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4000000004

第4章 佛教心理医学(1)

一、佛教和心理健康

宗教作为宗教需要者的一种虔诚而又虚幻的心理需要,许多教徒从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中激发出特殊的情感体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解脱。佛教给其他信仰者也同样有一种寄托感,在客观上能使他们走向心理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

佛教许多内容都离不开“烦恼”,这与人类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现代社会“烦恼”更多,妄想、抑郁、焦躁等心理上的不平衡,都可归结于佛教所说的“烦恼”之中。1979年3月,国际劳工局在日内瓦宣布:“任何社会中,每10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患有或曾患有某种心理障碍,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严重心理疾病如精神病人总数将达2亿人。”1982年,我国各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3%~7%,精神发育不全患病率为3%~8%,而神经衰弱、情绪障碍、适应障碍等诸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总数则是上述精神病的8~10倍。

佛教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手段,以种种教义约束人们的身心言行,而某些心理健康手段或许能为现代人提供某些启示。佛教中许多心理健康手段也确实为广大公众所知晓,有的还随着现代心身医学的进步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客观上,佛教具有某些心理保健作用。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外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又何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常。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天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这首读起来琅琅爽口的“醒世歌”,在社会上流传至今,是佛教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综合表述,它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劝诫人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就要消除世间的诸种烦恼。如果我们从正面角度,剔除其不够积极的成分,化消极为积极,对我们心理平衡,消除内心障碍,保持心理健康十分有益,读者不妨多读一读。

二、生理变化与心病

佛教认为,人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异相互影响,生老病死是必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心理上也有必然的反映。

《摩诃止观辅行》说,一个人的生命依赖着呼吸,其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呼吸,因此。呼吸状况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例如,当我们愤怒时,呼吸的气息就会变得又急又粗;当我们心里安宁时,呼吸就会微细绵长。《释禅波罗密》第2卷说:“呼吸像风的人,心中一定散乱;呼吸似喘者,心情结滞不畅;呼吸如气流,身体易倦怠。只有守住细微的呼吸,心情才能宁静,并进入禅定境界。”

祖国传统医学也认为,人所发出的声音与其内脏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反映出他一定的心理状态。因此,中医从闻言语和听声音可以分析诊断疾病。在无形体病变时,呼吸突然增粗变快,多是情绪激动;长吁短叹,常为悲伤较深、忧思过极所致。

可见,中医理论、佛教观点与生活实际是相互观照的。

佛说:“念念生灭!”由于人的生理变化、心理现象也时时变化着,此生彼灭,此灭彼生,依此反复。佛教运用观想呼吸的不同方法,透过心理的力量改变呼吸,从而达到治病效果,这实际上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复杂变化过程。佛教修定方法,也可以通过心灵的力量产生人体生理变化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如:定心病处、止心丹田、住心足下、系心脐中、息心法界,认为把心理力量专注在身体的病痛部位、丹田、脚底、肚脐,放宽心胸,都可以使人产生生理变化,调和机体,排除杂念,从而使疾病痊愈。

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十分重视心理治疗,并采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不仅治疗情绪不稳定和精神障碍,而且对某些躯体疾病的治疗也很有裨益。

三、心病的治疗方法

《教乘法数》认为,烦恼无边无量,其对治方法也不可尽数,有“九万四千尘劳(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对治法门(方法)”。佛教还采用神秘的、内省似的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强调修心,把人们的日常行为与修心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佛教常用的心理对治方法:

