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800000009

第9章 众生是佛,本尊即我(2)

其他如一异、去来、常断,都可以根据其网络关系攻其一点,兼及其余,牵一发而动全身。释迦牟尼的14无记,龙树一一回答了。释迦牟尼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龙树的回答,也是一种不回答。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些矛盾,在康德那里叫做“二律背反”。康德说:二律背反是解决不了的,是说不通的。康德举出了四对或者六对二律背反,比方世界在时空上是有限还是无限呀,物质是连续(单纯的)还是无限可分(复合的)呀,等等。康德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幻象,不过却是一些必然的幻象,理性必定会碰到这些矛盾,但是无法解决。可是,像“世界、灵魂、上帝、自由”这样重大的问题,不解决就没法过有意义的生活。怎么办?只好把它们统统交给信仰。使人觉得康德的信仰非理性,没道理。黑格尔跟康德不同,他说二律背反何止四个六个,康德太温柔了,见不得矛盾,其实世界到处都是矛盾。在黑格尔那里,矛盾才是合理的事情。居然反过来了,好像不矛盾反倒错了。所以直到如今,至少在西方逻辑界,黑格尔没几个人理他,认为他除了胡说八道,就是缺乏常识。逻辑学界要是碰到龙树,那可真是倒大霉了,那真是可以破个一干二净,一丝不挂。

有人认为提婆比龙树还厉害。龙树是“以破为立,破邪显正”,提婆干脆“一破到底,不立自宗”;龙树大体上是破有破无,显出中道,提婆则除了破有破无,还进一步破亦有亦无。此外,提婆还提出“除非不说,一说即有可破”,声称真理一定不可言说。提婆大概也知道他所谓“不可言说”也是可破的了,正如中国的慧能所说: “所谓不立文字,这就是文字。”

不过,龙树和提婆只是用他们的逻辑方法来破掉一些个观点,并不专门去搞什么逻辑学。据说龙树对当时搞逻辑学的那些人还很讨厌,不知道确实不确实。大乘佛教的另一派别“瑜珈行派”,里头有很多的逻辑学家,有像陈那这样的大家,可能很值得我们中国人下功夫学习,因为咱们中国人虽然不能说“不聪明、不懂逻辑”,但是对逻辑学的不重视,却是古已有之,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毛病。比如墨子搞逻辑学,就没有人理,不久就绝了种。如今的电脑,除了逻辑,还是逻辑,而电脑乃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不搞逻辑学,中国的水平上不去。谈到印度佛学,中国人对大乘更有好感些;谈到大乘,中国人对龙树一派更有好感些。至于在逻辑分析方面很有功夫的瑜珈行派,中国人就冷淡一些,不,冷淡得多。所以,中国人一说大乘,出口就是龙树大士,就是空宗。至于陈那尊者,对不起,没听说。

二、瑜珈行派,无天陈护

1.无着天亲

空宗是大刀阔斧,痛快淋漓,如入无人之境,目空一切,醉心于破坏,不担心建设;瑜珈行派则博大精深,斟词酌句,条分缕析,丝丝人扣,雕梁画栋,大兴土木。虽然都是大乘兄弟,但也有些不和。

瑜珈行派人物众多,这里主要谈四个:无着、天亲、陈那、护法,简称为“无天陈护”。

无着和天亲是兄弟,为北天竺犍陀罗国(或译香遍国;一说丈夫国)

布鲁沙城人,出生在国师婆罗门家庭,同名为“天亲”,后来又同时从小乘的说一切有部出家,又共同创立瑜珈行派,真是难得的一对。他们还有一个小弟也叫天亲,又叫师子觉。小弟师子觉后来成为大哥无着的弟子。

