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800000033

第33章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12)

平常心就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应机接物尽皆是道。当他说了“自心是佛、即心即佛”之后,有弟子问:“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

道一说:“为了让小孩子不再哭。”

弟子又问:“不哭了以后,怎么办?”

道一说:“非心非佛。”立即打掉弟子对于“即心即佛”的执著,让人保持一颗平常心,活泼干净,不为文字污染。

道一门下弟子将近140人,其中百丈怀海、大珠慧海、南泉普愿都各是一方宗主。“怀让门下跃出一马、踏杀天下人”一语,终于应验。

百丈怀海(720—814)是福州长乐人,本姓王。师从马祖,得法后,在洪州新吴(江西新奉)大雄山居住传法,因为此山险峻雄拔,渊深百丈,所以又称百丈山。百丈怀海之名也由此而来。

百丈依附马祖的时候,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为人室弟子,三人犄角而立,听马祖说法,并称三大士。 。

有一次,百丈陪马祖行路,见一群野鸭子飞过。马祖问:“是什么?,,百丈说:“野鸭子。”

马祖问:“哪里去了?”

百丈说:“飞过去了。”

马祖一把就扭住百丈的鼻子,百丈痛得大叫。马祖说: “还说飞过去吗?”

百丈忽然醒悟。回去之后,却嗷嗷大哭。同室问他: “想念父母亲啦?”

百丈说:“没有。”

又问:“被人骂了?”

百丈说:“没有。”

“那你为何哭呀?”

百丈说:“刚才我的鼻子被师父扭得好痛。”

同学就去问师父怎么回事。马祖说:“他自己晓得,你问他去。同学回来问他,百丈哈哈大笑。

“刚才还哭,为何现在却笑?”同学不明白。

“是啊,刚才哭,现在笑。”百丈也没什么好说的。同学却仍然没有搞懂。

第二天,马祖登堂说法,大家刚刚聚齐,百丈卷起禅席就走。马祖法也不说了,下堂回到方丈。

百丈紧随而去,马祖就问:“刚才我法还没说,你怎么就卷席而去?”

百丈说:“昨天被和尚拧得鼻子痛。”

马祖问:“你昨天向什么地方留心?”

百丈说:“鼻子今天又不痛了。”

马祖说:“昨天的事你搞懂了。”

又有一回,百丈又去参见马祖。马祖用眼睛盯住禅床角上的拂子。百丈问:“即此用、离此用?”

马祖说:“你今后就张开嘴巴两片皮,怎么接引人?”

百丈就拿过拂子,竖起来。

马祖问:“即此用、离此用?”

百丈又把拂子挂回原处。这时马祖大喝一声,震得百丈耳朵聋了三天。

从此百丈去了大雄山,自开一门,弟子从四方闻风而至,以沩山灵佑、黄檗希运为上首弟子。这两人后来一个创立沩仰宗,一个别开临济宗,成为中唐以后最为繁盛的两派。这是百丈的大贡献。

百丈的另一大贡献是“百丈清规”的丛林制度。俗话说“清规戒律”,清规的起源要问百丈禅师。

原来印度的佛教,由于地域风俗的不同,佛陀立过一些规矩,叫做戒律,来约束僧侣的衣食住行。

比如衣,不能超过三件,多了就要布施;衣服也是破布旧布缝补起来的“粪扫衣”。又如食,规定日中一食,过了午时不准再吃,叫做“过午不食”;而且自己不种地,恐怕伤了地里的生命,就靠乞食为生。住,是随遇而安,随身携带蒲团之类的坐具一个,在屋檐、庙廊、树下、旷野、荒冢盘腿一坐,就算住下了。行,或者赤足,或者穿上芒鞋,光头安详而走。

但是到了中国,因为国情不同,这些戒律有的就难于实行。僧人如果乞食不到,就没有印度那么多野果子可采;而且中国以农立国,靠乞食生活的话,容易被人看作懒汉。所以中国的僧人,在隋唐以前,多半靠政府的优待和王公贵族供养,或者靠自己募化,这就不免跟世俗和朝廷发生利益冲突,曾经引起多次排佛事件。为此,百丈立下清规,明确规定一条,叫做普请法,就是要求僧人不分等级,一律从事劳动,自己解决生活问题。这一革命性的措施,使禅宗跟世俗生活融为一体,有了自己的经济基础,得以长久立足于社会,能够经受住比较严重的打击。由于适合国情,这一制度逐渐盛行于全国。

另外,庙宇在中国,一直有佛殿,供佛像。这恐怕是继承印度像法时期的遗风,而跟佛陀当初的做法不合。百丈的革命针对这个弊端,提出不立佛殿,只建法堂。恢复了原始佛教的优良作风:不拜偶像,不落形相。

