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4600000060

第60章 断流与复活(5)

受污染的水与白白浪费的水几乎相等。仅在1996年,发展中国家居民饮用被污染的不洁之水,造成的死亡人数达上千万人。

关于21世纪将发生一些因水源而引起的战争的预言,绝不是无稽之谈。在欧洲,莱茵河和多瑙河都是流经好几个国家的河流,也都存在着管理不善和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在世纪之交多瑙河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量氰化物、铅和汞污染事件。各国居民之间互相指责,政府之间为此发生冲突,这样下去就有可能导致战争。为此,世界水资源论坛发表公告警告说,人类面临空前水资源危机,这种危机加剧了地区和国家之间不平衡和紧张形势,所以由水资源的供应和竞争可能引发冲突。以色列和叙利亚交战双方的谈判中,就包括有关水资源冲突的谈判。

全世界至少有240条河流流经两个以上的国家,约旦河、尼罗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以及恒河等流域,因水资源分配问题和污染问题引起的争论和争夺已经存在。许多国家因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出现水比油贵的紧张局面。所以美国《商业日报》预测,一种新型的国际流通商品:水,将出现在地平线上。

企业家正在研制一种巨大的纤维袋子装水,把水从水的“富裕”

国家用拖船拖着运到水的“贫穷”国家。这种新的国际商品和新的运输方式,实际上已经开始在一些国家实行。

全球变暖,将是造成水资源减少和水资源争夺的又一重大因素。

1995年3月,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德国柏林,举行联合国气候大会。会上传出的消息令人震惊:由于地球表面温度的提高,造成冰川逐渐消化,海洋水位不断升高,热带雨林明显缩小,人类需要的淡水急剧减少……专家们认为,如果人类不能有效地遏制这种趋势,到21世纪末,地球的温度将升高三度,届时风暴、洪水和干旱纷至沓来,人类的生存基础将受到更大危害。

距这次会议不到一年,德国报刊发表文章,惊呼“冰川在呻吟”,“冰川在躲避人类”。举出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像生病的白色巨人,正在慢慢地走向死亡。融化的冰水流向山谷和海洋,造成洪涝及随之而来的干旱。究其原因,正是人类活动给地球加热,使这些白色巨人发烧了。例如人类的燃烧物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烟尘,这种污染对气候变化起着催化作用。

瑞士苏黎世大学冰川学家迈施博士说:“如果今后十年里气温再升高两度,那么冰川面积将缩小70%。”科学家们发现全世界冰川的情况惊人地一致,不仅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在消失,而且全世界的冰川都可能一步步走向死亡。英国气象学家有关计算机模拟表明,北冰洋冰盖可能在21世纪的某一个盛夏融化、漂浮乃至消失。冰川的解体将使人类遭殃,它造成雪崩,突降雨雪,洪水泛滥,岩浆迸发,飓风骤起,村镇消失。迈施博士还预言,再过20年阿尔卑斯山地区将不是现在的模样,整块整块的地域将不能住人。

这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不能不与塔里木河赖以生存的冰山雪峰联系起来。如果塔里木盆地四周山脉的冰川和积雪因气候变暖而融化,将会给这片土地带来怎样灾难性的后果!

谁是戕害气候的杀手?科学研究证明,近百年来导致地球升温的因素,95%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只有5%是自然因素。

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动物和植物的大量消亡。特别是植被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和过量捕猎,使物种不断灭绝。据《中国环境报》公布的资料,地球上每年有三万多种生物灭绝,每年热带雨林面积减少1700万公顷,每年有160亿立方米泥沙淤积河道和冲进大海,每年产生垃圾一百多亿吨,多数得不到有效处理。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生物物种的减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近些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达到每天一百种之多。所以联合国的官员以并不轻松的心情,说了一句俏皮话:“达尔文如果还活着,他的研究可能是发布不断灭绝的物种,而再不是研究物种的起源了。”

印度独立运动之父、圣雄甘地,把环境恶化归罪于富国富人对资源的挥霍。他早在几十年前就说过:“英国为达到它那种富裕程度,曾消耗掉地球上一半的资源。像印度这样一个国家,该需要多少个地球?”