天亲的弟子则有金刚仙,据说还有陈那。无着比天亲大25岁(一说早逝25岁),高寿过100岁,史称生活于“佛灭后1000年”中,大概是公元5世纪的人。

无着是老大。虽然也叫天亲,是“天帝的老弟”,但是以“无着”之名和两位弟弟相区别。因为他转学大乘后,有一段时间经常以神通力在夜里升上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大乘经典《瑜珈师地论》,悟得了大乘空观,所以取了“无着”这个名字。他晚上升天听弥勒菩萨讲经,白天下来到庙里给大众讲经。这样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提高了觉悟,就大写论著,代表作有《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辩中边论》;其他还有《金刚经论》和《顺中论》等等。《显扬圣教论》是对弥勒《瑜珈师地论》的扼要说明,以此重新整理瑜珈学说。《摄大乘论》概括了万法惟识和万法性相的整体思想,主张种子是新熏的;心王和心所有不同的体系;境就是识;识和识之间是一心论的。由此创立了瑜珈行派,弘扬弥勒学说。瑜珈的意思是“相应”,是说“按照一定的道理去身体力行”。无着他们是想照着弥勒菩萨讲的惟识道理去做禅定,所以也自称瑜珈师。

天亲也先学小乘,学得说一切有部的《大毗婆沙论》之后,给大众讲法,一天做一偈,一共作了600偈,称为《俱舍论》。后来转向大乘,又作《唯识论》。由于他的博学,学小乘时,号称通达小乘500部经典;学大乘后,写多部大乘论著,又号称500部。以此而被时人称为“千部论主”,跟龙树齐名。天亲讲小乘法时,无着不高兴,就显了病相给天亲看,说:“你罪过深重,我就是为这个得的病。”

天亲说:“那就是这舌头的过错了,应当断舌谢罪。”

无着说:“既然可以用舌头诽谤大乘,也就可以用舌头赞美大乘。不如再写一些大乘论著,给众人讲讲。”

天亲于是研究大乘,写出《大乘成业论》、《大乘五蕴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以及《十地经论》、《无量寿经论》、《大乘百法明门论》、《佛性论》等等,影响深远。天亲还有因明著作《论轨》、《论式》、《论心》,可惜找不到了。后世仅围绕《三十唯识论》解释和作注的,就有28家之多,主要有十大论师,如:护法、德胜、安慧、亲胜、欢喜、净月、火辩、胜友、胜子、智月。其中最有名的是护法(530~610)。

我国唐三藏玄奘法师赴印度主要就学于护法的弟子戒贤(529~645),回国后创立法相宗,又称唯识宗,并与弟子窥基译出《成唯识论》10卷,以护法的观点为主线,网罗十家之说,蔚为大观。

无着和天亲之后,欢喜(难陀)为首的一系发展了唯识古学,倾向于坚持天亲的旧说;陈那为代表的一系则推出唯识今学。由于陈那搞的是逻辑严谨的因明学和比较自由的唯识学,贡献极大。陈那继承了天亲的因明(逻辑),而护法据说是陈那的弟子。

2.陈那护法

陈那是梵名,照汉语说是“大域龙”,因为陈那菩萨德雄辩捷,而立破自在,像一条大龙,在整个印度域内没有能跟他辩论的。

佛典中曾经说到一些人口齿伶俐,所发问难,没有谁能够抵挡的;在他们的问难之下,甚至石头也会开裂,树枝也会折断,故有“难石石裂、难树树折”之说。还有人宣称他要是发难,大象和树木瓦石听了都会大汗淋漓,惶恐之至。擅长逻辑(因明)的陈那大士,也有这么一段神奇的经历。 ’

说是有一位仙人,叫做迦皮罗,担心自己会死,就去问自在天,有何妙法?自在天告诉他,去频陀罗山上找一种东西吃,吃了就可以长寿。结果迦皮洛仙人吃了以后却变成一块石头,有床那么大。凡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写成偈子去问他。后来被陈那痛斥一顿,陈那写好偈子去问石仙迦皮罗,这块石头立刻碎裂了。

