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4600000020

第20章 历史的跋涉(1)

西域高僧传经中原

鸠摩罗什去往长安的路,走得是那样地快,他身不由己,被挟持而去。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的路,走得又是那样地慢,整整走了十八年。

作为我国东晋时期后秦著名佛学家、佛教翻译家的鸠摩罗什,他翻译的佛教经典成为中国佛教学派建立自己宗派哲学的理论基础,他所阐发和建立的中国化佛教观,也同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里程碑。他在后秦开一代佛教文化之风,使凝滞纷乱的中国佛教学术思想因他而面目一新。

鸠摩罗什被吕光带往凉州滞留十七年,对他来说既是一个损失,又为他后来取得伟大建树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鸠摩罗什的最后也是最光辉的十几年,是在长安度过的。经过凉州十七年的磨炼和积累,研读中华典籍和殚精竭虑考辨思索,才使他到长安后才思迸发,大显身手,弘扬佛法广发妙典,令“法鼓重振于阎浮,梵轮再传于天北”。他通过对近四百卷佛教经典的传译和阐释,第一次把印度佛学按本来面目介绍到中国,对六朝时中国佛学的兴盛和以后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起到开先河的作用,其影响波及到他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他还以诗化的笔触、细腻的情感、绘声绘色的描述,使他翻译的佛教经典更具文化个性和中国特色。在佛教文学和造像绘画艺术中,鸠摩罗什的译著和文化观,成为一种精神依托,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上发挥着作用。

鸠摩罗什是塔里木河的儿子,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公元344年)出生于龟兹。

罗什之父鸠摩罗炎是天竺人(今印度),出身于国相之家,天资聪明。将继承相位时,他辞避出家,东渡葱岭。龟兹国王听到罗炎如此淡泊权位,就对他非常倾慕恭敬,亲自到郊外迎接,并请为国师。罗什之母耆婆,是龟兹国王白纯的妹妹,娴淑聪慧,博览经史,笃信佛法,坚忍有志。她要求出家,丈夫不许。后因出城游观,见坟间枯骨四处零乱,于是深帷苦本,决心出家。若不准削发为尼,就拒绝饮食。六日后气息奄奄,罗炎见状惟恐性命难保,就答应了她的要求。

龟兹接近印度佛教源头,很快成为西域佛教中心。鸠摩罗什出生后,适逢佛教文化繁盛之时。他七岁随母亲出家,师从高僧佛图舌弥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字”。九岁,又跟随母亲去丽宾求学(今克什米尔)。这里是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流行地区,罗什拜著名高僧槃头达多为师,从受小乘佛学经典,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受到赞誉。厨宾国王请罗什入宫,与外道辩论,结果大获全胜。国王愈敬罗什,每天给鹅腊一双,粳米和面各三升,酥油六升。这是接待外宾的最高待遇。还派遣大和尚五人,小沙弥十人,洒扫伺侯,就像他的弟子一样。

鸠摩罗什十二岁时随母亲归国,经月氏(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北山,进入沙勒(即疏勒国,今喀什)。罗什和母亲往返葱岭,肯定有马骑、有人护送,即使这样,翻越帕米尔高原、长途跋涉之苦也是可想而知的。来到疏勒国,罗什遇到从蹋宾来的另一位高僧佛陀耶舍,就跟他学《十诵律》等经典,均能融会贯通。由于疏勒地处东西交通要道,受到盛行大乘佛教的大月氏、莎车、于阗等国的影响,所以疏勒国也有大乘佛学流行,佛陀耶舍就不仅给罗什讲授小乘学,也传授大乘学。疏勒国王知道罗什盛名,就请他升座讲《转法轮经》,受到很高礼遇。他在疏勒国除了博览经典,还寻访佛教以外的典籍,如古印度宗教、哲学、语言、文学、医学、符印等论著。从而他不仅华章迭出,修辞婉丽,更加“阴阳星算,莫不毕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特别是他的占卜星相,为在以后的宗教活动中出奇制胜埋下了伏笔。

此后,罗什从喀什噶尔河畔的疏勒国到叶尔羌河畔的莎车国游学,从师高僧须耶利苏摩学习大乘学说。在学习中他对小乘学逐渐产生怀疑,进而倾向大乘学说。经过反复辩难,鸠摩罗什终于放弃小乘立场,改宗大乘,并感叹日:“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为沙。”接着他又从受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论著《中论》、《百论》、《十二门》等,更加稳固了他改宗大乘佛学的立场。

