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20300000014

第14章 雨季音画

——评黑多老君的《雨季不再来》

读了黑多老君发过来的《雨季不再来》,他还为自己的这首诗配了两幅插图,一幅沙漠风景的,一幅是山水风景的,我想这是一个世界的两种境地的鲜明的对照。我还先欣赏了沙漠这幅风光的照片,简单地品出来点味道,但这样的味道永远是无奈的,金沙虽也美,不过那还是无人之境,在那里能留下自己记忆的脚印的人,几乎都是思想的怪人,比如像女作家三毛就是这样的奇人。

黑多老君这首《雨季不再来》,也是首纯诗,他以自己的滚烫的情感抒发了这一特定环境的内容,一首小诗并不长,而他的开笔是独具硬功夫:“无数双真诚期待的眼睛//拉上了黑色的帘幕//无数颗渴望成真的心渐渐龟裂//雨季不再来了”,一开始诗人就把读者的目光,吸引到那支凋零黑色玫瑰的境地,而诗中所指的雨季无疑指的是作家三毛本人,因为这首诗非但是写沙漠的,主题的立意就是写三毛的人生的魅力。

坦白地说我读三毛的作品不多,只是零散地看过一些她的短章,再有三毛的那首《橄榄树》歌曲,不管如何言表她,还是对作家英年早逝感到有些恻隐的惋惜,黑多老君的这首诗也是在表露这样的一种情绪。其实,说到了不幸,我想不至于在人的固定范围的状态,也不在什么样的景况,我用了很多时间,探寻过不同自杀的对象与形式,我在大海的一条公路上就目睹了这样一些自杀的问题,采用撞车的自杀的有麻雀/燕子/蝴蝶和蜻蜒,但这样的自杀,最多的还是蜻蜒,也有的蛤蟆死在车轮下的,我想除了那些茫然的毛虫,几乎都有自己灵敏的思维意识。那么,为什么要提前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还是人类的未知数。因为学术界,很少把自杀的社会现象看成是一种学问。我们不是研究鸟类和昆虫的心理的,所以我们就不能揭开这样的自杀之谜团。

尽管我们见证了各种各样的尸体,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对于一个普通人自杀死了,那么和一个蜻蜒的自杀行为有什么区别?我想我们是很少悟感这些的。这些自然的生命,而这些自然的东西,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大面积的主题现象。人们都在大肆吹捧作家余秋雨,可能是他的文章写得好,但以我对他的一些文章的真实的透析,应该是产生了不好讲出来的某种困惑。余秋雨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他也有软肋。作家张贤亮蹲了二十多年大牢他冤不,一顿饭一个窝窝头,一碗白菜清汤,弄不好武装班长瞅你不顺眼,还让你把窝窝头顶在头上受罚,可他出了狱几十年后,也不讲革命的家史,也不喊自己的一声冤,这是一种何等的思想境界与人品?我想最好的人生,是应当清除心里的偶像的痕迹。自己没有做偶像的欲念,也不迷信任何人与任何事。这样,就不容易误导自己的行为脚步,在我们的网友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文人在夸另一个文人,说他是“才高八斗”,其实,就算一个普通的文人,怎么可被抬到天上了呢?很是可笑,而网友就是网友,瞎忽悠也是害人的。实际而言,文人是不可说谎话的,还说虚妄至极的谎话,那就更不应该了。

而对于菏西的死,按正常的人或事物的判断,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或者说也不是造成了三毛自杀的主要原因,只能说荷西的死亡,是荷西和三毛两人的共同的不幸,而这样的不幸是没有什么贵贱之分的,但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不能写这样的崇拜诗歌,而沙漠就是沙漠,三毛也不是沙漠的真实的雨季。

同类推荐
  •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全集》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志摩的诗”收录了诗人早期发表的56篇诗作;“翡冷翠的一夜”收录35篇;“猛虎集”收录33篇;“云游”11篇;“集外集”部分,是编者从报刊、徐志摩日记等处辑录的徐志摩未收入诗集的作品,共62篇。《徐志摩书信集》通过集锦徐志摩与四位民国传奇女性的书信,窥探故事之外诗人真实的内心情感——对原配张幼仪的朋友之情;与旧爱林徽因相忘于江湖;对陆小曼的体贴入微,柔情蜜意;与知己凌叔华的君子之交。《徐志摩美文集》共收录了26篇美文,分为三部分:“浪迹萍踪”收录了在外游历时的见闻感想11篇;“天末凉风” 记叙了与旧识、知己、师长、亲人之间的情谊8篇;“烟火人间”集锦了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7篇。
  • 静地乐土