这就是著名的“陈那裂石”的典故。

陈那大约在佛灭度后1100年左右生活在南印度的案达罗国,公元5~6世纪人。开头也学过小乘,在一个犊子部的僧团里。这些僧人们说的道理有些让陈那闹不明白,比如他们说:补特伽罗(众生;或者有情)既不同于五蕴,也不异于五蕴。陈那迷惑不解,就离开他们。也有人说是因为回答老师的问题,惹怒了老师,被逐出教门。后来遇到了天亲,拜于门下,想兴隆圣教。看到因明之学言深理广,许多人白花了好多功夫,还是学不懂,陈那就花了很多时间隐居在山洞里,凝神寂定,想取得正觉,获得正解。定中发光,洞天彻地,照耀四方。国王知道后,心生尊敬,疑心陈那进入了金刚定,就请求他证入无学果。

陈那说:“我人定观察,想弄明白大乘经典的深刻道理,不只是希求小乘的无学果位,而是要取大乘正觉。”

国王劝请道:“无生(无学)果位,是许多圣人所景仰的,可以断三界欲,得三明智,这可是大好事。请您快快证人才好。”

一番劝请,盛情难却,陈那打算欣然证人。这时候,妙吉祥菩萨——

文殊师利知道了,感到很可惜,就想警诫他。文殊弹指相告:“可惜了可惜了!怎么舍弃广大之心,追求下劣之志?竟然只求独善其身,忘记了兼济众生的弘愿!”陈那闻言受教,从此深思熟虑,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以新因明著称于世。

这就是著名的“入定作论”的典故。

陈那著述繁多,据说有十几部,或称40部。仅有关因明的就有8部之多,如最重要的《因明正理门论》(即逻辑入门),以及《因门论》、《非因门论》、《观总相八颂》、《取因假设论》、《观所缘论》、《观三世论》,最后的集大成著作《集量论》。

从陈那开始,因明分为新旧两块。陈那以前的为古因明,陈那开始的为新因明。

新因明的体系初创于《因明正理门论》之中,分为5个部分。

(1)真能立。这是一个推理式,由宗、因、喻三支构成。宗是论题,必须没有矛盾。因是论据,必须具备三相,即第一,“遍是宗法性”,要求因(中项)必须与宗的前陈(小项)有完全的共同关系或性质;第二, “同品定有性”,要求因和宗的后陈(大项)

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有共同关系或性质;第三,“异品遍无性”,即因与它相反的事例必须毫无共同点。喻是配合因来论证宗的。

(2)似能立。不符合上述“真能立”的那些条件的三支式,是“似能立”,即错误的论式。包括似宗、似因、似喻三种情况,往下各自再细分为多种,很精细。

(3)立具(量论)。陈那讨论比量和现量,把古老的言量弃而不论。

(4)真能破。指正确的反驳,要求确切指出论敌的似宗、似因、似喻。

(5)似能破。指错误的反驳。

这个体系的确立,专家认为陈那有四大贡献。(1)严格区分能立和所立,发展了新的三支论式,以加强“喻”的逻辑作用。(2)完善了“因三相理论”,即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定无性,确定了正确推理的三个基本条件。(3)整理归纳逻辑错误,达29种之多。(4)巫寿康指出,陈那的新因明是世界上最早能处理“主词不存在命题”的逻辑。

其实,如来佛对付“14无记”的办法,实际上等于说:你这个问题所说的东西、或所说的事情、或所说的主词不存在,所以是戏论,没有答案。陈那是根据如来佛的意思来的。

印度的因明跟西方的形式逻辑,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对称性,一方有点儿像是另一方的倒象。试看陈那新三支式——

宗(论题):声是非永恒的;

因(理由):因为声是生成的;

喻(例证):同喻:如果是生成的,人们见到它们都非永恒,犹如瓶子等;

异喻:如果是永恒的,人们看到它们都不是生成的,犹如虚空等。

西方的形式逻辑,推导这个问题则是用三段论——

大前提:凡生成的都是非永恒的;