罗什在返回龟兹途经温宿国(今温宿县一带)时,遇到一位道士,神辩英秀,名震诸国,手击王鼓,相约论战,并扬言:“论胜我者,斩首谢之。”罗什即与他辩论,使这位道士“迷闷自失,稽首归依”。罗什于是“声满葱左,誉宣河外”,“诸国皆聘以重器”。龟兹国王亲至温宿国,将罗什迎回国内。罗什以其佛教经典烂熟于心之智,唇枪舌剑善于雄辩之才,大力弘宣大乘空宗理论,竟受到小乘佛国龟兹国王的首肯。这时罗什不过十二三岁,在龟兹王宫受戒,先住王新大寺,后住雀梨大寺,继续广宣大乘经论,一时间大乘学说在龟兹蓬勃兴起。“时龟兹僧众一万余人,疑非凡夫”,对鸠摩罗什“咸推而敬之,莫敢居上”。龟兹国王还“造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令什升而说法”。每年升座讲经之际,“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

鸠摩罗什改宗大乘之举,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受戒前他就博览外道,行为亦不规范,可见已有背离小乘的端倪。他声名鹊起,就引起同小乘之间的矛盾冲突。加上他有些不检点自己,“为性率达,不历小检”,所以又引起其他修行者对他本人的非议。但罗什自得于心,毫不介意。

罗什在溺宾时的小乘师槃头达多闻讯来到龟兹,向罗什提出诘问,罗什就为他讲《德女问经》,论证“因缘空假”。师徒二人经过一个多月激烈争辩,反复论证,师才信服。师日:“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

大乘佛学的基本特征是力图参与和干预社会世俗生活,要求深入众生,普度众生,把“权宜”、“方便”提到与教义原则并重的地位。因此它的适应性强,传播渠道通畅。并且罗什影响之地,还带上当地民族特点,所以更容易被众生接受。

前秦国王苻坚居然也知道了远在龟兹的鸠摩罗什的大名。

中原僧人僧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回长安,称述龟兹佛教盛况,谈到该国王新寺有鸠摩罗什,才智过人,名震西域。当时中原名僧释氏道安在长安,听到罗什声誉,就一再劝苻坚迎他来长安。此时正逢西域鄯善、于阗、康居及海东等六十二国国王到长安进贡,鄯善和车师前部(今吐鲁番)请求苻坚西征,并“请为向导”。

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苻坚派吕光任都督率兵七万西进,并对吕光说:“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罗什。”

公元384年吕光攻陷龟兹,废龟兹王白纯,立其弟白震为王。吕光获鸠摩罗什后,并不速送长安。吕光原不奉佛,莫测罗什智量,又见他未达高年,便以常人对待。还时常戏弄罗什,让他骑牛和劣马,当他从牛背或马背上掉下来时,就取笑他。最损的一招是强迫罗什破戒,让他和龟兹王白震之女结婚,罗什拒而不从,吕光就用醇酒把罗什灌醉,将他和王女关闭于一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

次年,吕光带着鸠摩罗什在归途中到达凉州,得知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继而被部属姚苌所杀。吕光于是就割据凉州为王,建立后凉政权,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这样,鸠摩罗什也就在凉州滞留下来。

鸠摩罗什身不由己,在凉州一呆就是十七年。吕光只把他当作能卜占吉凶预测祸福的方士。对于佛法“吕氏父子既不弘道”,罗什也就只能“蕴其深解,无所宣化”。

历史文献对鸠摩罗什的占卜术大加赞誉,极力神化,为他蒙上一层料事如神、云诡波谲的光环。一次是在龟兹,吕光军队将至,罗什料到祸果即来,对龟兹王白纯说:“国运衰矣,当有劲敌。日下人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白纯不听劝告,与吕光战,结果龟兹被破,白纯被杀。又一次是吕光破龟兹等国后,想留在西域称王,让罗什占卜,罗什劝他东归,“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中路有福地可居”。吕光于是率军东返,果然“中路有福地”,恰在进关之时后秦易主,长安变乱,吕光有如神助,轻而易举地在姑臧建立了后凉政权。后来张掖发生叛乱,吕光派庶子吕篡率兵五万讨伐,罗什说此行不利,吕光不听,以为叛军是乌合之众,兵到必胜,结果是吕篡大败而归。吕光死后,吕篡夺位自立为王,他与罗什下棋时,杀了罗什一个棋子,戏日:“砍胡奴头。”

罗什答日:“不砍胡奴头,胡奴砍人头。”胡奴是吕光之侄吕超的小名,后来吕超果然砍了吕篡的人头,由吕超之兄吕隆继位。

这些传说,显然是后人崇拜罗什而编撰的。但罗什的确聪明过人,他从少年时代就博览外道,自习禅宗,兼学阴阳占卜方术,所以他善于以偈语暗示应付时局,往往能够符合。同时鸠摩罗什是一位见多识广、谋略在胸的高僧,加之他经常出入宫廷,接触上层,对统治者的内部矛盾和心理动态洞察人微,因此能应机进行预测和警戒,让当事人信服。

