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5200000024

第24章 成为善于思考和具有独立创造能力的人(6)

(4)想象是“思维实验”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探索中,实验是其重要的手段。但实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实验室或自然界可以实现的;另一类则是在自然界中无法实现的,只能在头脑中进行,即思维实验。这种实验可以使人们不受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对假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想象,勾勒出可能出现的图景。因此,思维实验又是借助于想象的纯逻辑推演或证明,或者是逻辑推演或证明是在想象中的进行。“思维实验”本身就内含了“想象”的存在。

例如,伽利略关于“惯性定律”的证明就是在思维实验中进行的,是在想象的毫无摩擦力的平面上进行的。

因此,哈佛大学的教授告诫年轻的学子们:想象既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实际生活、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诀窍或窍门,这里的窍门就是指在做事情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有效地达到目的。所以,只要我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进行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经过多年研究,哈佛大学朱利安·泰普林教授向学子们推荐了几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窍门。

1.相关法

相关法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之一,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寻找最佳思维结论时,由于思路受到其他事物已知特性的启发,便联想到自己正在寻求的思维结论的相似和相关的东西,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达到和实现以此释彼的目的的方法。相关方法的运用要依赖于较强的联想力。

相关法得以成立,是以事物间存在普遍联系这一客观事实为根据的。

由于事物间普遍联系,因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种事物的解决,往往影响到周围的众多事物。正是这种事物间的普遍性,使得相关性在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要把相关方法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不是一件容易的易事。它要求我们大力培养洞察事物间相关性的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本领和问题的关键,善于把自己所思考的内容进行要素分类和分解,提高见此思彼、以此释彼的能力。否则,思维单一,仅限于自己眼前的问题,对周围问题熟视无睹,是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方法的。

2.正向思维法

所谓正向思维法,就是人们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沿袭某些常规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思考、推测,是一种从已知进到未知,通过已知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只限于对一种事物的思考。

正向思维法是依据事物都是一个过程这一客观事实建立的。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都从过去走到现在、由现在进向未来。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特性,了解其过去和现在,就可以在已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预测其未来。

正向思维方法虽然一次只限对某一种事物的思考,但它都是在对事物的过去、现在做了充分分析、对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提出解决方案,因而它又是一种较深刻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坚持正向思维法,我们就应充分估计自己现有的工作、生活条件及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就应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环境条件、性能等,这是我们获得预见能力和保证预测正确的条件,也是正向思维法的基本要求。

3.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法是在思维路线上与正向思维方法相反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办法。如从A事物与B事物的联系中,反推出B事物与A事物的另一种联系。

反向思维法利用了事物的可逆性。因事物具有可逆性,我们就可以从反方向进行推断,寻找常规的岔道,并沿着岔道继续思考,运用逻辑推理去寻找新的方法和方案。这种方法在科学思维中运用得较为普遍。

反向思维法是从反向看问题,寻找常规的岔道,但它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这种“寻找”不是主观地搭配,任意地推理。运用反向思维法,必须掌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反向思维法就难以成立。

4.转向法

转向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方法。转向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其思路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便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经过多次转向,直到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和创造性行动的方法。事物都是由多方面、多层次构成的复合体,事物的发展也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因此,当我们思考事物和改造事物,在一个方向受到阻力时,便可在事物自身另寻他径。

但是,转向法不是随意发生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进取的精神,对事物反映迟钝,观察力差,发现不了问题,那么,既使他想转向,也不知转向何方。所以,转向法对运用者有较高的要求,就是要求人们必须有较敏锐的观察问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苗头,为思维转向提供人口;同时,必须具有不厌倦于再做转向思考的毅力和追求完善、尽职尽责、积极进取的精神,使思维转向成为创造性思维链条的一个又一个环节,最终使人们的思维和工作获得突破性成果。

进行思维训练,学会深入思考

《影响力》《追求卓越》《全新思维》和《专注力》等畅销书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指出,真正的思考意味着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洞察力、出色的记忆力和广博的知识。

有的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希望成为高明的思想者,必须首先在各方面具备全面的素质,对判断分析的逻辑推理过程了如指掌,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掌握逻辑当然对思想帮助非常大,但是毕竟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不断地坚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思考,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形成自己有效有益的逻辑推理体系,虽然这个人本身也许对这一点并没有意识。

但是记住,高超的思想或者与一般的常识相符,或者与它相悖。它唯一的老师是经验,但是经验很少有重复的时候。发生过一次的事情,不大可能再以同样的方式发生第二次——第二次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包含新的因素。所以,常识的运用是一种推测的过程,是以一事推及另一事的分析过程。最高明的思想者应该具备大量的常识。

那些医生、律师、水手、工程师、农民、商人和政治家不是依赖常识而是靠系统思考工作的——虽然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也会参考常识。这样的思考是条理分明的思考。连贯、深刻、清楚地思考是错误和失败的克星,它与迷信、伪科学、反人性的信仰、不加控制的情感、古怪乖僻、狂热痴迷更是针锋相对,格格不入。