据统计,一个寿命为80岁的普通美国人,一生要消费两亿升水,两千万升汽油,一万吨钢材和一千棵树的木材。未来学家欧文·斯拉洛警告说,如果全世界近60亿人都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那么,地球将“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会流干最后一滴血。”

尽情地消费,必然产生相应多的垃圾。如果所有的人都像美国人或德国人那样,向大气中释放那么多二氧化碳和含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那么气候的崩溃和物种的灭绝早已成了残酷的事实。另据测算,富国人休假一次乘坐飞机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一个普通国家居民一年内释放的二氧化碳。

温哥华大学生态学教授比尔里斯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要20个地球。”

少数人消耗的资源,却把负担强加在大多数人类身上。他们制造的各种有毒物质排放于河流中,则“是一种妖女的混合饮料”,足以使整个地球中毒死亡。

塔里木河流域存在的沙漠化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亚洲、非洲、欧洲甚至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智利这个拉美小国,就有近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沙化而成为不毛之地。埃及大部分地区遭受沙暴侵袭,首都开罗几乎笼罩在黄沙之中。开罗国际机场的班机有时因风沙而不能起降,沙暴还迫使一些船队推迟从苏伊士运河通过。

五十年代的苏联,因大规模垦荒而毁坏了大片森林和草原,招致了黑风暴的报复性袭击。其中1960年的两次黑风暴就卷起沙土10亿吨之多,致使当年的六千万亩春季作物因风灾而绝苗。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恩格斯曾这样说,“由于这一次次的胜利,自然界就要报复我们。”

工业和科技的“累累硕果”,也与迫在眉睫的生态危机紧密相关。

拉美和中东的石油开采,也给地球的肺——绿色森林带来双重灾难:砍伐和污染。印度的“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却因过量地生产、使用化肥和杀虫药剂而造成环境破坏,新德里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科技发达的美、英、日、德等国,曾计划把地球穿心打一个洞,以深入研究地核的秘密,仿佛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了他们手中不需计较后果的一团泥巴或一个窝头。

不过地球现象奥秘无穷,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能给复杂的环境问题作出多种多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释。

例如,一些科学家说地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另一些科学家又说,地球温度升高而南极的冰量并没有减少。还有的科学家则说,气候的变化既有可能使温度升高,也有可能出现变冷的趋势,甚至还有可能重新出现一个可怕的冰河期。

当生态学家为污染、资源短缺、人口爆炸、生态环境恶化而忧心忡忡、大声疾呼的时候,经济学家却在欣喜地统计着开发农田水利带来的满仓满囤的丰收成果,称庆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一再延长,赞誉着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发挥的无穷创造力。例如蜚声世界的人类学家保罗·埃利希提出人口增长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的观点,而同是美国人的经济学家西蒙则针锋相对地说:“热爱生命的人为此而欢呼雀跃,而有人却哀叹那么多人为什么还活着。”他认为埃利希夸大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并嘲笑说“一旦某个预言的灾难没有降临,灾难派就又耸人听闻地预报另一次灾难。”

无论是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他们都恪尽职守,关心着地球的命运,为人类的未来而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双方的观点都是知识和实践的结晶,区别只是哪个更接近于真理。

幸好,这些警世之争为中国、为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借鉴。塔里木河流域一带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天之尽头,地之一隅,正因为如此,它比起世界上那些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相对来说还是一片洁净之地。塔里木河立足沙漠绿洲,展望整个世界,还是为自己生态环境的前景而庆幸。她深信,她的未来是美好的,因为她的生命永远属于未来。

正如世界上环境主义者的标语所说:“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后代那里借用了地球。”

同样,塔里木河也是今天的人们从后代那里借来的。塔里木河深信,今天的人们的开发,不会以对后代的掠夺和损害为前提,她必将以青春焕发的容貌去面对未来的子孙。

绿色文明的新篇章

塔里木河流域的漫长历史,记载了人类开发大自然的丰功伟绩,展示了人类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文化与文明的灿烂成果。同时,也实录了人类征服自然造成的不良后果,留下了令人扼腕的极大遗憾。

幸好,战天斗地、披荆斩棘、无所顾及地征服大自然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以往对大自然宣战取得的“辉煌战果”,究竟给人类带来了那些得与失。

人类对于塔里木河及其山川大地来说,其生命是短暂的,因此对大自然采取的行动是有时代局限性的短期行为。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亲和自然,协调自然和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大自然中的一员。

当然,人类必然还会用自己的智慧合理地利用自然、塑造自然,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

大自然是强大的,而人类是伟大的!

是的,伟大的人类怎么能听任沙漠化的肆虐,坐视生态环境的恶化呢?

