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600000036

第36章 从政智慧(1)

1.功成身退,天之道

原文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①。

功成身退,天之道②。

《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

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

功业成就后引身而退,这才合乎自然的天道。

注释

①“遗”是留给,“咎”是灾祸。这两句的意思是富贵骄人,简直就是自取其祸。

②这一句《淮南子》本引作“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遂也是成功的意思。

“功成身退”是说,成功了之后就要急流勇退,不要把住功劳不放。

“天之道”这是天的运行之道。春天完成了生发万物的任务,就退出来,把时令让给夏天;夏天完成了长养万物的任务,就退出来,把时令让给秋天;秋天完成了成熟万物的任务,就退出来,把时令让给冬天;冬天完成了归藏万物的任务,就退出来,把时令让给春天。天的运行规律就是功成身退,从不所住不放。人要想学到大道,就应当学习天,奉行天道。

解析

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方面发展。太满会溢,太尖利会断,这是说我们做事要适可而止,进退有度。太露锋芒就会遭人嫉妒和陷害,不如到一定的时候退而隐之,即“功遂身退”,绝不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退而隐之不是形式上的退居深山,而是要有功不倨傲,有名不恃名,有财不扬财。这就叫遵循大道。

大道就是如此,它滋养万物而不居功,没有恩义的对待,也就无所谓报答;万物接受大道的恩典,不去报答,大道和万物仿佛毫无关联,所以也就没有怨恨和嫉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人类只有和大道同步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才能达到失也是得、退也是进的境界。

故事

范蠡功成身退

范蠡,字少伯。他是春秋末年的政治家,楚国宛城(今河南南阳)

人,长大后到越国求取功名,被封为大夫,后升至上将军。

范蠡所辅佐的国君是越王勾践。越国此时与吴国结仇,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越,越王勾践想先发制人去伐吴。

范蠡劝阻道:“不能这么做,我听说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争斗是各种事情中最末等的事,违背道德,好用凶器,干末等之事,老天爷也是不赞成的,所以无故出兵是不利的。”勾践不听劝告,于是吴越两军会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结果越国的水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带领残军五千余人逃回,到会稽山上躲避,吴军一路烧杀,把会稽山团团围住。到这时,勾践才悔之莫及,对范蠡说道:“悔不该不听先生之言,遂有今日,现在怎么办呢?”范蠡说:“事已至此,只好去给吴王送厚礼,低声下气地向他们求和。”越王没法只好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经过几次请求,吴王夫差才同意越王的请求,撤兵回国,但要把越王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做臣子并伺候自己。勾践把国家大事托给大夫文种,自己带上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做人质。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坟墓旁的石头屋里,为吴王养马。吴王每次出去,都要勾践为其拉马。

范蠡的滋味就更苦了,他在人前与勾践一起伺候吴王,在人后还要伺候勾践,还得不断活动,给人送礼,观察形势,勾践有时忍不住了,范蠡还得安抚他,以免前功尽弃。这样经过三年的痛苦生活,吴王夫差认为越王勾践真的臣服自己了,就在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年)把他们放回越国。范蠡驾着车,终于和勾践夫妇又回到了越国。

越王勾践回到本国后,为了能使自己牢记亡国的耻辱,不让在卧室内铺放锦绣被褥,只铺上柴草,还在屋里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这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觉得范蠡才能和忠诚都可信任,就打算把国政交给他,范蠡却说:“操练兵马、行军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就把国家政事交给文种,让范蠡负责操练兵马。

范蠡在苎萝山上(今浙江诸暨境内)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说服她为国舍身。范蠡亲自把西施送往吴国,夫差一见马上就被迷住,日夜与西施在姑苏台上作乐。西施牢记范蠡的嘱托,总在夫差面前说越国好话,夫差对越国的警惕就一点也没有了。

范蠡、文种一文一武齐心辅国,经过十年艰苦奋斗,国力强盛了,于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出兵打败了吴国,再也不称臣进贡了。又过了五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范蠡与文种又率军攻到姑苏城下,围困三年后,彻底打败吴军,夫差自杀,勾践的兵马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范蠡作为一个从始至终辅佐勾践完成霸业的有功之臣,官封上将军,照常理应该志满意得,等候封赏了。但范蠡的高明之处就在他不恋虚名,不图富贵,作为大臣,他辅佐主公完成了大业,于忠、于义、于自己一生的事业都圆满地画上了句号,他要开辟新的生活了。

范蠡给勾践留下了一封信,说明自己有罪,当年主公受辱于会稽山,主辱臣死。现在天下已定,请主公给臣下降罪处死。范蠡也没有忘记老朋友文种,也给他留下一信,说明鸟尽弓藏的道理,劝他也远走高飞。

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终于被勾践逼得自杀了。

范蠡由于早做了准备,把自己秘密所藏的珠宝玉器装船,带上自己的亲信和美女西施,乘船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越国。