(1)不净观。观想境界不净的现象,对治贪欲心特别强的众生。

(2)慈悲观。观想众生受苦受难的现象,平息嗔恚之心。

(3)因缘观。观察人生的因果关系和生老病死,破除愚笨痴念。

(4)数息观。注意默数自己的呼吸,从一至十,周而复始,以消除散乱之心。

(5)念佛观。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庄严的身像,达到入静禅定。

(6)观心观。不必假想,而是直观心性。据说“观心法”不仅可以治愈心理疾病,而且可以治愈生理疾病。

四、烦恼的产生和治疗方法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

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檠生死等空花。

这首偈说明自性本体是光明遍照的,只有一念不生其全体才能显现,如果有意识地断除烦恼或趋向真如,都是和“无念”背道而驰的。这是禅宗对“烦恼”的解释。

‘烦恼”二字来自梵文,佛教把扰乱众生身心,使之发生迷惑、苦恼的精神作用都称之为“烦恼”。它认为世界万物由因缘而生,或由心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属性,也不是一般认识所能把握的,因此,各种情绪和欲望,包括一切世俗思想认识活动,都是烦恼,贪、嗔、慢、疑、恶见等都是烦恼的根本。烦恼是诸苦的根源,是生死轮回的总因。

眵、佛教烦恼两大心识的性质来看,“心病”是由烦恼产生的,无尽的烦恼可归纳为八万四千种即“八万四千尘劳”,这些烦恼是因为执著于自我(即“我执”)引起。

佛教还把“心”的作用概括为三大类烦恼:

(1)六根本烦恼。贪、嗔(恚怒)、知、慢、疑、恶见等。

(2)八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3)十小随烦恼。愤怒、仇恨、结怨、虚狂、奸诈、欺骗、倨傲、迫害、嫉妒、自私。

《百法明门论》则把八万四千烦恼浓缩为“贪、嗔、痴”三种“尘劳”。它认为人们的根本烦恼就在于三个字——“贪”,心贪男女和五尘境界,于他于己起贪染心;“嗔”,就是憎恨,喜爱争论是非,从而感受其人、事、物的烦恼;“痴”,就是不明事理,如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与生俱来的“无知”。夜郎自大,以我为中心,自卑、多疑、嫉妒、悭吝、欺骗等,都是由“贪、嗔、痴”引起的烦恼。

人的吉凶福祸,是因为人的“心”不时有各种烦恼和意念,然后会见诸于言行,成为招引吉凶的基因,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习惯和性格,并影响命运。因此,‘心’成为“心念一行为一习惯一性格一命运”连锁因果的根源和个体轮回的根本所在。只有摒弃一切愿望,心无所求,对周身事物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才能彻底摆脱“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

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心理疾病是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在思想,感情上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结果使人不能战胜由挫折困难和失败所带来的种种困扰和烦恼,丧失了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从佛教所说的“烦恼”

来看,它与现代身心医学相适应,并且,佛教所指的“烦恼”是一个更为广泛的心理病因范畴,它比我们一般意义的“烦恼”意义更深广更具体。

(一)不自寻烦恼

生活并非只有阳光,漫漫人生并非只有坦途,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烦恼”,也常为“烦恼”所困扰。其实,所谓“烦恼”都是自找的。不信么?你把自己感到烦恼的事情说给别人听,别人并不会像你那样烦恼;同样,别人的烦恼对你来讲也未必是烦恼。因为,烦恼只是个人主观情绪的体验。

在现代生活中,竞争、快节奏很容易使人“烦恼”,烦恼好似一阵情绪痉挛,它使人陷入心灵痛苦的深渊,难以自拔。倘若我们沉湎在烦恼中,就会“剪不断,理还乱”,心里就会更烦恼。也许,你想忘掉它,可是它像幽灵一样跟随你,使你无法摆脱。

下面,有几种方法可以避免和消除烦恼,当你烦恼之时,不妨一试:(1)做一件你最喜欢的事。

(2)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和精神一些。

(3)走进你熟悉的社交圈。

(4)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5)给好朋友写信(或拜访他)。

(6)对自己感到烦恼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不贪欲

《百喻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穷困潦倒的人,靠替别人做工赚得一件粗劣的衣服,于是穿在身上。有个人见后对他说:“你祖辈显贵,出身于名门,为什么还穿这种衣服?今天我教你一个好办法,你就能得到国王赏赐给你的华丽衣服。,,穷人欣喜若狂,只见那人烧起一团火,对穷人说:“现在你脱下这粗劣的衣服,把它烧掉,然后在这里等着国王的赏赐。”穷人欣然脱下衣服,投入火中,赤身裸体地等着,企盼国王赏赐衣服,其结果可想而知。

