间向度的暗示。罗丹的“思想者”自由而孤独,沉重而悠然。我猜想,“思想者”的自由和悠然来自思想者的思想世界与思想者的生活世界之间的距离,以及这一距离给予思想者及其思想提供的巨大空间;而“思想者”的孤独与沉重则源于其思想的不可替代性和无法排遣的问题感。人及其生活世界的问题是永恒的思想之源。

几年前,在为上海一家电视台举行的大学生电视辩论赛所作的现场点评中,我特意提示辩论双方的年轻选手们: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思想的专家,只有自由的思想者,这是思想与知识的根本区别所在。赛后,有选手质疑我的这一说法,问: “若果真如此,不是没有了思想家么?”我的答复是:“思想家”不过是“思想者”不太严格的别名而已,真正的思想者不可能成为某一种特殊类型的专家。现在想来,这一说法或许有些偏颇。思想与知识的确有某些不尽相同的特性,比如说,知识具有普遍的文化公共性,知识的基本原理普天之下,别无二致;但思想却未必如此,在许多情况下,思想总是有思想者个性的独特的观点表达。但另一方面,知识与思想却又息息相关。知识是人们思想、尤其是有效思想的必要条件,知识的增长总有利于思想的生长,反之,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思想的贫困,这是没有疑问的。更何况知识是保证人们有效思想的文化基础。由此看来,在知识与思想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蕴涵的关系。正由于此,人们也可以把已有的思想成果看做是一种既定的文化或知识。事实上,某些类型的知识、尤其是文化性的知识,总是带有某种地方性或区域性的。这也正是现代知识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考虑和视角。

话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身边的一个例子。新近,享誉京城内外的万圣书园在我居住的住宅小区开设新店,内设一座咖啡厅,名叫“醒客”,取自英语中“thinker”(思想者)的汉语读音。这命名同“万圣”(ausageS)的命名一样让我喜欢,不独雅致,而且韵味十足。

俗话说: “人从书理乖”。只要肯读书,就能获得知识,懂得道理,更清醒也更理智地做人做事。如果进一步还乐意买书藏书当然更好(我想,至少万圣书园的经营者是这么认为的),继之,若在读书、买书、藏书之余,还能够静下心来,手把一杯咖啡,心系茫茫人世人事,若有所思,且思且想,就有可能从获取知识进至创造思想的妙境,久而久之,成圣成贤也非奢谈。万圣书园的经营理念真是妙极,让你满怀希冀地购书藏书,充满雅兴地品味咖啡、思想问题,仿佛顾客的购买只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消费,甚至是一种价值无限的思想投资;他们将钱兑换成书的过程也仿佛不是由他们的个人财富变成书店老板的经济利润的市场交易过程,而是一种用钱购买知识,继而用知识创造思想的社会生产过程。如果人们认可知识即财富的理念,那么,这一过程就完全可以被看做是用个人金钱换取公共知识财富或创造思想财富的过程。于是,顾客从作为市场买卖的交易者到作为社会公共知识和思想的创造者的角色转换,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我相信,这一书市的经营之道是绝对值得赞赏的。不过,我利用这一例子想要说明的并不是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而是她的书市运作中所显露的一个更值得重视的关于知识与思想之关联的真理:知识和文化的积累是思想创造的前提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本身已然构成了思想素质的基本内容。话行到此,我又突然想到了时下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讨论。有一种看法值得注意:它认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缺失是只重视知识教育,忽略素质教育。每每读到这样的论点,我就纳闷,是否知识教育就不是一种素质教育?难道知识本身不是一种人的素质?只有知识而无道德或审美情感的人当然不能算做是文明人,但只有道德或审美情感而无知识的人恐怕同样也不能算做是真正的文明人。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知识、文化与思想的关系问题上来。我仍然坚持认为,思想与知识或文化之间确有某些差别,思想总会或多或少地突破已有知识和文化的界限,思想的传统也不同于知识的谱系或文化的传统,而且思想者的角色与知识者或文化人的角色也不尽相同。但我不再坚持在思想与知识或文化之间截然划分出楚汉河界,相反,我越来越相信,在知识或文化与思想之间,永远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如雨露之于小草的生长,或如空气之于生命的呼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在近年来逐渐对自己的为学之道做了些许自觉的改变。譬如,我不再拘泥于自己原来较为熟悉的哲学史或伦理学史一域,而是有意识地选读一些专业知识之外的东西,甚至去尝试阅读我周围的社会和人事,努力解读和理解我们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同时也尝试去独立思考这些现象界的景象和变化,间或也尝试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遇到合适的机会便把它们公布于众,以作为我参与公共讨论的提引。

我感谢一些报纸杂志的编辑朋友或主持人!是他们的盛情约请甚或催促,让我的这些并不成熟的想法能够及时与公众交流,并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他们和许多热心读者的指点、批评。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往,不仅使我明白了许多新的道理,而且也促使我不断检审自己已有的想法,获得思想的进步。

我还想特别感谢我大学时代的老师袁伟时先生!是他的积极提命和催促,才使得这本小册子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编辑完成。编辑这本小册子的原初目的是为其主持的“牛虻丛书”添加一册,不期,该丛书后来因故终止。自然,我还得感谢我的大学同窗、广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余小华小姐!她也是最早促成我编辑本书的朋友之一,而且为使本书的编选更合乎出版规范,她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努力。

