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100000041

第41章 1985年的蓖麻

1985年浓夏,我六岁。丑是无恶不作的年龄。

我们住的机械厂小家属院儿里,从北往南数第三排巷子最东头是李老奶奶家。李老奶奶其实年纪并不大,却一连死掉了三个儿子。老大是得了不治之症;老二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老三则是正走着,被突然从天而降的石板活活砸死了。

噩耗使李老奶奶过早花白了头发,额间皱纹像怒放的秋菊花。多年以后,我在报纸上见过一幅获奖的摄影作品,内容是一个老妪的脸部特写,取名为“沧桑”。我当时真以为那作品中的人物就是李老奶奶,可惜我错了。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与李老奶奶有着相同面目的老人,其实还大有人在。

李老奶奶只剩下一个年龄比我稍大的四儿子牢巴,天天半步不离地跟着她。“牢巴”的意思就是乡人所说的“结实、稳妥”,我是很多年后才忽然明白牢巴为何被李老奶奶叫作牢巴的。

牢巴不被送去上学,极少说话,脸长而尖,头脑歪斜,嘴边永远挂着涎水,显然有些傻。没人愿意答理牢巴,却都很嫉妒他。因为牢巴是小院里第一个吃上烧鸡的孩子。那个下午,牢巴一个人撕扯着李老奶奶刚从卖烧鸡的秃头手里接过来的热气腾腾的烧鸡,当着我们的面,毫不嘴下留情地吃掉了那只油花四冒的烧鸡。

我们从此恨透了牢巴。

李老奶奶对“死”极其敏感,恨到极至嘴里便整日离不开“死”字了,什么吃了老鼠药会死,吃了土坷垃会死,喝林子里的那汪臭水会死,偷掏屋檐下的鸟蛋吃会死,摘了夏天的蓖麻子吃也会死……大人们听了摇头一笑,我们却听得一愣一愣。

可我们毕竟还小,时间一长,就质疑起那些奇隆的死亡警告了。

李老奶奶门前就种了一大片蓖麻,葱葱郁郁,蓬蓬隆隆。站在蓖麻的荫凉下,我们上下左右地打量。吃蓖麻真会死人?那干吗要种呢?即使不是李老奶奶种的,她怎么不铲掉呢?

作为早熟的孩子头,我毅然决定:去吃蓖麻,看看到底会不会死!

伙伴们在惊叹之余崇拜地望着我。在那个有着金色夕阳笼罩下的傍晚,在鸟群不安的啾鸣声中,我毅然摘掉李老奶奶门前的一颗蓖麻籽,英勇就义似的吞了下去。

我静静躺在蓖麻树下,等待死神的降临。那一刻,我忽然确信自己要死了,躺在坚硬的土地上瑟瑟发抖。我对着伙伴们说了一声:“我死了!”

就闭上了双眼。

伙伴们一哄而散。

很快,就有伙伴在远处跳着脚嘁:“东子死了!东子死了!”

很快,我身侧就聚满了人。我甚至觉得单薄的眼幕一下变得沉甸甸的,上面压满了人影。

“爸,东子显能吃蓖麻毒死了……”“这孩子一动不动,脸色窘白,怕是死半天了……”“咳?吃蓖麻怎么死了人呢!”“别上前啊,他家里人来了,不好交代……”

我听见李老奶奶也出来了,她嘴里嘟囔着“那嘛米那米宫”之类的话,而紧跟在她后面的就是牢巴。

我将眼睛睁开一条小缝,想站起来溜掉,可一时腿脚发麻,根本不能动弹。只盼望父母快来,看他们是不是也着急?

很久,父母都没来。我越来越怕,越来越怕,积攒起全身力量,忽然直挺挺地坐起来!

周围人吓得轰地一散,我趁机爬起来蹿了。

我以为这事就这么完了。“怎么样?”我对伙伴们骄傲地说,“我没死!”

可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

一周启,军巴死了。

牢巴是先吃了蓖麻籽,后觉得没什么意思,又吃,老鼠药死的。原本在牢巴的意识里,那些一直曾被奉为真理的死亡警告被打破了,牢巴亲眼目睹了我那天的死亡游戏后,就天真地认为李老奶奶的话全都是假的,而且一旦尝试都很好玩,至少可以赢得盲从和惊诧。牢巴家里只有蓖麻和老鼠药。于是牢巴都试了。

牢巴死了。

牢巴死了。李老奶奶却活了下来,至今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从牢巴猝死、挨了父亲一顿痛彻骨髓的皮带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李老奶奶。

搬家后的多年里,我一直回避再去那个童年小院儿。

我不知道李老奶奶和那蓬据说一直还在的蓖麻,现在,又是何等光景了。

同类推荐
  • 楼顶上的party

    楼顶上的party

    狗蛋斟满一杯酒,先敬父母。今年又不回家陪他们过年了,请他们原谅儿子的不孝。儿子在外闯天下,只是想挣点钱,把日子过得好一点,然后娶妻生子孝敬他俩。狗蛋又斟满一杯,敬“桃花”,祝愿她幸福美满,日子红火。狗蛋又斟满一杯,敬“菊花和毛蛋”,祝愿他俩生意兴隆,早结连理。狗蛋又斟满一杯,敬“杏花和铁蛋”,祝愿他俩要账顺利,早日归来。……狗蛋有点醉了,他向远处的大海眺望。江面上升起了淡淡的雾气。有海风吹来,间或伴随着一声“呜呜”的汽笛声,更增添了狗蛋的凄凉和孤独。那些漂在海上航船的灯光,忽明忽暗,闪闪烁烁。狗蛋想,这船灯倒有点像人生呢。
  • 跪乳时期的羊