此外,还规定确立德高望重的大德为丛林住持,尊为长老,住在方丈之中;僧众不论高下多少,一律住在僧堂,开设长连床,坐禅睡觉都在这里,看来坐禅是“恢复”了。

其他还有种种具体的清规。百丈禅师的丛林要则20条说——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人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廉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百丈自己躬行清规,上了年纪以后,仍然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垂为世范。这种丛林制度,实行众生平等,天下一家,集体生活,账目公开,一时成为人们理想中的乐园。其中提到“念佛”一法,是各宗通行的净土法门,这体现了净土无宗的特点:没有固定的师承宗门,却是任何一宗的宗旨。禅宗也历来有念佛的禅定。

今日所传的丛林清规,是经过两宋的修改,在元代顺帝元统三年(1335),由朝廷命江西百丈山住持德辉禅师定本、由金陵大龙翔集庆寺住持大诉等校正,而定下的本子,叫做《敕修百丈清规》。

有一篇《宝王三昧论》,我们可以从中看见百丈的胸怀——

(1)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2)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3)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邋等

(4)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5)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6)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7)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8)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9)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易动

(10)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

——因此圣人设化,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逍遥,以遮障为解脱,以群魔为法侣,以留难为成就,以敝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布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屈抑为行门。

百丈的这种精神,南怀瑾先生认为融合了儒家的礼乐制度和道家的乐于自然的思想,是中国化的真正民主自由的制度,其内容是天下为公、学术自由、生活民主、师道尊严。

3.方圆含默契(沩仰宗)

沩,是沩山,在潭州(湖南宁乡),怀海弟子灵佑(771~853)的根据地;仰,是大仰山,在袁州(江西宜春),怀海弟子慧寂(814~890)

开辟的根据地。沩仰宗就由这两山两人开创,是一花五叶中最早形成的一叶,但也凋落得最快。

沩仰宗的兴起,正在会昌法难(841~846)前后。随着武宗灭佛而来的,是南方王仙芝、黄巢的大起义(874~884)和北方军阀混战(884~907)对佛教的连续打击,最后形成的五代十国割据,使以官寺庄园经济为基础的佛门各派损失惨重,徒众四散转移。而禅宗经过百丈的改制,却利用国家控制能力的减弱、流人山林的僧众日多等因素,乘隙而入,得到空前的发展。沩仰宗最早脱出,传承150年左右,到了宋代渐渐消歇下去。

沩仰一派的特点,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总结为“方圆默契”——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想吃饭,我就捧碗,你要渡江,我就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就知是牛。这样子接引学人,机用圆融,语默不露,明暗交驰,体用双彰。他们经常使用圆形或者圆中有方的图形来寄托禅意,不说破。据说有97种圆相,比如在圆形中写个牛字,表示“纵”

的意思;圆形中写个佛字,代表“夺”的意思。他们受到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影响,用形而下的形象来体现形而上的义理,把参禅当作参玄,跟道家相通。

灵佑姓赵,福州人。23岁游江西,参见百丈。百丈一见,让他进来,作为首座弟子。

灵佑站在一旁,百丈问:“你拨一下炉子中有火没有?”

灵佑拨了一下,说“没有火。”

百丈亲自去拨,在深深的炉灰里夹出一点点火星,举起来对灵佑说:“你说,没有这个吗?”灵佑由此发悟。

百丈对他说:“悟了同未悟,无心也无法。你好好守护吧。”

灵佑得法后,在沩山独开宗门,方圆默契,体用双彰,启发徒众。

这沩山险峻峭绝,杳无人烟。灵佑跟猿猱为伍,以野果充饥。过了6、7年,没有见过生人,弟子也就无从谈起。灵佑就想,这样就没法度人了,下山吧。走到山口,虎狼蛇豹横横竖竖,拦住去路。灵佑说:“你们这些野兽,不用挡我的道。我要是跟这山有缘,你们就各自散去吧。要是无缘,你们不用动,我从路中过去,随你们吃。”说完,群兽四散而去。

灵佑不久建立同庆寺,弘法40多年,入室弟子41人。会昌法难期间,灵佑裹首为民,等到宣宗解禁,又回到沩山。

慧寂参见灵佑之前,已经从学多人,悟得玄旨。

到了沩山,灵佑问:“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慧寂说:“有主。”

灵佑问:“主在哪里?”

慧寂从西头走到东头,站住。灵佑觉得这个人与众不同。慧寂于是问灵佑:“真佛住在哪里?”

灵佑说:“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当即顿悟。从此跟随左右,15年。

有一次,灵佑和慧寂一起放牛,灵佑问:“你看这山中有没有菩萨?”