兰格教授为学生们总结了如下一些深入思考的技巧:

(1)选一条简单或深刻的真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这条真理上,排除其他思绪的干扰。比如:“人是不朽的。”那么,只考虑人的不朽性。从一切可以想到的角度考虑人的不朽性。人有身体,什么是身体?人的身体是不朽的吗?如果不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为什么不是?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从哪种意义上来看是这样的?人有大脑,什么是大脑?思维是不朽的吗?如果是,思维的哪些方面是不朽的?为什么你认为它是不朽的?如果大脑是不朽的,那么有什么目的?再从头开始,人有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是什么?它是不朽的吗?在什么意义上是不朽的?道德意识中哪些因素是不朽的?为什么你相信是这样的?人作为具有道德意识的实体,其不朽性有什么价值?想一想不朽性。什么是不朽?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考虑不朽性与人的联系。不朽性与人有什么关系?不朽性有没有什么与人相关的状态,这些状态是真实存在的吗?在你看来,人在不朽性的意义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人变得不朽需要什么样的过程?人去世的时候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人去世以后会到什么地方?

他要干什么?他的现状与能够设想的将来状态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关于不朽的想法是从何而来的?这种想法对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为什么应该变得不朽?

想到人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他的“不朽性”,想到不朽性的时候,也一定要想到“人”的概念。

同类推荐
  •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包括梁漱溟生平及其心心理历程,梁漱溟人格特质研究,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梁漱溟对心理科学学的理解,梁漱溟的分支心理学思想等八章内容。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

    本书有着逻辑清晰、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例,生动形象地指出在生活中如何应对发生的问题,带我们探寻性格和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学,掌握有效的磨练性格的方法,让读者在深刻认识自己个性的同时,将性格中的缺点变成优点。
  •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

    从小,被大人教导的我们都深信:“乖巧”就有理,“听从”便无罪。长大以后恍然发现,童年时期关于被表扬的经历,居然都只与满足了大人的期待有关——而不是你本来就很好。一直在压抑真实的自己,灵魂深处的不安感要如何摆脱?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在本书中深层剖析了“乖孩子”在长大以后自我认同度低、迷茫、委曲求全、不敢走出舒适区等种种负面心理背后的深层心理成因,追溯到童年成长过程中抽丝剥茧,分析了家庭环境、父母的态度对成年后的你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找回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的处世智慧,鼓励读者摆脱父母和他人的期待,接受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喜欢上自己,勇敢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热门推荐
  • 无限穿越之迪瑞斯奥特曼

    无限穿越之迪瑞斯奥特曼

    一个叫天浩的家伙在奥特曼世界不断变强以不不断帮助那些奥特战士的故事
  • 游城南记

    游城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向着荒野前进

    向着荒野前进

    逃避无法救赎沉在灵魂深处的枷锁,唯有面对方可解开被束缚住的渴求。
  • 简约生活

    简约生活

    写这本书,更多的应该是圆自己初中时代的一个梦吧,这是我开的第一本书,很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而我也一样憧憬着。但我想到最后大家希望的,还是平平淡淡的幸福,平平淡淡的生活。所以希望大家喜欢我这一本SimpleLife~
  •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该书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为英模立传的作品选集。本书收集了四个篇目:第一篇:纪实文学《这一路的风光》,全面记述了全国劳模、现任西安市劳模协会会长苌春福同志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先进事迹。第二篇:报告文学《夕阳依依向谁家》,记述了原西安市副市长靳毅仁同志离休后倾力扶助西电公司残疾人创业的感人事迹。第三篇:报告文学《咬定青山》,记述了全国劳模、灞桥区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容茂为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奋斗不息的先进事迹。第四篇:革命题材剧本《黄龙风云》,歌颂了陕甘红军战士黄罗武奉命独创黄龙山收编土匪的传奇故事。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闪婚挚爱

    闪婚挚爱

    三年前,她事业爱情双丰收,当红隐退却一直都有她的传说。三年后,一场婚礼,一顶绿帽,她以为最幸福的三年,却是一生中最耻辱的三年。面对未婚夫与亲妹妹的双重背叛,悲愤交加下与他闪婚,背靠豪门重整旗鼓
  • 关于我转生变成狐狸这档事

    关于我转生变成狐狸这档事

    “明明是很平常的一天,可是为什么我的心那么焦躁呢?”此时已经入夜,下着雪。平日里人来人……
  • 字决

    字决

    谢小安22岁,22世纪的一个修者天才不不不应该是一个疯子,因一次去千药山采集药材,不想居然在山上的山洞里发现一部书,上写字看了让人头疼,本想捡起来回去好好研究,却没想到这是谢小安和这个世界的最后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