    跪乳时期的羊

    本书是宁夏青年作家张学东中短篇小说集。他投身本土,倾心乡情,从朔方大地汲取水土的养分和情韵,小说里凝聚着对西部的热爱和企盼,把对现实严酷的感悟、对人生困顿的悲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化为心果,甜美而苦涩。
  • 艾小图都市治愈经典

    艾小图都市治愈经典

    艾小图,她的文字能冻结时间,教会我们为爱的勇气,让无数女孩流泪及欢笑与感动!
  • 婚恋幽梦

    婚恋幽梦

    《婚恋幽梦》的结构采用九九归一的终结法,所以有九章,每章有九节,共八十一节,也可以认为是八十一章。通篇开始于左铭与玲佳的恋爱结婚终结于左铭的死亡,这正如红楼梦里所说“终须一个土馒头”,意在提醒人们慎重选择婚姻,用心培育婚姻,幸福享受婚姻,因为人生很短,婚姻更短,但婚姻对人的伤害最大,是摧毁精神家园的直接力量。
  • 尔雅书院(中国好小说)

    尔雅书院(中国好小说)

    《尔雅书院》是杜鸿最新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写了棒匪宝爷向往儒家文化,向往读书人的生活,送其儿子宝楠去尔雅书院读书,宝楠与女同学黑荷、先生秋儒之间的爱情纠葛。故事曲折,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因你所念皆星河

    因你所念皆星河

    时光荏苒,时隔四年,她再次回到了这片生活了十几年的故土,一切都如初,一切都没有变,唯一变的就是她与他之前的关系……【别名《时光依然,我们依旧》没有什么霸道总裁文走向,也没有什么狗血,平常的美好恋情】
  • 非凡位面

    非凡位面

    史诗级的魔法相撞,落在了传说级的魔法阵上,召唤出来一个“禁咒”般的存在……
  • 百万虫群

    百万虫群

    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突发意外让穆兮与虫族母皇融合。且看他如何在新世界中建立起自己的帝国,统领着无数虫群俯视天下苍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倾世毒妃:兽王,抱不停

    倾世毒妃:兽王,抱不停

    她,身为二十二世纪的毒医,前职业杀手,前世无爱无恨。一朝异世重生,化身成为紫宸帝国的有名废物,赐婚北王。她是世界上最无情之人却以长情为名:冷眼想看养父一家家破人亡;面对将死的夫婿心中毫无波澜。他身中半兽之毒,命不长久却有征服天下的野心。他们一个习惯了高高在上,见惯了世态炎凉;一个习惯了个独来独往,从不懂人情世故。当这两个同样有着睥睨天下的气势的人相遇,是她先低头服软还是他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 鸿雁有归

    鸿雁有归

    如果余生我没有了与你并肩的资格,如果余生我再也爱不了除你外的任何人,那些蚀骨的疼痛,凄苦的缠绵,这令人近乎绝望的爱情。如果陪你到最后的人不是我,请你一定要幸福。赵一安:从此以后,我与他再无可能。林知逸:世间常有离别,可你却只有不辞而别。沈濮:这一场禁忌之恋,我自私的想得到永恒。许离析:有生之年遇见你,然后这一生,陪伴你成了我唯一的念想。余静秋:的确,我固执,认定是你,哪怕刀山火海我也要得到你,可是,我跟随你许久,你为何不回过头来看看我?时光荏苒,她回首,他还在。故事从头,依然爱你。
  • 葬世枭雄

    葬世枭雄

    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不求流芳于万世,不求显贵于诸侯,忆记否,昔日之夙愿,胸腔之热血,冲冠之激昂,宁成泡影乎?
  • 金光蔓延

    金光蔓延

    姚金女十六岁那年,忽然感觉吕城镇静谧的空气里多了一种震颤。这种震颤是从镇北那边传来的,沉沉的带着固定节奏的金属碾轧声,由远而近或者由近而远,穿过平素静谧温和的土层,再通过土壤,传导给墙壁、窗户、门框、床铺、桌椅。沉厚的碾轧声虽被分解零散成微微的颤栗,但乡村的风酥雨柔明显被注入了一种刚硬的元素。奇怪的是,金女问周围的人,都说没感觉到。“哪有什么颤动啊?你又神经兮兮瞎想了吧。”姐姐金朵摇了摇头,继续拿着抹布做她的事去了。金女又去问了母亲和弟弟,他们都说没感觉到。真是怪了。
  • 我们的如意夫君

    我们的如意夫君

    潘大鸽一次出游时攀爬上到了峨眉峰顶,因为意外不小心跌落到了悬崖下的山洞里,一觉醒来后,他的脑海中多出了一个意识,名字叫做‘纪晓芙’。
  • 大家评大家

    大家评大家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钱玄同、郑振铎、施蛰存、聂绀弩、邵洵美、林徽因、俞平伯……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一座座高峰令后人仰止。本套丛书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将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生活的那个民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