科学昌明、社会开放的今天,人们如大梦初醒,终于能冷静地思考,悟出人类要优化生态环境,就必须同时优化自我的道理。要改变自然生态恶化的状态,首先要改变人类自身愚昧自私的心理状态。

否则,有些人只有祖祖辈辈被风沙赶得东奔西逃,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有些人则躲不开污染环境又被环境所污染,最后导致被大自然淘汰的悲惨命运。

要恢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必须从治理塔里木河源流的环境人手。要治河水,一定要先治风沙。

沙漠前沿的农民首先奋起。他们依靠的不仅是自身的力量,而且依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智慧的力量。

要么将自己生存的家园拱手送给沙漠,要么将风沙喝止于脚下。

和田,这个风沙危害的重灾区,农民将砂石用筛子筛出,一抬笆子一抬笆子、一毛驴车一毛驴车地运走,再用同样的办法运来好土,种杨树栽杏树,细心护养,还一株株地嫁接榆树、核桃树,他们终于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建起了一道绿色长城。和田县布札克乡在被风沙占领的过去的家园,重新建成防护林带,开辟了果园。渠道纵横,流水淙淙,林木葱茏,犹如沙漠边缘镶嵌的一颗绿色珍珠。

和田是新疆最早实现林网化的地区。这里的防护林、固沙林、基干林和道路林纵横交错,似无数条绿色巨龙,锁住了来自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一排排一重重高大的新疆杨,组成配套的绿色屏障,保护了万亩良田,改变了和田绿洲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一边植树造林,一边在沙漠前沿和河流两岸封禁、保护、恢复和发展数百万卣胡杨、红柳、灌木林,还扩大绿洲建成“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林网,加强了封沙、固沙、治沙的成效。

绿化之风吹绿了和田的田野村庄,却没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落后的生产方式,迫使聪明的和田人开始寻求优质高产的最佳林业产业结构和技术。在专业科技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同类型的混农林和生态经济林的新体系建设,不仅做到林茂粮丰,而且收到果桃梨杏满树花的喜人成效。田野一片碧绿,果园处处飘香,一架架诱人的葡萄在沙漠边缘展开无与伦比的彩色画卷。

和田历来以种植核桃闻名于世,巴格其乡至今还生存着一棵树龄五百年“核桃王”。核桃是经济效益较大的果木,但历来遵循传统的生产方法,总不能使核桃产生更大的价值。于是,他们在科技人员带领下推广优良品种,实行高接改优技术,走上良种化、集约化的核桃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道路,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接着,他们又向改造林网、优化林业结构、创造一个“多族同堂”的高效多种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系统迈进。在农田空地种经济林,不仅种核桃,还因地制宜种植各种经济果木,这种新的林业体系已经成为和田农民的重要经济支柱。

和田县塔瓦库勒乡有位远近闻名的植树能手叫吐松那思尔,他用那双粗壮的手,平整了近百个沙丘,植树两万株,开荒造林一年就达200亩。在他的带动下,全乡农民都行动起来,在一年中就从沙漠中夺回林地4000亩。

人人行动起来,沙漠退,绿洲进。在全国“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表彰大会上,和田地区作为新疆惟一的先进地区,受到国务院的奖励。和田人工林总面积翻了一番,乡镇和村庄居民点的林木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步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网、片、带相连,防、治、用兼顾的防护林系统。

和田绿化誉满天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出“环球500佳”,和田名列首批推出的100佳之中。由于和田一个县就建造了近30万亩人工林,除了地面遍布林木,还在空中搭建规模宏大遮日蔽天的葡萄架,整个城乡形成一片立体人工绿海,因而被联合国官员誉为“世界奇迹”、“巨大的人工森林公园”。

同类推荐
  •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十三世纪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祖先被称为“黄金家族”,所遗留下的家谱档册、世袭谱册称作“金册”,均珍藏于皇宫之中,历代皇帝皆如此。《元朝秘史》即是经过文人史官多次的增加修改而成的“金册”,它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历代祖先的事迹和家谱档册,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蒙古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时间上讲,从蒙古民族图腾、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从地域角度,横跨蒙古高原。
  • 三十六计(全集)

    三十六计(全集)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问世以来,受到全世界精英人士的一致推崇。今天,《三十六计》丰富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军事斗争的范畴,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管理、科技、体育乃至人生哲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智慧源泉。本书在忠于原书原解的基础上,对每条计策都作有详细的智慧解析和例说,并分别从军事战争、商战管理、人生智慧等三大方向上辟加了多达500余个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谋略案例,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令人深刻感悟三十六计的博大精深,不仅开阔视野、丰富谈资,更启迪智慧、增长才干。
  •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 五味书

    五味书

    《五味书》关于书评,专家们有许多讲究,因而也有很多慨叹,以为真正的书评几乎没有或很少,支撑着书评版面的大量文字,或为人情,或为钞票。这种激愤之言我们姑妄听之,自当警惕,但何为真正的书评?从来没有人贡献过让所有人都认可的标准,不是不想,是真的没有。
热门推荐
  • 藏北行