范蠡泛海北上来到齐国,更名换姓为鸱夷子皮。他带领儿子们不问政事,只经营生产,没有多久,家产多达数千万。齐人听说他有如此才能,叫他当宰相。他叹息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又交还相印,散发资财,只带亲属和少量珠宝,离开了齐都,躲到陶(今山东定陶)这块地方,改名为陶朱公。

陶朱公在陶十九年,曾经“三致千金”,就是散了又挣、挣了又散三次,成为天下首富。至今传有《陶朱公理财十六则》一书。

范蠡最后又离开了陶地,什么都不经营了,只带着西施,浪迹太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老板反感的行为

小刘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由于他工作认真,小事大事都抢着干,而且常常主动加班,奋力打拼,他所在部门因为他的表现而在业绩上有很大进步,老板先是为他加薪,之后又对他以及他所在的部门加以表彰。

那段日子里,小刘的确非常出风头,可是没有半年的时间,他就被炒了鱿鱼。事后,有人透露说,这都是由于他太喜功了。有一次在部门的总结大会上,面对众多领导,小刘发言说:“我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取得就在于我喜欢走一步想三步,这是我的最大优点,我凡事都不会只看表现现象,遇事总爱走一步想三步,这是我的最大优点,我凡事都不会只看表面现象,遇事总爱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是我的性格。”

2.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①,善用人者为之下②。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③。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译文

善于做将领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用兵的人,不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方对打;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德性,这叫做使用人力的方法,这叫做符合天的法则,符合古人流传的法则。

注释

①士,指将帅。王弼注:“士,卒之帅也。”怒,读如《庄子·逍遥游》“怒而飞”之怒,奋。此处犹言逞强,斗狠,与下句“善胜敌者不与”含意一致。与,对,指敌对。《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一与一谁能惧我”。《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与”皆敌对之义。王弼注:“与,争也。”善为将者不逞武力,善于战者不斗狠逞强,善胜敌者不用争斗。《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与“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词义略近,通过高明的战略来克敌制胜。

②善用人,指为将用人。下,谦下。善用人者为之下。

③德,策略。力,本领。天,自然。极,法则。四句意谓,不逞武,不斗狠,待人谦下,这就叫不争的策略,叫用人的本领;这就叫配合自然,是自古以来的法则。

解析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意思是说一个高明的士是不讲求武力的,善于指挥战争的人是不容易被激怒的,善于克敌制胜的人并不争一时之高低,善于用人的人对别人表示谦下。老子并没有不允许士参加战争活动,但他反对士仅仅充当一名只知披挂上阵和暴跳如雷的蛮横武夫。

老子虽然反对智慧、谋略这些东西,但他尤其反对武力、暴力以及一切强大有力的表现;他本人充满了智慧和谋略,在军事学方面更有独到的见解和高深的韬略。在老子看来,当时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兼并战争,简直就像小孩子的游戏一般可笑,无数辆兵车后面跟随着无数步兵,敌对双方的指挥官都是些虎背熊腰的蛮勇之士,根本不讲也不懂什么策略、计划和深思熟虑,只经过极为短暂的相互冲撞,便胜负已分。

老子反对战争——“不以兵强于天下”,“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是老子的反战名言,这与他反对一切强大事物的态度相一致。但老子的柔弱并不是软弱,老子的不争并不是屈从,这在老子对军事学的看法中随处可见。

老子认为,以冷静的态度来进行战争,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取得最好结果。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是要寸土必争,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要获得最后胜利,所以,能够以不争的态度来指挥战事,就往往能够把持全局、操纵战机、进退自如。善于用人的人应该在态度上表现得谦下,也是高明的策略。老子认为,领导者表示谦下是~种获得人心的最佳方式,一名领导者不能以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工作,尤其是一名军事指挥官不可能独立进行一场战争。所以,他们必须依靠众人的力量,而依靠众人便需要有一种态度来把众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在一般情形下,无论是政治领袖还是军事指挥官,他们往往采取极端严厉的态度来确立自己的威信和权威,但老子认为,采取谦下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善于用人,大众的心理往往是吃软不吃硬。

故事

刘邦纳贤任能

刘邦,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喜欢广交朋友。

三十岁时,当了秦朝沛县的泅水亭长(乡村小官)。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首倡起义,天下纷纷响应。起义浪潮很快波及到沛县,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一起杀死沛县县令,正式宣布起义。他重用贤士,善于集中集体的智慧,使队伍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他曾数败秦军,直捣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后来又经过三年楚汉战争,歼灭项羽,统一中国,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不计小节擢用陈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陈平是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年时家中贫困,与哥哥嫂子住在一起。为了生计,他经常帮助人家办理丧事。已经到了结婚年龄,还娶不上媳妇。

陈平身处逆境,却胸怀大志,他刻苦读书,勤于实践,增长了见识和才能。他曾经主持乡社分肉,因为公道正派而得到乡亲异口同声的称赞。陈平感叹地说:“可惜!如果让我治理天下,也会像分肉一样秉公办事。”