小前提:声音是生成的;

结论:所以声音是非永恒的。

陈那后期的主要著作《集量论》,是他的逻辑学和哲学唯识论的大宝库。他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严密的体系。印度哲学一般讲三量:现量、比量、言量。量是指“知识来源”、“知识手段”、“实证知识”之类。现量是直接的感觉或直接的认识;比量是推理或间接知识;言量是圣人或权威的话。陈那把言量取消掉,只留下现量和比量。在逻辑领域里,他一点也不“畏圣人之言”,科学精神很强。他进一步把现量分为两种:世俗现量、瑜珈现量。世俗现量看起来是实际的,本质上却是虚幻的。世俗现量又分三种:(1)根识现量,指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直接感知;(2)意识现量,指对根识现量提供的意象之认识;(3)自证现量,指内在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或统觉。瑜珈现量是真正的现量,是超验的直接知识。当人们通过瑜珈功夫把思虑、语言和行动集中于精神上的一点时,就会获得神秘的瑜珈现量,体证永恒的实在——得道成佛。达到这个顶峰阶段,一切主观和客观的分界、能量和所量的分野、见分和相分的界线都完全消失了。这样,陈那就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成佛之路一即通过认识论和逻辑的研究,结合深入的禅定,得以最后超越认识和逻辑,达到超验的终极真理,得到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大彻大悟。

传说护法是陈那的学生,死时仅仅32岁。护法是南印度建志城的大臣子弟,做过当时最著名的那烂陀寺的主持,后来定居在伽耶大菩提寺,收了戒贤作弟子,戒贤后来成为唐玄奘的老师。护法之名,远扬中国,主要是因为玄奘编译《成唯识论》,以护法在《唯识三十论释》中的观点为主要依据,统摄诸家。护法的著作,汉译的还有《观所缘论释》、《广五蕴论》、《成唯识宝生论》、《二十唯识论释》等。

同类推荐
  • 心若无尘

    心若无尘

    印能法师作为禅门法眼宗第十一代、沩仰宗第十代传人和梵呗唱诵家,其音声旋律和雅、直指人心,深受欢迎。本书汇集了印能法师平日问心、悟道、寻禅的体会,及印能法师的过往经历,并有多幅颇具禅意的摄影作品穿插其中,可开解困顿于苍生,可化解干戈于众人,用诗歌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行文优美缓和流畅,是一本具备可读性的大众读物。
  •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由伯兰特·罗素著的《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在此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思想录(译林人文精选)

    思想录(译林人文精选)

    《思想录》是十七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重要理论著作。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的本性、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录》由著名学者钱培鑫翻译,尚杰导读。
热门推荐
  • 余生换你一微笑

    余生换你一微笑

    她天生子宫壁薄,第一胎若流产必定终身不孕。他却身体力行,亲手扼杀,在她耳边轻喃,“叶凝,就算是我的孩子,我也不要他,你和他都不配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一朝心死,躺在手术台上,才瞬间清醒。原来,你真的是我不能爱的深爱,触手可及的遥不可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每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一个逻辑游戏

    如果你平时不喜欢做逻辑游戏。那么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会让你爱上它;如果你是个逻辑游戏迷,那么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会让你觉得有新意;如果你觉得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上的题太简单,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出师了!逻辑思维是人的一种潜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则是智商高的表现。一般来说,每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藏,只要我们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培养和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提高!《每天一个逻辑游戏》突破以往根据解题方式而分类的方法,将题目分为文字游戏、数字游戏、图形游戏等;使各种题型灵活的交叉在一起。
  • 鸾凤倾天下

    鸾凤倾天下

    在这样的一个纷乱的江湖恩怨之中她,无辜受连,踏入了一场阴谋之战,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中,实则暗潮涌动与温柔如水的他相爱……被迫怀上的,不是他的孩子……而要嫁的,居然是一个‘太监’……她是否能从阴谋的陷阱中挣脱开?最后真正的归宿,又该如何选择?
  • 山那一边