    静地乐土

    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置县取名汾阳,隋改静乐称用至今。这是一方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这是一方希望的土地,每一眼不屈的老窑洞,每一块苍凉的梯田,都见证着生生不息的岁月轮回。
  • 祝你快乐勇敢

    祝你快乐勇敢

    《祝你快乐勇敢》选录国内外名人(包括爱因斯坦、鲁迅、泰戈尔、歌德、蔡元培、夏目漱石、波德莱尔、里尔克等)的演讲、书信二十四则,他们在其领域内各有建树,受后人敬仰。在与后辈的交往中,他们忆及自己青年时代所经历的困惑与挫败,并将之一一陈述,意在鼓舞青年,不必因一时的迷茫而停步,而要勇敢地探索自己所信仰的情感、价值、理想,因这迷茫是通往坚定与明确的必经道路。他们提出的建议,来自他们的经验总结:“经验意味着它包含着一系列过错,每个人或多或少犯过这些错误。希望我的经历在你的人生路上也能得到验证。”
  • 一生最爱纳兰词

    一生最爱纳兰词

    本书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近二百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一生最爱纳兰词》里。
  •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精心选辑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故事精品,书中的故事,多为励志故事、真情故事、传闻逸事等。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引人人胜,让大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读故事的快乐,并能从中体悟故事作品中人物乐观、向上的情感。这是一本励志、有趣的故事书籍,十分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
热门推荐
  • 流山海

    流山海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王九易望着长安的废墟,将一身修为凝成一个希望,一个让长安再次繁荣的机会。若有机会,再临长安,以眼泪?以沉默?
  • 道枢

    道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梅香消

    万梅香消

    江大娘的笑声越传越远,她的人也越来越远,停在三十步之外。她停下的时候,张三就见到了十八位黑夜蒙面的高手。的确是十八位,不多不少。所以少了一位!那位真正的高手!
  • 杭州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杭州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杭州山水奇秀、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都。《杭州史话》一书以历史沿革为线索,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关节点,把发生在杭州大地上8000年的历史,简明扼要地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从远古到当代、从文化到物产、从人物到景观、从传说到现实。本书是读者了解杭州历史的一个窗口,也是编撰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文化快餐。
  • 从斗破开始的修炼生涯

    从斗破开始的修炼生涯

    在斗破.武动.大主宰.神墓等一系列世界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传说……诸天万界谁为尊?吾为尊!且看少年梦凡如何在这异世中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 The Bickerstaff-Partridge Papers

    The Bickerstaff-Partridge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概念碎片

    概念碎片

    这是一本建立在多元宇宙,多维度宇宙的轻松搞笑故事。故事内有修仙者,高维生命,神话人物,超能力者,游戏GM,英灵,魔法师,人工AI,克苏鲁神话系,美食家,动漫同人,电影同人...不同的宇宙,连物理规则都不一样,还有各种不遵守宇宙规则的论外级少女主角们。人与神的区别是什么?智慧生命体三疑问:我是谁?我在哪?我今天吃什么?游戏管理员vs量子掌控者修仙者vs外星人魔法少女vs巨大怪兽vs高达狼人小姐vs虫群魔王魔神vs修魔者高维生命体vs英灵.....不断持续增加中。
  • 一月阑珊映彼岸

    一月阑珊映彼岸

    孟婆之汤,绝尘之水,在那开满彼岸花的忘川河畔,每个通往奈何桥的人都要忘却前尘踏入轮回门。可是总有那么些人,宁可来生带着前世的痛,也不愿忘记心里的那个人。“喝了这碗汤就会忘记一切,忘记所有的疼。”冥神这么说。可是……她喝了,也尝过了苦辣酸甜辛,可为何她还是会那样的疼?她明明已经没有了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心如刀搅似的疼!?“夜阑兮!难道我死了,你都不会放过我么?”
  •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

    本书总结了很多人际关系心理学原理,从分析心理入手,以生动的事例加以阐述各种行为、动机、感情等方面的问题,道出了与人交往的心态和处世之道。书中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难题,是解决心理问题方法的总结。
  • 觅影系列之缘

    觅影系列之缘

    一个出生农村的少年,一个来自都市的小姐,在一场大雨中激起了心灵火花。贫穷和富有,难道有着绝对的定义?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上天忍心让这两个真心的朋友分离?一个难忘的约定,成了他们最后的机会。一个将这个约定当成了未来的理想,一个把理想寄托在这个约定上。多少年过去后,他们是否真能实现当初的约定?