慧寂反问道:“和尚疑心哪个不是菩萨?”灵佑就不说了。

还有一次,灵佑问:“《涅槃经》40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

慧寂的回答让灵佑感到满意:“都是魔说。”

“好,以后没有人能奈何你了。”灵佑非常放心地说。

灵佑的法门,是“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慧寂深得法要。马祖的弟子盐官禅师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灵佑却说“一切众生都无佛性”。盐官的两个弟子到沩山来问究竟,看到灵佑的样子,莫测高深,就有点轻慢了。一天,二僧劝慧寂说:“老兄应当勤学佛法,不容易呀。”慧寂就画了一个圆圈,递给二僧,旋即又抛向背后,再两手空空向前展开,让二僧来取圆圈,二僧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慧寂就反过来劝他们:“老兄应当勤学佛法,不容易啊。”二僧返回盐官的途中,走到30里处,一个僧人醒悟了;走到30多里处,另一个僧人也醒悟了,都说灵佑的话有道理,的确是“一切众生都无佛性。”于是二人回到沩山,跟灵佑和慧寂学了很久。

后来慧寂在王莽山、袁州仰山、洪州观音院和东平弘道,应机接物,成为沩仰宗的标准,史称仰山慧寂。圆寂前对门人说:“一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说完两手抱膝而终。慧寂是韶州怀化人,姓叶,阳寿77岁。

灵佑的弟子,除了慧寂,还有青州的香严智闲很有名。慧寂又传光穆、光涌、景通、文喜等人;光穆再传如宝,如宝则传贞邃、福寿、德韶等人。智闲之后则有止观、绍宗等人。沩仰宗的传承,大抵如此。

4.大喝一声雷(临济宗)

临济喝,德山棒,在禅门中是出了名的。临济门下的大士一喝,如五雷轰顶,头脑破裂,不可抵挡。

临济宗的创始人、百丈的弟子希运(?~855),算起来是慧能的第四代弟子。家在福建洪州,小时在家乡鹫峰山出家,因为他酷爱洪州高安的这座鹫峰山,后来到这里把山名改成黄檗山,在那里弘法多年,禅众常有千多人,后人就称他为黄檗希运。

希运其人,额头隆起如珠,言谈朗润,志意冲淡。出家后,游历天台山,遇到一个僧人。两人一见如故,谈笑风生,一起走到河边,洪水暴涨。

那僧人要领着希运同渡,希运说:“老兄要渡,自己渡吧。”

僧人踏水淌波,如履平地,回头说:“过来!过来!”

希运骂道:“呸!这个自了汉!我早知道这样,不如砍断你的腿!”

僧人一听叹道:“真是大乘法器,我不如呀。”说完就不见了。

希运后来游历京师长安,有人劝他去找百丈。百丈一见希运,开口便问:“巍巍堂堂,从哪里来?”

希运说:“巍巍堂堂,从岭南来。”

百丈又问:“巍巍堂堂,来干什么?”

希运说:“巍巍堂堂,不为别的。”说着就礼拜百丈。

希运又问:“最上乘的大法怎么指示?”

百丈好久不做声。

希运说:“老这样不说话,后人岂不断了法种?”

“我看你呀是个人。”百丈到底开口了,说完就起身去方丈。

希运紧跟着进去,说:“我是特地来的。”

百丈说:“要是这样,以后可别辜负我。”算是收作弟子了。希运学法很快得到百丈的赏识。

有一回,希运到盐官那里礼佛,正好唐宣宗李忱也在那里作沙弥。宣宗是武宗灭佛后的帝位继任人,在全国推崇和复兴佛教;现在作为王子,削发为僧,虽说是避难,也确实学得一些佛法。宣宗本是宪宗的第13子,但是宦官专权,杀死宪宗。宣宗看到宫廷险恶,就装呆卖傻,躲过大难。

希运礼佛的时候,宣宗问:“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长老礼拜,求个什么?”

希运答道: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我经常礼拜的就是这个。”

宣宗沙弥说:“那还礼拜干什么?”希运上去朝沙弥就是一掌。

宣宗说:“太粗鲁了!”

同类推荐
  •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古代哲学家曾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随着哲学、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不为自己意识到的偏见、谬误和错觉,比如先入为主、事后诸葛亮、对人不对事(因人废言)、多数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迷信权威,等等。本书总结了在我们的思维中存在的61个偏见、谬误和错觉。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用一篇生动的文章来介绍这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家怎样通过思考或实验来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在历史上或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典型的案例,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偏见、谬误和错觉。
  •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追求生活的真谛、充实自我的心灵,空虚是得不到充实的忧郁,充实是摆脱了空虚的满足。
  • 人权哲学导论

    人权哲学导论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西方人权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源流,对人权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哲学解读,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客观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与研判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该书从哲学角度系统梳理并解读了古希腊至今中外人权思想的发展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研判了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指出,人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不管是作为具有高度价值统摄作用的哲学范畴,还是作为具有实际价值参照作用的法治范畴,人权实践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权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生命真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更是一种行动。从世界范围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肆意破坏和践踏人权原则的托词和借口,人权价值理想的普遍性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标签和工具。国际间的人权保护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协商的基础之上,严格依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说人权是西方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还不如说是东方的四合院,和合相生。
  • 传习录