佛教把贪欲放在“贪、嗔、痴”三大根本之首,其目的就是要告诫人们不可贪心。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者往往适得其反。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说,贪心者心里常是患得患失,内心不平衡,总有一种得不偿失之感,这样容易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医学家们也常常劝告人们不要太贪心。《老子》四十六章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它把欲望、不知足、贪婪看得比罪过、祸害、过失更大。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知足常乐”、“适足则止”的名言。

佛教更是提倡“知足”,力戒贪欲。在京都龙安寺的寺院里,藏有一个平水钵,上面刻着四个字“吾唯知足”,以儆告善男信女。成都文殊院曾编印《佛教三世因果文》,乓中《想一想》这样说:“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像那位穷人贪婪,最后连粗劣的衣服都失去了’只能赤身裸体地等待奇迹出现,更是以生动的故事给人以启迪。

(三)适足则止,知足常乐

侈;教主张戒贪,并不是要人们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而是主张“适足则止”,切不可强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适足则止”呢?

(1)保持无祸而不追求有福。古人说:“福莫大于无祸,利莫大于不失。”因此,当你捐有某些东西时,应当有知足感,而不要贪求自己难以得到的东西。一个人一旦贪心不足,行为超过自己能力限度,常容易招致损失和灾祸,结果往往连已经拥有的都会失去。

(2)审慎行事而不贪欲图利。只知有利可图的益处,却忘记了由此而引起的祸患。尤其是在贪欲的支持下,违反事物本性,其结果往往害了自己,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心情开朗而不患得患失。贪欲往往引起心理上的紧张和不愉快,而患得患失又刺激贪欲增大,于是这种恶性循环使人身心疲劳,人际关系紧张。记住这样一句话:“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

同类推荐
  •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收集了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2008、2009年博客上的文章,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如瑞法师一些零散的文章,包括对母亲的思念、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身边景物的描写等。下篇收集了如瑞法师对《净行品》(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讲解,《净行品》是生活的祈祷文,通过通俗易懂地解读,如瑞法师教大家用心体悟其中的胜妙功德,并付之于行,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中。
热门推荐
  • 杰克,只是开膛手?(2)

    杰克,只是开膛手?(2)

    2012年8月7日在保罗·曼克尔被捕前,大众对他有着各式各样的猜测。因为他用的是“开膛手杰克”的作案方式,人们普遍以为他是一个高大强壮的凶悍男子。然而,当爱德华押着他走出他躲藏的旅馆房间时,媒体哗然。他矮小单薄,个头只有一米六零,目光猥琐,抬起眼睛看人时,总会让人想到胆小的老鼠,想忍不住扇他一巴掌。然而,就是他,延续了“开膛手杰克”的残酷手法,连续杀害了四名个子都比他高的女性。今天,在探访室里,坐在爱德华和邓肯面前,保罗·曼克尔虽然长了一些皱纹,却还是和以前一样猥琐。
  • 梅花鬼剑录

    梅花鬼剑录

    他不是一名侠客。江湖中人们谈起他的名字时,都称他为杀人魔头,他手中的剑名为“青鬼”,他也是一个魔鬼。自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那个女人就在他身上刻下一道道伤疤,要他铭记复仇的疼痛。但是,这不过是一场不由他控制的人性阴谋……孤独的剑客跌入万丈深渊之时,那个带着“梅花”香味的少女是否能改变他的命运?
  • 娶妻不取贤