    山那一边

    村里的新村建设又动工了,原本,铜定是要借此机会搞个活动。他要表彰表彰路雨,要不是路雨把那二十万元的赔偿金捐给村里,那么这个新村建设工程就要搁在那里。可是路雨就是不肯,她想那钱是她的丈夫的,她只是为了她丈夫尽一点责任而已。挖掘机又动了起来,嘎吱的声音有点像添水嫂鸭子的叫声。开机器的不再是那个红头发的年轻人。据说,那个年轻人半个月前就出车祸了。那年轻人听说铜天被抓进去了,约了他的小兄弟们大喝了一场。结果酒后开车,把自己弄成个植物人。
  • 我会好多武功

    我会好多武功

    吕缘带着智脑系统穿越了。我的系统不会发布任务,不会提供抽奖,只有浩如烟海的武林绝学。需要的仅仅是贡献点。无论是佛学道藏,经史典籍,还是武林秘籍,各业杂学。只要系统收录都会给予相应的贡献点。声明一下,书名和内容没有太大关系哈。
  • 弱者成神

    弱者成神

    推荐——好友名作《蛊惑苍穹》——————————————牛开宇借助‘修真遁匿系统’吸取采集矿石、灵石,转化为属性点,快速提高实力。方圆百里两大高手——祖父和准岳祖父联手,竟然被强敌重伤打败。躲在一旁观战的牛开宇无奈之下出手……本书大致20个境界,每个境界10-20万字。预计300万——500万字——Ps:百万多字的老书《朕有帝皇之气》,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瞧瞧。新人新书^_^求推荐、求收藏,求投资请求炮火支援!!!
  • 颜律师,别来无恙

    颜律师,别来无恙

    她叫南星,也叫北斗七星;他叫颜瑾兮,也叫夕阳西下;现实中,他们八字犯冲、互看不顺眼;游戏里,他们都是大神、经常一起下副本。她常说:“我最害怕猫。”他也说:“我最厌恶酒。”可偏偏,他爱猫,她爱酒。后来啊,夕阳西下在游戏里跟南星表白,结果南星丢下一句“我要去追我未来夫君”就隐退江湖了……坚毅果敢略偏执漫画家vs冰冷睿智绒毛控大律师“你为我放弃猫,我为你戒了酒。”余生有你,别来无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子殿下的婚事儿

    太子殿下的婚事儿

    仙侠虐恋1V1纵使君临万世,纵使一统三界,霸业枯骨峥嵘,此后无你共享,又要之何用?他是神,她是魔,一场大战,她联合魔族和天界杀了他,终于报了仇。她一袭磊落青衫茕手里拿着在邪魔山中镇压魔族斩杀神魔的噬均剑。他一身白衣混身是血,嘴角口吐鲜血抬眸看着她:“从前你一直问我喜欢什么花,我喜欢开在魔界的曼珠沙华,而你就是在魔界开的最耀眼的那一株,我想将你摘回去,放在我身边养着你,可是,现在我却不想了”他以前只想岁月静好的陪着他,自始至终是她弃他而去。不知何时,她问他:“你,为何偏生喜欢我?”他的眼睛像是能装满天上的星星一样,笑着说:“我随我心,情不自禁”她戏谑道:“我是魔,有一天会走火入魔,而世人皆会弃我而去,将我这魔女杀了替天行道”他收起了笑,沉着个脸说道:“有我在,你不会,就算你堕了那魔道,我宁愿弃了神藉,受万世唾骂,也会陪着你”阴谋皆踵而至,杀亲之仇,屠城之恨,他们自相残杀,斩断情丝。当背后操控之人浮出水面,所有真相大白,三界震惊,可一切早已无法挽回,他们又该如何正视自己的心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