我尤其要感谢人民出版社哲学编辑室的陈亚明主任!是她的善意理解和热情支持,才使得本书最终得以顺利出版。她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和友谊,是我应当永远珍惜和记忆的。

最后,我想交代以下本书的编辑内容。收录在这本小册子里的大都是我近几年发表的一些学术随笔或专栏文章,它们虽然都是应约而作的,但基本上是我自己意愿写作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应命之作。还有几篇较长的书评也收集于此,但不包括我在《读书》、《中国图书商报》等报刊上发表的另一些书评。之所以没有把后一类的书评收集在一起,主要是因为我所写的书评有一部分较为学术化,而另一部分则较为随意一些。收录在本书中的书评大抵属于前一类。

当然,这种区分也不尽然,只是相对而言。此外还有几篇访谈录也一并收集在此。访谈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主题探讨形式,我只所以认可并采用这一形式,主要是因为它比较节省时间,也比较随意,不像一些正规的学术会议讨论那样有过强的情景约束。不过,这样的访谈做多了也让我有所顾虑,惟恐引起学界的误解。因为时下人们往往容易赋予这种原本随意的交谈形式以过于严肃的权威形象。我既非专家,亦非权威,所以做起这类事来必须谨慎从事。

这些年来,随笔散文之类的形式越来越为知识学术界所看重,当然也有一些微词。我的感觉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学术和思想的表达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黑格尔的哲学方式与萨特的文学方式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思想表达方式,都具有学术表达的力量,都能找到自己的读者知音。既如此,我们也就不必去强求一律了。更何况,在知识和思想的大众传播方面,这类较为随意的写作形式还有可能比纯学术的写作形式来得更为亲切,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认可。这当然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说说而已。

且为序。

写于二零零二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南宁旅次

(万俊人著:《思想前沿与文化后方》,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同类推荐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热门推荐
  • 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在脑疯子在心

    天才在脑疯子在心

    人的大脑很重要——这是你的大脑告诉你的,你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否是人,都是你的大脑告诉你……你真的确定?你的大脑不会骗你?(对话文体同步更新中)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5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5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部落生活录

    部落生活录

    向往田园生活,并且患有抑郁症的都市女孩七月,车祸来到了兽人大陆,携手帅气的兽人,开展一段治愈的远古之旅。
  • 九天剑主

    九天剑主

    九天九地,魂者林立。强者立于九天,如璀璨星辰,弱者匍匐大地,似渺小蝼蚁。少年白夜意外开启神秘天魂,修无上魂术,御魂御剑,冲上九天,荡尽星辰,传奇由此开始
  • 想要偷偷喜欢你

    想要偷偷喜欢你

    传闻,余神有颜有钱,家世显赫,冷血霸道,无恶不作!米小宛从未想过会与这样的人有交集。直到——五好学生米小宛,兼职路上随手救了个小可爱。转天,小可爱就成了她的同桌……米小宛:嗨,你是新来的转校生?余宿寒一脸平静:不,我是你的男朋友。米小宛:???*坑人一时爽,追妻火葬场!米小宛:余神,今天也是努力恋爱的一天哦!
  • 蚀骨迷恋

    蚀骨迷恋

    从校服走到婚纱,顾清欢才真的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礼没有任何仪式,甚至连结婚证上的照片都是ps的。她不止一次,目睹自己老公和众多女人纠缠不清。没有爱,为什么要娶她?这句质问只换来云阙歇斯底里的咆哮,他说今生没玩够之前,绝对不和顾清欢离婚!当爱已成往事,却忽然有一个人,出现在她身边,说也爱了她十年。在这件叫做爱的小事里,没有胜负,只有付出。我不能告诉她当年的真相,她知道后会恨我。我要让她在恨我之前,先爱上我。
  • 国民男神心头宠:大小姐驾到

    国民男神心头宠:大小姐驾到

    如果遇见坏人怎么办,那么眨你眼睛萌死他。是他!今天一天内见了三次面。第一次见他霸气。第二次见他高冷。第三次见他狼狈。“喂,你还能走吧。”凌菲蹲在他身边,双手扶着他。欧阳逸看了一眼凌菲“嗯”了一声。要不是自己大意也不会招到那流氓暗算,被划伤手,也不会轮到这丫头帮忙。凌菲有些不知所措扶着他起身,向小巷子外走去。“怎么就你一个人,你那些霸气保镖团呢,怎么没有保护你。”凌菲边走边问。欧阳逸停顿了下脚步,警惕地看着她。就因为一次的见义勇为,他和她一直纠缠不清......
  • 毒王网游行

    毒王网游行

    2100年,将会是什么样子,期待与你共同分享
  • 家有萌宝:爹地碗里来

    家有萌宝:爹地碗里来

    夏婉婉和陆渊结婚,婚后,陆渊对夏婉婉时好时坏。夏婉婉怀孕却被要求打掉孩子,夏婉婉借助妹妹离开却险些死在船上。失忆的夏婉婉五年后以新身份回国,而两个孩子为了寻找爹地一起回来。大小宝发现陆渊就是爹地,所以开始套路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