    娶妻不取贤

    芳华系列之一:“乔南木,你应该知道的娶妻娶贤,纳妾纳色,我自认是贤妻,你也可以去纳你的娇妾,我们互不干涉,这个婚姻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杨思存坐在桌子的另一边如谈判一样谈着婚姻。这个世界上有着浪子回头这种事吗?什么样的女人能够终结种马的生活呢?乔南木说,浪子回头也还是浪子!杨思存说,爱上种马的女人是自取其辱,何必何苦!但是有时候生活远比戏剧更加的戏剧。当一个浪子兼种马爱上一个万分鄙视这两种动物的才女兼美女时,你猜谁先低头呢?我不知道!你知道吗?我的空间已经开通了,如果你有空不妨来坐坐吧:http://m.pgsk.com/1900433推荐一下我的文文:【他来自大唐】一个关于大唐的大侠来到今天的故事,很有趣的!又安的新文已开:【相亲九十九次】是娶贤一个系列的,写的是董欣的故事!好友张小艾的文文:【红楼遗梦】好友恋醉的文文:【孽后】
  • 末世积分系统

    末世积分系统

    原本和谐美丽的地球,被突如其来的丧尸病毒所打破……
  • 倾诉食堂

    倾诉食堂

    在这里,时间我订,食物我订,倾诉你来。我不是什么哲学家,也不会开导别人。我只是特别喜欢聆听,只要你有故事,我就愿意听你说。如果你要我给你一些意见,那我便以我自己的观点来给你说说你的事情。你好,我是子宸。这里是小餐厅。
  • 错妻

    错妻

    新婚之夜,地牢之所,一条条带刺的鞭子迎向她的肌肤“啊,轩辕逸,你…你不能这么对我”“不能?呵,早在你设计嫁入这里的那一刻就该明白,我轩辕逸岂有你想象中那么好糊弄,你这个阴谋算计的女人,若是我找不到柔儿,我会将你剁了喂狗!”打累了,疼晕了,却看到他悠然的品着茶,薄唇轻起“取盐!”为报恩,亲提亲;娶媳妇,错了人。当她偶然知道轩辕逸娶亲的目的时,而她的亲姐姐已成了他的妻眼见两人恩爱缠绵,她不为所动受尽二人欺凌侮辱,她隐忍于心她怀有身孕,他满心欢喜,她却失落至极碍于姐姐安胎,他发现了她的美,霸道的给了她一夜强攻翌日,姐姐小产!她下的毒?“你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我给了你一夜的恩宠,这就是你报答的方式!”“我没有!是她,她根本没有怀孕,流产只是一个假象,她是个冒牌妻子,我才是你的额救命恩人!”“够了!”一声严厉的禁止,一挥手,二十名家丁如饥似渴的张望着她绝望的双眸紧紧的闭着,晶莹的泪珠悄然落下…(我真的不会写简介,若亲看不懂看看文先)新人一枚、请多支持。若亲喜欢这篇文章,收个藏、留个言,给咱点动力!————————————————————————推荐我的新文:【恶魔的禁锢】为了钱,她被哥哥买到夜总会那一夜,她被一个猛兽强行缠绵处女的身子,换来了一瓶名牌避孕药行尸走肉在城市中穿梭却,不想与他碰撞“金多多,你是我的女人,和我上过床的女人!”他霸道的将她禁锢在自己的身边,强迫她一次又一次与之缠绵她惊慌失措,她歇斯底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求你放过我”“除非,我对你的身体没有了兴趣”这是一个俗套的故事,有兴趣的亲请追随。此文为求虐身、虐心、不喜好的亲可绕道。我在此跪求收藏、票票,谢谢各位亲。★★★精.彩.好.文.推.荐★★★——————————————————————————-《拐嫁》-----------(完结)《错妻》-----------(完结)《娇颜媚盅》-------(强推)《恶魔的禁锢》-----(半价)《极品相公跟我走》-(完结)《北定王妃莫紫汐》-(半价)
  • 此生与君绝

    此生与君绝

    我许你整十年的青春年华,你赐我全家火海命丧黄泉;重生之后,午夜的噩梦惊魂,撕心裂肺的疼痛,时时刻刻缠绕着我,提醒着我与你的不共戴天之仇;你欠我的,我终究会一一讨回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何日再清春

    何日再清春

    青春的喜欢,就是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了对的人。这种爱情既甜蜜又幸福。然而,青春的喜欢,不涉及利益的喜欢,又有哪一段是毫无风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