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原前秦将领羌人姚苌称帝于长安,国号大秦。他听说鸠摩罗什之名,曾虚心邀请,但后凉吕氏认为罗什“智机多解,恐为姚谋”,拒绝放行。后秦建初九年(公元394年)姚兴即位,又遣使邀请,仍未获放行。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出兵西征,后凉王吕隆大败而降,鸠摩罗什这才被后秦迎往长安。来自龟兹的佛教高僧鸠摩罗什,这时已57岁了。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后,姚兴待之以国师之礼。宗室显贵都信奉佛法,公卿以下莫不归心,长安城里名僧群集,法化隆盛。罗什的到来适逢其时,如鱼得水。弘始四年,罗什应姚兴之请,住逍遥园西明阁译经。聚弟子八百,率僧众三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译经活动。这次译著佛经,工程浩繁,数量惊人。罗什主译的经典有《大品般若》、《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大智度论》等共四十七部,约三百九十四卷,第一次系统正确地向中原介绍了大乘空宗理论。

在鸠摩罗什到达长安之前,佛经翻译虽然日渐增多,但译文“多滞文格义”,“不与胡本相应”。罗什说:“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华,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人呕秽也。”

他主张改直译为意译,力求其达;强调不失大义,以求其信。作到既信且达,义至文美。

罗什译经庄重严谨,常“一言三复”,“与众详究”,因此他的译文“意皆通圆”、“辞润珠玉”。弟子们称誉“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在传译文体上,罗什特别重视保持原文语趣,生动宜于咏诵。由于他学贯东、西,精通胡、汉,所以能“手持胡经,口译秦言”,力求佛经语言中国化,结果使一大批佛经成为中国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翻译史和佛教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块里程碑。

鸠摩罗什在佛教文化上的建树,得益于他在凉州十七年对汉语和汉文典籍的学习,也得益于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佛教经典的烂熟和发挥。他知识渊博,傲然出群,崇奉中观的佛教哲学,主张旗帜鲜明,寸土不让。但他对僧徒同道循循善诱,以诚相待,培养了许多造诣很深、名冠华夏的僧人。这里聚集着全国僧侣精英,才俊辈出,学盖内外。后世对鸠摩罗什的僧徒高手有所谓四杰、八俊、十哲等美称。

鸠摩罗什毕竟出生在狂放之风、阳刚之气流行的西域,所以他“为性率达,不历小检”,到长安后又娶宫女为妻,生子二人,并受伎女十人,不住僧室,别立解舍,供给丰盈。这与佛教戒律及所传教义相悖。但罗什尚能对自己一分为二,每至讲说,常自嘲道:“譬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

罗什在后秦国主姚兴支持下主持译场,全国文化理论的重心向佛学转变,佛教译场一时成为中原文化理论的策源地。这种思想转化,使东西方文化和中原与西域各民族的距离缩小了。

鸠摩罗什在译经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过登坛讲经,弘宣其极富理论哲学色彩的大乘空宗即中观学说。他虽然没有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但在当时人们不懂梵文的情况下,往往把传译者看成是一种思想理论的创立者。这样,鸠摩罗什无形中就起到了中国化佛学奠基人的作用。

罗什的文学天赋很高,他翻译的经典极具文学色彩,在文风上冲破六朝时士大夫阶层那种华而不实的风气。有些章节故事性很强,已具备了短篇小说的特点,成为当时流行的文学读物。

有的偈语则显露出哲理诗的特点,被人们当作格言广泛引用。

鸠摩罗什翻译的数百卷经典,引起全国佛寺、佛塔建筑的兴起和石窟寺雕塑、壁画艺术的风行。这些佛教艺术形式,对汉文化的心理结构和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文化史。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震荡是十分强烈的。印度佛教征服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但同时中华民族也完成了对佛教文化消解、改造、融会和重建的过程,使外来文化中国化。鸠摩罗什的译经弘法活动,正是这种过程的重要体现。

中国佛寺建筑和石窟造像、壁画艺术,是佛教教义的形象资料,是佛教精神的生动体现。鸠摩罗什所译经典的广泛流传,就成为建筑工匠和艺术家创造佛教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文字范本和构图依据。从而营造出一个个天国乐土的缩影。

宗教可以消亡,宗教经典和宗教艺术是永生的。

同类推荐
  •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壮族民间叙事诗,是关于传奇性人物莫一的神话传说故事。“莫一大王”故事有不少流传版本,我们选取的是河池市民族事务局编的版本,主要整理人为罗健民先生。“莫一大王”被北部壮族地区的群众作为神灵敬奉。他出生时奇异而被视为妖异,具有英雄出世即不凡的传奇色彩,他具有天赋奇异本领,能一箭射到皇帝宝座,能将锁链挣断,能变化身形,躲过一切灾难。他勇敢机智,智斗奸臣,为百姓除害。他具有王者气魄,可以竹鞭赶山,竹节育兵,但最终被国王嫉恨,为保护乡民而牺牲,铸成英雄悲剧的命运。他的形象集中体现着坚韧顽强的壮族民族性格。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热门推荐
  • 拾爱之都