    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集中而系统地阐释了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内涵,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古典哲学著作。它所阐述的修身、养心、处世之道对于现代生活依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这是一本充满实践性的生活哲学读本。
  • 生命哲学书

    生命哲学书

    生死离别便是一种尤为明显的无常现象,只是世间众多男女尚被执着所缠,心中烦恼丛生,无法堪破这本属平常的无常现象。可是,如果我们契入法性,生起觉悟之心,以觉悟的心去谛观世间的生死离别,那么我们便会发现,曾经心中执着的一切,不过都在缘生缘灭中变化而已,这种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是生命的另一种新生。
热门推荐
  • 上错床,嫁个“狼”

    上错床,嫁个“狼”

    前男友被别人吃干抹净却想吃回头草。现任领导却是个gay,赌气和那个男人一夜之后,丢下10元钱,记着,是姐买的你,这钱是你的服务费。谁知那个人却阴魂不散,纠缠不休,“既然这样,那我就是你的人了。”他说,“你要对我负责。。。。。。”从此,林清然栽了。。。。。。她被男友换了!不因为爱情,他们感情很好,不因为容貌,那个女孩儿比她还丑。也不是因为运气,她的桃花运正泛滥。。。。。。在宾馆免费观看活春宫!不是因为好奇,是因为心地善良,拔刀相助。被助的人却要她赔偿损失,而另一个人却要她以身报恩。靠!这都是些什么人?听说合欢花开的时候,就有一对远离的恋人要重逢,这么狗血的事情竟然也能让她碰上!如果真的是缘,那还要有这么多的波折干什么?这小子,也不是什么好“狼”!看来,缘份这东西,靠不住!推荐:《云天诀》
  • 我和绝美总裁老婆

    我和绝美总裁老婆

    他是地球至尊王者,佣兵界的大帝,帅得掉渣的超级男神。他老婆漂亮的不像话,只能用天使面孔魔鬼身材来形容,还是一家大公司总裁,可惜对他冷如冰山,认为他除了帅以外,一无是处,是个吃软饭的窝囊废。
  • 妖妻难当

    妖妻难当

    一只爱作糗诗的狐狸精,竟爱上了英俊潇洒、一身正气、才华横溢,555,名花有主的神仙。更悲哀的是,他要用锁妖剑射她。不过,小金狐决不气馁,为了爱,努力奋斗.....<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按摩取穴定位随手查

    按摩取穴定位随手查

    从头到脚的养生穴位蕴含着代代相传的保健祛病妙法。本书精选了人体12条正经和任督两脉上的特效穴位,从最基本的穴位手法入手,循序渐进的告诉你如何进行按摩才能达到防病祛疾、保健养生的目的。本书配有准确的穴位图方便读者查找穴位进行操作,呵护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
  • 天启之万世轮回

    天启之万世轮回

    天地未开皆为混沌,天地初现为太初,世间演变万物及为天地,直至天地衰竭成为世末……天地万物无时无刻在生和灭,这就是轮回。轮回既是一切的结束又是一切的开始,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体验世间、渡劫重生、万事因果等必经之路,但他们不知道这也是天地对大千生命的考核……
  • 平行世界之战争系统

    平行世界之战争系统

    主角周鹏在平行世界的争霸故事。一桶姜山,就在这时。
  • 远上寒山奈何来

    远上寒山奈何来

    原来曾经所无视的一切却是如此的珍贵,只有失去才知道珍惜,纸窗捅破,一切秘密倾泄而出。林家一时的辉煌消失了,高高在上的她成为了一个笑话。再次遇见,却不知道语从何起,曾经敏感自尊心很强的她,再看着如今的她,只是一个被人欺负的落魄千金。白寒辰握紧双拳,紧紧拥护着她,“别怕我在,我会陪你从校服走到婚纱,奈奈。”
  • 明月姣姣似我心

    明月姣姣似我心

    一枚普通三流大学的普通女大学生,却在游戏里谈了一场不普通恋爱。线上与线下的碰撞,是幻想的美好还是现实的残酷?江湖这么大,一切都成了传说。
  •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第2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第2版)

    在作者的文字中、在作者与苏霍敏林斯基的心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教育智慧,以及温暖而感人的故事、朴实而掷地的话语。原来教师可以这样,教育可以这样,教师可以这样从事教育。当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会不自觉联想到自己的学生生活,如果你是教师肯定会对照自己的教学与实践,而这正是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跟随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学做一个大写的人。
  •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坐拥美女。教你如何逆袭高富帅,斗智斗勇变男神。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