在反秦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陈平离家出走,投奔了魏王。他屡献奇计,而魏王却不予采纳,这时,有人在魏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他便离开魏王,投奔了项羽。他略施小计,就帮助项羽收服了殷王司马印。

但项羽心胸狭窄,用人多疑,陈平觉得他成不了大事,又离开项羽而投奔刘邦。通过魏无知的举荐,被刘邦任为护军都尉(负责调节诸将的关系)。

一个降将无尺寸之功,却一下子成了汉王的心腹,刘邦的老部下纷纷不平。大将周勃和灌婴对刘邦说:“陈平虽然仪表堂堂,却未必有真才实学。我们听说他在老家时与嫂子私通,品行不端;他因为没有得到魏王和楚王的重用,才来投奔汉王。您对他加官晋爵,他却不能忠于职守,利用职权之便,经常接受诸将的礼金。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请您好好考察一下。”

刘邦听了将信将疑,就把魏无知叫来,责备说:“陈平的品行这样坏,你为什么不说清楚,反而一味吹嘘他多么有才能呢?”

魏无知说:“我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大王责备的是陈平的品行,这是两回事。如今楚汉相争,势不两立。失人者败,得人者兴,要想打败楚王,您就得重用像陈平这样的人才,以协助筹划良策。至于盗嫂受金之事,您又何必介意呢?”

刘邦听了魏无知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但心里还不踏实。又召见陈平,责问:“你先是追随魏王而不称心,后来投奔楚王私自离去,现在又同我一起共事,这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怀疑啊!”

同类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高度浓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人们的智慧精华,从中提炼出一条条人生哲理,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从事何种职业的读者均能找到相应的哲理来指导自己。全书分为“小故事大道理”等4部分。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热门推荐
  • 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

    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

    《三十六计》,这部应用最广的胜战宝典,不仅适用于以男人为主导的金戈铁马的军事战争、斗智斗谋的商海决战,还适用于文雅柔弱的小女人所处的没有硝烟的社会战争中。一个不知道自我提升的女人很难获得幸福,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女人很难立足于社会,一个不明白男人心的女人很难赢得爱情和婚姻,一个不会斗智铺谋的女人很难决胜于职场。本书专门针对女性对兵法《三十六计》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一一解读其中谋略,旨在为追求幸福、渴望成功的女性献上绝妙锦囊。
  • 我的智脑有bug

    我的智脑有bug

    漆黑的云侵染了血色的圆月,青灰的石拼接了弯曲的小路,昏暗的灯带来了唯一的光明。远处小路上的人影,飞快的接近这唯一的光芒。人影的脸在逐渐的清晰,清晰的可见脸上的汗液向下流淌。也能清晰的感觉到那汗的冰冷,因为额头的汗刚流到脸颊,就已经开始结霜。近了,近了,伸出的双手顷刻便要触碰这光芒,但是只见那人脸上的双眼凸起,左手收回抓挠脖颈,仿佛那里有什么东西,右手拼命的像前伸着,只为了抓住那些许光明。......
  • 嗜血佣兵女神:邪王太腹黑

    嗜血佣兵女神:邪王太腹黑

    人人都说她是废材,遭受人的唾弃与鄙视。世人鄙视也就算了,偏偏自家的姐妹也欺她辱她。当她做了陪葬,三年后重生,也不知道是哪些人厚颜无耻的向她谄媚献好。皇帝又如何还不是听从她的提议,最后还被傻帽的算计,让百姓所耻笑。名震天下的邪王还不是整天跟在她的身后瞎转悠?无孔不入的情报楼还不是她随手而创?且看她如何废材逆袭,锋芒展露,斗智斗勇,涅槃重生!
  • 在艰难的世界里,勇敢前行

    在艰难的世界里,勇敢前行

    这世界虽然没那么好,但也没那么坏。我们要试着去努力,遭遇风霜雨雪后,依然有勇气往前,往未知的未来去探险。直击脆弱心灵,正视失败成因。
  • 余生不悔有你

    余生不悔有你

    女主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发现了可以做出所谓的“后悔药”的配方,而后遇到男主发生了一系列搞笑的,甜蜜的事情。女主研制的后悔药也带给了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大型丛书之一,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 快穿挣积分

    快穿挣积分

    俞木误入主位面,获得合法身份后,过上了到各个位面打工挣积分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任务位面不好混啊!别人的快穿:强,强,强!俞木的快穿:挨打,钻狗洞,啃窝窝头!总之一个字,怂!她下定决心,要做个不怂的任务者!ps:本文无CP
  • 理性之主

    理性之主

    灭世的洪水奔涌而至。旧神的低语耳边回荡。大陆被海水淹没,魔力被邪神污染,无尽的灰雾笼罩其上。沃土精灵、元素巨怪,诡秘的真实在贝尔眼中缓缓呈现,在这疯狂混乱的世界,唯有理智的大脑方能一路前行。ps:披着克苏鲁皮的种田文~
  • 云越玄天

    云越玄天

    浩劫余生,再寻大道。道破天光,领得天启。(感谢朋友,为你们而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