    拾爱之都

    失败的婚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无爱无伤”。成都这座城市,每天上演着各种分分合合。不想身陷爱的囹圄,只想在这个城市筑一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小窝,却偏还是遇到了他,丢掉的爱情,重新拾捡起来会不会沾染尘埃……
  • 就这么莫名其妙有了系统

    就这么莫名其妙有了系统

    苏墨,因意外获得系统,在《甲铁城的卡巴内瑞》中与菖蒲谈恋爱,在《国家队》中,苏墨成为了众人景仰的【贤人】爸爸……
  • 与既定的轨道说拜拜

    与既定的轨道说拜拜

    幼年留下心里阴影。内心深处的自卑,支配着她年纪轻轻离开故土。本以为外面的世界会是精彩,却不知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能生活于社的最底层。经历了第一次恋爱,刻骨铭心,明明应该在一起,心中的阴影面积不断放大,支配着她放弃并离开那个一心爱着她的男人。再经历了婚姻的不幸之后,回应过来才知道,人的一生不可以将就。幸运重生,避过了幼时的灾难,引领一家人过不一样的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弥补前世的遗憾,开启不一样的人生。《来自双胞胎姐妹的佛系逆袭》已完结,虽然被封了N多内容,作者无力更改,但请各位小可爱支持!
  • 瀛海录之盛世长歌

    瀛海录之盛世长歌

    我真的不会写作品介绍,反正就是一个女人的嫉妒引发的血案。惨被灭门的小姑娘换个身份来复仇,一路被追杀,也一路有青梅竹马的师兄和有情有义的姐姐守护,就这样。
  • 你是我的终极信仰

    你是我的终极信仰

    【重生,电竞,古风,娱乐圈,甜宠1V1,男强女强】百变鬼马君倾梦,可盐可甜小姐姐,古风圈的经典,伪音界的大神,涅槃重生,扮猪吃老虎,手撕白莲花,时常扮得一手男装,伪得一手公子音,男女通杀,撩撩撩!温柔腹黑楚信然,在别人眼中,他杀伐决断,冷漠薄情,却不知,他只将倾世温柔都给了她,遇见她之后,他丢盔卸甲,只因爱上她,便有了铠甲。三年前的初遇,三年后的相聚,彼此的身影也在心中逐渐清晰,终有一天,你站在红毯尽头,一身嫁衣,向我款款而来,而我手捧鲜花,为你写下情诗千行,以此作为我的终极信仰。四人行的校园帮,两条舒爽感情线,一份一见钟情与一份日久生情的碰撞。国风与现言的创新融合,倾心设定,只为不期而遇的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电视剧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电视剧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回忆童年——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电视剧!少年黄飞鸿、少年包青天。少年张三丰、少年······
  • 亲爱的鉴定师

    亲爱的鉴定师

    奢侈品行业小白贺吱吱VS首席奢侈品鉴定师傅歌。超级拜金女VS草原绿帽王。他是爱情和事业同时跌入低谷的前首席奢侈品鉴定师。她是刚进入奢侈品行业的小白。因为一起假包引起的造假事件,相看两相厌的两人阴差阳错的成为师徒。在危险重重的造假利益链中,两人对鉴定真相的坚持从未改变,也在相互了解后从相斥到相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成橘猫

    重生成橘猫

    “你们小区的狗不拴着的吗?伤到小孩怎么办?”“奥,看狗的不是在那呢吗。”“哪呢?”“那不就是吗,那只橘猫。” "……" (日常小说,无系统也不修仙)
  • 洪荒天子(4)

    洪荒天子(4)

    洪荒中,毒虫遍地,异兽出没,危机无处不在,这便是始前的死亡之地。然而人类以天生的本能存于天地间,而他们之中的强者以神自居,用智慧与力量瓜分洪荒,分别统治着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从而形成了洪荒万国。而就在这血腥与杀劫之间,一位在蛇腹中、沼泽内、神剑下、陷阱里生存下来的少年,就在这野蛮与文明、毁灭与建设的洪流中崛起。他得到了苍天的眷恋,与神龙之丹融为一体,在广成洞府内开启心灵之门,悟透了天地的玄机,看遍了人世的杀戮争斗,孕育出无穷的智慧和能量,终铸就其不死之身,超越了凡尘的一切,游历于洪荒万国之间,组成“龙之旅”,横扫八荒,一统万国,创下了神州大地的千秋功业。他就是战神轩辕——洪荒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