    藏北行

    远方的客人哦,杀一头牦牛欢迎你们!去藏北最好的季节是每年的三月到五月或者十月到十二月之间,这段时间刚好错开了雨季,既不易陷车,又不太冷。我刚从内地回来,有些高原反应,心脏一阵阵猛跳。走前头一天,去人民医院做了个心电图,医生说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血压太低,低压60,高压80,要特别注意。去藏北是早就计划好了的,为等我,张捷和大嘴在拉萨已待了一个星期。十月二十八号早上九点,我们从拉萨出发,算是正式拉开“藏北行”的序幕。此次一共两辆车。我们的车是切诺基2500,去年才买的,还没跑过特别烂的路,这次算是考验吧。
  • 一条无敌天下之路

    一条无敌天下之路

    一剑,一人,一道无敌路,战天战地战苍穹。
  •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一个现代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水平,体现为大学的科研与成果。国家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新思想的重要职责。而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学者默默地研究,还需要学者把自己的知识成果展示出来,让社会进行鉴定,让学生加以吸收,让同行得以交流。书籍、论文是进行上述活动的有效载体。课堂讲授如同飞鸟划过天空,往而不复。只有著作文章可以传之后世、致乎远人。
  • 无神村

    无神村

    我能看见鬼,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我第一次看到鬼时,还只有两岁,不会说话,是在家公的葬礼上。我看到一些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人像影子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我觉得很好玩儿,伸手去抓它们,却抓不住。它们像一股气。回来后,我找来半边瓦块、一截木棍歪在院坝子里打起丧鼓来。大人们看见,都说稀奇。两岁的小娃子呢,丧鼓打得有板有眼。没想到两天后,村上死了一个人。再打,村上又死一个。就有人骂我了,说我是个灾星。也有人指责爹不该教我打丧鼓,唱丧鼓调。这可冤枉爹了,爹只是个杀猪佬,什么歌都不会唱,怎么教我?爹不让我打丧鼓了。
  • 顶级快穿

    顶级快穿

    路靡兮是个只看脸的妖贱货色
  • 帝少你的呆萌女友要出道

    帝少你的呆萌女友要出道

    你听过有人因唱歌太惊艳而不敢露面唱吗?具有音乐天赋的林叶,从小就被告诫要隐藏锋芒。直到她遇到那位叱咤风云,无所不能的大boss,他守护着她一路“打怪”,成为她的专属伯乐。明明是他一直在对她死缠烂打,却总对她说,放心,我不会抛弃你的!她抱着这位boss的大腿,求放过。他却一本正经地说,乖,别闹!这是上帝的旨意。上帝派我来守护你。
  • 影响一生健康的误区

    影响一生健康的误区

    本书从生活起居、饮食习惯、运动健身、职业健康、心理保健、两性健康、疾病医药等七个方面讲解了种种容易被忽略的影响健康的习惯误区。
  • 凤归荣极

    凤归荣极

    河水荡漾着微波,天色明暗相间,天雷滚滚,豆大的雨滴落下,河水变得暗沉,求救声断断续续传来,本是路过,于心不忍,这只是一个孩子的声音,女子、不、还是女孩儿,轻功来到河边,看见了正在扑哧着的小男孩,本想将人捞起,可谁知力量不够,也跌落了下去,这才知道这是水边的低洼处,伸手将男孩扶起,水正好淹没男孩的脖子,咳嗽一阵,将水吐了出来,眼前太过于昏暗,刚才又在水里许久,看不清眼前人的模样,感到已经没有力气了,就一把扯下自己贴身的玉坠放在女孩手上,断断续续开口:“不要弄丢了,以后我会来寻你……”说完便倒了下去。
  • 赌你不敢爱我

    赌你不敢爱我

    六月以来生不如死的训练和狗一样的生活,终于换到和初恋男友解释误会的机会,推开门要解释去发现男友劈腿。我要分手吗?不,我的人生只有意外丧偶没有分手。我看见桌子上的水果刀。误伤人被关进底舱,我遇到了苏放,一个躲在最底层货舱的偷渡客,我一步一步被他带入万动不复。到了最后时刻,我与他坐到赌桌前,就像两个资深赌徒,心定神闲的看着对方,看谁最先说出Showhand。游轮上的五年,我遇到各种各样的男人,游走于一个港口又一个港口,见识了漂亮和钱的魔力。我看着他一步一步变成披着羊皮的大鲨鱼。而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成了他的猎物。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